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作者:余沉香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九十一章 新的风暴已经出现

书名: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作者:余沉香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6

不是官军不努力,奈何乞活贼万人敌。

也有士绅觉得乞活贼确实赢了,但绝不是传言“八百破十万”那般夸张。

官军当是精兵上万、辅兵数万。而贼寇是悍匪数千,胁从数万,总计四五万人。

虽说官军仍是多数,但贼寇自有奸民协助带路,又熟悉本地地形与水情,打败骄傲自大的官军也不算夸张。

今日官军惨败撤退,怕是一年半载也没法踏足豫南之地。

心怀大明的士绅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贼寇一步步做大。

原本官军输掉一仗也不打紧,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吸取教训,调集更多兵马四面围剿乞活贼,依旧能夺下胜利。

可眼下正是多事之秋,东虏入寇的消息已传到豫南,而各地征讨贼寇余孽的消息也多有耳闻。

纵使士绅们不懂兵事,也知道多线作战的艰难。

沦陷区的士绅们愈发焦急,好不容易盼来的大救星败走,自己只能继续“委身”贼寇忍辱负重。

“沦陷区”的士绅大可以带着金银细软逃往别处,但他们的房屋、店铺、隐田、人脉,乃至缴纳“罚款”后还剩下的田亩,都是带不走的“资产”。

他们哪里舍得放弃这些资产?

其实还活着的士绅跟贼寇也不是解不开的深仇大恨,什么“罚款”,“没收额外田亩”,做了就做了。

真正使他们不悦的是,贼寇对待士绅的恶劣态度。

老爷们都是祖上,或是这一辈出过官老爷的体面人,自然是孤傲清高的,委身侍贼说出去也不好听。

你泥腿子出身、非正统的反贼,不来三请四接主动“追求”老爷,还想着老爷眼巴巴跪着“倒追”贼寇么?

想想也知道不可能!

若是乞活贼与先前想要做大的反贼一样,待人亲切有礼,礼贤下士,再宣布保护士绅的生命财产安全,挑几位本地素有名望的士绅担任“善后委员”。

借着这次“八百破十万”的震天大胜,他们说不定半推半就,跟着乞活军混下去。

军绅合体之下,不出两年可将豫南州县打造成“铜墙铁壁”,五年长期割据,十年称王世袭。

纵使朝廷抽开身来围剿乞活贼,也休想短时间内打回来。

可惜贼寇冥顽不灵,不懂基本的治国之术,也没试探性举办“人才科举”,成天跟没文化的泥腿子瞎混,真是丢了西瓜捡芝麻,这能铸就宏图霸业?

对一个不能成事的反贼,士绅们自然没有投靠的心思。

“隔壁县的老袁头昨日被乞活贼灭了满门!”

“啊?”

闻言者心头一惊,老袁是“士绅联盟”的一员,也是自愿留在贼寇治下,“表现优异的大善人”。

贼寇要追缴欠税,他便一一补齐,贼寇要按新税法“盘剥”富户,他也照实缴纳,毕竟老袁在南侧山谷还有大量隐田没交税,压力不大。

如此准时纳粮的大户在贼寇眼里应是良民!

这种人怎么会被乞活贼突然灭满门?

“贼寇带兵直扑老袁庄子,一点也没犹豫,仿佛事先就查清老袁底细。”

“当日举义大会,诸多良绅亲自出席,一定是那晚有内鬼记下了平日里与贼寇友善的——”

其他敢于参会士绅,大多数躲在未沦陷区,派遣一个微不足道的庶子参与,即使亲自参与的,也会尽快逃回固始。

只有那些忠肝义胆的真勇士,才敢待在沦陷区还参加“举义大会”。

本来他们赴会的时间与路线都是秘密,动员的乡勇也是旁系的旁系,或是拐弯数道,托个中间人花钱雇佣一批糙汉子,不可能泄露。

“天杀的内贼,背后告密祸害良人,就不怕遭报应吗!”

“如此说来,也是有内贼作乱,官军才会落得大败下场?”

“那是自然。贼寇都是一群乌合之众,若不用计,如何大败十万官军!内贼可恨,奸民可恶!还有那李家小子也不出全力,着实可恶!”

“话不能这么说,那李小友的乡勇也被贼寇杀得惨败,据说残存的壮士皆被抚台老爷收编做了标营官兵。”

“呵,能在抚台身边做事真可谓一步登天,便宜那些泥腿子了。”

一名士绅语气里充满酸气,贱胚子也能攀上巡抚,而自己堂堂人才却要东躲西藏,惶惶不可终日。

这世道真是不公啊!

“不管怎么说,眼下当务之急是揪出内鬼,我近日觉得罗山曹家不对劲,行迹十分可疑,兴许就是他……”

“胡说八道!曹贤弟与我家三代之交,怎会做出如此卖友求荣、委身侍贼的卑劣勾当!”

“那就是光山罗家……”

“没有实证,莫要胡乱指认!还没赶跑贼寇就自己人先斗起来,成何体统!各家回去后注意些,若有暗通贼寇的子侄、家奴,尽管家法伺候!”

