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作者:余沉香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三十五章 就你,去给我炒俩菜(二合一大章)

书名: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作者:余沉香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6

王承恩神色慌张,淡薄的眉毛与抬头纹拧在一起,方才感动忠臣留下的泪痕随着脸部表情左右颤动,恍若数条晶莹蠕虫。

他冲着周遭太监、宫女伸手讨要手帕未果,情急之下锁定自己宽大的袖口,登时福至心灵,连忙扯下袍服一角压在皇帝的伤口上。

奈何一条碎布止不住血,血水浸透碎布从指缝间一点点渗出。

似乎被四万余首级的惊喜夺去了神智,朱由检双眼无神地望向殿门,仿佛透过茫茫历史望着过去。

昔日皇爷、皇兄逐步丢掉的,不知征收多少辽饷,编练多少官兵也没能收复的辽东之地。

终于得见收复的曙光!

不是皇爷爷,也不是皇兄,而是他朱由检!

年年干旱战乱,国事日益艰难,流言蜚语四起,他时常担忧自己会成为亡国之君。

但是今天,他终于能自豪地宣告天下,朱由检不会是亡国之君,大明也不会亡。

史书一定会记载他收复辽东,中兴大明的历史功绩,永远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朱由检顿觉被一群人包围颇为受缚,猛地推开围拢在身边的太监宫女

一众小人物还以为皇帝受伤发怒,顷刻间跪在地上,连连低呼赎罪。王承恩更是直呼自己罪该万死,害得陛下损伤龙体。

“你们何罪之有!朕额头上的伤乃朕自己所为,与你们无关,朕恕你们无罪!都起来吧。”

额头上的血水滑过脸颊滴在皇帝常服上,甚至滴落到地上发出轻微的滴答声响。

“哈哈哈哈哈!朕的将士真给朕争气——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好,此话说的好!哈哈哈!两年之内连出黑旗军、背嵬军两支强军,朕的功德竟然如此深厚,哈哈哈哈……”

“陛下洪福齐天,赏罚分明,自然有忠诚义士效死……”眼见皇帝心情大好,又由王承恩带头起身,其他太监宫女这才缓慢站起来。

“斩首四万余首级!此乃朕登基以来第二次大胜!当赏!当赏啊!一个左都督算什么,待诸位将士收复了辽东,朕给他们封爵!朕的辽东祖宗之地,要被朕收回来了,哈哈哈!”

朱由检高兴之余,只觉得肚子饿了,连忙叫人去传宵夜,自己则大咧咧地坐在地上,翻看那本捷报,读到感人的地方双眼泛红,看见将士们高呼帝皇万岁之际,还会握紧拳头在心中附和。

直到太医赶到为朱由检包扎完伤口,他犹自沉浸在熊岳驿大捷的喜悦之中。

这一整晚朱由检几乎难以入眠,就算是入睡做的梦也是他御驾亲征的豪迈场景——

他亲率上万京营赶赴锦州,会合洪承畴统帅的数万兵马。

九边重镇、保定、山东、南直、浙江、黑旗营……各路汇聚而来的精锐士卒齐聚辽南之地。

他亲率十万大军兵分两路灭清,一路收复数十座州县,解救汉民百万。

奈何寻遍辽东平原都没找到奴酋踪迹,还是后来一员投诚的汉奸寻山,才发现奴酋的尸体。

那奴酋自挂一棵老外脖子树,身边跟着忠心耿耿的护卫鳌拜。

奴酋脚边遗留一块破布血书,任敌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朱由检感念奴酋临死前还心怀百姓,也就准了对方诉求,只斩八旗壮丁,留下妇孺。

消灭东虏收复辽东的军威震慑周边所有不臣,蒙古部落、朝鲜、日本,南洋邦国,乃至泰西诸夷尽皆臣服朝贡。

他朱由检至此中兴大明,重新弘扬华夏天威,后世称其为刘秀那般的光武中兴之“祖”!

