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作者:星辰玖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六百二十八章 边镇问题

书名: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作者:星辰玖 字数:3.1千字 更新时间:04-19 21:14

正月二十五戊午,吕宋南部海域。

天刚放亮,那原本蔚蓝的海面突然间便多出了一片黑点。

这就是万历所率的大明水师舰队,两千多艘威远战舰和飞梭船正日夜不停的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疾驰呢。

朝阳初升,海风轻拂,海面上顿时波光粼粼,那密密麻麻的舰船组成的黑点顿时变得若隐若现。

此时,旗舰之上,小朱常洵正老老实实的跟着宋应星在读书,万历则正盯着桌上的地图沉思。

大明硕大的疆域,到处都需要人。

问题,能迁徙的人口他们貌似都迁徙了,剩下的几乎都在藩王宗室手里。

而藩王宗室的问题还得等流放之地种出足够的粮食来才能解决。

他还必须先迁徙十余万户过去,种出足够的粮食来,然后才能将藩王宗室及其姻亲全部迁徙过去,要不然那就是把人拉过去活活饿死!

藩王宗室虽然做得很过分,但他们好歹是老朱家人,跟他是血脉至亲,无法无天的杀几个又或者几十个也就罢了,几万乃至几十万人全拉过去饿死这种事他是决计不能做的。

他若是做了,列祖列宗决计饶不了他。

问题,他上哪儿找这么多人去种地呢?

现在可不光是方丈岛需要人,奴儿干都司同样需要人、吕宋岛也需要人、美洲那边更需要人。

而且,这些地方需要的人还都不是一点点,光是前期种粮食准备开发就需要最少几十万户。

这会儿大明哪里还有几十万户能迁去种地的?

他盯着地图沉思了好一阵,这才朗声道:“传文焕。”

杜文焕是延绥镇总兵杜桐长子,杜桐那也是公侯勋贵,杜文焕还正好通过了层层考核留在金吾卫当值。

此时金吾卫都在旗舰之上呢,他来得简直不要太快。

几个眨眼工夫,他便疾步而来,拱手躬身道:“末将参见万岁爷。”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招手令其来到地图跟前,这才问道:“文焕,你平时跟普通军户打交道吗?”

啊?

万岁爷怎么突然问起这个来了?

杜文焕愣了一愣,这才连连点头道:“末将去过很多普通军户家里,因为我们杜家亲戚多,而且大多是军户。

家父也曾教导,要想把手下人马带好,那就得跟大家打成一片,所以末将经常去什么七大姑八大姨家里拜访。

他们有的是边军将校,普通军户也有不少。”

嗯,不错,看样子杜家很懂得领兵之道。

这领兵打仗的将领就不能高高在上,如果高高在上,打起仗来那都没人为你拼命,只有跟手下人打成一片,大家才会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文焕,现在延绥镇边军家里小孩很多吧?”

我们那小孩简直不要太多。

杜文焕连连点头道:“是啊,万岁爷,这些年大家都丰衣足食了,而且北虏之祸也没了,大家日子也安稳了,能生的那都在不停的生。

现在我们那边家里兄弟姐妹五六个那都算是少的了,一般都是七八个,上十个的那都有不少。”

果然,平民百姓如此,边军将士也如此,丰衣足食了,生活安定了,那就会疯狂造娃。

延绥镇边军好像是最早丰衣足食的那一批,早到他都不记得是哪一年了。

他印象里,好像是收复了内套和外套之后北王朱常溆才出生的,而内套和外套收复之后延绥镇的边军将士很快就能丰衣足食了。

也就是说,那边疯狂造娃的时间大致就是北王朱常溆出生的时候。

现在北王朱常溆马上就十五了,如果按这小家伙的年龄来算,边镇第一批出生的孩子差不多也要长大了。

这年头十五岁就算是大人了,能成亲生子了。

也就是说,这些边军很快就要从一户变成两户了,而且后面还会从两户渐渐变成三四户乃至五六户。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那他们有没有想过,如果家里孩子长大了,要成亲了,一家要分出三四户乃至五六户了,田地又或者草场不够怎么办。”

这个问题自然要考虑。

杜文焕小心道:“这个他们都考虑过,他们也经常跟末将聊这个。

有的家里想自己的子弟能成为边军、水师将士甚或是京营将士,去建功立业。

有的家里希望万岁爷能再次征召屯卫军户,让他们的孩子成亲之后去屯田。

有的立了军功的,得了不少军功奖励的额,则想多买点地把自己的孩子留在身边。

还有的没钱又想把自己孩子留在身边的,那就只能考虑让家里的余丁去干其他活计了,比如,去做生意,去作坊里干活,又或者去跑船,去挖煤,去挖铁矿等等。”

这些边军将士的想法还真多啊。

还好,有想自家孩子成亲之后去屯田的。

而且,边军将士大多重亲情。

万历细细想了想,随即又问道:“你这意思,大多数边军将士都想把自己的孩子留在身边是吧?”

