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霓裳铁衣曲

作者:克里斯韦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五十二章 供认

书名:霓裳铁衣曲 作者:克里斯韦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8

“眼光,眼光,全族老小数百人的性命可都在刀口之下呢!”李敬猷嘟囔道:“可大哥你要是看错了可怎么办?”

“李二,这次你大哥可没看错人!”门外传来一个声音,李敬猷回头一看,却是一个青衣文士,喜道:“观光兄,你什么时候来了!”

“就在刚才!”那青衣文士笑道:“方才我跟在王文佐身后,他离开这里后就直接回家了,没有去宫中!”

“二弟,我看错人了吗?”李敬业笑道。

“那也未必!”李敬猷不服气的说:“指不定那王文佐还只是犹豫不决,回家之后想清楚才决定去出首!”

“呵呵呵!”青衣文士笑道:“若是其他人有可能,王文佐这等人需要回家后才能想清楚?他若是出首,肯定是越快越好,绝不会拖延不决!”

“不错!”李敬业点了点头:“骆兄这句话就说到点子上了,二弟你想想,出首这种事情肯定是越快越好,如果晚了那就是犹疑,就是不忠,这个道理王文佐肯定不会不清楚!”

听到这里,李敬猷张了张嘴,说不出话来,正如那青衣文士所说的,参与密谋之人如果想要出卖同伴洗脱自己,那告发的时间自然是越快越好,拖延的时间越久,说明你本身犹疑不决,对朝廷的忠诚不够,更不要说有人比你更早出首了。如果是一个寻常的庸人还有可能会犹豫不决,而像王文佐这等历经生死之人要么立刻出首,要么就永远不会再提,绝不会首鼠两端。

“二弟,你去取些酒来!今晚我要和骆兄喝几杯!”李敬业笑道,原来那青衣文士便是后世著名的诗人骆宾王,字观光,此人出身寒微,少有才名,虽然很早就入仕,但仕途却很蹉跎,年过四十还只是个长安县主薄,这让他对现状颇为不满,后逐渐被吸引进了李敬业为核心的小集团,获得了李敬业的信任,在集团中担任智囊的角色。

“骆兄!”李敬业给骆宾王倒了一杯酒,问道:“今日王文佐严词拒绝,你觉得他心中到底是怎么想的!”

“呵呵!”骆宾王笑着喝了口酒:“李兄,其实你方才说那些话有些早了!”

“早了?你是什么意思?”

“就是时机还没到的意思!”骆宾王指了指自己的酒杯:“好的计谋就像酒一样,需要时间的酝酿,若是时间还没到,味道就不对!”

“为何这么说?”李敬业看着骆宾王的眼睛:“他眼下掌握着东宫之兵,还有权整饬关中府兵,这种机会可不容易,指不定哪天就会换人!”

“李兄,你还是那么一厢情愿呀!”骆宾王笑道:“你不能只顾着自己想,却不管王文佐。不错,王文佐手头有兵,这是起事的大好机会,但你有没有想过,他现在手握大权,太子又信任他,起事若是成功与他又有什么更多的好处?这才是最要紧的!”

“太子若是登基为帝,对他不就是最大的好处?”李敬业问道。

“他什么都不做,太子将来也能登基为帝,那时他照样荣华富贵,何苦现在冒那么大的风险?”骆宾王笑道:“再说了,如果真的如你所说的起事,太子还真未必能坐稳帝位,就算能坐稳帝位,太子也多半不能像如今上那般行事无所顾忌!”

李敬业听到这里,脸色微变,半响之后方才点了点头。骆宾王作为他的谋主,对于他心中的谋画可谓是知根知底。虽然李敬业对王文佐说的起事是要扶太子提前登基,让李治去后宫去当太上皇,但太子未必会领这个人情。毕竟此时李治夫妻和太子的关系都很不错,太子的几个兄弟年纪还小,太子也被给予了监国之权,冒险搞军事政变提前登基对于太子来说没啥好处而风险巨大。即便政变成功了,太子登基之后多半不但不会兑现赏格,反而会视这些“功臣”们为野心家和麻烦制造者,寻机干掉。

