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隆万盛世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 分类:军事 | 字数:0

1013张魏入套

书名:隆万盛世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1

西班牙珍宝船队是指从16世纪-18世纪开始,由西班牙帝国组织的,定期往返于西班牙本土和其海外殖民地之间,将欧洲货物运至美洲殖民地,并将殖民地产品运回母国的大型船队。

运输的货物除了金银、宝石、还包括香辣料、烟草、丝绸等,西班牙皇室可以从货物中抽取五分之一。

珍宝船队通常包含有两支,一支是加勒比珍宝船队,由西班牙本土前往美洲新大陆,主要停泊港口包括哈瓦那、韦拉克鲁斯、波多贝罗、卡塔赫纳。

另一支则往返于亚洲菲律宾和墨西哥西岸的阿卡普尔科之间,被称为马尼拉船队,负责将亚洲的货物送到墨西哥。

之后,来自亚洲的货物会被运送到韦拉克鲁斯,并最终由加勒比珍宝船队运回西班牙。

珍宝船队回程时携带巨额金银财宝,这对于敌对的英国、荷兰和法国的水手们颇具诱惑力。

尽管很多人认为有大量的西班牙运输船只被英国或荷兰的私掠者夺取,但实际上只有很少的船只遭此命运。

最有名的一次是荷兰人皮特·海因于1628年在马坦萨斯湾海战中成功夺取了西班牙珍宝船队并将货物安全运回了荷兰。

之后的1656年和1657年,英国人罗伯特·布莱克在加的斯之战中曾摧毁过该船队,不过船上大部分货物已被西班牙人运上岸。

1702年,珍宝船队在维哥湾海战中再次被摧毁,但大部分的货物同样也被西班牙人安全运到了陆地上。

所有这些战斗全都发生在近岸海湾,没有一次发生在外海。

至于马尼拉船队,历史上只有四艘船被夺取。

虽然战斗和风暴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总的来说,珍宝船队仍然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大型海军行动。

许多人只看到英国快速崛起就误以为是吸着西班牙血液成长起来的,误以为英国曾大量掠夺过西班牙珍宝船,其实都是误解。

从1520年后,为应对逐渐增多的私掠行为和海盗攻击,西班牙决定将分散的运输船组织成两支定期航行的大型船队并为之配备了重武装之后,损失已经很小。

通过派遣定期船队,西班牙实际上控制了本土和殖民地之间的贸易。

在西班牙法律里,殖民地自身只能与一个指定的本土港口进行贸易。

但因为不少西班牙商人或其他国家的商人进行走私,使得实际上运到西班牙的货物要远多于记录在案的数量。

这样的垄断持续超过两个世纪,也使得西班牙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利用这些财富在16和17世纪进行了频繁的战争,其对手囊括了奥斯曼帝国和大多数的欧洲主要国家。

珍宝船队的活动也从1550年时开始,一直持续到18世纪西班牙波旁王朝期间才结束。

此时的西班牙珍宝船已经很久没有遭遇过海盗抢劫,特别是在身旁有重武装战舰保护的情况下。

俞大猷奉命侦查西班牙珍宝船在南洋的活动,虽然让他惊讶,多少猜测出魏广德的一些打算,但俞大猷是绝对不会说的。

珍宝船,听名字也能知道,船上东西肯定很值钱。

大明出海的商人,也是亦商亦盗习惯了,所以俞大猷第一时间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

至于之后,想到自己是官军的身份,是否会有其他想法,那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你和戚继光认识,可有商议过装载的事儿?”

说完了南洋水师的事儿,魏广德的注意力转移到此次军事行动中。

“前日我船队抵达津门后,就见到了他,了解了需要装载的兵士和装备情况。

这三日,就在调整船队的货物,调出二十万石漕粮交津门粮储,余下之粮随大军一起去盖州。”

俞大猷答道。

“什么时候可以出发?”

