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作者:星辰玖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一百四十七章 公侯勋贵的田地怎么处理

书名: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作者:星辰玖 字数:2.8千字 更新时间:04-19 21:14

万历故意整治了文官一回,文官还真老实不少。

他这一招杀鸡儆猴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那些脑子有病的愣头青被他收拾的差不多之后,朝堂之上剩下的官员脑子基本都正常了。

脑子正常的人做事就会考虑后果。

他摆明了就是极度的叛逆,谁跟他对着干他就收拾谁。

甚至,谁敢跟他对着干他就认为谁想造反。

这种情况下,脑子正常的文官如果还摆明了跟他对着干那就是脑子有病了。

申时行一伙那都不敢吭气了,蒲州三大豪族的事情也没人敢再提了。

朝堂之上的官员好像都开始老老实实干活了,田地清丈的结果也开始上报了。

大明两京十三省所有州府的清丈结果好像都出来了,从北直隶开始依次上报,每天都有好几份!

这就是两通杀加上一次性革职查办一百多个朝堂官员的威力。

现在,所有官员应该都明白了,他推行清丈条例不是在开玩笑。

谁清丈不出结果来,那就是革职查办,没有一点客气可讲。

这清丈结果是出来了,一个问题随之而来,那就是怎么收回被兼并的田地,或者说,怎么让原来不上交田赋的田地上交田赋。

大明朝历经了两百余年开荒之后,《赋役黄册》上的田地之所以没有增加,反而从八亿多亩锐减到三亿多亩那就是因为有大半的田地被人兼并了,这些人不但把田地给吞了,甚至就连二十税一的田赋都不交。

这些人不交田赋的原因很多。

藩王那是仗着自己的身份地位就不交。

贪官污吏那是怕被发现贪了多少不交。

土豪乡绅那就是为了那点钱粮想尽办法不交。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越有钱的人就越抠门。

这个从清丈结果就能看出来,清丈出来的田地有大半都是可以免赋役的!

也就是说,清丈出来也没用,人家就不用交。

至于为什么。

那还是洪武大帝干的好事。

皇亲国戚不但不用交任何税赋还可以领禄米这个就不说了,老朱都没想到自己的子孙后代能繁衍到几十上百万!

洪武大帝为了笼络读书人又想了个不用花钱的法子,那就是考上功名的读书人不但不用服劳役还可以免一定额度的田赋,秀才可免八十亩的田赋,举人可免四百亩的田赋,进士可免两千两的田赋!

这个看似不多,那是因为洪武朝的秀才、举人、进士不多。

洪武大帝好像老是以停滞的眼光看问题,不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他就没考虑过以后有功名的读书人越来越多会怎么样。

这个可是相当的恐怖。

毕竟,靠上功名那就不用服劳役了,还可以免大量田赋啊。

洪武大帝这么一刺激,全天下有那么一点点条件可以读书的那都会想尽办法读书,读书人那都是削尖脑袋去考功名。

那么,到了万历朝,有功名的读书人到底有多少呢?

这个其实很好算,就按秀才到举人、举人到进士的录取比例和读书人的寿命算就能算出个大概来。

举人到进士的录取比例是二十比一左右,每三年一届,取三到四百进士,也就是说,三年就有六到八千举人来考进士功名。

秀才到举人的录取比例是三十比一左右,也是每三年一届,取的举人就按六到八千来算,秀才就是十八万到二十四万。

也就是说,哪怕就举办一轮科举,那也会有三四百进士,六七千举人,二十余万秀才!

读书人的平均寿命应该算是比较高的,考上进士之后基本能在官场上待三十年左右,致仕之后还能活多久就不用算了,就算这三十年,那就是十届科举。

也就是说,进士金榜题名之后一般会要等到他后面考了十届科举才会死,那同时活着的进士就会多达三四千。

这个数量还不算多,毕竟,大明两京十三省足有一百四十府、一百九十三州、一千一百三十八县,也就是说,光是知府、知州、知县就需要一千四百七十一个。

还有,州府衙门的官员都不止一个,还有承宣布政使司,还有提醒按察使司,还有两京几十个衙门,加起来的官员那最少上万。

所以,三四千进士压根就不够用,很多知县那都是举人功名。

说到举人的数量,那就比较的恐怖了,他们可是先考上举人再去考进士的,也就是说,他们普遍比进士年轻,哪怕算十届也是六七万。

秀才数量更恐怖,因为一般读书人也就是十多二十岁考上秀才的,比举人和进士那不知道年轻多少,哪怕就算十届那也是两百余万。

这么算起来,进士大致就能免税六七百万亩,举人大致能免税两三千万亩,秀才大致能免税一亿六千多万亩!

