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隆万盛世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 分类:军事 | 字数:0

1274六个核桃

书名:隆万盛世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字数:4.2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0:11

“首辅大人,干爹让我给你带句话,主上冲年,不可以异物启玩好。”

魏广德缓步往回走,不过值房里太监那特有的公鸭嗓穿透力还是很强,一字不差听进了魏广德的耳朵。

虽然心中微惊,但他脚步还是没停,只是看似漫不经心的回到自己值房里。

进入屋子,魏广德脑海里还在回荡那句话,“主上冲年,不可以异物启玩好。”

什么意思?

魏广德并没有想明白冯保为什么要对张居正说出这样的话,实在有些让人捉摸不透。

“老爷,茶水凉了,我给你换了一杯。”

在魏广德坐定后,芦布跟着他走进来,端起面前的茶水说了句,转身就出了屋子。

看到芦布离开的背影,魏广德才后知后觉,理顺了那句话的意思。

是的,看到芦布,魏广德一下子就想到了之前芦布说的莲池,再想到知道莲池的白莲和翰林院的白燕子,不是都被张居正送到乾清宫去了吗?

“呵呵.”

想到这里,魏广德一下子反应过来,冯保让人传话是在训张居正,莫名其妙给小皇帝送什么小玩意儿,容易让小皇帝因此玩物丧志。

在嗤笑了张居正自作多情之后,魏广德忽然又意识到什么,随即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不由得喃喃低语道:‘冯双林这是飘了啊。’

“老爷,你说要什么茶?”

这当口,芦布端着新泡的茶进来,就听到魏广德说什么“飘”,他下意识以为魏广德不满意他给泡的龙井,想喝其他什么茶。

这年头的茶名,名字都取得非常有文化有内涵。

值房里有几款南方献上来的茶,就是叫什么“飘”。

“没有,你下去吧。”

魏广德收回思绪,对着芦布摆摆手,让他下去。

等芦布狐疑着走出值房,魏广德才又开始思考起来。

现在的张居正是以相权代行皇权,可内相冯保居然派人对张居正训话,这其中是什么含义?

外廷首辅和内廷提督太监,在朝中被称为内、外相,冯保今日的举动,可不是就在向张居正示威,表示自己的内相地位应当在外相之上。

要比较明朝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和内阁首辅谁的权力最大,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明朝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称为“内相之首”,内阁首辅称为“外相之首”,比较这两个职位谁的权力最大,也就是比较明朝内廷和外廷,谁的权力最大的问题。

内阁起源于明成祖朱棣时期,最初内阁大学士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

但随着时间推移,内阁大学士逐渐参与决策,并在明仁宗和明宣宗时期获得了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权力。

到明世宗时期,内阁首辅的权力已经非常大,能够压制六部,甚至与宦官合作执掌大政。

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即起草诏令的权力,但必须依赖宦官送达批红,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完全独立行使权力。

掌印太监,即司礼监掌印太监,虽然被称为“内相之首”,但其权力主要来源于皇帝的信任和授权。

掌印太监负责批红,即对内阁的票拟进行审批,但实际上并不参与决策过程。

他们的权力更多是形式上的,依赖于皇帝的信任和内阁的支持。

讨论谁的权利更大,就得搞明白明朝这个历史上最为特殊的朝代。

有一种说法,明朝几乎没有一个像样的皇帝,惟一能够拿得出来说的,也就是开国皇帝朱元璋,z之后也就是明成祖朱棣还能勉强拿出来说一说。

从朱祁镇开始,明朝的皇帝就不像样了,此后的每一个皇帝,都有许多非常荒唐的事情。

嘉靖皇帝、万历皇帝、天启皇帝都是多年不上朝,万历皇帝甚至三十年不上朝。

但就算明朝皇帝都不像样,但明朝的江山在很长时间里,依然非常稳固。

这其实也说明,明朝权力最大的,还是皇帝。

因此,我们在讨论大臣们的权力哪个最大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在讨论皇帝最信任谁的问题。

