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隆万盛世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 分类:军事 | 字数:0

1219大胜

书名:隆万盛世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1

“这是什么?黄金还是黄铜?”

在一个封闭的低下密室里,涌出一群身穿红色战衣的士兵。

有手快的打开了其中一个箱子,立马就被里面金灿灿的东西吸引了。

伸手拿起一块饼状物,翻来覆去打量着,嘴里还喃喃低语。

“这里不是说就是东吁王朝的宝库吗?那肯定是金饼了,你听说过谁家储存大量铜饼的。”

旁边也有士兵伸手从箱子里拿出一个金饼把玩一阵,也开始泛起迷糊了。

“大人,你看看,这东西怎么不像金子?

大人,大”

此时,那个士兵呼喊的大人不过是个总旗,而他面前也有一个箱子被掀开盖子,不过里面装的却不是他们看到的那种金饼,而是无数的红色宝石。

整整一箱的宝石,在火把的照耀下,依旧发出暗红色的光采。

“东西都放回去,一会儿清点好了大家都有好处,现在别急,免的犯了军法。”

那总旗都懒得看什么金饼铜饼,眼睛直勾勾看着那满满一箱宝石。

随即,他又打开了旁边几个箱子,里面也大多装着红宝石,不过也有几个箱子里放的是其他颜色的宝石。

那总旗咽了咽口水,抓过身旁一个小兵对他说道:“你马上上去告诉大人,就说下面好多箱子,全都装着金子和宝石。”

不过说道这里,他还是走到先前那些手下打开的箱子旁,拿起一个“金饼”看了眼,又颠了颠,甚至用牙咬了一下,才有些狐疑着说道:‘应该是金饼,可怎么感觉不太对。

算了,你先上去报告大人,就说我们打开了缅王的宝库。’

“是。”

那小兵马上就转身挤出人群,而在他离开后,更多的箱子被打开,里面的东西也彻底晃花了明军士卒的眼睛。

出去报信的小兵,在出了地下通道上到地面后,就受到几个明军严格的搜身,确定身上没有夹带财物出来之后,才被带到几个将官面前。

“你说下面很多箱子,装的都是各色宝石和金饼?”

在报信小兵说出下面的情况后,带队的明军将领也有些惊讶了,伸手摸了摸自己的发髻,苍老的面孔上出现了一丝笑容。

“怎么说都是一个藩国的财富,有些宝石黄金也不奇怪,都抬上来,手脚感觉点,所有参与士兵事后都要搜身。”

这个明军老将,自然就是俞大猷。

东吁城虽然是缅甸王都,被建造成缅甸最坚固的堡垒,可也就那样。

在大明水师大炮面前,什么样的堡垒不能被砸穿。

差别不过就在于一发炮弹不行,那就多来几发,还不够,那就继续砸。

明军的重炮本来就集中在东吁城南门,其他方向只是在城门外安置了不少船上拆下来的中小型佛朗机炮,还有就是明军的鸟铳手堵门。

这样的打法,让龟缩在城里的缅军政要毫无办法。

出城是送死,守城其实也是在等死,就看明军什么时候开始攻城。

而当俞大猷下达攻城命令后,仅仅一天时间,他们就攻下东吁城。

不过因为对城市不够熟悉,城里还躲藏者许多缅甸东吁王朝的重要官员,特别是王室成员。

不过没关系,城池已经被拿下,四门都被堵得严严实实,他们也没法跑掉。

之后两日,明军就开始对缅军被俘人员开始进行审问,不断发现一些官员藏身的蛛丝马迹,一个个把他们从藏身之地挖了出来。

东吁王朝的国库,在第一天就已经被明军占领,不过这里财物并不算多。

毕竟这些年,东吁王朝不断对外发动战争,还是很消耗国库的。

只不过就在昨日,在对一个东吁王朝重臣进行审问后,意外得知王宫里还有一个属于东吁王莽应龙的宝库。

于是,明军再次提审王室成员和那些王宫里的管事,终于找到了这个只属于缅王莽应龙的宝库。

在俞大猷下令后不久,一个个箱子就被明军士兵从地下宝库里抬了出来,堆放在小广场上。

“把箱子都打开,然后继续搬运里面的东西出来。”

俞大猷再次发话了。

“哇,真的是宝石。”

就在其中一个箱子被打开后,里面满满的红宝石晃瞎了众将官的眼睛,太震撼了。

不过,所有人的眼睛很快又被一个杂色箱子吸引,因为里面虽然不是那些箱子里全都装的是红宝石、蓝宝石吸引人,但这个箱子里却出现了像翡翠、绿宝石一类的东西,还有许多玉器,让整个箱子五颜六色,更加夺目。

“这个莽应龙,还真抢到不少宝贝。”

通过审问得知,这个国王宝库里的东西,一部分是缅甸国内开采出来的,可也有不少是从周边国家抢掠来的。

比如几年前缅军攻占暹罗王都,就把那里洗劫一空。

普通的金银自然是赏赐给有功的将士,而珍稀的宝贝则被莽应龙带回了东吁城。

俞大猷不由得上前几步,拿起箱子里一个佛像,这是一个巴掌大的翡翠制品,随即又放下,拿起旁边一个镶满各色宝石的琉璃塔。

“怪不得,这缅甸盛产宝石,还真是名副其实。”

俞大猷不由得惊叹道。

是啊,这么多箱子里都装满了宝石,或者宝石装饰的工艺品,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大帅,这缅甸很多宝石矿吗?”

