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作者:余沉香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七十九章 是谁送你来到我身边

书名: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作者:余沉香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6

于是这群朝奸赶紧去找郑亲王商议后路,谁料济尔哈朗也有些慌乱。

他实在搞不明白,敌弱我强的局面下,多尔衮是如何把优势全部败坏的?

敌军贸然分兵南下,被多尔衮抓住机会狠吃大半,勉强还剩两万兵卒而已吧。多尔衮吸纳各路降卒,已有七万余战力。

七万打两万,简直是爸爸打儿子,怎么会输,怎么能输?

济尔哈朗咒骂了多尔衮好一会,才凭借多年征战与参政的经验恢复镇定。

眼下他手里只剩五千清兵,打是不可能打的,唯有寻找出路逃走才是。

尽管又要体验“辽南大转移”的辛劳,他也不得不博一条生路。

他与朝奸难得达成高度一致,双方商谈一番决定明面上死守汉阳,实则挑选时机逃跑。

他一面宣布汉阳戒严,大肆搜捕散播谣言者,当着大众的面就地处决——

济尔哈朗声称多尔衮虽有小败,但已重振旗鼓,在平山一带阻击明军,他大清八旗仍有一战之力,诸位心怀大清的“忠臣”莫要信谣传谣。

一面派人出城收容败退回来的溃卒,尽可能壮大自身的兵力。

打定主意跟着清兵逃往辽北之后,朝奸再无任何道德负担,开始疯狂搜刮钱粮物资,一部分献给大清王爷,一部分则自己笑纳,就连给逃命准备的骡车都弄了十几辆。

然而就在一个天刚蒙蒙亮的清晨,济尔哈朗忽然下令全军放弃汉阳,向朝鲜东北部转移,打算绕道辽北回到科尔沁草原。

大量兵马抢路出城,留在城内的朝奸却慌了神——郑亲王出发居然没有通知他们!

朝奸们来不及纠结“意外”,也没时间打包大车小车的财物,只能匆匆携带些许细软,骑上乘马追赶清兵的队伍。

要知道一个两班家族的人丁兴旺,数十个朝奸家族便相当于一支军队,济尔哈朗哪能允许逃难路上多出无数张嘴?

就算这些人可以充当“口粮”,那也会拖慢全军北逃的速度。

于是济尔哈朗下了严令,所有朝奸一律不许随行上路,但凡有人敢凑上来,就用拳脚把他们赶走。

虽说一刀宰了省时省力,但得留下活着的朝奸给清兵拖延时间——毕竟朝鲜人捉住宣泄愤怒的对象,便没时间追击清兵。

李承早与数十名两班贵族骑着最好的乘马奔向清兵队伍,很快便瞧见郑亲王的身影。

他们一齐询问王爷为何不告而走,郑亲王却不屑与他废话,冲着旁边的亲卫摆了摆手,登时便有数十骑冲着两班放箭。

只听箭矢呼啸而来射人射马,无数倒霉蛋被战马甩飞老远,李承早也跌落战马翻滚十余步。

他摇摇头甩飞满脸的雪尘,旋即勉强爬起来凑近清兵队伍,奔走的脚下扬起带水泥花。

他请求王爷带他们一起走,声称自己为大清立下汗马功劳,大清不能对他们用完即弃啊!

