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霓裳铁衣曲

作者:克里斯韦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九十八章 女人们

书名:霓裳铁衣曲 作者:克里斯韦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8

“好了好了!”戴至德笑道:“你若是真的觉得亏欠了我,将来弘文馆修书时就多说我几句好话便是了!其实若论才具,王大将军远胜裴侍中,领兵打仗自然是不必说;漕运之事若是让他办成了,后世百代皆蒙其惠!你选择站在他一边实在是有眼光!”

“既然是这样,那为何方才戴公劝说王大将军让一步呢?”张文瓘不解的问道。

“呵呵!”戴至德笑了笑:“稚圭,你觉得方才大将军真的让步了吗?”说罢他便向堂上走去,丢下张文瓘独自一人站在那儿皱眉思索。

——————————————————————————————

大明宫。

冷雨飘飞,将涂了丹砂的宫墙化为暗红色,仿佛凝固的血液。武后斜倚在窗旁的锦榻上,目光凝视着远处的殿阁,在雨水遮挡之下,大明宫内连绵的殿阁变得模糊起来。

恍惚之间,她似乎回到了二十年前的那个傍晚,那也是一个雨天,自己乘着一顶小轿,第二次穿过重重宫墙,回到深宫之中,腹中还怀着一个孩子,那就是弘儿,现在宝座上的天子。而促成自己入宫的正是王皇后,那个愚蠢而又自以为是的女人被萧淑妃逼得节节败退,情急之下竟然想出将自己这个与丈夫有旧情的女人引入宫中,来对付萧淑妃的馊主意。

后来的事情就很简单了,萧淑妃和王皇后都败给了自己,她们失去了爱情、丈夫、显赫的身份,最后连性命都没保住。

她们把自己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己的狡猾和恶毒,其实她们始终不明白,自己在争宠这件事情上并没有花费多大气力,确切的说,在这件事情上雉奴才是更主动的一方,她们在雉奴身上费尽心力而不得的东西,自己却不废吹灰之力得到了。

王皇后骂自己是狐媚子,但若论妩媚和聪慧,谁又能比得过萧淑妃呢?就连自己第一次看到那个女人的时候,也不禁为她的才华和妩媚而赞叹,毕竟自己曾是先帝的妃子,那时已经二十五六,已经老了,而萧淑妃正值青春。

雉奴选择自己的原因只有一个,他在自己的身上看到了他所缺乏的东西——刚强、野心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说来也好笑,作为当世最勇敢、刚毅、有野心男人的儿子,雉奴偏偏是个胆小鬼,自小受到的儒家教育和太子时的伪饰就好像一层层绷带,束缚着他,让他不敢去做真正想做的事情,夺取想得到的东西,比如自己——曾经属于他父亲的女人。

而自己却能直截了当的告诉他,雉奴,你已经是天子了,没有什么再能束缚你,阻挡你!只要你说我想要,我就是你的!那些总是念叨着“先帝遗训”的托孤老臣们不过是些脆弱的影子,他们总是打着先帝的名义,说这样不行!那样不行!可先帝已经死了,死人是不会说话的,阻止你的不是先帝,而是他们,一群头发胡子都白了,距离坟墓不远的虚弱老头子。

而你只要挥一挥手,就能把他们赶到安南、琼崖去等死!这些话是王皇后和萧淑妃永远也不会说的,她们只会念叨着让雉奴依照先帝遗训,听从元舅的安排,乖乖的当那些老头儿的牵线木偶,雉奴又怎么会喜欢她们这样的女人?就算没有自己,早晚也会有另一个女人取代她们。可惜的是,她们到死都不会明白这个道理,还把一切都归结于自己,骂自己狐媚子!当真是太可笑了。

不过这一切都已经过去了,王皇后和萧淑妃早已化为了穴中的几捧枯骨,而自己和雉奴也已经被赶下皇位,变成了太上皇和太上皇后,唯一不同的是,萧淑妃的那两个死剩种女儿又回来了,住在大明宫中,咬牙切齿的看着自己,希图为母亲报仇。

二十年前王皇后把自己弄进宫,用来对付萧淑妃;而二十年后又有人把萧淑妃的两个女儿弄进宫,来对付自己,谁说苍天无眼呢?苍天明明是有眼睛的,他什么都看的清清楚楚,只不过太喜欢开玩笑而已。

“阿武!”