魏广德更关心的还是这个,于是直接问出来。

“今日卸载漕粮应该能完成,同时一些装备也在这两天开始装船,明日大军应该就可以集中登船出海,不知阁老还有何吩咐。”

俞大猷恭敬问道。

“这次我过来,一是久未见面,所以来看看你,也当面问问南洋水师的情况。

二则是看看戚继光准备的大军,此次奉调去辽东,你应该私下有猜测了吧。”

魏广德说到这里,就看见俞大猷微微点头,于是接着说道:‘你们都是大明战功彪炳的武将,行军打仗应该早就熟悉了。

这次,还真就是朝廷要对辽东女真部族出手。’

魏广德接下来把辽东局势和俞大猷分析了一下,这时候俞大猷才第一次听闻长甸堡惨败一事。

听闻朝廷游击将军被杀,所部伤亡数千人之巨,也是极为震惊。

袭杀朝廷官军,别管人家做过什么,在这个时代就是犯上作乱。

其实,在任何时代,平民袭杀官军都是造反的大罪。

至于官军做过什么,在朝廷看来,自有国家法度惩治,轮不到小民做主。

“原本,我是想要彻底将辽东女真部族驱赶到更远的北方,眼不见为净。

不过,女真部族中也有诸多真心投靠大明的部族,不管是辽东还是在朝廷里,许多人都不希望把事儿做太绝,说什么上天有好生之德。

大猷,你来说说,我该怎么做这事儿?”

魏广德是真想听听俞大猷,甚至戚继光的想法,看他们是否有彻底肃清女真部族的打算。

俞大猷听到魏广德的问话,低头思考起来,半晌才抬头说道:“末将听闻辽东地广人稀?”

“确实,那地方环境恶劣,比之大漠不遑多让。

虽然我大明经营辽东百年有余,但人口大多集中在辽东南部,北面人口极少。”

魏广德答道。

“那为何朝廷又要允许向北拓展八百里疆土?既然食之无味的东西。”

俞大猷明显不理解内阁开疆拓土的心思怎么就这么坚决,明明知道北扩会和王杲结仇,战事不可避免,可还是选择了这么做。

要知道,那土地就当前所知的情况看,根本就没什么作用。

“呵呵呵”

魏广德听到俞大猷的质疑,终于醒悟过来,之前他和张居正貌似都犯下了大错。

张居正只想到了开疆拓土的功劳,而他则是想到利用此策和女真开战,北逐女真部族,但却未从大明国家利益考虑,是否真有必要建造宽甸六堡。

若说此策是针对王杲部的囚笼政策,将其困死,实际上还不如直接发兵攻打王杲。

毕竟,王杲部多次袭杀大明边军已经是辽东各部公认的事儿,灭他哪里还需要理由。

与其外扩宽甸六堡堵住王杲南下通道,直接开打貌似更加省心。

现在的辽东兵马,可远强于女真诸部。

就算女真各部联合起来,攻打也不过是稍费些力气,朝廷需要调派更多的军队,准备更多的战争物资而已。

“李成梁还真行。”

魏广德没有生气,而是感慨一句。

“其实只要灭掉王杲部,大军进驻王杲的城寨,朝廷自然完成北进策略,哪里还需要建什么宽甸六堡,李成梁的计划,本来就有问题。”

俞大猷说道。

“他想在辽东树敌,养寇自重。”

魏广德嘴里轻轻吐出几个字,俞大猷当即低头,不敢言语。

至于下首的邓子龙这会儿更是不敢多言,这些哪里是他能说话的。

“如此看来,我当初想调他去大同,接替马芳,看来还要不得。”

魏广德终于继续说道,“要是他去了大同,怕是转天就让俺答汗又反了。”

只能说,李成梁提出的建设宽甸六堡的计划,碰巧正中了张居正和魏广德的软肋。

张居正是想着尽快做出一些事儿来,好提升他的威望,能在朝臣中心中尽快超过高拱,让人不再想要他复出。

开疆拓土,还有比这更好的提升威望的办法吗?