然而清兵步卒只觉得他聒噪不已,狠狠挥出一拳打他脸上。加持大力的拳头打得他原地旋转半圈后倒地。

其他朝奸也分别遭遇“清兵铁拳”,有些人甚至被清兵一刀捅穿肚腹,倒在地上彻底与白雪融为一体。

这下全完了,李承早躺在雪地里,绝望地看着渐渐由蓝转红的天空。新一天的太阳照常升起,他全家的命运却要在此终结。

被人渣抛弃的不甘与强烈求生欲望互相交织,他憎恨卑劣无耻的鞑虏,憎恨破坏他荣华富贵的背嵬军,更憎恨借来明军的世子李淏。

一股思绪在脑中闪过,李承早忽然意识到一条狭窄,但明晰的求生之路。

他赶紧收拾收拾返回汉阳,此时城内秩序几乎崩坏,流氓恶霸打家劫舍,乡吏兵痞肆意勒索百姓,甚至光天化日之下欺凌百姓妻女。

李承早只好先带着家人东躲西藏,等待局势明朗再谋求生路。

好在清兵彻底退出之后,那些不愿投靠鞑虏的“在京两班”很快出手稳住局面。

老国王毕竟是靠政变上台的君主,一经掌控首都便迅速调整王廷人事,把禁军与御营军狠狠抓在手里,旋即派人组织一支“劳军”小队去接应天兵。

按理来说,他应当从重从严肃清“亲虏派”官员,一雪先前被傀儡的耻辱。

王的想法却很简单,一切以稳定为主——

数年前朝鲜被黄台吉征服以来,滋生大量亲虏派官员,今年鞑虏更是直接下场控制朝鲜。

尽管鞑虏施加的影响力短暂,但扶持的亲虏派众多,牵扯的利益太过庞杂。

若是他在眼下纷乱时节再兴大狱,难保那些亲虏派不会狗急跳墙。

要知道禁军跟御营军先前可是受亲虏派掌控,肯定存在不少潜在的“涉虏”人员,他可不会在大胜前夕再生事端。

他并不急着雪耻,更没有所谓彰显国法的念头,稳定压倒一切、保住李氏基业才是他这位国王的唯一诉求。

凡是违背此条的,一律皆可放弃,哪怕是儿女都能像扔掉破抹布一样丢掉。

他完全可以等待天兵入住汉阳,助他稳住朝鲜八道局势,再好好收拾这批亲虏派奸人也不迟。

就在此时,一位官员求见国王殿下。

国王一听到李承早的名字,便知道此人是亲虏派的核心成员。

此人难道不知亲虏派已是喊打喊杀的过街老鼠,不老老实实逃走,怎么还敢求见自己?

对方不怕死?

至于此人如何把求见信息递来御前来的,国王不用思考便知道,肯定是金银开路。

王甚至开始好奇,是什么支撑李承早花费重金,不顾生死,也要求见自己一面?

“准!”

国王一声令下,李承早便被引到国王跟前。后者恭恭敬敬跪伏在地,一见到国王便开门见山指出,“臣下斗胆谏言,殿下将有大祸临头!”

“你冒着斩首的风险爬到孤的跟前,就为了说这一番胡话?”

“臣下并非胡言,实是祸乱将至,臣不忍殿下遭此劫难。”“哼。天兵入朝助我驱逐鞑虏,一如当年天兵驱逐倭寇,再造我李朝江山,哪有劫难?”国王面露不悦,摆了摆手,示意内侍将此人拖下去。

眼见自己故弄玄虚玩脱,被内侍拉扯胳膊的李承早赶紧表明主题——劫难的根源来自世子邸下。

“世子?”国王眉头紧皱,满腹疑惑地询问,“世子请来天兵悍卒,救我朝鲜于水火之中,何来劫难?”

李承早抬头瞥了一眼,将国王脸上的神色变化尽收眼底,当即开始自己的表演。

他表示世子当初许下报酬请来天兵相助,实乃人尽皆知之事。不过天兵毕竟是大明之兵,朝鲜出点血也能把他们打发回去。

可世子呢?

世子自从获得殿下授权的兵马大权,权力与威势与日俱增,俨然能与殿下分朝抗礼,身边聚集的文臣武将数不胜数。

即使世子在平壤棒打两班,闹得北方士林一片哗然,但毕竟是按照国法行事,处事公正,也由此聚集一批平民、奴婢出身的义兵。

此时世子身边聚集的朝鲜兵马应该不下三万了吧?

而国王殿下亲掌的禁军、御营、京畿正军加起来也才一两万。

若是有朝一日天兵离去,世子意图提前更近一步呢,到那时国王殿下应当如何自处,当个傀儡太上王被圈禁一生么?

李承早的话语犹如当头棒喝,砸得国王眼前发黑。

尽管国王不愿意相信此等“妖言”,可是内心深处的权力野兽却在低声咆哮,他说的是对的。

为何君主与继承人的关系一向颇为尴尬,便是因为害怕继承人不够优秀,担不起江山的重任,又畏惧继承人太过优秀,将自己架空圈禁。

杨广害兄弑父,李世民杀兄囚父,乃至大明藩王起兵造反推翻君主,废君复辟大肆杀伐。

朝鲜开国君主就被儿子架空推翻。就连如今的朝鲜国王也是推翻王叔上的位,岂能不知宫廷政变之祸。

无数权力动物为了“争当皇帝”四个字,区区父子、兄弟、夫妻之类的人伦何足挂齿。

猜忌之心犹如一颗妖花的种子在心底种下,国王越是想忘掉这个话题,那个权力怪物却止不住叫他深入思考。

他靠两班的支持政变上台,将自己的叔叔光海君流放江华岛,随即转移至济州岛,把对方狗一样移来移去。

难道自己也想被儿子架空圈禁,如同一只猪狗一般吃吃喝喝混日子到死么?