身后传来李治的声音,武后回过头来,只见李治满脸喜悦的走了过来,手上拿着一支折扇:“你知道吗?弘儿已经下令在骊山修建离宫,你不是嫌弃大明宫炎热难耐吗?明年夏天就可以去那边避暑了!”

“骊山离宫?”武后皱起了眉头:“你从哪里听来的消息?”

“下玉方才在太液池旁和我说的!”李治笑道:“骊山那边听说已经动工了,却还瞒着我们,说是要给我们一个惊喜,这孩子也不知道从哪里学的,这种事情有什么好瞒着的!”

武后面上却没有笑容,她右手揪住自己的衣袖,指节已经发白了,突然她冷笑了一声:“雉奴你还高兴,人家这是要把你我赶出长安城了!”

“赶出长安城?”李治闻言一愣:“这个从何说起?”

“你还不明白?”武后冷笑一声:“咱俩在这大明宫让人生厌了,所以才在骊山修几间房子,好把我们赶出长安去。你还在这高兴,岂不是可笑?”

“阿武你为何这么想?弘儿不是早就说了,我们住大明宫,他在太极宫,又怎么会把我们赶出去?”

“此一时彼一时!那时候他皇位未稳,现在已经稳固了。再说他可没有赶我们出去,只是送我们去骊山避暑,然后随便找个理由把大明宫一占,咱俩就在骊山养老吧!你以为到了那时候还会有人会不识趣替你我说话?”

李治沉吟了片刻,最后还是慢慢的摇了摇头:“不,绝对不可能,弘儿性格仁孝,绝不会做出这等事来!”

“弘儿做不出来,弘儿身边那群人可做的出来!”武后冷笑道:“到了那时候,众人三言两语,你以为弘儿能撑得住?”

这一次李治再也说不出话来,俗话说知子莫过父,他这个儿子什么都好,但性格却有些柔弱。如果身边的那些人都一致要做什么,他力排众议的可能性的确不大。

“阿武,照我看情况未必像你想的那么坏!”李治道:“弘儿身边的人虽然不少,但真的能让他言听计从的也就王文佐一人,此人可不是那等落井下石的小人!”

“你现在替他说好话已经晚了?罢了,你若是不信,大可下次弘儿来的时候问问便是!”

李治默然半响,最后沉重的点了点头。

——————————

王文佐府。

“臣拜见公主殿下!”王文佐聊起前襟,屈膝下跪。

“你我之间,何须多礼!”李下玉赶忙起身避开,不敢受王文佐的跪拜礼:“若非三郎,我们姐妹岂有今日,若说要跪拜,当是我跪拜三郎才对!”

“这都是殿下时运所至,臣不过是顺时附会而已!”王文佐笑道。

“时运之事谁又说的清楚!”李下玉叹了口气:“当初我和妹妹彷徨无依,欲为一农家子不可得,又有什么时运?本来能重返长安便心满意足了,只是阿娘,兄长沉冤未雪,念之便不得安寝!”

听到李下玉说到“阿娘,兄长沉冤未雪”,王文佐心中咯噔一响,笑道:“据臣所知,陛下已经下旨,招还亲族,恢复萧姓了吧?”

“这样就够了吗?”李下玉牙关紧咬:“家母,家兄是怎么死的,三郎你也应该清楚,当初的元凶尚在大明宫中,朝夕可见!叫我如何忍得?”

“殿下,母子至亲,陛下也为难呀!”

“所以我才来找三郎!”李下玉急道:“我不求别的,只求将那个女人赶出长安,剩下的事情就无须劳烦三郎,一切都是我自己的事!”

王文佐立刻从李下玉的话语中闻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他站起身来:“殿下,臣请你回长安是为了让二位骨肉团圆的,您可不要做出让亲者恨,仇者快的蠢事来,到了那时候,即便是我,也保不住你!”