皇帝最信任的,权力就最大;皇帝比较提防的,权力就有限。

内阁的产生,实际上就是皇帝提防大臣权力过大的结果。

明朝的内阁首辅,是在明英宗第二次当皇帝的时候产生并定型。

明英宗还算是比较能干的皇帝,但是从朱见深开始,皇帝就越来越不喜欢干事情。

朱见深的内阁首辅万安,甚至给朱见深进献春药,让朱见深专心在后宫玩儿,从而让内阁权力变大。

此后,内阁首辅就基本定型了,也就有了宰相的意味。

内阁最大的权利,其实就是在奏疏上票拟,从而影响皇帝决策。

所谓“票拟”,就是当奏章交到皇帝手里前,先由内阁对这些奏章提出回复意见。

但内阁不能直接把这些意见写在奏章上,而是写在一张小票上,交给皇帝,作为皇帝的参考。

本来内阁只是参考意见,但皇帝太懒,因此就干脆直接抄在上面。

但既然皇帝太懒,因此,他们最后连抄写在上面这件事都懒得做,于是找人来写。

找谁呢?

自然就是找身边伺候的太监。

太监把内阁大臣小票上的意见写在奏章上,这就叫做“批红”,这样的太监,就叫秉笔太监。

但就算太监帮助皇帝把意见填在奏章上,皇帝也懒得也难得进行最后的定夺,最后定夺的这件事,依然交给太监来干。

最后定夺的这个太监,就叫掌印太监。

掌印太监同意,才会把皇帝的大印盖在批红上,只有盖上打印的批红,才有法律效力的。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大臣的一道奏章,最后要能生效,司礼监掌印太监是把握了最后一道程序的人。

显然,掌印太监作用是最大的,他可以直接决定一份奏疏最后的成败。

明朝的这一系列的制度设计,虽然能够让大臣们互相制衡,而不能做大。

皇帝很轻松,但是效率却变得非常低。

魏广德脑海里盘算一圈,在小皇帝朱翊钧年少时,或许他们还能对他产生很大的影响。

但是等他成年主政后,必然有自己的思考,而他也会更加相信身边的人。

张居正所谓的相权代行皇权,其实更多还是后宫对内阁的信任,他们会拍板让冯保按照内阁的票拟批红并执行。

只是对个别影响较大的问题,才会有自己的思考。

但是这种思考,更多还是参考内阁的意见。

无疑,张居正虽然是外相,但地位还真比不过冯保。

而此时,张居正在自己值房里也在生闷气。

是的,冯保让人带的话,无疑是把他张居正的脸面按在地板上反复摩擦。

魏广德刚想明白的事儿,其实张居正在接任首辅之职后就已经想明白了。

虽然惊讶于冯保这次如此留情面,但张居正还真没办法做什么。

也难怪不管是严嵩还是老师徐阶,那个时候见到黄锦和腾祥他们都是客客气气的。

看了,这段时间没给冯保送礼,这老小子怕是心里不爽了,回头还得让人准备一份厚礼送过去。

是的,冯保刚得到了名画《清明上河图》可是宝贝的不行,亲自拿回家存放在私库里,顺手就翻了下记载礼物的账本,发现张居正有段时间没给他送礼物了。

再想到昨日下午看到万历皇帝朱翊钧亲自在喂养那对白燕子,于是才有了今日之事。

魏广德可不知道,内阁首辅要做的稳当,就得给司礼监掌印太监送礼,因为根本就没人教他做这个。

当然,魏广德也不是没给冯保送过东西,不过那都是官场正常的人情往来。

再说,魏广德府上有喜事儿,冯保也得给他送礼物。

所以,没有处在首辅位置上,外人看到的就是首辅大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而只有真正处在这个位置上的人才会知道,首辅其实是“二人之下万人之上”。

当然,冯保这个太监提督要做的稳当,那也得防着宫里的其他人。

毕竟那个位置就一个,而宫里的大太监却是有十好几个,大家可都盯着冯保一举一动。

但凡冯保办差中出现差池,他们就会群起而攻之。

或许,这就是所谓官场中人都是走钢丝,稍不注意就可能万劫不复的原因。

好吧,这会儿魏广德还在自己值房琢磨着首辅和掌印太监之间的那点破事儿,他已经有了某种猜测,只是还不能十分确定。

想到这里,魏广德拿出一张纸笺快速书写完成后,等墨迹干透就马上折叠好,并刻意做出了隐蔽的标记。

“芦布,进来。”

