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霓裳铁衣曲

作者:克里斯韦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六十三章 家庭的压力

书名:霓裳铁衣曲 作者:克里斯韦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8

“明白,明白!”难波平六已经被迹见赤梼吓住了,他右手不自觉的按住腰间的刀柄:“不过这样要杀的人也未免太多了吧?我上次去难波津的鱼市,您知道那儿有很多人认识我,见了面都是平六,平六的叫着,有男人,也有女人孩子,我总不能对女人孩子动刀子吧?”

“这就是你的不对了!”

“我的不对?我哪里不对了?”

“您已经是左卫门尉的武官了,肩负着为大王守卫宫门的重任,怎么可以亲自去鱼市买鱼呢?这是你的家仆的事情!”迹见赤梼语重心长的说:“难波殿,我知道您还不习惯,但您必须尽快习惯,不然将来您要是当上了卫门佐、卫门督(左卫门尉的上级)这样的高官,要学的东西就更多了!”

“卫门佐、卫门督?”难波平六笑了起来:“老爷您又在拿我开玩笑了!以我的出身,怎么可能登上那样的高位?那可是葛城、物部这样的大家子弟才能出任的要官呀!”

“按道理说是不错的!可若是按照道理,你要立多大的功劳才能当上左卫门尉?”迹见赤梼问道。

难波平六被问住了,迹见赤梼的问题很容易回答——以他的出身,无论立下多大的功劳也不可能当上左卫门尉,这就不是功劳多少的事,出身才是当时日本授官的决定性因素。

“明白了吧?”迹见赤梼笑道:“如果依照道理,你立下多大的功劳也当不上左卫门尉。可现在你当上了,那就说明现在规矩已经变了,加上陛下赐姓于你,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我敢打赌,你肯定将来不会止步于左卫门尉的!”

“对了!”难波平六拍了一下脑门:“我想起来了,我有一件东西给您看一看!”说罢他从怀中摸出一个卷轴来,递了过去。迹见赤梼接过卷轴,展开一看,只见上头密密麻麻的写了许多汉文,看了半天,也只认出:“有功、赏赐、田地安云之庄,二十结,银牌”等字眼。

“这玩意是从哪里来了?”迹见赤梼问道。

“是右大臣赐予的!”难波平六道:“前几天右大臣召见了有功之人,每个人都给了这个,好像说是感谢先前立下功劳,还有赏赐田地、金银!你看,最后还有右大臣的画押、印章”

“哎!这么要紧的东西你竟然就带在身上?”迹见赤梼问道。

“重要?我问过了,银子已经领了,田地还要等到打败了逆贼之后才有!”

“糊涂,我哪里说了银子和田地了!”迹见赤梼骂道:“要紧的是这个,这可是有右大臣亲笔画押和印章的文书呀!这个难道不比银子和田地要紧多了?”

“比银子和田地还要紧?”

“当然!”迹见赤梼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我问你,我们迹见家是靠什么起家的?”

难波平六在迹见家当了多年舍人,当然对迹见家的起家史耳熟能详:“我当然知道,迹见家是先祖在大战中射杀了物部家的首领,这才获得了赏赐发迹的!”

“不错,这就是你家起家的根本!”迹见赤梼指了指卷轴:“银子和田地当然好,但总会花用掉的。而这个只要在,你家就世世代代有了根本。不光如此,这也是你和右大臣的缘分,难波殿,你可一定要好好把握呀!”说着他便将卷轴还给了难波平六,难波平六赶忙郑重其事的接过,收入怀中:“我明白了,回去我就弄个箱子把它装起来,然后供奉在神龛旁!”

“这就对了!”迹见赤梼叹了口气:“你知道吗?我可是非常非常羡慕你呀!当初若不是我腿上有箭伤,说不定我也能升官、也能获得这个!迹见家也能更进一步了!可是现在我偏偏都错过了!”

“哎呀!”难波平六听到迹见赤梼这般说,也有点难过:“您可千万别这么说,您现在伤不是已经好了吗?仗也没有打完。以您的弓术武艺,只要投到右大臣麾下,还怕没有立功的机会?”