李下玉一时口快,将心中的事情说了出来,话刚出口便后悔了。她低下头,避开王文佐的目光:“我便是我,是死是活都是我一人的事,不会牵连别人!”

“殿下莫要说傻话了,你知道你这么做,会把陛下,令妹,令尊,置于何地吗?”王文佐冷笑了一声:“这个念头你还是尽早打消了的好!”

“杀害母兄之仇,你叫我怎么打消了?”李下玉目光炯炯,冷笑道:“若是三郎你母亲和兄长为人所杀,你也能放得下吗?”

王文佐顿时哑然,他沉吟了片刻之后道:“你说的不错,若是换了我,的确也放不下。但那女人乃陛下之母,只凭这一点我就不能让你伤她,否则置陛下于何地?”

“那三郎你难道忘记了,那女人曾经想杀你?”李下玉急道。

“我当然不会忘记!”王文佐道:“但此乃私仇!”

“匹夫尚知拔剑报怨,三郎你如今贵为大将军,难道还不如一介匹夫?”

“不错!”面对李下玉尖利的话语,王文佐也不着恼:“匹夫所有不过一命,自然行事无所顾忌。拥有的越多,顾忌的自然就越多,我蒙陛下大恩,自然不能任性而为。殿下你欲为母报仇之心我理解,但陛下一日在位,那女子便不能碰她,这就是我的态度。”

看着王文佐平静的眼睛,李下玉眼中的愤怒终于渐渐消散,只留下几缕悲哀:“好吧,既然三郎你这么说,那我也只能答应了。只是没想到你这几年在大唐官越当越大,却没有当初在长安救我们姐妹时的那股子敢作敢当的胆气了。”

听到李下玉这番话,虽然明知对方话中多半有激将的意思,但心里也不禁有些不爽。暗想这李下玉在倭国这些年养尊处优,发号施令,性情较之当初在长安掖庭宫中苟且求生时变化了许多。少了几分柔弱,多了几分刚勇和执着,虽然她这次在自己面前做出来让步,但只怕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就了结了,她多半还会在为母报仇上耍些手腕。

自己当初将这对姐妹带回长安:一来是为了送其返乡,二来也是想在宫中皇室留下两颗钉子,以备不时之需。但人算不如天算,这两位一时没用上,反倒是闹着要报母兄之仇,倒成了一个不小的麻烦。

“这么看来,倒是不能让这两姐妹继续在大明宫中继续住下去,不然每天这么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说不定哪天就闹出事情来!”王文佐一拍大腿,立刻想着如何让李弘尽快把这两位公主的府邸搞定,好把她们和武则天用宫墙隔开,不管怎么说,也算是一重保险。

“那要不要把李治和武后搬出长安城呢?挪出这个政治漩涡?这也是个办法,不过我好像原先已经许诺不将他们两个赶出大明宫了,这么做好像也不太厚道!那要不把李下玉姐妹迁出长安?那我费那么大气力把她们弄回长安岂不是多此一举?”

王文佐在心中盘算着,权衡利弊,但始终无法拿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来。他不得不承认,在台下当反对党和在野党和在台上当执政党完全是两码事。

在台下时他完全不需要为任何事情负责,只要一门心思找台上人的纰漏,只要最后能把李弘拱上台就是胜利。而现在李弘已经登基,自己虽然已经位极人臣,但反倒做起事情来束手束脚。

比如裴居道,由于对方是李弘的岳父,自己就投鼠忌器;还有李治武后夫妻,两人在台上时自己各种阴谋诡计层出不穷,下台后反倒收敛了很多。

说到底,李弘登基之后,王文佐眼里这大唐帝国就有几分是自家的了,做起事情就总想着以天下苍生为念,如何如何;不像过去在百济,在倭国,在高句丽无所顾忌,反正不是自己家里,坛坛罐罐打碎了也不心疼。

“看来这样下去迟早给捆成一团什么事情都做不成!”王文佐心中暗想:“得找把快刀,去做那些自己不方便做的,这么说来,周兴那厮要是没死就好了!”

祝大家中秋国庆双节快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