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作者:余沉香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零四章 没有人比我更懂演技

书名: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作者:余沉香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6

李牧是在安置俘虏的营地里收到通知的。

他一路上分化、拉扯、恩威并施,总算稳住了俘虏的情绪,算上湖广游击队带走的俘虏,这些俘虏总计编成九千户屯民。

其中不少屯户根本没有家属,李牧按照两三个壮丁一组,给他们凑成一户。

以后他若有军事召唤,每户最少能出一个壮丁武装成民兵。

为抹去过去“猛虎营”的痕迹,李牧给他们取名为“英山营”。

当然英山营半年之内是暂时用不上的,还得让他们在半年之内做到半自己自足,而且英山营的前首领也没抓到,仍在追击中。

通过玩家汇报,李牧得知“分田”造福了三千户百姓。

算上先前庇护的垦荒农户,眼下被李牧直接控制的农户达到一万五千户。

这还没算间接影响、乞活军分田造福的农户们。

只要兵器防具齐备,粮食供应充足,最多一年李牧就能拉起小万人的武装队伍。

尽管临时拼凑的民兵战力一般,但气势绝对震撼人心。

不过可惜的是没有系统奖励,大概是密谋暴动的士绅战力太弱,够不上系统的奖励点。

屯民事务还剩下一些收尾工作,李牧只能交托给种田玩家代劳,自己则亲率五百玩家与混合的部队,骑着战马、劣马、骡子,火速赶回商城县。

李牧刚到县城下马,就给驻防玩家、县城干部颁布了一项任务……

此时距离县衙收到李牧升官消息已经过去几天。

张三坐在民团营地,捧着一张自己人创办的“华夏时报”看得津津有味。

正经内容他一眼跳过,无非是根据前方卧底提供的信息,报道一些中原官军“剿贼”时事……鞑子杀到何地……江南风土人情……商家店铺的广告……

他最感兴趣的,倒是报纸里连载的历史。

那虽然是架空历史,但他一眼就看出来写的是明朝末年,各类角色人物与明朝名人皆有对照。

大致内容就是曹孟德病死洛阳后,穿越到崇祯十四年、松锦大战前夕,成为明末太子朱慈烺。

曹操大致了解一番魂穿后的局势,痛骂司马老贼篡他曹氏江山,又感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丞相,是当之无愧的大忠臣。

从曹魏到如今已过一千多年,多少风流人物都随历史长河渐渐远去,历代中原王朝的统治疆域屡次波动。中央地方的官职职权也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从隋唐以来的科举选才让他感慨万千,但转念一想又觉得,即使曹魏时期能有科举制度,也只会沦为门阀大族把持的工具。

而如今时代已是大明,火器的运用超乎他的想象。

纵使朱明江山已有风云飘摇之势,曹操仍然觉得大明家业,远比他曹魏基业更加稳固深厚。

不同的时代要用不同的方法,曹操熟读大明“家族实录”,发现明朝的太子并不像其他朝代那般受到皇帝打压忌惮,甚至可以间接参与政务。

于是他活用太子身份,在限度范围广收文武人才,夯实自己的政治班底……

张三看到“活曹操”带着一帮少年护卫在京师闲逛,忽然撞见权贵恶奴伤人。

结果就尼玛的连载结束了。

“还是个会断章的狗作者!到底是谁写的,我特么要把他绑进小黑屋,一天不写个三万字不让吃饭!”

张三拿起报纸往桌上一摔,没好气地大骂。

“好像是乞活军的某个玩家。这本是双开的,上一本写的魔幻明朝末年已经十天没更了,之前都是五天一更……”

“好家伙……”张三刚打算痛骂“死太监”,便听到脑中传来一声叮咚声响。

他瞧见自己收到特殊任务,如果接受就能获得特殊奖励。

拒绝的话,一天之内不能穿文武制服靠近县衙。

张三想都没想就选择了接受,能有特殊奖励谁不期待?

万一给发个COS定制套装,那就爽翻了。

任务的内容很简单,凡是参与过前几日夜间平乱的,文职、教官全都要发挥演技。

扮惨。

当然这并非说谎,而是把剿灭猛虎贼与暴动劣绅的功绩具象化,展现在前来封官的老爷们面前。

特殊任务下达,玩家们纷纷开动自己的小脑筋。

他们仿佛回到幼稚的学生时代,使用简单的颜料在身上画一道道逼真的“伤口”,假装自己遭遇虐待扮可怜。

那些真实受伤、行动不便的玩家,正打算自我了断换个灵便的身体,忽然听说“伤体”还能废物再利用,瞬间打消自杀的决定,先捞点任务奖励再说。

于是当省里下来的官员队伍来到商城时,看到的是一群热情、整齐、吹拉弹唱,但几乎人人带伤的残兵部队。

额头上绑着带血印的绷带,浑身是血的衣服仍然穿着,断掉的胳膊、小腿用截短的衣裤扎住,他们脸上或有鞭打的深伤,或是在冬日不小心撸起袖子,不经意展现被利刃划伤的刀疤。有人的脖子正夸张地喷血,走近一看才知道是装有红色颜料的羊肠破了。

就连这帮民团乡勇的首领李牧,也用绷带吊着右胳膊,缠着额头与胸腹,纱布隐隐渗出红色印记,仿佛在战斗中遭受的重创还未愈合。

吹拉弹唱的乐班明明脸上挂着喜庆神色,奏出来的音乐却透着一股凄凉悲伤。

李牧走上前率先行了一礼,逐一称呼公文里提及的诸位官员名字。

“恭迎诸位上官老爷!”