这个道理当然李敬业和骆宾王都很清楚,所以太子登基实际上对于他们并不是最优的选择,对于他们来说,最好的情况是先利用太子当大旗发动政变,迫使李治夫妻退位,然后再让太子死掉,换一个更好利用的李唐宗室来当自己的傀儡。当然,这肯定是不能直接和王文佐说的,对于骆宾王这种东南寒族士人来说,混乱就是上升的阶梯;而对李敬业这种勋贵子弟来说,李治、武后这对夫妻搞的高度集中专制皇权,就是最大的敌人,所以对于他们两人来说,迫使李治夫妇退位的军事政变只是开始,后面的还远远未结束。

“你觉得王文佐能想到这么多?”李敬业问道。

“也许未必能想到这么多,但他应该也能猜得到几分!”骆宾王道:“说到底他在关中并没有什么根基,唯一能够依仗的只有太子的宠爱和天子的信任,如果天子退位,太子又不再信任他,他会落得什么境地?”

“那要如何才能让王文佐同意呢?”李敬业问道。

“等待!”

“等待?”

“对,他眼下掌东宫之兵时间还不长,如果再等半年左右,他掌握了东宫之兵,对关中的府兵整饬的差不多了,就差不多了!”

“我明白了!”李敬业恍然大悟,笑道:“等他有了兵,自然胆子也就大了!”

“事皆有利弊两面,我们也要防备他有了兵就吃独食!”骆宾王沉声道。

“不错,这点的确我们要有所防备!”李敬业神色变得凝重起来。

——————————————————————

光德坊,京兆府狱。

“卢先生!”周兴将一张纸放在卢照邻面前:“你只要在这张供书上画押,就可以出去了!”

“邓王、郝侍郎、裴侍郎,这些人并未违反法度,您为何要我出首他们?”卢照邻看了几行便急了。

周兴冷笑道:“什么是法?上者以为是者便是法!他们得罪了皇后,皇后想要他们死!这还不够吗?我说过了,你想出去就必须画押,要么你自己画押,要么我让人打到你画押,你自己选吧!”

卢照邻身体一颤,他想要出言拒绝,但后面墙上悬挂的血迹斑斑的铁链、皮鞭、烙铁、夹棍让他舌头冻住了,他真的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熬过严刑拷打,也许屈服画押才是对的。

周兴似乎看透了卢照邻的心思:“画吧!你熬不过去的,三木之下,何求不得?再说了,你在这里也有些时日了,这些人可有想办法救你?既然他们不管你,你又何必在乎他们的死活?”

这句话击穿了卢照邻的心理防线,他低下头道:“好,把毛笔给我!”

“这就对了!”周兴笑道,他将毛笔拿给卢照邻,笑道:“这世上本就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你并没有做错什么!便是换了那几人在你的位置上,也会这么做的!”

卢照邻接过毛笔,在纸的末尾写下了自己的名字,他的身体就好像被抽干了空气,颓然倒下。周兴赶忙拿起纸,仔细的看了看,确认无误后笑道:“来人,送卢先生回房间,好生照顾!”

离开牢房,周兴立刻上马,一路往周国公府赶去,到了府门立刻对守门人笑道:“下官万年县令周兴,有要事向国公禀告,还请转呈!”

“主人有事,不见外客!”看门人懒洋洋的答道。

“下官确实有要紧的事情,关乎逆贼之事!还请通融则个,劳烦了!”周兴笑道,手上不动声色的塞了小半贯铜钱过去,那看门人得了钱,脸上才有些活气:“也罢,既然是要紧事那我就豁出去这张老脸进去通传一声,你叫周兴,万年县令是吧?”

“对,对,正是下官!”周兴赶忙陪笑道。

那看门人进了门,半盏茶功夫后回来了对周兴挥了挥手:“进去吧!跟着那丫鬟就是!”

周兴道了声谢,进门跟在一个瘦高个丫鬟后面,穿过两层院落,来到一间湖边的精舍旁。他在门口又等了片刻,才看到一名家奴替他挑起了门帘,压低声音道:“小心些,主人今天心情不是太好!”

