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霓裳铁衣曲

作者:克里斯韦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一十八章 律令格式

书名:霓裳铁衣曲 作者:克里斯韦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8

曹僧奴听到这里,不敢多言,只是匍匐在地,浑身颤抖一言不发。王文佐笑了笑,伸手将曹僧奴扶起:「僧奴你也无需这样,我身份低微时便结识了令伯父,情谊深厚,你只要实心办事,便无需担心!」

曹僧奴连连称是,片刻后小心退了出去,崔弘度笑道:「这小子当真是好运,多少人拼了性命也都不到的东西,却落到他的头上!」

「天底下还有比运气好更难的吗?」王文佐叹了口气:「柳五若是能活到今日该多好呀!」说到这里,他双目已经微微湿润!

「是呀!」崔弘度眼前不禁闪过当初柳安临死前的模样,心中一阵酸楚:「这也是命数,强求不得!」

王文佐没有说话,走到窗旁向外望去,良久之后低声道:「天晚了,都早点歇息吧!」

————————————————————————————

飞鸟、川原宫。

透过狭长的走廊,夕阳余晖遍洒地面,为墙壁挂上暗红色的条纹。这里曾经布满神功皇后远征新罗的壁画,自从中大兄皇子说服母亲出兵百济之后便请高明的画匠绘制而成,所有穿过这条长廊的人都能看得清楚。如今那些精美的壁画已经***燥的白石灰覆盖,只有在某些石灰剥落的地方,才能看到一星半点。

大海人皇子坐在一张足足有十二尺长的几案后面,这条几案是中大兄下令特制的——不像唐王朝,当时的大和王朝并没有成熟的分层官僚体制和律令体系,绝大部分大小事情都要呈送到中大兄皇子本人面前供他裁决,如此众多的事务,若不准备一个长一些的几案,又怎么摆放呢?

正如外间传说的那样,这几案后可不是个舒服的地方,只过了一个上午,大海人就觉得自己的大腿不注抽痛,即便屁股下垫着软垫,可依旧觉得每一分钟都愈发坚硬,而据中大兄说在天黑之前要把几案上的所有请示处理干净。这些请示该死!大海人皇子阴沉的想,送来这些请示的家伙们也该死。

「你能确定要减免这些地方的租税?」中大兄皇子问道,他发问的对象中臣镰足在几案的另外一面,大海人皇子现在相信外间流传的谣言说这家伙有三个脑袋、五颗心脏了,只见其中臣镰足也不翻阅档案,就熟练的背诵请示中几个地方过往两年来发生的灾害、过去几年稻米收获的情况,以及过往几年征发的劳役和兵士,最后说出这几个请求减免租税地方确实已经到了最紧要的关头,如果不应允,当地必然会发生灾荒,大部分部民都会活活饿死。

「很好,那就应允他们的请求吧!」中大兄皇子满意的点了点头:「别人都说我升迁中臣卿的官职违反了自古以来的规矩,是出于一己的私心。可如果没有中臣卿,我当真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置这么多事情了!」

「殿下过奖了!」中臣镰足垂首道。

「我没有过奖,这是事实!」中大兄皇子笑道:「大海人,如果哪天你登基为王,那中臣卿就是我能留给你最好的礼物!」

「多谢兄长了!」大海人皇子笑了起来:「可是没有更好的办法吗?将一个国家的事情都压在中臣卿一个人身上,我觉得未免有些太过分了!」

「办法倒是有的!」中臣镰足道。

「哦,什么办法?」大海人皇子问道。

「以天皇的名义颁布律令,用律令而非某个人的才智来裁决是非,治理国家!」中臣镰足道。

「律令?」大海人疑惑的问道。

「对,律令!」中臣镰足沉声解释道:「确切的说是律令格式:律是对各种违法行为的惩罚条文;令是帝王颁布制度、规章的规定,若有违反之人,就用律来惩罚他;格是过往圣贤留下的「故例」,人主须遵循格以督责群下﹐「立格为限﹐使主