“但愿如此吧!”迹见赤梼叹了口气:“可机会错过就是错过了呀!”

难波平六又安慰了几句,迹见赤梼才好了些,两人又重新清点了一下废墟,确认重建宅邸需要多少钱财。这才各自离去,迹见赤梼回到住处,夫人赶忙唤女仆送上饭菜,一边侍候丈夫吃饭,一边问道:“宅邸可还安好?”

“哪里还有什么宅邸,都被烧光了!”迹见赤梼一边吃饭,一边答道:“就算还有什么剩下的,也早就被人捡走了!”

“哎呀,怎么会这样!”夫人感叹道:“当初废了那么大心力,却什么都没了,菩萨也不保佑了!”

“不要乱说话,小心惹恼了菩萨降下灾祸!”迹见赤梼呵斥道:“再说我们也不算最惨的,好歹家人都没事,值钱的东西也都搬走了。京中有多少贵人都家破人亡了,比起他们,我们已经算是不错了!”

“这倒也是!菩萨保佑!”夫人叹了口气,念了两句佛:“对了,平六现在过得怎么样?我记得你今天是和他一起去的!”

“你以后不要平六,平六的叫他了!”迹见赤梼道。

“怎么了?他改名字了?”

“不是改名字了,而是他已经发达了!你今后应该叫他难波殿,或者难波左卫门都可以!”

“什么呀!”夫人笑着拍了一下丈夫的胳膊:“还难波殿,难波左卫门,他一个在难波津看码头的小吏还这么叫,您不是开玩笑吧?”

“那是过去!”迹见赤梼道:“难波是大王赐给他的姓,而且他现在已经是左卫门尉了,他已经不是过去的那个平六了!”

“啊呀!”夫人惊叫道:“真的假的?大王给一个看码头的小吏赐姓?还让他当左卫门尉?”

“听起来不太像是真的,但事实的确是如此!不光如此,右大臣还给了他文书,文书末尾有右大臣的亲笔画押和印章,还赏赐了银子和田地,这是我亲眼看到的,假不了!”

“为什么是他!”如绝大多数女人一样,夫人发出了妒忌的声音:“他不过是夫君您的一个下人——”

“他已经不是了!”迹见赤梼打断了老婆的抱怨:“至于为什么不是我,这只能说是时运吧!当时我中了一箭,受了伤;而他却立下了大功,只能这么解释了!”

“那现在还来得及!”夫人催促道:“您比他强多了,如果您去为右大臣效力,也会升迁的!”

“我知道,我知道!不过至少等我吃完饭吧?”和后世得知同僚升迁的上班族一样,迹见赤梼感觉到了老婆给他的压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迹见夫人平均每几分钟就会提到一次平六:平六过去是这么做的呀!平六过去是那么做的呀!似乎平六获得的升迁是因为他过往打扫庭院、晾鱼干、清理神龛的独特方式。即便以迹见赤梼一个已婚男人的好耐心,也终于受不了了,他站起身来,穿上草鞋,大声道:“我出去散散心!”

走出家门,终于摆脱了妻子的唠叨,迹见赤梼终于感觉到耳根清净了不少,他倒是能够理解妻子的心理:一个下人却突然一跃而成为左卫门尉,大王赐姓,这种冲击力着实不小,但就算如此,也用不着在家里说个不停吧?至少也得体谅一下我作为一家之主的感受吧?迹见赤梼心中暗想。

“让开,让开!给尊贵的吉备真彦老爷让路!”

迹见赤梼惊讶的抬起头,他看到一个穿着华丽衣衫的骑士正沿着道路朝这边而来,在他的前面是两个开路的随从,身后跟着十多个郎党,在他的身旁有一人高举着竹竿,竹竿顶部悬挂着一个卷轴,看上去与平六拿给自己看的那个有些相似。

“让开,快让开,给给尊贵的吉备真彦老爷让路!”开路的随从在头顶上挥舞着皮鞭,高声叫喊,路旁的行人纷纷让开,好奇的对这伙奇怪的家伙指指点点,猜测着他们的来历。

“这个吉备真彦老爷是谁呀?”

