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作者:星辰玖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二百五十九章 明军骑兵肆虐

书名: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作者:星辰玖 字数:3.1千字 更新时间:04-19 21:14

这次大明北征好像就是吓唬人的。

万历就一直待在前套平原的东南角,御驾根本就没有去北面。

戚继光率六万京营骑兵赶到归化城之后也就召集几个边镇的总兵传了一下圣谕,然后就没动静了。

他甚至都把六万京营骑兵分散在前套平原各处开始牧马了,一点出征的迹象都没有。

蒲州三大豪族安插在前套平原的奸细那都懵了。

京营骑兵是真在分散牧马,而且还是千人一股,分成了六十股,散得前套平原到处都是。

这前套平原好歹也有方圆四五百里啊,京营六万骑兵散这么开,集结起来可不是一两天的事情。

他们想要集结,传令最少得一天,然后汇集起来最少需要两天,然后不管去大青山西侧的山口还是大青山东侧的山口那都需要一两天。

也就是说,京营骑兵要集结出塞最少要四五天时间。

蒲州三大豪族的奸细那可都盯得紧紧的,京营一集结,北虏肯定会提前收到消息。

这种情况下,京营骑兵想要突袭北虏根本就不可能。

北虏各部一开始也吓坏了,他们甚至吓得开始向北面收缩了。

问题,大明小皇帝好像就跟他们开玩笑一样,竟然待在前套平原东南角不动弹。

戚继光也好像就是来牧马的,京营骑兵分散开来之后就没有任何集结的迹象。

这一天两天乃至十天八天还好,半个月左右他们就有点扛不住了。

因为他们得游牧啊,他们不能老是把牛羊马匹收缩在一起啊,那样他们聚集的地方草根都会被牛羊马匹刨光,方圆上百里的草原都会被毁掉。

他们甚至都怀疑,大明小皇帝就是为了这么一片一片毁掉他们的草原,消耗他们的战力。

京营的战马可是在前套平原吃得欢得很,一匹匹都养得膘肥体壮的。

他们的牛羊马匹啃草根,饿得直叫唤。

这样下去肯定不行,他们必须得游牧。

反正京营骑兵从集结到出塞需要四五天,他们收到消息再收缩还来得及。

于是乎,半个月时间过去之后,土默特部、喀喇沁部、察哈尔部的部落又陆陆续续分散开来开始游牧了。

京营骑兵其实就是个幌子,专门吸引内贼注意力的。

边军骑兵才是这次突袭的主角。

万历大张旗鼓的出师北征,内贼和北虏那都认为,最起码也要集结十万人马以上出塞那才叫北征。

所以,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京营骑兵乃至京营车兵身上了,至于边军骑兵集结待命,他们压根就没去在意。

毕竟,除了辽东镇和蓟州镇有两万骑兵,其它边镇都只有一万骑兵。

小皇帝声势浩大的北征,出兵一两万,可能吗?

他们都认为不可能,边军骑兵那肯定是在等京营集结,小皇帝会打谁那还不知道呢。

如果他们这个时候就不敢游牧了,不但会把草原一片一片的毁了,牛羊马匹都会一片一片的饿死。

这一下,他们又被万历算计了。

北虏各部分散开来放牧没几天,辽东镇、宣府镇、大同镇、偏关镇、延绥镇、固原镇、乃至哱拜的骑兵那都如同发了疯一般冲到塞外草原,到处突袭。

塞外草原上顿时明军骑兵肆虐。

明军骑兵出塞好像就不是为了来打仗的,这帮家伙就是为了抢。

牛羊马匹、男女老幼、兽皮帐篷、牛车马车等等,什么都抢,就如同他们当初入寇大明边关一般。

明军骑兵甚至比他们做得还过分些。

这帮家伙所过之处那真是羊毛都不给留一根啊,那些在大明九边附近放牧的部落是成片成片的消失,就留下一片片光秃秃的草原。

万历收到九边战报的时候炼油作坊都建好了。

这个时候他还没空管边军骑兵的事情,反正这次就是突袭就是抢,不是打仗,随便他们去抢就完事了。

至于九边会不会被入寇,他也不用担心。

前套平原的六万京营骑兵之所以分散开来牧马其实就是为了掩护大同镇、偏关镇、延绥镇和固原镇。

他们分散开来了,离这些边镇的距离就近了,最远也不过四五百里,狂奔过去一天就到了。

宣府镇、蓟州镇和辽东镇其实也有京营骑兵的掩护,这会儿剩下的六万京营骑兵都已经分别集结在昌平州、燕山河谷和山海关附近了,三个边镇一旦遇袭,他们基本也能在一天之内冲过去支援。