朱由检从睡梦中醒来,脸上挂着满足的笑脸,简直比一夜御女十次还要舒爽。

他很想将梦中御驾亲征的故事付诸实践,但也知道土木堡以后,群臣对皇帝巡狩几乎是严防死守,一言不合就会逼宫跪死在殿门前。

由此“御驾亲征”之事不能硬顶只能智取。

朱由检是要脸的皇帝,尤其在乎一些虚头巴脑的名声,杀督抚大臣虽然从不手软,但碰到那些站在道德制高点的清流也没辙。

朱由检并不担心复辽失败的问题。

洪承畴有数万兵马,李爱卿也能抽调部分悍卒北上,再说辽南兵马也不少,再从各地边镇抽调一些,差不多就能凑齐灭清兵团。

再说皇帝御驾亲征,将士们的士气一定涨到最高,不敢打建奴的也该敢打了,原先十成兵员只能用三成力,皇帝到了,也该用出七八成力了吧?

退一万步说,灭清大战没那么顺利,他也能在前线混一混,从黑旗营、背嵬军那学习一些带兵、整军经验,好回去整训自己的京营。

毕竟“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不是一句空话,朱由检对诸位“军阀”之所以缺乏控制力,就是他的嫡系京营不够硬,也不够强。

历史上自从1642年松锦大战送完一批还算听话的“半嫡系”,各地拥兵武将便彻彻底底军阀化,甚至有人开始跟满清眉来眼去。

不愿意投资满清的也转去投靠李自成。

朱由检暗想自己要是学会统兵,时不时御驾亲征威慑那些兵油子,迫使他们用心围剿流寇,这天下就翻不了天。

回想起诸位祖宗巡狩的做法,朱由检很快想到一个好点子。

他召集群臣分享“熊岳驿大捷”,换来一连串溜须拍马,听得他耳根子快起茧。

大臣们对将士们加官进爵的封赏并无异议——背嵬军主帅升至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其他部将各自提升一到二级,每一位兵士都封赏五两银子,差不多赏出三万两银子。

辽东收复在望重臣们都很开心,这意味着大明或将中兴,他们这些稳居庙堂的高官也将名留青史。

只是灭清之战的各路官军部署还需要兵部、户部、工部等诸多官员协调。

调遣多少兵马,粮草所需几何,欠缺的粮饷从何找补,倘若抽调强军导致地方流贼做大,应当如何应对贼寇反扑,权责应当如何划分。

灭清之战的大功交给哪些部将分润为好。

要知道自嘉靖以来,以军功封爵的不超过五人,要是黑旗营、背嵬军主将都因此封爵,该不该升官削权呢?

不过这些细枝末朱由检并不关心,他现在满脑子都是御驾亲征。

他最信任的万余勇卫营兵马就在京畿之地——先前打算驰援锦州,听说奴酋并围锦州后就停在永平一带观望。

趁着大臣们被名留青史、辽东收复在望的喜悦冲昏头脑,朱由检适时提出前往昌平祭祖。

理由自然是完成了皇爷、皇兄没能完成的“伟业”,正好去祭拜祖宗,向朱家的列祖列宗分享这一好消息。

大臣们起初都在阻拦劝诫,觉得献捷太庙就行。

毕竟辽东还没完全收复,要是皇帝本人有个三长两短,太子堪堪十岁如何能处理国事,奈何皇帝的腰杆子硬气许多。

背嵬军可是六千打败十三万鞑子的主,他们都高呼“帝皇万岁”、“我们对帝皇无限忠诚”、“为帝皇而战”,堪称是朱由检铁杆。

皇帝的嫡系立下天功,也就是皇帝本人决策成功,谁敢阻拦一位军事胜利的皇帝?