这个自然。

杜文焕缓缓点头道:“是啊,大多数将士都想儿孙满堂,热热闹闹,红红火火,而且一家人在一起也好相互帮衬。

比如,日常吃饭,老娘带着几个媳妇做上一大桌,一家人一起吃不但热闹,还省去了很多麻烦,要是分开吃,那分几家就得买几套锅碗瓢盆乃至油盐酱醋什么的,而且分开做饭还要浪费很多时间。

又比如,哪个媳妇生小孩了,老娘乃至其他媳妇都能帮忙带一带,这样就不至于让小两口都因为照顾小孩没法干活了。”

嗯,这想法很好。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文焕,你觉得把延绥镇整体迁到吕宋来怎么样?”

啊?

这个怎么说呢?

杜文焕细细想了想,这才小心道:“万岁爷,末将不知道大家会怎么想,不过,万岁爷如果下旨迁徙,大家肯定会遵旨迁徙过来的。”

这意思他们不大愿意是吧?

故土难离。

这个倒也情有可原。

不过,这迁徙势在必行。

边军将士不不情不愿勉强迁徙过来也不好,朕得给他们点动力才行。

万历细细想了想,随即果断道:“文焕,你说,如果朕给他们每口人二十亩地,每家每户都配上耕地的牛,再给每家每户十亩地修建庭院种菜,他们会不会愿意来?”

这么多地,还配耕牛,还给十亩地的超大庭院?

杜文焕闻言,小心问道:“万岁爷,是不论男女老幼都给二十亩地一个吗?”

那当然。

万历毫不犹豫的点头道:“对,不论男女老幼,哪怕刚出生的都算,而且以后出生的也都算。”

那估计大多数人都想来。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

杜文焕想了想,又小心道:“万岁爷,我们那边还有很多边军将士家里是放牧的,放牧需要的草场比耕地还多。”

现在朕缺的不是地,而是人。

万历闻言,毫不犹豫道:“朕给他们的草场也翻倍,也就是说,原来有一百亩草场的,迁徙过来就给两百亩。”

那就没有问题了。

杜文焕闻言,连连点头道:“如果真这么给田地给草场,他们应该都很想迁徙过来。”

那就行了。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挥了挥手。

杜文焕连忙拱手躬身告退。

这时候,小朱常洵又忍不住问道:“父皇,您为什么要把延绥镇整个迁徙过来,那边不用镇守了吗?”

那边自然还需要镇守。

万历微微摇了摇头,随即细细解释道:“我们现在缺人,吕宋岛、奴儿干都司、北美西都司,乃至蓬莱岛和方丈岛都没人来开发。

这些地空着就是浪费了,如果用来种粮食又或者养牛羊马匹,那都不知道能产出多少粮食和肉食。

还有一点,现在边镇人口正在急速增加,如果我们不给他们足够的地,他们的日子就会越过越差。

而我们有得是地,根本就没人耕种,我们为什么不翻了倍的给边军将士呢?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九大边镇原来都是用来防北虏的。

现在北面的情况已经跟原来完全不一样了,北虏可以说就剩下瓦剌诸部了,他们撑死也就几万骑兵。

而我们每个边镇那都是十万人马,而且不是骑兵就是车兵。

这种情况下,我们一个边镇就足以对付瓦剌诸部了。

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把九个边镇的边军将士全留在北面呢?

东西南北那都需要边军将士镇守啊,现在北面就一个瓦剌,我们完全没必要把九大边镇都留着北面啊。”

哦,九大边镇原来都是用来防北虏的。

现在北虏就没什么人马了,那自然不用把九大边镇全部留在北面镇守了。

小朱常洵闻言,缓缓点了点头,随即道:“父皇,您说以后边军将士家里出生的小孩都给二十亩地好像有点问题吧?

他们如果疯狂的生,每家每代都生上十个八个儿子,这样不就跟藩王宗室一样,过个百来年就要翻几十倍吗?

到时候,我们又哪来那么多地给他们呢?”

哎呀,你小子,不错啊。

洪武大帝就没人提醒,所以搞得藩王宗室泛滥成灾。

万历闻言,点头赞许道:“你说的很对,我们得定个期限才行,不能无休止的给田地。

这个期限就定成开发时期吧,这边如果开发完了,没地了,分地就结束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