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霓裳铁衣曲

作者:克里斯韦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六十三章 故人

书名:霓裳铁衣曲 作者:克里斯韦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8

能在这东宫六率当差的,身份自然都不一般,但和眼前这位比起来,那些身份人脉都算个屁呀!皇后陛下的外甥借了几百人去,然后就不明不白的死了,皇后陛下大怒,东宫太子竟然提着剑把他捞出来了。这是啥情况?明天早上这位要带着大伙把太子送进大明宫登基为帝吗?一想到这些,众人的心思都热呼起来了。

“好了,你们都退下吧!”王文佐挥了挥手,示意众人退下。

待到众将佐都退下之后,王文佐疲惫的吐出一口长气,原先紧绷着的身体松弛了下来。他实在是太了解眼前这群家伙了,这些在长安呆久了的地理鬼,都生了一对招风耳和好鼻子,听风声,闻味道的本事再强也不过了。自己若是不硬撑起来,只怕他们便以为自己已经失去势,那时自己说什么都没人听了。

“三郎,三郎!”崔弘度急匆匆的从门外进来:“你在正好,我刚刚得了个要紧的消息!”

“什么消息?”王文佐精神一振,崔弘度这段时间神出鬼没的,在长安城内四处游走,三五天也见不到一日,也不知道他在干些什么。

“你知道吗?太子妃的人选定下来了,是左金吾将军裴居道的女儿!”

“哦!”王文佐不以为然的点了点头:“就这件事情?太子原先就是在裴居道和杨思俭这两人的女儿里面选,现在杨家出了这样的事情,自然就要用裴居道的女儿替上了!”

“嘿嘿!”崔弘度干笑了两声:“三郎,戏肉在后面呢!太子要娶亲,所以自然就要大赦了,大赦的名单上第一个就是武三思,皇后的亲侄儿!”

“有这等事!”王文佐听到这个名字,神经立刻就紧张起来了:“你从哪里打听到的!”

“刑部的一个令史,前些日子酒桌上认识的!”崔弘度笑道:“每次大赦,都要把其赦书用绢写行下,然后再颁布各州。犯人名册刑部才有,抄录都要经过他亲手的,绝对错不了!”

“嗯,做的不错!”王文佐点了点头:“过两日你送三十匹绢布给那位令史!”

“明白!”崔弘度见王文佐的样子,心知自己这次做对了:“三郎,皇后这个节骨眼上把侄儿弄回来,用意颇深呀!”

“到底是个女人,有些事情不如男人方便,外甥死了,自然要换一个侄儿代替!”王文佐笑了笑,在后世的各种史书和评书演义中,武三思都是以一个丑角的形象出现的。当然这有可能是因为他最终站在了失败者一边,胜利者自然不会说他什么好话。但丑化也是有程度区别的,比如上官婉儿、太平公主、武则天这几位,虽然也是最后失败了,但史书上还是承认其文才、能力过人,承认其在任时的善政,而武三思就不同了,基本对他的评价就是一个没有下限,没有节操的野心家,也没有政事所需才略和远见,看不清大势,结果躲过了神龙政变后的大清洗,最后还是被李重俊带着羽林军杀了全家。

“那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崔弘度问道。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呗!还能如何?”王文佐笑了笑:“太子只要还在位,我等就为太子效力,一心辅佐东宫殿下登基为帝!”

“属下明白!”崔弘度点了点头,他见王文佐神色疲惫,说了两句话便告退了,出了门才突然反应过来方才王文佐的话其实只说了一半——他只说了太子在位该怎么做,那太子如果不在位了呢?却没有说。想到这里,崔弘度不由得打了个寒颤,犹豫了一下还是离开了。

————————————————————————

英国公府。

“李兄,你知道吗?朝廷要下赦令了!”骆宾王小心翼翼的说:“名单里面有武三思,皇后的侄儿!”

“流放到龙州那个?”李敬业问道。

“没错,就是那位!武元庆之子!”骆宾王下意识的压低了声音:“除此之外,还有武承嗣,皇后另外一个兄弟的儿子也回长安了,只不过这位当初无罪在身,所以无需赦免,只需召回便可!”