再说皇帝又不整什么幺蛾子,只是去祭祖给祖宗说些好消息。

祖宗那可是华夏人的灵魂,祭祖就是站在道德制高点的高尚行为,再清流的官也不能说三道四。

于是大臣们询问了一些短期内的“监国”事宜,也就由着陛下去了。

朱由检换上戎装,亲率五千京营士卒踏出京师,结果不是往北去往昌平,竟然调转方向朝东面的勇卫营奔去了。

饶是这时候重臣直呼上当也已来不及,接连派出去“劝退”皇帝的队伍皆一去不返,全给皇帝“吃了”。

既然生米煮成熟饭,诸位大臣也只能各司其职,由素有贤后之名的皇嫂张嫣代为听政。

大臣们暗自祈愿,忠臣李都督、忠义背嵬军,能保护陛下安危。

虽然陛下刻薄寡恩,赏罚不明,做事急切暴躁,但毕竟是一国之君,就算坐在龙椅上也能稳住天下局势。

不管是一片公心,还是各自的私心,他们都希望陛下能尽早收复辽东之地,还朝理政。

……

鄂省东北的大地上,一支千余骑队策马飞奔。

他们飞速跨过一道连接河南湖广的关隘。

关隘守军连身份都没验证,远远看见一面熟悉的黑旗便高声放过。原本挂着大明常规军旗的关隘城池,赫然替换成几面黑底白色骨龙旗,这里竟被黑旗营不声不响地接管。

穿过关隘的骑队并未停留,只是在中途的驿站停留一晚,接着一路北上抵达商城。

为首的领队刚进县衙,便翻身下马来到会议室,诸多军政玩家早已在此等候多时。

眼见“无情的发奖励小哥”李牧回归,诸位玩家纷纷起身打着招呼,“引导人好”、“李先生好”、“中午好”、“终于回来了”……

这并非玩家们懂礼貌,而是礼貌对待“绿名”,尤其是特殊的“白名”NPC才不会掉信誉、声望、功勋。

李牧此行带兵南下“夺回”鄂北数座县城,同时也安顿完原先“长生贼”的种田、干部玩家,将“黑旗军利益集团”的实控范围拓展至长江沿岸。

李牧刚坐下喝口水缓一缓,便有大量军政玩家递来纸质公文——

办公纸质化是李牧的需求,普通人看不见社交聊天群的电子报告,也没法阅览另一个世界的电子论坛。

维持庞大地盘所需的配置干部,也越来越多依靠“培训班”、“农讲所”培训出来的普通干部。

干部玩家的数量仍旧很少,总体上在玩家总数的10%至15%之间波动,希望靠玩家填满天下基层是不可能的。

玩家干部更像是对普通人的引领者、培训导师,以及基层廉政监督。

目前跟在玩家后面实习的干部已填满商城、固始两地“老区”,仍在实习积攒行政经验。

这些“新种子”不出两三年就能单独处理乡、村,乃至县政事务,腾出手来的干部玩家就能前往周边府县填充基层,带动更多实习干部。

话说回来,李牧一则则阅览纸质报告。

首先是民兵训练和新兵招募。

豫南四万民兵的军事训练基本完成,其战力大致相当钱粮充足的卫所旗军,若是经过几次实战锤炼,升格成普通明军战兵也很快。

新兵招募则是李牧打算对鄂北动手之际布置的任务。

毕竟从长生军手里夺取城池,就像从自己钱包里掏钱一样自然。

多出数县地盘的人力、财力、物力,他这位平贼将军的嫡系兵马也该扩一扩。

原定一万六千战兵扩编成两万五千人,依照某些玩家建议,按照清末北洋军编制改组,暂编两镇兵马。

前后左右中五营的旧制,暂时放在民兵身上使用。

所募兵员既有民兵优选的精良兵士,亦有面向州县招募的壮丁。

表面上李牧是在招募辅兵,实则是按照战兵的标准精选勇士,而表面上挂着“乡勇编制”的四万民兵保持不变。

应募壮丁限16岁至25岁,若是入伍打过匪寇的,特殊工种的,识字较多的,可以放宽年龄至30岁。

周边地区人人皆知黑旗营不吃空饷,不喝兵血,军中也无欺辱打骂,伙食也相当充足给力,于是纷纷前来应募。

