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隆万盛世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 分类:军事 | 字数:0

1244杀意

书名:隆万盛世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1

“你说什么,距离瑞波城不过三十里就和缅军遭遇,双方还在对峙。”

李成梁吓了一跳,急忙开始追问前方战况。

“禀报大帅,戚总兵说,缅军好似已经在溃败,应该是在阿瓦城吃了败仗,所以在往回逃。

现在的局势,南北两军压制着缅军,想来距离他们投降已经不远了。”

那传令兵马上就说道。

这些话,他一个小兵当然看不明白,不过他还是能觉察到对面的情况似乎有些不对。

直到戚继美说出缅军应该是在阿瓦城战败溃逃到这里,那小兵也才豁然开朗,明白是怎么回事。

“缅军溃败?”

李成梁心里先是惊喜,随即双眼就是一眯。

自己的好大儿到底带了多少兵马过来,能够在阿瓦城击败缅军几万人?

如果是这样,那岂不是意味着

瞬间,李成梁觉得汗毛倒竖。

现在明缅边境,缅军只有已经被分割成两股,一个是前方由莽应龙带领的缅军主力,经过几次交战,现在这股敌军已经只剩下几万人。

还有一股,就是固守汉龙关的缅军,应该也有几万人。

但是在汉龙关,貌似明军也只有施甸出动两三万人,还有就是李如松留在那里的军队。

要是李如松带领大军偷摸着离开了汉龙关,说不得现在汉龙关城下明军怕还没有城里缅军多。

想到这里,李成梁心里就有点慌。

要是缅军识破明军虚实,不能继续往下想了。

李成梁当即没有骑马带着手下往前跑,去和戚继美会和,而是直接下令,让后面几路明军开始向汉龙关集结。

打到这个份上,缅王莽应龙这路应该是废了,不必太过理会。

除非那小子不要命了,带着人往山里跑。

倒是这里上山再南下,到达缅甸中部的平原地区距离应该不远。

李成梁先紧急发出几道军令,把军队向汉龙关进行调动,然后感觉没有其他需要做的了。

他能做的,也就这些,剩下就看汉龙关外明军的表现了。

当下,还是先把眼前的这路缅军逼降为重。

只要莽应龙投降,汉龙关的缅军也就不攻自破。

想到这里,李成梁挥动马鞭抽在马屁股上,双腿夹紧马腹,战马开始快速向前蹿去。

“跟我走,快。”

此时,李成梁一刻也不想耽误,他要尽快见到莽应龙,绕过他小子束手就擒。

虽然一早是想把缅甸的那些个土司都在战争中弄死,可局势变化太快,围歼战没有打成,结果是打成了追击战。

还能如何。

现在手下都是人困马乏,他知道明军其实也已经接近极限,很难继续追击敌人了。

也就是打了胜仗,士气还在,有口气吊着,都想趁火打劫立下大功劳,好分银子吃肉。

这是李成梁之前承诺过的,大家也都在等着他兑现承诺。

二十多里地,一队骑兵飞奔而去,其实也不过花了半个多时辰。

若是在平地,其实半个时辰不到就可以抵达。

虽然是谷地,地形也是崎岖不平,所以花费的时间多了些。

等他抵达前军,和戚继美会和的时候,才知道一个惊人的消息。

“你说现在缅军的统帅是缅甸王子莽应里?那莽应龙呢?”

李成梁一脸焦急询问道。

“据说被抓进阿瓦城了,大公子带领骑兵偷袭准备入城的莽应龙,他一个不慎,嘿嘿。”

戚继美笑道。

话虽然没有说完,但李成梁知道“嘿嘿”是个什么意思,肯定是成功了啊,否则现在对面的首领就应该是莽应龙,而不会是他儿子莽应里。

“这倒是那小子的脾气。”