没有。

而他魏广德在听到这个计划时,因为是针对建州女真部王杲的计策,所以顺理成章的只考虑了借此机会铲除北面的辽东,不给大明留下亡国的隐患。

李成梁歪打正着,让他和张居正都没有识破他的谋画,一下子全都进套了。

不过事态发展到现在,辽东的仗是必须打的,否则朝廷颜面无存。

只是魏广德现在觉得棘手的是战后如何安置李成梁,这个人是个麻烦,挑事儿的麻烦。

北边好不容易形成了多年不见的和平态势,魏广德也不打算破坏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北方的边民因为虏骑时常侵扰,生活本就困苦。

若是因为李成梁,让战事再起,貌似并非天下之福。

可是,若是卸磨杀驴,在辽东战事结束后就把李成梁调回京城闲置,对朝廷威望也是有影响的。

想到这里,魏广德不由得想到了西南。

要说大明北面大体上和平了,也就是西南还时不时有土司作乱,另外就是云南报,缅甸那边局势不稳。

不过云南的简报,都是很多年以前的事儿了,缅甸的乱局似乎正在平息,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向京城报送过。

对此,魏广德还是有印象的,谁叫他记忆力不错,当初在翰林院看过不少文书,其中就有两事让他记忆犹新。

一是嘉靖九年是,时任云南巡按御史刘皋曾上奏,陈言采买宝石之弊,揭露了孟密同葡萄牙人“西洋番舶”进行宝石贸易的情况,也批判往年采办宝石时孟密“故违稽迟”的行为。

关键是,当时他已经通过和缅甸人的沟通,了解到此时缅甸一个新王朝正在崛起,且四处攻城掠地壮大实力。

而此时大明也向其采买宝石,无疑是助涨其经济实力,让他大肆出兵抢占地盘提供了军费。

大明对面外的政策,一向是让其维持现状,不要发生大的兵事。

但实际上,大明的命令在缅甸不过是一纸空文而已。

嘉靖六年,孟养国主思陆的儿子思伦联合木邦国主罕烈以及孟密国攻占阿瓦城,杀死阿瓦王莽纪岁及其妻子儿女,立其一族莽卜信为阿瓦国王,三国分占了阿瓦的土地。

于是,阿瓦国遣使到云南向明朝当地政府哭诉,然而云南布政使司居然没有及时向北京呈报此事。

虽然之后,明朝派永昌知府严时泰、卫指挥王训前往当地勘查实情。

结果思伦闻讯在夜间派兵到明军暂宿的驿馆喧哗闹事,并焚烧驿馆,杀死赍金牌千户曹义,严时泰等势单力孤,仓皇逃回云南。

此时,因正值安凤之乱,明朝没有闲暇进一步追究,从此在缅甸的威望大大消退,为日后发生更大的祸乱埋下伏笔。

嘉靖七年,云南总兵官沐绍勋、巡抚欧阳重派遣参政王汝舟等人再次到达缅甸,探访各方土司,劝告其息兵休战,不要违抗明朝的命令。

此时,孟养国思伦等不想将与明朝的关系弄得更糟,各自愿意进贡象牙、土锦、金银器等物品,而且愿意退还当初抢占的土地,为自己的过错而感到悔改。

但是,领土纠纷仍然没有解决,日后仍然有可能爆发战争。

云南方面呈报北京,希望将惹起祸端最为严重而明朝又无力长期驻军把守的蛮莫等十三处宽广的地区分给孟密,每年要求上缴差发银一千两,又因为木邦的不满,而割让孟乃等七处归属于木邦国主罕烈。

至此,明朝做为宗主国,为了维护藩国和平,以损失自身利益暂时平息了这场纷争。

这些文书当初魏广德看到时就大感诧异,完全不能理解沐绍勋、欧阳重这么做的目的何在。

就算藩国大战,大明也完全没有必要以自己的利益促成所谓的和平。

关键通过此事,让缅甸各方势力自此看轻大明,大明对缅甸各邦的影响力降到冰点。

其实,如果大明此时还继续关注缅甸局势的话,就会知道,此事后第二年,缅甸洞乌王朝诞生。

而所谓的洞乌王朝,其实就是之后多次和明、清爆发激战的缅甸东吁王朝。

从嘉靖十四年开始,洞乌王莽瑞体开始进攻白古王朝,之后攻灭白古王朝,继而攻占对外贸易要港马都八和卑谬。

嘉靖三十年时,莽瑞体死后,莽应龙继位,他灭阿瓦王朝,征服各掸邦,完成了缅甸的第二次统一。

此时,莽应龙东扩的目标已经瞄向大明,在几年前攻破暹罗王城后,缅甸周遭其实就已经没有更多可以蚕食的土地了。(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