者守文﹐死生以之」。对律的补充和变通条例;式是官府机构的各种章程细则,官吏必须依照式样书写文章程式,这样才能确保政事流转无误!即律以正刑定罪,令以设范立制,格以禁违止邪,式以轨物程事,有了以上四样,即便是平庸之主,也能让国家治平!」

「中臣卿说的律令格式,应该是唐人治理国家的办法吧?」大海人问道。

「不错!」中臣镰足点了点头:「确切的说是魏人治理国家的办法,因为在唐人之前,隋人在开皇年间就已经制定律、令、格、式,以为后世法范。而隋人又是源自魏人的《麟趾格》、《大统式》,还有官吏考绩的景明考格和正始考格﹐关于选举制度的方司格和停年格﹐关于刑法制度的正始别格和永平旧格﹐还有悬赏招募或通缉逃犯的赏格和募格。若想深究其学问,就得将其一一读熟!」

「中臣卿果然是唐学大家呀,那律令格式如此重要,为何不将其一一颁布呢!」大海人皇子敬佩的看着中臣镰足,此人在他过往的眼里是兄长的功臣走狗一类人物,今日听他说了这一番话,才明白为何兄长方才说如果自己登基,那中臣镰足便是留给自己最好的礼,确实无论是谁登上王位,都会把这样的人视若重宝吧!

「因为还不是时候!」中大兄皇子答道。

「还不是时候?这律令格式不是有利于国家的好事吗?」

「即便是好事,也要在正确的时间去做,若是条件不具备就急着推行,只会适得其反!」说到这里,中大兄皇子叹了口气:「我当初本以为这两年就可以逐步推行,现在来看,却是还要拖延几年了!」他看到大海人皇子还是迷惑的样子,对中臣镰足道:「中臣卿,你解释一下!」

「是!」中臣镰足应了一声:「殿下,律令格式其实都是源自天子的权威,在唐国,帝王代天治理,无亲无私,是以国家能够政治清明,上下一心,然后征讨四方无往不胜。而在我国,各部大人皆有权威,便是王者亦无法治其部民,神宫、皇族内部又各有亲私,各方掣肘之下,如何颁布的了律令?就算颁布了律令,又如何能施行?令兄当初要出兵百济,即有恢复任那四郡之意,还有开疆拓土,然后以其威望改革国家,颁布律令的想法。但白江口一战后,很多事情也只有暂且不提了!」

大海人听到这里,目光下意识得转向兄长,只见去向自己微微一笑:「大海人,我若是不成,你登基为王之后,也可重用中臣卿,慰我未了之心愿!」

大海人默默的点了点头。

「殿下,难波津那边有急信到了!」外间有侍者道。

「难波津?有什么事?」中大兄皇子问道:「难道是远方贡赋的船只又搁浅了?」

「不是,是有四条大船靠岸,船上人自称是唐人使节,奉唐人天子之命前来通好!还有,琦玉皇女刚刚离开神宫,往难波津去了!」

「什么?」中大兄皇子下意识的站起身来,他与中臣镰足对视了一眼,对大海人道:「大海人,你先回去吧!」

中大兄皇子取下腰间的短刀,拔刀出鞘,手指触碰冰冷的金属,这是母亲留给他的礼物,刀锋饮下过多位王族之血,难道它这次又要饮下一位同族之血吗?