“多谢了!”周兴又从囊中摸出数十文铜钱,塞给那家奴,自己进了里屋,只见武敏之正斜倚在一张软塌上,怀中搂着一名胡姬,手中拿着酒杯,已经有了六七分醉意。周兴见状不由得暗自叫苦,知道先跪下行礼,然后将那份供述书双手呈上:“这是狱中卢犯的供状,还请郎君细看!”

武敏之从婢女的手中接过供状,也没怎么看就丢到一旁,问道:“你是叫周兴吧?”

“下官正是!”周兴赶忙低下头,心中窃喜,只要能给这位留下一个好印象,自己就能一展所长,青云直上了。

“卢,卢照邻招了吗?”武敏之打了个哈切问道。

“召了!”周兴道:“他幕后的指使人有邓王、郝侍郎、裴侍郎等十三人,正是他们勾结成党,企图烧您的颜面,进而败坏国事的!”

“十三人?”武敏之问道。

“对!”周兴小心翼翼的抬起头,偷偷看了一眼武敏之,想要确认一下对方的心思:“一共十三人!”

“我的意思是为何只有这么少?”武敏之冷笑道:“他们不是想对付我,而是想借打击我,来找二位陛下的麻烦!如此大事,必定同党甚多,岂会只有这么几个人?”

“是,是!”周兴赶忙答道:“下官确实有欠考虑,此番回去后立刻严刑拷打,让那厮把同党尽数供认出来!”

“去吧!”武敏之摇了摇头:“记住你的话!一定要把同党都一一拿下,绝不放过!”

“下官明白!”周兴又磕了个头,方才膝行倒退,到了门口方才站起身,迈出门槛,屋内此时已经传出阵阵鼾声。

当武敏之再次醒来,天色已经晚了,他疲惫的从锦榻上爬起身来,一旁的婢女赶忙送上汤水,他喝了口,漱了漱口吐入水盆中:“宫中可有消息?”

“没有!”婢女答道:“中午时分万年县令周兴前来拜见您!”

“万年县令周兴?”武敏之皱了皱眉头,思忖了片刻才想起来:“对,我想起来了,是他!好像是关于卢照邻的案子,那厮说啥呀?对了,是严查幕后同党的事情!瞧我这记性!”

“那还有什么其他事情吗?”武敏之问道。

“司卫少卿杨思俭派人送了份名刺来,说今晚在家有宴,请您前往!”

“司卫少卿杨思俭?”武敏之觉得这个名字很耳熟,努力回忆了一会,才想起来:“原来是那老儿,太子选中了他女儿,这老狗倒有几分运道!”

“那您要去吗?”侍女问道。

“罢了,看在他女儿的份上,就去看看吧!”武敏之伸了个懒腰,站起身。

——————————————————————————

杨思俭宅。

杨思俭头上的金冠用金丝编成,足足有近一尺高,稍有动作便映射出七彩红光,王文佐很好奇对方细长的脖子如何支撑它的重量,他的女儿坐在他的右手边,身后是一具西域风情的羊脂白玉仕女像,宛若一对姐妹。

未来的太子妃穿淡黄色色丝衣,裙上无数颗小珍珠和玉片组成各种花朵,显得十分俏丽。身为太子未来的妃子,她本该选用宫中所赐的明黄色色,但她还是选择自家的衣衫,不过她的家世倒也不亚于宫中,其父杨思俭出身弘农杨氏,隋朝观德王杨雄之孙、隋司隶校尉杨綝之子。

太子看起来也同样俊美,他身穿明黄色长袍,头戴黑纱幞头,眼睛时刻不离自己未来的新娘。年轻真好呀!王文佐拿起酒杯,喝了一口,自己恐怕永远也不肯像太子这样真正的爱上一个女人了,生活早就打磨掉自己身上所有的天真和轻信,尽管自己一点也不后悔,但对于眼前的这对年轻人,心中还是不免有一丝妒忌。

不过这些客人们真的像他们表面上这么高兴吗?王文佐的目光扫过周围的人群,每个人的脸上都满是由衷的笑容。谁知道呢?长安城的居民们都是天生的演员。(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