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隆万盛世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 分类:军事 | 字数:0

1240无诏回京

书名:隆万盛世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1

“老爷,老爷,不好了。”

大明京城,紫禁城内阁里,芦布慌慌张张从外面跑进屋子,对正在处理奏疏的魏广德喊道。

“什么事儿这么慌慌张张的,外人看到成何体统。”

魏广德放下手里奏疏,不满的看了眼芦布。

这里是内阁,稍有风吹草动就会落到张居正和张四维眼里。

张居正还好说一些,可张四维就未必了。

虽然还没有迹象表现出来,但魏广德相信,张四维此时肯定是把视线落在他这个次辅位子上的。

就好像魏广德其实也觊觎首辅宝座,可他知道,现在的大明内忧外患不少。

他可以对外患举起屠刀,但是要处理内忧,他多少还是有点不忍心。

无他,这里面也有他家的利益在。

是个人,其实都很难舍身取业,放弃自己的利益而为了朱明王朝贡献。

张居正,敢于对权贵,甚至自身利益动手,其实这点是很让人敬佩的。

只要给他足够的支持,他就能做到。

虽然可能有些地方并没有完全考虑透彻,存在诸多瑕疵。

比如在清丈田亩的时候,他只考虑到对全国的田亩进行丈量,造册,清理出那些隐藏的田亩,分摊后土地所承担的赋役就轻了。

地方官员也就没理由拖着不缴纳朝廷的赋税,什么拖欠,都可以彻底根除。

然后,某些地方因为土地大幅增加,就可以在朝廷税制之外增加一些税收。

毕竟,洪武年定下的税额,那时候人口才多少,土地才多少,放到现在肯定不适合。

另外新增赋税,也不算改动祖制。

但是,就这么简单的道理,可是到了地方上,地方官员为了迎合张居正,居然在丈量工具上做手脚,以此虚增土地面积。

大明是流官,他们都是异地为官,坐好政绩很快就可以升官调走,才不用理会地方上那些士绅和百姓。

他们,本身就是带天子牧民的。

针对此,魏广德自然会提醒张居正,指定工部制造发放统一的丈量工具,可不兴地方上自行采买。

倒不是虚增成本,而是度量衡这个东西,各地其实多少有点差别。

魏广德打算让张居正趟雷,他捡现成,可张四维未必有这个心思,所以他时刻得防着那位一点。

“说,什么事儿?”

魏广德看着被吓到的芦布又说了句,他知道芦布肯定是听到不得了的消息,所以才会如此。

可不知道他这样,难道事儿就能解决吗?

除了徒增紧张情绪,对解决问题一点帮助都没有。

“那个,那个潘季驯潘总督回京城了,现在正在朱尚书家里和他争执。”

芦布终于吞吞吐吐把他得到的消息告诉了魏广德,不过魏广德听后确实愣住了。

“潘季驯回京城了?什么时候的事儿?工部召他回来的吗?”

一连串问题出现在魏广德脑海里,忍不住让他连续发问。

“是的老,老爷,潘大人回来了,就是今儿的事儿。

到了京城都没去工部和都察院,不知道是哪里叫他回来的。

进城以后,他就直接怒气冲冲的朝朱尚书府邸去了。”

芦布马上就说道。

其实,要是换做其他官员,他也就当个笑话听,看个热闹。

可是朱衡和谭纶,还有其他几个和魏广德走得近的官员,这个笑话可就不好听,热闹也不好看了。

魏广德猛然起身,似乎要出去。

可是,很快他又坐下。

他大致能猜到潘季驯找朱衡的原由,但这个时候过去其实没啥用。

最关键的是,潘季驯做为河道总督,从济宁到京城距离不算近,他回京城来,谁叫的?

虽然总督、巡抚和各地巡按御史都算京官,但因为是奉旨外差,照旧无旨不得回京。

一个总督回京城,他一个次辅居然完全不知道。

这可不是小事儿,这代表有地方出了问题。

而且,能召潘季驯回京城的只有两个衙门,一个是工部,二就是都察院。

工部肯定不会出现这样的纰漏,那就只可能是都察院。

都察院,这是魏广德一直都很看重的衙门,他也已经准备插手进去了。

只是到现在,附近劳堪那边的回信还没有到。

一旦劳堪同意了此事,他就马上着手操办,把人调回来送进都察院帮他看着。

这个节骨眼上,魏广德不得不考虑都察院有失控的可能。

“马上去问问,都察院那边怎么回事,为什么调回河道总督这么大的事儿,内阁都一点不知道,不上奏,他们要做什么?”