“看来接下来有大动静呀!”李敬业笑道:“好,动静越大越好,让皇后和王文佐斗个死活,咱们静心看热闹便好!”

“那李兄觉得哪边胜算更大?”

“这就要看天子御体如何了!”李敬业笑道:“如果天子御体康健,那王文佐多半要输;如果天子御体违康嘛!呵呵——”说到这里,李敬业便不说话了。

“照在下看,即便是天子御体康健,王文佐也未必会输!”骆宾王道。

“哦?你的意思是?”

“当初玄武门之变时,高祖皇帝的身体未尝不康健!”

李敬业闻言愕然,他方才之所以认为胜负取决于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一个很大原因就是觉得天子身体好的话,太子提前登基的概率就会降低。

“那可大不一样吧!先帝身经百战,披甲持剑以取天下,上下归心久矣!进太子虽然贤德,未尝有大功于天下,焉可行此路?”

“太子的确未尝见识干戈,那王文佐可是身经百战。若是此番输给皇后,便有灭门之祸,此人熟识兵法,习诡诈之术,焉肯坐以待毙?”

李敬业捋了捋颔下胡须,发现如果自己处于王文佐的位置,还真的会选择起兵。他思忖了片刻后道:“太子仁德,就算是王文佐想起兵,太子不同意也成不了!”

“李兄,你真的觉得太子会不同意?”骆宾王冷笑道:“没错,到现在为止太子的位置还很稳固,但那是因为下面的弟弟都还小。沛王是永徽五年(655年)生人,今年可已经十六了,就算他自己对皇位没兴趣,身边的那些人也不会老实认命的!”

室内陷入了沉默,兄弟之争是帝王之家内永恒的话题。迄今为止,李治和李弘这对父子父慈子孝,堪称帝王之家的典范,但问题是李弘的弟弟们还年幼,不足以成为李弘太子之位的威胁;而随着李贤年岁的增长,身为太子的李弘对皇位的威胁越来越大,李治抬高李贤等孩子的地位,来制衡太子李弘的可能性也就越来越大了。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就算李弘再怎么仁孝,哪怕是为了自保,也会做出一些过去无法想象的事情了。

“如果是这么说的话,那看来接下来长安城里又是一番腥风血雨了!”徐敬业叹了口气,眼睛里却满是兴奋的光。

——————————————————————————————————————

方相肆

长安的天空阴沉而又压抑,李波站在方相肆门口,他能够感觉到空气潮湿,似乎马上就要下雨,若是真的下雨,他倒是很高兴,这样如果有人在背后跟踪自己,他就很容易发现了。

自从上一次离开长安算起,已经过去了快六年了,李波有时很惊诧,时间过得这么快。自己下巴上的胡须已经与两鬓连成一片,肩膀和手臂的肌肉也愈发壮硕,足以驾驭那对沉重的铁戟,而他也从长安街头的一个恶少年,变成了昭武副尉、太子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事,堂堂大唐武官,倭国和百济的两处庄园的就更不必说了。而他周围依旧是熙熙攘攘的人群,面前的方相肆依旧是那么破旧不堪,仿佛一切都没有改变,自己身上发生的一切只不过是一场幻梦,一觉醒来自己还是那个穷困潦倒长安恶少年。

“李哥儿,请这边来!”李波刚刚进了门,安五娘就迎了上来,相比起几年前,她又苍老了许多,只有一只眼睛的脸上已经满是皱纹,头发也是白的多,黑的少,不过精神头还不错,她殷勤的将李波迎进里间,倒了一杯水酒:“您来的早了,那厮还要晚些才到!”

“无妨,人到了引他进来便是!”李波坐了下来,熟悉的噪声和空气让他的神经一下子松弛了下来:“离开长安这么多年,还是想念你这里的羊血肠和杂烩丸子,要是有的话,先上些来!”