等做好这些,魏广德对着外面喊道。

“老爷,来了。”

芦布快步从门外进来,到了书案对面躬身站好。

“这个纸条你送到宫外去,叫他们送回府上交给张吉。”

魏广德把折好的纸笺交到芦布手上,随即挥手让他赶快去办事。

等人走后,魏广德不由得看向首辅值房方向。

半个时辰后,张吉收到折成特殊形状的纸笺,就知道这是魏广德吩咐的大事儿。

一般事项,都是直接拿条子出来,不怕别人看到。

叠好的纸笺,那就是不想让其他人知道纸笺上的内容,说明十分敏感。

检查了封口后,张吉才拆开仔细看了起来。

“监视游七?”

不过看完魏广德交代办理的事项,张吉就有些纳闷了。

游七是谁他当然知道,可以说当今京城最出名的几个不在官场却拥有无比影响力的人,游七绝对名列其中。

而且不谦虚的说,他张吉也是这几个人当中的一个。

谁不知道冯保冯公公家的大管家徐爵,首辅张居正家中大管家游七和次辅魏广德家的大管家就是他张吉。

宰相门前七品官,看看,看门的都好比七品官,他这个大管家怎么着也该比照二品大员了吧。

张吉虽然奇怪,但知道,这两天必须得盯牢游七,看看他到底做了什么。

想到这里,张吉马上叫来几个人,小心仔细的一通吩咐。

很快,魏府里就出去了几个人,在没人知道情况下,一张大网已经撒出,围绕着张府大管家所有举动的监视已经悄然开始。

魏广德只是好奇,想要验证自己的猜想。

之后的时间,魏广德在内阁里收拾心情,继续埋头审阅奏疏,做好票拟。

等到散衙回府后,张吉在们迎接他,也只是小声说已经安排人出去了。

魏广德只是微微点头,也没细问。

毕竟他只要结果,具体张吉怎么办的就随便他了。

其实,监视张居正府邸的事儿一直都在进行,不过都是在张府附近租下房子,安排人记录进出府邸的人员。

毕竟都是同朝为官,要是做的太过火,对人家府邸进行更深入的侦查,那就有点过线了。

一旦被发现,他这个次辅也没法就干下去。

只是观察引来送往的人员,这个还在各家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其实魏广德府邸周围,何尝没有其他人安插的眼线。

只是魏广德没想到,突发奇想到了晚上就收到了回报。

魏府书房里,魏广德惊讶的问道:“你是说有人看到游七带着六个大箱子进了冯府别院?”

“没错,那些箱子也不是从张府搬出来的,而是从吉顺号搬出来的,由游七带着直接送到了冯公公在内城的一个宅子里。”

张吉小声说道。

“吉顺号是哪家的产业?”

魏广德好奇问道。

“是湖广一个姓卢的商人开办的,和张府常有走动,可能就是首辅大人在外的产业之一,以前我们就注意到过这个商号。”

张吉答道。

“六个箱子,多大的箱子,能装五千两银子吗?”

魏广德戏谑笑道。

用箱子往冯保府上送东西,里面是什么可想而知。

要说六个箱子都放着珠宝细软,那就太看得起张居正了。

不是说张府不能用细软把六个大箱子填满,而是短时间内就算是勋贵府上,不动用老底儿,都没办法装满。

所以,那些箱子里,最大的可能还是装满金银。

“五千两应该是没问题的,那六个箱子,没准可能还真是三万两。”

张吉小声说了句,但他没说三万两是银子还是其他。

确实,他们都不知道。

不过魏广德可不会认为张居正送给冯保的箱子,里面会放白花花的银子,十有八九应该是三万两黄金。

“之前有无发现过张府平时给冯公公那里送东西,你下去查查记录,再报给我。”

魏广德忽然有些意兴阑珊,不为什么,就是觉得浑身不得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