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霓裳铁衣曲

作者:克里斯韦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两百五十四章 军功授田

书名:霓裳铁衣曲 作者:克里斯韦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8

随着黎明到来,云彩慢慢消散,太阳出现在东方,像车轮一样大,红得像熔化的铁汁那样鲜艳耀眼,慢慢地从树梢上升起来,照得城头上、山坡上、旷野里一片红光。从城头向四处望,是大片大片唐军营地,一座座灰白色的帐篷散布在高高洼洼的地方,一队队士兵已经起来,正在列队,稍远处,成队的驮马正在沿着山间道路,向营地运送木料,很多路段过于陡峭,不得不用人来抬。由于任存山城位于高处,城头上看的十分清楚,这些木材大部分都是落叶松,有的连枝丫都没有砍干净,显然是在北坡上的那片松林砍的。

“这些应该是用来制造攻城器械的!”一名守兵低声道。

“是呀!只是不知道是冲车还是投石机!”旁边的老兵叹道。

“会不会是上次那个大家伙?”一个小伙子插嘴道:“就是那个可以在几百步外把大石头丢过来的大家伙!”

城头上的守兵们脸色都变得难看起来,他们即便没有亲眼见识过唐军霹雳车的威力,但也从同伴的口中听说过,在那种可怕的机械面前,险峻的地形、坚固的城墙都不足以依仗了,只要有足够的时间,攻城的一方完全可以站在守军射程之外安全将城墙夷为平地。

“你也知道那是个大家伙!”方才的老兵慢吞吞的说:“要把那么大一个玩意搬到山上来可没那么容易!再说——”他稍微停顿了一下:“想走的人早就走了,还留在这里的人也没想着能活着离开!”

“不错!”

“对,怕死的早跑了!”

“对,老子就打算死在这任存山城里了!”

“我和唐人打了几年的仗,兄长和两个叔叔都死在唐人手上,自己也杀了两个唐人,砍头可以,屈膝不可!”

老兵的话顿时激起了一片应和声,正如他说的那样,扶余丰璋逃走之后,迟受信为了避免人心动摇,索性大开城门,让士兵们自己选择离开还是留下,所以现在留在城中的人虽然不过两千人上下,但都是怀有必死之心,见了攻城方的威势,怕归怕,但却不会动摇。

————————————————————

在距离任存山城西北角三百余步远处的一个土台子上,柳平吉正指挥着部下将那台霹雳车重新拼装起来,这台巨大机械的大部分部件都已经在昨天运上来了,但最重、最长的长杆却在上山途中连同六头骡子滚落山谷,不得不连夜砍了数十根二十余米长的落叶松送上山来,加紧赶制长杆。

“平吉,霹雳车修好了吗?”

“参军!”柳平吉看到是王文佐,赶忙敛衽下拜:“小人正在让工匠赶工,但这些松树都是新砍下来的,也没晾干过,比原来的杆子要重得多,用起来只怕会有麻烦!”

王文佐点了点头,配重投石机其实是一种非常精密的机械,为了确保其精度,其是由水平杆臂(轴心)、基座、配重、杆臂、掷弹带、绞盘以及轴承组成,为了确保轴承光滑,使用黄铜制造;绞盘包括曲柄和轱辘。绞盘上有一根缆绳,其末端的连着由绞盘主动轮、通过托拽绳子将抛石机的粱臂拉下。整台抛石机是由销子(铁制)和绳索组装起来的。

这些部件都是由木匠、铁匠、绳匠、皮匠预先加工好,然后拆卸,到了战场在临时拼装起来的。为了达到最大的射程和精度杆臂的长度和重量都有一定的标准(杆臂),过重的杆臂会加重整个机械的负担,头重脚轻,不但会降低射程和精度,甚至会降低使用寿命。

“无妨,你让部下赶工便是!”王文佐看了看周围,工匠们个个忙的满头大汗,抬高嗓门道:“这是最后一仗,打完后便要论功行赏,人人都有份!”

“人人有份?”柳平吉闻言一愣:“您是说工匠们也有军功?”

“不错!”王文佐笑道:“当然不及先登、破阵的将士,但也是有的!要划分田土,子子孙孙,都可以享用不尽!”

周围不少工匠已经放下手中活计,听到王文佐说到自己可以得到田土,留给子孙后代,欢呼起来。柳平吉赶忙喝道:“你们干什么?都不干活了?耽误了活计,莫说军功,个个都要吃鞭子!”

工匠们听到柳平吉的呵斥,赶忙继续忙碌起来。柳平吉这才转过身来:“参军,您方才说的是真是假?”

“自然是真的?”王文佐笑道:“我啥时候骗过你?”

“参军,不是我不信您,只是这赏赐田土的事情可非比寻常!工匠要赏赐,那军士也要赏赐,这可不是小数,哪来这么多田土?”柳平吉忧心忡忡的问道。

“平吉你倒替我担心起来了!好,反正今日攻城都是黑齿常之的事,我也没事,就与你分说分说!”王文佐笑道:“泗沘、熊津二城周围的田地,多半已经分给了归顺大唐的百济豪杰百姓。仗打完之后,我打算把这个法子推广到百济全境。所有田产在五百亩以上的田主,都必须限期内到泗沘城,换发田契,表示臣服。”

“为何是五百亩以上的田主?”柳平吉问道。

“很简单,因为这些人是叛军中的骨干!”王文佐冷笑道:“你想想,甲仗军器都是要钱的,家中田亩少的,养活自己家人都难,又怎么会主动起兵?只有家中有多余田地,有部曲童仆,乡里有威望之人,才能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那他们若是不来呢?”

“不来便是抗拒天命,顽冥不化!自当一举荡平!”王文佐用力挥舞了一下手臂,满脸的杀气,柳平吉一旁看得清楚,不禁打了个寒颤。当时百济几乎是举国皆反,若是依照王文佐所说的,那等于是把百济中小地主以上连根拔起。

“参军,这会不会牵涉太多,又生变乱呀?”柳平吉小心问道。

“这个你放心,我自有盘算!”王文佐笑道:“只要是肯降服,又没有做过十恶不赦之大罪,大唐都会宽大为怀,赦免其罪,安堵领地的!但若是顽冥不化,就像这任存城中之人,或者现在还跟随扶余丰璋的,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