“是啊,吉备?这个姓以前没有听说过呀?”

“可能不是飞鸟京周围,而是偏远郡国的吧?”

“偏远郡国的会这么神气?在京都的街头让人用皮鞭替自己开路?疯了吗?”

“那可不一定,今时不同过往了呀!你看到那根竹竿顶部挂着的卷轴了啊?那是什么你知道吗?”

“那是什么?”

“那叫感状!是右大臣赐给这位尊贵的吉备真彦老爷!感谢他当初在战场上立下了大功!所以你明白他为啥这么神气了吧?”

“右大臣?难怪这么神气!”

四周的话语如潮水一般涌入迹见赤梼的耳朵里,他甚至无法堵住。看着眼前这个马背上傲慢的家伙,迹见赤梼的心中同时响起了两个声音:“大丈夫当如是也”,“彼可取而代之!”

——————————————————————————

山田寺。

“贺拔,我们现在有多少骑兵?”王文佐问道。

“大概有一千七百骑!”贺拔雍答道:“但是说实话,倭国的本地马真的很一般,大部分只能用来骑射,冲阵肯定不成!”

“不要抱怨了!”王文佐笑道:“有总比没有好,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坏事,中大兄手头也只有这种马,你这么想不就好了?”

“这倒也是!”贺拔雍笑道:“不过他也不是傻子,吃了这一次亏,下次肯定会有防备的!”

“这我知道!”王文佐道:“不过我并不只为了打赢这一仗,你要抓紧时间募集人员便是!”

“是!不过来投报的倭人倒是踊跃的很!”贺拔雍笑道:“您发布感状的事情都传开了!”

“厚赏之下,必有勇夫!”王文佐笑道:“若是没人来,肯定是价钱太低!”

“哈哈哈哈哈!”贺拔雍闻言大笑起来:“您说的是,朝廷就是缺您这样的明白人!”

“好了,不说这些了!”王文佐笑道:“还有一件事情,百济到这边的下一批船就快到了,船上除了一部分倭兵之外,还有四百名定林寺的学员,算起来他们已经在寺中学了快两年了,我打算让他们来倭国长长见识!他们我都交给你!”

“我一定会好好安排他们的!”

“那就好,都交给你了!”王文佐满意的点了点头,作为跟随王文佐多年的老人,贺拔雍当然知道定林寺的那批学员在王文佐心中的地位,这些孩子基本都是出自百济国支持唐军的基层豪强,在定林寺学习其间又与王文佐等唐军将领建立了亲密师徒关系。一旦成长起来,无论是对朝鲜半岛的经营,还是组建以百济人为主体的军队,都是离不开这批人的。换句话说,他们就是王文佐“大唐本地化”的一次尝试,所以无论如何也要确保这批少年的安全。

“算起来我来倭国也有半年了!”王文佐叹了口气:“时间过得太快了!”

“三郎怎么突然发出这等感慨了!”贺拔雍笑了起来:“半年时间就能打开这样的局面,这可不慢了!”

“时光白驹过隙,转眼即逝,我等又怎么能不加快脚步呢?”王文佐叹道。

“三郎教训的是!”贺拔雍道:“您打算还要在倭国呆多久?”

“再呆半年,最多半年!”王文佐答道:“时间再长,恐怕朝廷那边就会出问题了!”

“半年?这时间够吗?”贺拔雍问道。

“所以我要挑选一个能够我不在这里时能够处置好倭国事务的人,但是现在还没有找到!”王文佐的脸上少有的露出一丝愁容来。贺拔雍也点了点头,这个人确实不好找,不说别的,王文佐在倭国之所以诸事顺遂,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他和琦玉的特殊亲密关系,若是换一个人,又如何能维持双方的亲密关系呢?这可不是能力大小的事情了。

“还有半年时间,我们可以慢慢的找!”贺拔雍安慰道:“您现在还是先考虑怎么击败中大兄的好!”

今天这章献给《黄昏的清兵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