国王李倧环顾四周,这里的宫殿与御座都是他所独有,可要是被世子夺取王位,他还能自由自在地享用权力么?

眼见国王陷入犹疑状态,面上神色阴沉静默,李承早便知道趁胜追击的时候到了。

他表示,只要国王要求“亲虏派”官员缴纳一定罚金就能赦免投靠鞑虏的罪过,这些人必定对国王感恩戴德。

而收取上来的罚金亦可充当感谢天兵的报酬,尽早催促天兵返回辽东。

到那时,世子身负“痛扁两班”的前科,而国王殿下得两班贵族相助,必定顺利剥去世子兵权。

这个国家就还是殿下说了算,李氏江山也能平平稳稳过渡下去。

李倧思考片刻,不得不承认李承早的方案很好,功高盖主这种事从来都是棘手的。

李倧心中感慨,为了保证李朝江山未来的平稳交接,他只能暂时委屈世子,将那些可能蛊惑世子的奸恶贱人统统清除干净。

待他百年以后,世子绝对能理解他的良苦用心。

不过在给亲虏派官员两班发甜枣之前,要敲打他们一番,好叫他们知道谁才是这个国家的王。

于是他下令处死提出议案的李承早,其家人尽皆连坐斩首,震慑一众亲虏派官员。

随后在人心浮动之际,他又派人散播传言,只要亲虏派官员献出大量财产,就可以赦免其一时糊涂的罪过,以此来试探士林的想法。

眼见求生之路显现,亲虏派纷纷“自愿”掏出金银田粮,表示国家遭受鞑虏侵袭,他们这些做臣子的当然要慷慨解囊,为国分忧。

于是原本空虚的国库快速充盈,无论是劳军还是修缮汉城都有了经费。

亲明派自然对此颇有微词,怎么能投靠鞑虏而不受严罚呢?

国王迅速以“救国有功”的名义提拔这些“亲明派”上位,再分发少许亲虏派献来的钱粮土地作为赏赐,瞬间堵住这些人的嘴。

如此一来,两派平衡达成,他依旧是朝鲜稳坐江山的王。

天兵会有一份报酬,亲明派得到了高官位置,亲虏派不用担惊受怕,李氏江山也能继续平稳传承。

大伙都有美好的未来,唯独建言献策的李承早,以及一些关系网不深的中下层官员被抓了。

他们被用来平息“清流”的不满。

李承早被割掉舌头与那些罪人一齐押往刑场斩首。

他做梦都没想到,自己冒险求见国王说了一番肺腑之言,明明瞧见国王接纳自己的建言,怎么自己反倒成了稳定局势的垫脚石?

李承早暗叹自己眼光晦暗,孤注一掷赌错了人,要是去投靠世子邸下夺了老王的位置是不是就能活下去?

又或者趁着鞑虏出逃之际,就不顾一切奔向沿海港口,买下船只出海,甭管去大明还是去日本,总归能有一条活路啊。

只可惜,一失足成千古恨,他一家子全完了。

随着行刑的大刀砍下,李承早等人顷刻间人头落地,飞溅的鲜血昭示着李朝江山平安坐稳。

不久后,大胜而来的天兵进入汉阳。

队列中,世子一身绯色袍服,高举右手朝着沿途的百姓商人挥手示意。

一众脱离鞑虏的百姓纷纷将世子与天兵视作救命恩人,纷纷发自内心地高呼万胜,甚至有人一时激动,僭越礼制地高呼万岁,一时间诸多百姓尽皆附和高喊万万岁。

这就连朝鲜国王都享受不到的待遇,却让王世子享受到了。

站在塔楼上的国王望向大军渐行渐近的队伍,那一声声高呼的万万岁,在他听来却显得格外刺耳。

这个国家究竟谁才是王?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