「殿下,唐人既然已经到了难波津,那就不可能不让他们进入都城了!既然如此,那与其被动,不如主动迎接!」

「中臣卿你说的不错,但问题是一旦唐人进入都城,那就要接受国书,现在国中无主,谁来接受国书呢?」

「殿下多虑了!」中臣镰足笑了起来:「您虽然还未曾登基,但先王在世时,处置朝政的也是您,太子监国摄政这种事情,唐国也是有的,有何不可?」

「若是如此,那就太好了!」中大兄皇子闻言大喜

,但转而又忧虑道:「那琦玉皇女怎么办?她与我有大仇,这个节骨眼去见唐人使节必有图谋!」

「这倒也是!」中臣镰足点了点头:「琦玉皇女行事果决,若是个男儿,的确是您的大敌。不过唐人毕竟远道而来,即便有谋划一时间也发作不得,只要先发制人,便不可怕!」

「先发制人?你是说——」

「便如处置有间皇子一般,击其魁首,余众自解!」中臣镰足一副泰然自若的样子:「若是殿下应允,此时交给在下便是!」

中大兄皇子并没有立刻给出答复,他在屋内来回踱步,似乎一时间下不了决心。中臣镰足也不催促,只是坐在几案旁默默不语。良久之后中大兄皇子突然笑道:「中臣卿,当初我们决定刺杀苏我入鹿时,其他人都面无人色,握笔颤抖,唯有中臣卿你第一个在誓书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当真大勇也!」

「不过杀一贼耳,何足道哉!」

「嗯!」中大兄皇子点了点头:「那一切都交给你了!」

「谨遵御命!」中臣镰足俯首拜了一拜,便起身退了出去。

————————————————————————————

难波津。

「我原本以为您是一位长胡子的老人,没想到您这么年轻、英俊!」

从通译口中听到琦玉皇女的第一句话,王文佐笑了起来:「我也向您发誓,即便在长安我从未见过像您这样的美人!」

「是吗?」琦玉皇女笑了起来:「那可真是可惜了,那天晚上在橘广庭宫的不是你!」

王文佐闻言微微一愣,看了一旁的崔弘度一眼,笑道:「其实也没有什么可惜的,这位是我的好友,能与皇女您结下一番缘分也是一桩美事!」

「那是不错!」琦玉皇女目光扫过崔弘度,笑道:「崔大使虽然是好男儿,但与您比起来就有些差了,若是您有空,可以前来天照神宫,也结下一番缘分!」

面对琦玉皇女如此大胆的挑逗,崔弘度已经是满脸涨红,王文佐倒是早有了心理准备,他从倭人俘虏口中早已得知当时倭人还盛行一种叫做「访妻婚」的习俗,当时婚姻形式还有很重的母系氏族痕迹,如果一位男子对女子有意,或者女子对男子有意,便会予以暗示,男子就会来到女子家旁,或者吟诵诗歌、或者弹唱歌曲,以表明爱意,如果双方合意,女子依旧住在自己家中,男子去女子家中相会,这个过程中双方都可以另外选择配偶,直到怀孕之后,男子才会建造房屋,与女子共同居住。琦玉皇女的行为就是典型的「访妻婚」的行为,她只要一日未曾怀孕,那她就可以随意选择自己喜爱的男子发生亲密关系,这在唐人眼里可能觉得大逆不道,但在当时倭人眼里却是习以为常。

「缘分之事暂且不提!」王文佐虽然知道琦玉皇女的行为并不违背当时倭人的习俗,但心里还是有些吃不消:「皇女贸然来访,不知有何贵干呀!」

「无他,欲借大唐之力,诛杀葛城而已!」琦玉皇女不愧为女中豪杰,前一秒还在说缘分之事,下一秒就说取人性命。王文佐微微一笑:「您说的葛城是中大兄皇子吧?这恐怕非我力所能及了!」

「我与你都力所不能及,但若是合力一处,便取此贼之首了!」琦玉皇女笑道:「而且只要中大兄皇子在位,你们就别想得到扶余丰璋!」

「哦?这是为何?扶余丰璋对于中大兄皇子就这么重要吗?」

「扶余丰璋从百济逃回来时,带回了上万人,安培比罗夫又是国中名将,中大兄皇子若是交出扶余丰璋,就一下子开罪了安培比罗夫,又失去了这万余人,他损失不起的!」

「这只是皇女的一面之词!」王文佐笑道:「扶余丰璋虽然重

要,但比起大唐来,我相信中大兄皇子还是能够明白轻重的!」

「使臣若是不信,那就等等看吧!」琦玉皇女笑道:「到了那个时候您再来天照神宫找我也不迟!」

「也好!」王文佐也不想把话说死:「若是当真如皇女所说,那自然会来叨扰皇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