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霓裳铁衣曲

作者:克里斯韦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一十四章 野蛮人

书名:霓裳铁衣曲 作者:克里斯韦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8

“征讨高句丽的几个唐人将军都死了?”大贺怀恩闻言一愣:“你们从哪里听说到这个消息的?”

“你还不知道吗?”那青壮汉子笑道:“李绩、薛仁贵、王文佐、契苾何力他们受唐人天子之命,去攻打西北的吐蕃国,结果被吐蕃人打败了,这几人都被吐蕃人砍了头,唐人的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呀!”

“你们从哪里听到这些消息的?”大贺怀恩不禁哭笑不得:“其他几个尚且不说,李绩的确是死了,不过他是在从平壤返回长安的途中病死的,和吐蕃又有什么关系?他死的时候都已经七十了,而且你们知道二十万人有多少吗?唐国的陇右、安西军镇全部加起来也没有二十万人,怎么可能一下子有二十万大军去征讨吐蕃人!”

青壮汉子们听到大贺怀恩这番话,不禁面面相觑,显然他们之前听到的与大贺怀恩说的相差甚远,几分钟后,那为首的汉子才问道:“敢问一句,郎君是什么身份?”

还没等大贺怀恩说话,一旁的僮仆便抢着接口道:“我家郎君乃是契丹大贺氏的首领,还不赶快见礼!”

那些青壮汉子听了,赶忙跪伏在地,当时的契丹部虽然远不及后世建立辽国,雄踞北方时的强盛,但也是部众十余万,可以拉出上万骑兵强盛势力,还得到了大唐的册封官职,与这些在蛮荒草甸里讨生活的野人小部落无异是天壤之别,加上他们方才说的那些话,若是深究的话,一刀杀了也不冤枉。

“都起来吧!”大贺怀恩没有发作,他看了看这些蛮荒汉子夹杂着恐惧和茫然的黝黑面容,沉声道:“大唐之强大,非你们能够想象,莫说是没有损兵二十万,即便真的损兵二十万,也不过是天子一封诏书,征发一道之兵便可补足!至于你们方才说的李绩、薛仁贵、王文佐、契苾何力这几人,除了李绩已经年迈病亡之外,其余都还活着。你们听信谣言,妄求富贵,只会白白丢了性命!”

那些蛮荒汉子连连叩首,求饶不止。大贺怀恩挥了挥手,便带着部下离去了,走出去没多远,亲近的僮仆便问道:“郎君,这些家伙分明是去投奔高句丽余党,图谋不轨的,方才为何不把他们都杀了!”

“一路上你也都看到了,去投奔逆贼的人那么多,是杀得完的吗?”大贺怀恩叹了口气:“你也看到这些家伙了,手中的武器粗陋的很,连这等粗蛮汉子都去投逆,这是人心思乱呀!大唐败给吐蕃这一仗着实太不是时候了!”

“人心思乱?”那僮仆摸了摸下巴,他年纪还小还不懂大贺怀恩话中的涵义。在今天的中国人眼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理所当然的事实,但却忘记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数千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人民相互交流、相互融合而成的。

对于一个生活在公元七世纪中叶的东北亚人来说,上一次统治这片土地的中原王朝已经是四百多年前的事情了,汉四郡的历史早已被人遗忘。对于这些生活森林、沼泽、旷野的人们来说,长安、洛阳、邺城、晋阳就和今天的中国人对东京、法兰克福、伦敦、纽约的感觉差不多,而纥升骨城(传说中高句丽始祖朱蒙建都之处)、丸都城、平壤才是他们心目中的天国下都,拓土千里,征服扶余、百济、新罗、倭人、靺鞨人的平安好大王是他们心目中的武皇帝,迁都平壤,爱惜民力,修养文艺的长寿王是他们的文皇帝,不屈伏于隋这样的大国,并三次击败隋的百万大军入侵的高句丽王高远是他们的贞皇帝,即便是末代高句丽王和篡夺权力的大莫离支泉盖苏文,他们也抵抗了东亚从未有过的强大帝国二十余年,连唐太宗李世民都不得不从安市城下退兵。

不错,唐军的确已经攻陷了平壤城,高句丽的王室和贵族们也被迁走,但唐军不可能把所有人都迁走,这些响亮的名字依旧存在于他们的脑子里。一旦形势有变,这些原本卑微的人的脑子里就会闪过一个念头——为什么我们不能重新举起高句丽的旗帜,把这些唐人赶走,重新建立这个曾经统治这片土地近五百年的国家呢?