不过数月时间李牧的扩编计划便顺利完成,甚至还有额外的壮丁想要讨口饭吃。

招兵干部只能叫他们先做劳工、矿工,利用闲暇时间到李都督创办的夜校识字,或许以后就能被优先录取了。

军工与铁路方面也在稳步推进。

月产线膛燧发枪达到一百支。十二磅野战炮与二十四磅攻城炮可以满足两镇战兵需求。

刀矛盔盾之类的基础武器早已不缺,不仅能满足所有黑旗营战兵,更能覆盖四万民兵。

各处战团的发育也是蒸蒸日上。

长生军夺取襄阳府、德安府、黄州府大多数州县。乞活军与野狼军拿下南阳、汝宁所有府县。

前者挣来的天命值全部补充复活储备,交给辽东背嵬军造作。

后者换取的天命值召唤出一千五百新玩家。

李牧犹记得当时背嵬军刚刚堵在清兵背后,局势尚不明朗,谁也不知道战斗会打成什么样。

而这批玩家不像以往新人那般热衷杀鞑子,反倒是以种田、文职兄弟为主。

四百人不加任何战团,而是去各战区县村做干部。

五百人闷头在主基地开始干活,想着早些买出探索券,前往更远的南方乡村潜伏起来发动群众——

重现长生军前身,湖广游击队组织农民暴动,以及组织乡民给乞活军运粮的辉煌。

两百自由人啥也不选,自由地享受大明末年的一切内容。

一会干干农活,一会去工坊做几天事,要不就是临时客串巡回法庭的护卫,见证县村百姓的百态人生。

另外四百人看着战团玩家整日打打杀杀,只觉得腻味枯燥,想着下江南用非暴力方式闯出一片天。

只要敌人不动用武力,他们就在规则内斗而不破。

他们想获取商贸胜利,文化胜利,甚至想自考秀才、举人融入士绅阶层,从内部瓦解这些社会蛀虫。

随着实控、间控地盘越来越大,李牧也觉得是时候放宽玩家的探索范围,提升玩家的自由度。

李牧将黑旗营实控区域设定为“核心区”,核心内所有玩家任意行动,只要遵守规则,哪怕上高山下冰河也不限制。

核心区外围的两府之内,设定为“限制区”——

所有声望值超过一百的玩家无需参加战团,也无需购买探索券就能自由前往活动。

这意味着过去不加战团,就不能涉足的地区都能前往了。

限制区更外一圈的大明府县设定为“危险区”,玩家需要购买初级探索券,亦或是领取李牧发布的特殊任务才能前往。

至于大明国土之外的异邦设定为“禁地”,玩家需要购买高级探索券,亦或是声望值超过五百,最少一百人结伴才能前往。

考虑到新版本内容更新之后,势必出现不少老玩家脱离原先战团,李牧打算到时候提升战团10%的收益和权限,

当然对待这些脱团者也要榨干最大价值。

李牧选定湖北、江西、皖北诸多府县乡村,安排诸多渗透基层的暴动任务,希望玩家探索远方的同时,能给他多“腐蚀”一些农村乡民。

另外李牧打算新添一种新的数值『勋位』——

作为日后给玩家赐予爵位,分封海外领土的依据。

正所谓不历州县不拟台省。

没有在战团“服役”立过军功的,没有在县村老老实实当干部服务一定年限的,没有联合种田、攀科技,创造足够多价值的……

就没有足够的勋位参加未来海外封爵、封地的评比。

想要日后在异邦当个爵爷,过上腐朽的领主生活,真正意义上高自由度建设发展自己的领土,采纳什么领土制度都行……

那就专注当下,安心为他李牧卖命。

李牧深知海外封地这块大饼,应该能狠狠拿捏玩家们的心。

就在李牧“谋算”玩家之际,忽然听见衙门外有玩家来报。

秘密研制的“新式武器”基本成功,等着引导人亲自去验收。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454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