魏广德压着心中的怒火,吩咐道。

等芦布匆匆出门后,他才感觉到心中有那么一丝惶恐。

是的,他有点怕。

别觉得现在皇帝年幼,大权交给内阁,首辅、次辅似乎是大权在握,可以高枕无忧。

实际上,完全就不是那么回事儿。

要真权利这么大,张居正还需要和冯保合作吗?

高拱会被人直接押着回到新郑?

那时候的情况和现在有差别吗?

可首辅就是这么不声不响被人挤下台了。

他怕,他怕哪天不知道怎么滴,他就失去了对朝廷各衙门的控制,被人钻了空子把他也像高拱那样直接撵出京城。

之后的时间,魏广德无心处理政务,就在考虑该怎么把都察院牢牢掌握在手里。

现在因为内阁监督六科,让内阁受到的限制大大减小,本来是帮皇帝看着内阁的,现在完全颠倒过来。

这样的变化,让张居正对六科的影响力飞速提升,甚至可以说接近掌控六科。

他虽然是次辅,也有监督六科的权利,可首辅和次辅毕竟隔着一个台阶。

他已经感受到来自张居正那边的压力了,虽然之前有想过,但没有亲身体会还是不能完全理解那种感受。

半个时辰过后,芦布再次出现在值房门口。

魏广德望过去,芦布也快步进了值房,在他面前躬身道:“老爷,已经查清楚了,潘大人不是都察院叫回来的。”

“什么?难道是工部?”

魏广德失声道。

要是工部召回潘季驯,魏广德就要对江治的能力表示怀疑了。

“不是工部,没有人召他回京,那边貌似也不知道,是潘季驯自己回来的。”

芦布很快就说出结果,没有再让魏广德瞎猜。

“无诏回京?”

魏广德可以肯定,绝对不会有旨意从京城发出,让他潘季驯进京城,也只有工部和都察院是他的上级,可以发文召回他。

其他人,就连张居正都没这个权利。

现在所有回京的道路都堵住了,唯一可能的就是这个。

“应该是。”

芦布小声说道:“据小道消息,是工部里有和潘大人关系好的同僚给他把京城的情况说了,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办法被工部否了,所以才急匆匆回京城,而且进京城就直接找了朱尚书。

外面传说,两人在朱府闹得很不愉快,潘大人说朱尚书公报私仇云云。”

魏广德听到这里,心里瞬间也瞬间想明白了前因后果。

可以说,潘季驯对于他想到的“束水攻沙法”是颇为自信,因为理论上说完全无懈可击。

这也是在后世网络上,把潘季驯吹上天的原因。

虽然实际上,这个办法根本就行不通,而且酿出许多苦果。

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就算到了后世都让人无法找出破绽,就更别说现在的人了。

魏广德一开始就打心底里很支持“束水攻沙法”,只是在江治说了清口大坝和对洪泽湖的影响,进入影响到明祖陵后,这才意识到其实这是一道“毒药”。

而且,按照测试的结果也很明显,此法只对清口附近河道冲刷效果明显,越临近黄河入海口,冲刷效果越差,几近于无,很容易就堵住出海口。

可笑,魏广德却对此一开始还以为可以增加大明的陆地国土面积。

黄河,确实多多少少起到了“填海造地”的效果,但是不考虑中上游的水土流失,就算是下游,其实那些土地也多成为盐碱地,许多很长时间的改良才能把土地变成可以耕种的土地。

“他现在还在朱府?”