这就是王文佐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在真实的历史上,唐攻破平壤,消灭高句丽并不是结束,而恰恰是新的征服战争的开始。几乎是高句丽灭亡的同时,新的复国运动就在新罗人的支持下爆发了,虽然在安东都护府的镇压下,复国运动被镇压下去了,但新罗人也乘机侵吞了百济故地和高句丽在朝鲜半岛上的大片土地,兵锋直逼平壤城下,唐不得不将安东都护府的治所从平壤迁徙到辽阳,而后渤海国的建立、新城之乱、营州之乱使得唐在东北亚的经营愈发困难,最后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得一切都毁于一旦。

从真实的历史不难看出,边疆地区的离心倾向永远是存在的,希图一劳永逸无疑是一种美好幻想,经略边陲,维护国家的统一,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流血流汗,一不小心就前功尽弃。

唐在东北亚先胜后败的经略很大一个原因是西部边陲吐蕃的兴起,大非川之战无疑是唐在东面攻守易势的一个节点:经由此战后,吐蕃尽收羊同、党项及诸羌之地,东与凉、松、茂、等州相接,南至婆罗门,西又攻陷龟兹、疏勒等四镇,北抵突厥,地方万余里,已经直接威胁四川、关中两地,一旦策反突厥,就对唐形成了三面夹击之势,在这种情况下,唐在东北亚地区投入的力量只会越来越少,在这种长时间的消耗战中,将领也只能够且战且退,最终放弃。

这些东北亚的人们当然并不懂得这么多,但是他们可以切身感受到唐军在当地力量的此消彼长,这更助涨了他们的勇气和野心,面对这种如潮水一般奔涌的力量,大贺怀恩也不禁感觉到一阵无力。

第四天傍晚,大贺怀恩一行人终于抵达了纥升骨城,这里是高句丽始祖建立的故都,不过已经被放弃了数百年了。大贺怀恩能够看到那用白色条石堆砌的石墩,那是这座古城留下的为数不多的痕迹,这里距离目的地已经不远了,他下令让部下们宿营休息。

在一头扎进马蜂窝之前,大贺怀恩很想找到几个当地的蛮子,从他们的口中了解一下叛军的首领有哪些人,已经有了多少人马,他们有多少存粮,以及新罗人牵涉其中有多深。但部下们告诉他找不到人,附近的几个屯子村寨里都是空的,人都不知道去哪里去了,大贺怀恩只得让部下们回来休息,人们点起篝火,在里面投入一些有驱蚊效果的植物,留下斥候,然后就酣睡起来。

大半夜功夫,大贺怀恩都处于半睡半醒之间,他总是感觉有什么莫名的东西,在绕着自己转着,发出怪异的声响,但睁开眼睛又什么都没有,直到天色将破晓,他才被当值的哨兵叫醒。

“怎么了?”

“有人来了!”

“什么人?”

“什么人都有,大概有五十人,说是大首领乞四比羽的人!”

“乞四比羽?”大贺怀恩皱起了眉头,却想不起有这么一个人物,他站起身来拔刀道:“吹号,把所有人都叫起来,把火拨旺一点!”

士兵们听到号角声,都从地上爬了起来,加了柴草的篝火一下子升腾起来,照亮了所有人,大贺怀恩披上盔甲,向叫骂声来处走去。

“你们是什么人?”

“我们是大贺氏的,松漠都督府的兵马!”

“呸,什么松漠都督府,不过是唐人的狗!”

“说话注意点,不然俺就要用矛尖给你喉管通通气了!”

“那就打呀,我们可不怕,砍下你们的脑袋,就有赏钱领。你们身上的盔甲也归我们!”