这些都不用他操心。

现在他最关心的就是炼油。

他可是投入了几十万两的工钱和材料了,他得赶紧把油炼出来赚钱啊。

这天一大早辰时许,万历便来到离县城最近的一个炼油作坊之中。

他们建的炼油作坊就是一个个的小院子。

每个小院子那都是中间一座将近两丈高的作坊,四周全是傍墙搭建的凉棚。

那凉棚里面摆放的就是大水缸和油桶,大水缸还是带着铁皮盖子的,油桶则是两尺高一尺方圆的。

他们做的这种油桶比后世的小的多,一桶也就能装一百斤左右的油,这是为了运输方便,同时也是为了加工方便。

现在他们可没有什么加工铁皮的大型机械,铁皮纯靠水车和模具冲压,模具还是百炼钢的,越大越难做,所以,他们做的油桶就这么大。

万历看着凉棚里码放得整整齐齐的大水缸和油桶,不由暗自点了点头。

永年伯王伟和世子王冰闻讯,那是连忙从作坊里疾步走出来,拱手躬身行礼。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怎么样,都准备好了吗?”

永年伯王伟连连点头道:“万岁爷,都准备好了,就等您来了。”

那就赶紧开始炼油吧。

万历闻言,立马挥手带着他们走入硕大的作坊之中。

这作坊四周那都是大玻璃窗,通明透亮的,里面倒是没什么太多的东西,也就左边一大堆煤,右边一大排铁皮桶,中间一个硕大的炼油炉灶。

他们现在运送原油的桶和瓢都是用铁皮做的了,这主要是为了防火。

炼油作坊里面那是一丝木材都没用,连屋顶横梁和框架乃至玻璃窗的框子那都是用一火熟铁锻打出来的。

万历细细看了看,随即微微点头道:“开始吧。”

永年伯王伟闻言,连忙挥手下令:“注油。”

这原油还不在作坊里面。

十个匠户闻言,那是立马挑起二十个水桶,拿着瓢往外疾步而去。

不一会儿,他们便陆陆续续的挑着原油进来了。

这会儿他们可不是试验了,倒油的地方那都有专门上去的台阶和平台,方便得很。

匠户们都是直接把原油挑平台上,然后拎起桶就往早已插好的大漏斗里面倒。

一桶还填不满大漏斗的一半,两桶直接倒下去就可以换人上来继续倒了。

他们做的锅炉那也比原来的铁桶大多了,一锅炉差不多能倒进去一大水缸的原油,一次就是两千斤,四十桶。

永年伯王伟见他们把原油倒好了,铁桶和扁担也都摆放回去了,这才再次下令道:“搬油桶,准备点火。”

作坊里的匠户闻言,立马开始分工,有跑去外面拿柴火的,有跑去外面搬油桶的,有拿起铲子准备铲煤的,还有掏出火机准备点火的。

很快,铁桶就搬进来了,七个匠户,一人抱两个,那就是十四个,铁桶上还都有各色油漆写的大字,汽火煤柴,分明得很。

永年伯王伟见写着汽字的油桶都已经插上出油管了,立马就挥手下令道:“点火。”

那手拿打火机的匠户使劲一搓,点着一把干草往炉灶里一塞,里面的柴火很快就燃起了大火。

王冰则是拿起灶台上一个写着汽字的沙漏倒过来,然后紧盯埋在细沙中大致一寸的大玻璃管温度计。

那温度计上的刻度好像就剩下四个了,大抵就是代表汽油、火油、煤油、柴油的出油温度。

现在他们也不用水了,锅里直接就是细沙。

那灶里熊熊的大火烧了不到一刻钟,温度计上第一个刻度便到了。

王冰立马抬手道:“加煤,转小火,注意盯着油桶。。”

一个匠户闻言,连忙跑油桶跟前,时不时拿起密封的钢圈看一看。

大致一刻钟过后,第一桶汽油便满了。

那匠户立马抬手招过旁边两个匠户,一把将出油管抽出来,插一个匠户手里的铁勺中,又让另一个匠户赶紧将装满的油桶挪走,换上空铁桶,然后把铁勺里的油往里一倒,再把出油管往里一插。

这土办法炼油着实麻烦。

不过,总算是能出油了,而且还能出不少油。

这一锅炉就能炼四百斤左右的汽油、两百斤左右的火油、三百斤左右的煤油、五六百斤的柴油。

如果按火油一两银子二十五斤,煤油一两银子三十斤,那就是十八两银子。

这一个作坊,一天还不止炼一锅炉,因为炼一炉的时间还不到三个时辰,炼完一炉之后给锅里倒点冷水冷却一下紧接着就可以炼下一炉了。

也就是说,一个作坊一天能炼四炉,一百个作坊一天能炼四百炉,这就是七千多两一天了,一个月就是二十多万两。

不过,这还不够,远远不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