“有,有!想不到您现在是大人物了,还记得小人这里的玩意!”安五娘的脸上露出了激动的神情。

“什么大人物!”李波笑了笑:“都是给主上卖命的厮杀汉,东南西北都去了,还是想念长安的吃食!”

“那是,那是!”安五娘骄傲的笑了起来:“要不说这里才是帝都呢!您稍候,马上就给您端上来!”说罢,她便转动圆润的身体,去外间了。

“安五娘还是老样子,就是老了些,胖了些!”李波喝了口酒,自言自语道,他得了王文佐的差遣,便立刻找到这方相肆来,他知道这酒肆里鱼蛇混杂,什么样的人都有,若想打探消息,最是方便不过。而且这安五娘当初长安之乱时,还得了王文佐一点好处,办起事情来也会尽心些。果然李波交待了一声后,没过两天便有了回应,只说在这方相肆中会面。

李波正想着往事,门帘被撩开了,安五娘进来,身后跟着一个鼻头通红的矮壮汉子,安五娘向李波唱了个肥喏:“这位便是陈七,还不见过李哥儿!”

“陈七?”李波觉得眼前那汉子有些眼熟,稍一思忖便想了起来:“你先前不是看坟的吗?怎得去了万年县衙?”

“李哥儿好记性!”陈七笑着竖起了大拇指:“小人的确先前是看坟的,不过有个伯父在万年县衙当个差役,他没有子嗣,便收了我当犹子,前几年年纪大了便让小人去顶了差使!小人在万年县衙当差已经有三年了!”

“原来如此,这倒是件好事,至少比看坟强多了!”李波闻言笑道:“五娘,还不上酒菜,来,七哥坐下说话!”

“不敢当,不敢当!”陈七谦逊了两句,方才在李波对面坐下,这时安五娘已经送了酒菜,李波拿起筷子顿了下:“我今日在外头跑了大半天,半点吃食没入肚,早就饿了,咱们也算是熟人,就不客气了,先吃饱了再说事吧!”

“好,好!”陈七应了一声,却不敢下筷子,看李波真的如他说的那样大口吃喝,方才吃了起来。那安五娘在外头择好的送了七八盘碟子进来,陈七虽然在县衙当了差役,但平日里哪里吃得上这等饭食,越吃越是兴起,筷下如雨,倒比李波还要快上三分。

“舒坦,舒坦!”李波放下筷子,拍了拍自己隆起的肚皮,笑道:“走遍东南西北,还是长安的饭食可口,七哥可还吃的好了?”

“好了,好了!”陈七赶忙放下碗筷,擦了擦嘴边的油迹,笑道:“听说李哥有事差遣,小人便赶忙来了,只是不知是何等事,还请示下!”

“先不忙说这个!”李波摆了摆手:“七哥我记得当年你就和安五娘相处的不错,如今你也算半个官家的人了,为何不一起过了!”

陈七没想到李波竟然问到这个,脸上顿时露出过苦涩来:“李哥儿有所不知,确实安五娘与我也有几分意思,可我虽然去了县衙,但俸禄微薄,连自家混个肚圆都不易,家中又没有房产铺面,安五娘不管怎么说,也有一家酒肆,每日里都有活钱入手。手头无钱,哪里能办的好事?”

“这倒也是!”李波点了点头,却没有再问,只是笑道:“万年县的县令周兴,你对此人知道多少?”

陈七来之前已经从安五娘口中听到一些风声,有了一些心理准备,便小心答道:“此人原本就是长安人氏,虽然家境不错,但门第却一般。自小就用心读书,在律法上很是精通,入仕之后在河阳县就名声不是太好,被免了官,好不容易才又当上了万年县令!”

“万年县可是个大县呀,又是天子脚下,从河阳县到万年县算是升迁吧?”李波问道:“他被免了官怎么能这么容易当上的?”

“李哥儿您不知道!”陈七笑道:“从表面上看这是升迁,但素来京城下面的官儿都不好当,所以像万年县,长安县的县令,虽然是大县,但待选的官儿都不愿意来,周兴当上万年县令,其实只能算是平调,不算升迁!”(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