随着距离的靠近,大贺怀恩已经渐渐看清了和自己部下对骂的人们,他们个子基本都不高,有的穿着鱼皮袄子,有的是反穿的皮套,绒毛和他们的头发胡须连成一片,与其说像人,不如说更像是一群野兽,大多数人手中的武器只有烤硬的木矛、长柄镰刀、棍棒、弓箭和投石带,为首的一个是个大个头的老头儿,满是刺青和伤疤的脸狰狞而又丑陋:“你们这里谁是头儿!”

“是我!”大贺怀恩傲慢的说:“你们是强盗还是马贼?”

“呸!”老头儿吐了口唾沫:“我是受大首领乞四比羽的命令巡视这里的,你来这里干什么?替唐人打探情报的吗?”

“这和你无关!”大贺怀恩皱了皱眉头,这老头儿身上的味道不是一般的难闻,就连他都有点忍不住了:“待我去见你们的首领,我有话和他说!”

“俺站在这里就是受首领的命令!”老头儿傲慢的说:“你要见首领可以,放下武器,捆好了送过去便是!”

“放下武器?就凭你们?”大贺怀恩笑了起来。

“不肯被捆着也行!”那老头儿笑道:“让我牵着你的胡子走也行!”说着他便伸手向大贺怀恩的胡须抓来。几乎是下一秒钟,他便扑倒在地,却是被大贺怀恩一拳打昏了。

“杀,杀呀!”蛮子们暴怒的叫喊起来。

“杀,杀!”弓弦声声,应和着刀剑的铿锵声,一场激战就此开始了,篝火被无数只脚踩来踩去,很快就熄灭了,双方就在黎明之前的昏暗之中厮杀起来,由于双方的距离是如此的近,不要说长枪,有时候刀剑和骨朵都使不上,人们纠缠扭打在一起,挥舞着拳头、膝盖、手肘,甚至用牙齿咬,这时远处听到新的叫喊声,显然更多的敌人正在靠拢过来。

“上马!”大贺怀恩砍翻最近的一个敌人,高声喊道,他的部下们纷纷向后退去,翻身上马,策马向敌人扑去。蛮子们顿时乱了套,他们慌乱的向荆棘丛逃去,顾不得被荆棘撕破了脸和手脚,来不及逃到荆棘丛中的人们被大贺部的骑士们赶上砍翻,撞倒,倒了一地,抽搐着,就好像刚刚捞到的鱼,给丢到岸上一样。

大贺怀恩没有说话,他冷静的观察着眼前的敌情,这时敌人的后面又来了援兵,他们拿着长矛,从队形看比这些乌合之众要整齐多了,显然是受过一定训练的,

“向西退却,我们向西退!”大贺怀恩道。

营地木房里。

十几个服色各异的汉子围坐在长桌旁,桌子旁有一只大木桶,里面装满了用粟米酿造的淡酒,当地人很喜欢把这种淡酒混着发酵的桦树汁饮用。几乎每个人满脸酒气,他们拿着面前的大木杯,喝个不停,每当他们喝完了,立刻就有人用大木勺给他们添满了。

“为什么还不起事?”一个眼睛通红的汉子猛地顿了一下杯子,酒液溅了一声:“唐人不是已经被吐蕃人打败了吗?薛仁贵、王文佐他们的脑袋也被吐蕃人砍掉了,这么好的机会为什么不起事?”

“对,为什么不起事?”另一个凶蛮的汉子喊道,他的前额的头发剃光了,两边的头发系成许多条小辫子,随着他脑袋晃动,看上去有些滑稽可笑:“乞四比羽,你该不会是怕了吧?”

“因为还不是时候!”乞四比羽也已经喝的满脸通红,不过他神智还很清醒,眼睛里闪着狡猾的光。

“还不是时候,那要到什么时候?”长桌旁有人喊道:“你该不会是怕了吧?”

“怕了?”乞四比羽冷笑了一声:“我问你们,唐人被吐蕃人打败,薛仁贵、王文佐、李绩他们被吐蕃人砍了脑袋的消息你们从哪里听到的?”

“哪里听到的?”一个醉汉挠了挠后脑勺:“一个游商口中听到的,怎么了?这消息是假的?”(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