一千多民团乡勇冲着官员们大吼一声。

随行官员们都被这气势如虹的吼声吓了一跳,没想到一群真假参半的伤员也能有这般气势。

带队的巡抚幕僚与随行兵备道,都是一脸赞许。

心说李牧真有练兵之才,能把一帮民壮乡勇练得如此悍勇,就算遍体鳞伤也能保持精气神。

他们也在路上听说了,李牧带领数千乡勇迎战十万“猛虎营”贼寇,一招“军旗前置”带队冲锋,大破十万贼寇,谷地河流都被贼寇的鲜血染红。

李牧自己就手持两柄钢刀杀了个七进七出,连斩十三悍贼,身受十数创也屹立不倒。

接着李牧又星夜兼程,骑马飞奔二百里赶回县城,沉着冷静指挥民团挫败了内贼的暴动。又只身闯进暴徒的宅邸,仅凭三寸不烂之舌便迫使暴徒首领痛哭投降。

短短数日,李牧历经两战,两战皆胜,堪称当时虎将。

当然了,这些都是市井传言,不能全当真。

官员们只当“剿贼”与“平乱”的事情是真的,细节方面略有出入罢了。

再看看李牧麾下的乡勇,几乎人人带伤——

有些人的伤口一眼虚假,官员们也知道,这是武夫们常用的“骗经费”伎俩,假装自己非常可怜,急需更多钱粮兵器资助。

不过那些断胳膊断腿的肯定作不了假,官员们推测应当是真假三七分,确实有一批勇士奋战至残。

巡抚幕僚不知道其他官员看见伤兵残样的感想,他反正被感动了,即使李牧不给他“礼金贿赂”,他也要到抚台那里美言几句,给李牧所部多拨一些粮饷。

总不能让尽忠的勇士寒心是不?

这支队伍前来的目的很简单,到下属县城出个差,吃顿饭,收个官吏、大户的礼金孝敬,再为巡抚老爷围剿“乞活贼”筹集粮饷。

顺便传达上面的意思,任命李牧为“商固游击”,所部兵额一千五百。

每兵月饷一两二钱,月粮五斗,李牧可挑选一百人作为家丁,月饷二两,月粮一石。

至于游击将军个人和小兵的武器装备,李牧可先用商城、固始两县的武库凑合着,等省里腾出手再给补齐。

部众的粮饷暂发一个月。

由于运输粮食费劲,所以粮饷都折合成相对便利的银子,应发两千六百八十两银子。

不过玩家们接收的时候,实际到手的是一千两银子。

这把李牧给整笑了,消失不见的六成多银子都自己长腿飞了是吧?

他知道原因所在,还是假装不知地说道,“这饷银为何少了一千六百八十两银子?哎呀我知道了——定是诸位上官运银途中,遭遇乞活贼袭扰,被夺去大半军饷。

而诸位深知不能短缺了将士的用度,于是自掏腰包给缺损的银子凑了个整,正好一千两!诸位上官损私为公,一片赤诚报国之心令末将感激涕零,末将代诸位将士谢过诸位老爷!”

听出话语中的浓烈讽刺,官老爷咬牙切齿,双手微颤,心说一个粗鄙武官也敢在老爷面前出言讽刺?

要不是眼下正是用人讨贼之际,李牧又是立下大功的功臣。

别说一个小小的游击,就是三品参将在这里,他们一众兵备道、巡抚幕僚,一句话便能扒下武官的裤子重打板子。

什么叫“以文御武”,七品文官要打三品武将板子,合情合理,谁敢阻拦?

眼见李牧如此不上道,又不给“礼金”,于是文官老爷们假借巡抚的名义,催促李牧赶紧出兵讨伐乞活贼。

“末将也想为国效力,只是部众连经两战,人疲马乏,又多增伤员,实在是无力出征啊,只要再给我三个月募兵整顿的时间,哪怕是调我北上去杀鞑子,我也不怵!”

文官们闻言心头一惊,心说你小子真是说大话不害臊,鞑子哪是区区“乞活贼”、“猛虎贼”能比的?

这些年已有关乎东虏的传言盛行起来,什么“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就你李牧一千来部众,打一百真鞑子都够呛吧?

有了李牧在众人面前半认真说出的“军令状”,文官们催其讨贼的心思淡去。

他们都想看看李牧不得不遵从军令北上勤王,却在路上被打溃的时候,还会不会有今日这般的天真傲气。

李牧不知道文官们怎么想的,他只知道河南官员们,很快就没心思在商城应酬逗留了——

经过一段时间整顿的乞活军终于集结大军与炮队,北上攻打汝宁府城。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