“说来说去那李小子也脱不开干系,这些日子他不知捞了多少油水,随便凑出数千乡勇,也能给官军多添几分胜算,他倒好,就出八百人!”“这你就想岔了,那李小友虽没派遣多少乡勇,但收的钱粮税银都有看得见的去处——开荒垦殖,开山挖矿,整顿屯田,修桥铺路,打造兵器甲仗。我看他不仅在做事,做的比寻常县令还要好,若我为他上官,定给他上上的考评。”

“我看你是秋收的时候,被那小子免了钱粮吧,处处替他说话?”

“公道自在人心,李小友做的点点滴滴,都是诸位有目共睹,绕是我看不惯他扒皮的作风,但这几桩事做的漂亮,我就认。”

这名士绅的发言引起好几人的共鸣,大家虽说不喜欢吝啬、严厉的人,但对方要是做了好事,他们并非牲畜,也能看得明白。

当然,有渐渐认可李牧这位“善后总办”的,就有执意认为李牧是故意不做“实务”的。

“大敌当前,应当集合全力剿灭贼寇,修再多路面桥梁,垦荒再多田土,等贼寇杀过来,还不是白白便宜贼寇?”

“李小友当初放走贼兵,便已跟贼寇定下互不‘君子协定’,这才保住此地百姓数月安宁,不然你还能安稳坐在这里说话吗?”

“胡说!分明是那厮与贼寇互相勾结,怕不是早已暗中投靠贼寇,替他们看守县城,暗中援助物资!”

“你含血喷人!”另一个中等粮户拍案而起,“我看你就是想流干我商城、固始的血,去替你们卖命!”

还有一个大户附和道,“说一千道一万,你们家田土财产与我们又有何干。我们出钱出力襄助官军收复失地,结果却败了,半点功绩没捞着,我自认仁至义尽,眼下两县正是太平安宁,你还要去撩拨贼寇,那你自散财去斗吧。”

“你、你、你,你们!鼠目寸光!殊不知唇亡齿寒,若是贼寇做大,你们就是享尽眼下的太平,日后呢,贼寇还能容你们逍遥自在?”另外几个收复失地派的士绅站起来。

“那是为我们自己死,为你们死,不值!”

“竖子!”一名中年士绅忍不住挥出拳头,砸在对坐人脸上。

“打人呐!”

一名士绅叫唤起来,抬起脚便冲着反对派的大户暗踹一脚。

几名派别不同的士绅当即站起身加入战斗,你一拳,我一脚,撕扯网巾发髻,拳击老腰,甚至有人直接上牙,撕扯耳朵。

一众平日里斯文体面的老爷们,此刻恍若化作疯狗打一团,方桌倾倒,碗杯砸地砰砰作响。

还是庄子的家主实在看不下去,唤来家人与仆役联手扒拉,才将打架的两伙人扯开。

“各位都是饱读诗书的体面人,为何闹得这般斯文扫地!”

两派互相对视,再看看自己乱糟糟的仪容与扯坏的衣物,都觉得颜面扫地,不成体统。

于是纷纷向家主告辞,各自带着仆人回去了。

然而一心收复“祖宗基业”的士绅们不甘心,又临时聚在一起商谈灭贼大计。

眼下手里兵员最多的要属李牧那厮。

他的家丁队已从三百扩编成一千,又以县城防务的名义,用县财政组建一支一千多人的县城民团。

如此一来,那小子手中能打的兵员不低两千。

而那小子麾下屯田、开荒的佃农数不胜数,以两千兵员带动民兵乡勇,再有士绅钱粮人力的鼎力相助,顷刻间拉起一万人的混编部队不成问题。

至于李牧的另一伙“家丁”——

那些脾性古怪、军纪时好时坏的“泼猴”,则被士绅称作是李牧花重金蓄养的“死士”。

先前支援官军的便是八百死士,就是刚训练成型还太稚嫩,所以挡不住贼寇夜袭。

而他们又具备死士该有的勇武,不然也不能在混乱之中救出巡抚大臣。

只可惜这些兵马都握在李牧这小子手里,而此地兵荒马乱,根本没有上官愿意到前线赴任,无法合规地免除李牧的临时职务。

这好比董卓带兵入洛阳,谁能把他合法地除掉?

他们这些外地逃来的士绅若想收复失地,事先便要有兵,那么搞掉臭小子的“善后总办”,乃至除掉他本人,便是眼前要务。

只要李牧一除,他们再顺势掌控县政,一县财政与刚组建的民团,便能握在他们手里。

到时候不管是配合官军收复失地,还是惩治一些与他们不对付的士绅,就都由他们说了算。

“可是那李小儿退回了老巢,只派了管家留守县城。我们手中并无兵卒,也无勇武刺客,如何与那小子斗?”

“除掉一个人有时不用刀兵,一纸书信便能完成——”一名士绅说道,“这大山东南处可有两支贼兵活动,一支唤作‘革左五营’,一支名猛虎营。去岁他们谋求招安,还是我做的中人。”

“噢——”另外数人恍然大悟,“你想引得贼寇攻李,引得他俩两败俱伤?”

“是,李家寨钱粮囤积无数,在渡口一战损失惨重,又被官老爷并走死士,眼下正如一只肥美却无防备的肥鸡,你说贼寇会不会有心思?”

“妙啊!那么我也该布置县城诸般事务,一旦贼寇得手,我们就拿下李牧的狗腿子,控制县政!”

“此计若成,离我们回乡的日子就不远了。”

士绅们相视而笑,都觉得此计甚好,甚妙!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