当然,并不是考上功名了就能买得起那么多免税的地。

这就是清丈条例清丈出来的问题了,有功名的读书人买不起那么多免税的地没关系啊,土豪乡绅地主把自家的地投献给他们啊。

投献的意思不是把地送给有功名的读书人,而是挂有功名的读书人名下,每年给点钱或者给点粮食,用来免交田赋。

这样一来,有功名的读书人赚了钱,土豪乡绅地主免了田赋,皆大欢喜,朝廷吃亏。

说到投献,其实投献给读书人的田地还不算恐怖,投献给藩王及其宗室的田地才叫恐怖呢,因为皇亲国戚不管多少田地都不用交田赋啊!

这个着实很恐怖,就好比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清丈出来的田地足有九千多万亩,如果按二十税一交田赋,一亩地哪怕一年就产两石粮,那也得交九百多万石的田赋啊。

事实上自然是没有的,现在整个大明的田赋全加起来都没九百多万石,河南承宣布政使司上交田赋的地也就剩下一千多万亩了,其他都挂各藩王及其宗室名下了!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田赋到底怎么才能收上来呢?

难道,真来硬的,削藩,取消所有读书人的免税额度?

这么搞天下肯定会大乱啊。

他能让这天下大乱吗?

这天一大早辰时许,万历正拿着报上来的清丈结果皱眉沉思呢,内阁首辅申时行竟然跑来求见来了。

申时行这家伙这段时间就如同消失了一般,根本就没来找过他。

这家伙突然间跑过来干什么呢?

他将这家伙传进来一看,这家伙手里竟然还拿着张单子。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申时行双手举着单子恭敬的道:“万岁爷,微臣命人查过了,北直隶顺天府及其周边永平府、河间府、保定府的田地大半都在公侯勋贵和皇亲国戚名下,这些地原本大部分都是京营屯田和牧马场。”

你他吗的!

谁让你去查这个的?

这家伙的意思就是让他去收拾公侯勋贵和皇亲国戚!

万历眼睛微微一眯,盯着这家伙看了好一阵,这才接过单子细看起来。

这些公侯勋贵和皇亲国戚着实过分,顺天府及其周边永平府、河间府和保定府的田地足有三千多万亩,大半那就是将近两千万亩啊!

他能不管不顾收拾这帮家伙吗?

其他人都可以收拾,这帮人是绝对不能收拾的。

申时行这狗东西就是知道这一点,所以故意命人去查这个。

问题,他能说这狗东西做的不对吗?

现在他就是想通过推行清丈条例来增加田赋啊。

这狗东西好像还没做错。

至少,不能因为这个惩处这狗东西。

如果这次惩处了,那以后谁还敢去清查田地到底是被什么人兼并了?

他盯着单子看了一阵,又细细想了想,随即微微点头道:“嗯,不错,查得好。”

呃,你还夸我?

申时行闻言,不由得愣住了。

他愣了好一阵,这才连忙拱手道:“万岁爷过奖了,这是微臣该做的。”

对,这是你该做的。

万历又微微点头道:“山西的田地好像也清丈完了吧,你派人好好去清查一下。”

你!

我将你的军,你就将我的军是吧?

山西的田地能清查吗?

你将我的军是吧?

行,我派张居正旧党去查,让他们去跟那些藩王宗室狗咬狗。

申时行想了想,还是拱手躬身道:“微臣遵旨。”

说罢,他便恭敬的退了出去。

万历看了看这家伙的背影,又看了看手中的单子,那眉头都不由得皱了起来。

这些公侯勋贵和皇亲国戚兼并的田地怎么处理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