魏广德开口问道。

“已经离开,去了工部。”

芦布低声说道。

“次辅大人,次辅大人。”

就在这时,门外有喊声传来。

魏广德不说话,看了眼芦布,他就知趣的出门。

以往有人找,肯定是和门口的芦布交涉。

可现在人在屋里,外面没人,自然就只能先喊两声,不然直接就出现在门口就显得太唐突了。

不多时,芦布进来说道:‘老爷,是首辅大人那边相召,要说潘大人回京城的事儿。’

魏广德不奇怪,张居正要是到现在都不知道潘季驯回来的消息,估计今晚他就该睡不着觉了。

“呵呵,想来他也是派人打听了消息才来叫我过去的。”

魏广德这时候脸上倒是出现了轻松愉快的笑容,和先前严肃形成鲜明对比。

潘季驯可是他张居正举荐的,现在捅出这么大篓子,他张首辅多少都得沾点干系。

想是这么想,可魏广德动作也不慢,直接起身往外走。

边走他也在边思考一会儿见到张居正该怎么做。

这个时候没必要掉了他张居正的面子,张可是有点好面子的。

至于潘季驯,现在工部貌似没人愿意去接治水这个烫手山芋,所以魏广德也不打算把他拿下换人。

朝廷治水,河道衙门里至少得有个堂官才行。

有功劳就是大家的,有过失就是背锅的。

沉默也不行,还是得拿出点手段给他个厉害。

魏广德边走边想,正好朝廷对治水束手无策,他这个最熟悉河道的官儿回了京城,正好也集思广益,倒不如骂一顿,然后留在京城和工部的人再商量下,看有没有其他办法治水。

对,就这么干。

魏广德去张居正值房的路上,就把对策想好了。

他对潘季驯没有成见,虽然他身上有张居正的烙印。

他喜欢务实的官员,不喜欢只会夸夸其谈的人。

朱衡也说过,虽然他和潘季驯有矛盾,其实也多是在当初实地查勘河道时,大家对解决办法的分歧。

两人的矛盾,多是旁人引发,也就是闹出矛盾后,各自的好友帮忙在朝廷上站台发言争取支持,进而发展到相互弹劾所引起的。

那时候虽然严嵩倒台,可江西官员还站着势,潘季驯哪里是他的对手。

“叔大兄。”

进了首辅值房,魏广德拱手作揖道。

在内阁,外人都称呼他们首辅、次辅,不过两人都是表字相称,表示亲切,都是老熟人,在裕袛时共事过不短的时间。

“善贷,坐,知道为何事叫你来吧。”

张居正也不拐弯抹角,直接就说道。

魏广德点点头,表示知道。

“我已经查清楚了,最后潘惟良是自己进京,算是坏了朝廷的规矩,你看此事该如何处理。”

此时屋里就他和魏广德,张四维不知是没有知会还是来的晚了,反正没看到人。

或许,张居正觉得这个事儿多少有些不光彩,他也有干系,所以不愿意让张四维看到。

总归内阁首辅和次辅达成一致,一个辅臣的意见也就那样了。

“坏了规矩,朝廷自由法度,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魏广德对此也说道,潘季驯敢来,那就得有接受朝廷惩罚的心理。

不过这种事儿,处罚也是可轻可重。

重的,直接罢官驱逐,轻的,则是罚俸和申敕,魏广德不想掺和,既然张居正明白,那就他自己来说。

果然,张居正脸色不变继续说道:“潘惟良虽然说坏了规矩,听说也是因为治水之事,所以我看就罚俸和申敕一番就好了。

如今朝廷大事,就是这治水之事,他既然回到京城,处罚完正好就连同工部同僚一起研究下,看有没有其他办法治理黄河。

他之前所提束水攻沙之法,我这几天也想了想,确实不妥。

就是若直接放弃河运,我怕下面反弹会很激烈。”

“叔大兄,此事我当然清楚,所以才说徐徐图之。

漕运那边,逐年提高海运比例,不再有定数,把漕运和治水分开。

朝廷近些年依旧会投入大笔钱物支持河运,同时我考虑也逐年提高钞关和各闸口的水费,这部分银钱全部补贴治水花费中。”

魏广德说道。

没想到,张居正观念似乎有所转变,不再坚持河运,这可是大好事儿。

那次之后,张居正只说还要考虑,之后再未提及此事。

今日表态,其实也预示着他也看出来了,治水参杂太多东西,最后不会有好结果。

“如此甚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