虽然担心儿子,可李成梁还是夸了句。

李如松有个毛病,就是希望冲在前面打头阵。

这个,从他第一天跟着进军营起就是这样。

李成梁不是没有因为这个事儿说过他,可是没用。

只要没有李成梁在场,就没人能够约束他。

毕竟在辽东,李家的地位很高,也只有巡抚和巡按能压李成梁一头。

但是,辽东掌权的是军方,所以地方上的那些将领,多少都要给李成梁的面子,所以时间一长,也就让李如松养成了霸道的作风,甚至比他劳资还要强硬。

不管李如松的绝对对还是错,至少那时候没人真敢和李如松对上。

李成梁的面子,是要给的。

而李成梁也只能希望李如松能够尽快成熟起来,知道为将者不是只会打打杀杀,其实指挥千军万马更加重要。

但是现在李如松的年纪,肯定是说不通的,所以也只能暂时听之任之。

“对面怎么说,让莽应里过来受降。”

李成梁开口询问起戚继美先前和缅军交流的情况。

“他们愿意投降,但是提出独立扎营,保证缅王安全的要求。”

戚继美马上说道。

显然,现在圈里的缅甸官员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和明国谈判,底限在哪儿。

毕竟,以往他们已经习惯了,问题都推给莽应龙,由他来拍板。

莽应里,还没有做好接班的准备。

应该说,莽应龙现在自感身体不错,还可以支撑几年,所以也没有要交权的意思。

“和阿瓦城联系上没有?”

李成梁没有直接回答戚继美,而是提出另一个问题。

“那边派人绕过山岭和我们联系上了,现在阿瓦城出兵两万就在前面十里左右扎营,缅军六七万人已经被我们围在十里范围内。”

戚继美马上说道。

这点,李如松倒是做的很好。

虽然明军一开始打算坚守阿瓦城,可也不是所有兵马都龟缩在城里。

李如松派出一些斥候进山,监视缅军动向。

也是为了和后面的明军追兵联系,为他们指明进攻路线。

有了这些眼线提供的情报,现在两头的明军其实已经算是联系上了。

“十里。”

李成梁微微皱眉,看了眼对面,问道:“这里号炮响起,那头应该听不到吧?”

“听不到,不过可以从缅军动向看出虚实。”

戚继美瞬间明白了李成梁话里的意思。

虽然传令兵可以翻山越岭联系李如松部,可肯定没有响炮来的快捷。

用上信号,两边几乎可以同时采取行动,这样对缅军的压力也会更大。

看样子,大帅是不打算接受缅军的条件,要硬杀对方了。

这段时间,又有两部明军赶到,成为新的预备队,让戚继美手上可以指挥的军队接近两万人。

后续,还有源源不断的明军在路上。

而阿瓦城方向,明军也有两万。

虽然看起来明军只有接近四万人的兵马,可打仗从来都不是比人多的。

如果这么简单,也就不用死人了。

大家把兵马拉出来比比,就可以确定胜负,然后回家该做什么继续做什么。

现在缅军被围,士气正是最低落的时候。

一开始以为可以到达阿瓦城休整,之后再和明军决战。

可现在阿瓦城早就没了,心里的那股气一下子就泄掉了,短期内是补不起来的。

而反观明军,则正是气势最盛的时候。

其实都不需要继续增兵,就手里四万大军,就完全可以围歼包围中的缅军。

戚继美能想到,李成梁自然早就看出来了。

左右看了看两边的山岭,抬手指着问道:‘有斥候在山上?’

“有,大部分是阿瓦城派出的。”

戚继美马上回答道。

“给如松送个消息过去,如果三支响箭,就让他投入全部兵力攻沙缅军。

响炮既然不能传递讯息,那就让山上的斥候负责接力传递消息。”

李成梁马上命令道。

“大帅,真要杀?”

戚继美迟疑片刻,还是问道。

“给他们最后一次机会,让莽应里自缚双手过来投降,没有条件,全部放下武器。”

李成梁目视前方,毫无表情加重语气说道:“否则,格杀勿论。”

明军现在明显占优,这个时候怎么可能还和缅军讲条件。

他要做的,就是尽快结束这里的战事,然后开始全面占领缅甸。

这里的几万青壮应该就是缅甸国内最豪狠的一批人,要是全部杀死在这里,以后的计划行使起来,可就会少不少阻力。

李成梁此时是想杀的,所以直接提出最严苛的条件,甚至是让莽应龙颜面扫地的条件,其实也就是迫使他做出最后的反抗。

这样,明军就可以大肆屠杀他们了。

至于以后统治缅甸的基础,明军手里已经有了十万缅甸战俘,还怕没人挣这个军户职位。

加入明军,就等于成为缅甸新的统治者。

反对明军,则会变成滋养此方天地动植物的养分。

其实,人是很容易做出选择的。

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相信没人愿意去死,还是年纪轻轻就去死。

但凡有一点机会,他们或许更愿意投降。

但是,对于缅军士卒来说,他们没有选择权。

权利在缅甸贵族和土司首领手上,他们只能听命行事。

李成梁是有足够理由杀死对方军中那些人的。

只有他们死了,缅甸才会变得如同白纸一样,大明可以任意在其上涂画。

大明当初以武力征服安南,最后败退回国最大的原因其实就是没有彻底消灭地方大族,而是想像国内世家大族那样,通过安抚,招安他们。

在明朝统治安南期间,虽然消灭了胡朝,建立了交趾,但并没有完全消灭当地的世家大族。

明朝在安南实行了移风易俗和推行儒学教化的政策,但这些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派去的官员调度频繁,留守将领李彬去世较早,加上明朝派去的宦官课税颇重,这些问题都激起了安南人的反感。

课税的重灾区,自然就是各地世家大族。

于是在他们的挑动下,当地百姓和明军爆发多次冲突。

而影响统治的是,明军在这种冲突当中竟然没有占据上风。

对此,李成梁早就深思熟虑过。

这次带进缅甸的大军,可不会向永乐朝那样,打完胜仗就班师回朝,而是要留在缅甸,继续加强对当地的统治,同时还要辅以十余万战俘缅军帮忙控制地方。

让缅甸人统治缅甸人,大明只是坐在最高的位置,充当裁判的位置。

当然,判罚上,肯定是要偏向缅军的。

当这些缅军在获得充分的好处以后,他们才会成为真正的明军统治缅甸的帮手。

因为明朝如果撤走,他们的地位就会一落千丈,即便手里有武器,总不能把百姓都杀了吧。

当初安南之事,其实就是明军班师太早。

当地人还没有习惯被明朝统治,张辅就带着大军离开。

虽然留在安南的明军也不少,可相对安南的人口,依旧不占优势。

这就为后来明军只能退守,最终不得不退出安南的原因。

用缅甸人统治缅甸人,而不是明军统治,这是李成梁和魏广德商议后的结果,其实可以说就是照搬八旗统治汉人的模式。

明军指挥缅军,缅军统治百姓。

至于移风易俗和推行儒学教化,自然也不会放下。

不过那不关李成梁的事儿,是朝廷安排巡抚到缅甸施行统治。

“大帅,什么时候告诉对方要求。”

李成梁已经下定决心,戚继美自然不敢阻拦。

即便是沐昌祚在这里,怕也只会乖乖听命,或许只有罗汝芳会不满。

毕竟,明军已经胜利了,在文人看来,没必要再造杀孽。

“把消息传递给如松那边,就可以传话过去了。

只给他们三炷香时间考虑,过时就杀。”

说完这话,李成梁看了眼前方明军军阵。

士卒在这里已经站了不短时间,可以依旧不敢松懈半分。

“先给他们传话,就说正在把消息上报,可能需要时间。”

说完话,李成梁指指军阵方向继续说道:‘趁着这个功夫,让士卒们休息一下,吃顿饱饭好杀敌。’

一股杀意,从李成梁嘴里透出,让戚继美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他心知李大帅已经动了杀心,虽然不知道原由。

“是。”

戚继美接令,马上安排人照做。

至于莽应里会不会孤身来降,李成梁其实也没上心。

要是降了,莽应里缚手受降后威望自然跌落,莽应龙又落在明军手里,他们已经不可能继续留在缅甸。

至于那些土司首领和缅甸官员,自然都要被打包送到京师去参加献俘大典,他们应该是没可能回来了。

多几万兵帮着统治,貌似也不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