旁边参将于承泽开口问道。

“之前我在贵州做过镇守参将,那年就听说有京师来人奉旨前往缅甸收购宝石。”

俞大猷看了眼他们,语气轻松的答道,随即他就指着那些宝石和翡翠说道:“就是这些东西。

京城里面的贵人好像很喜欢这些。”

说道这里,俞大猷伸手摩挲着下巴一会儿才小声对身旁将官们说道:“这些宝石,每人可以拿一个小箱子。”

俞大猷又指了指旁边用来装珍珠的小盒子,里面全都是乳白或者泛黄的南洋珠,都是个头不小还圆润晶莹的上等珠子。

“其他的,都封箱,送到京城敬献给陛下。”

俞大猷说完,身旁将官无不脸上浮现出笑容。

其实,一盒子宝石或者珍珠、翡翠他们不在乎,可在乎大帅的心意。

大家拼了老命跑这么远打仗,多少有得有些土特产带回去吧。

其实,大部分人这些天也都已经捞了一大笔。

是的,除了这个宝库,其他王公大臣的府邸里也有许多财物,做为缴获,这些将官们也没少伸手拿土特产。

俞大猷就算治军再严,这个时候也不能吝啬,否则就可能失了军心。

只是这个缅王宝库意义不同,里面最好的东西,自然要送到宫里去,要是直接让他们随便拿,怕是将来是场祸事也未知。    “小心点,别磕着。”

就在这时,一根象牙被几个军卒从宝库里抬了出来,用后世话来说,长度都快接近三米了。

宝库里,当然不止一根,而是还有许多,特别是还有黑色的象牙,这可不多见,一般象牙都是白色或者带点黄色的,和珍珠类似。

后面,还有犀牛角一类的东西,都是一箱箱往外抬,不多时小广场就已经被宝库里面的东西堆满了。

这边有人开始清点,俞大猷才有空走到那几十箱金饼前面,伸手拿起一个仔细辨别了一阵。

“这个是黄金,但是纯度不高,你们看看是不是?”

用大明的标准,这种其实属于劣质金,需要工匠回炉再炼炼,去除杂质提高纯度。

其他将官也都纷纷拿起一个金饼看了一阵子,也都认可了俞大猷的判断。

中国古代其实已经有了纯度的概念,一般来说在商周至汉代以前,黄金的纯度较高,一般为80%左右。

其中在战国时期的含金量有下降,仅有70%。

而汉代金饼和马蹄金、麟趾金的含金量一般都在90%以上,这以后基本都是这样的标准,直到现在大明。

是的,这就是中国古代对黄金有的标准,那时候都是以九成金、八成金、七成金命名。

自然,因为成色不足,所以价格也不同。

而明朝之前流通的黄金,则是八成金,只是在工部制造大明通宝时,对金币要求为九成金。

九成以下的黄金,都只能是劣金。

这些从宝库里搬出来的金饼,应该不到七成,算是非常非常劣质的黄金。

当然,这不是说明朝的时候黄金提纯只能达到九成,实际上制作金饰的黄金纯度,特别是宫里的,纯度都高达95%以上。

只不过要做到后世“千足金”、“24K”这样的标准,还是有一些难度。

“不管了,这些劣金直接运回京城去,工部的人会处理。”

俞大猷满不在乎说道,对手下这些人,分银子就好了,这些劣金其实没多大用处。

在俞大猷带着大明南海水师称金子的时候,滇西潞江江边,明军也展开了对缅军的大屠杀。

是的,即便有桑托斯带领的葡萄牙雇佣兵帮助,侥幸胜了明军一场,可那又如何?

葡萄牙雇佣兵不过数百人,根本无法左右战局。

在大明拿出性能相近的青铜炮以后,明缅两军就只能在那里对峙。

可莽应龙想得很好,但李成梁怎么可能给他这个时间,转移大军过江。

在两边展开炮战时,明军骑兵从侧翼绕过炮兵阵地直接杀进缅军军阵里,之后则是明军各部的轮番进攻。

仅仅一次,就让桑托斯不得不丢弃他所带来的大炮,狼狈逃到江边,抢船过江。

是的,眼看着明军骑兵打垮了身后缅军军阵,要是再不跑,傻子都知道会是什么结果。

要是他们被明军俘虏,按照西方规则,他们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才能把人赎回去。

这个代价,怕是比莽应龙给的钱要多得多。

何况,明军会不会给他们赎回自己的机会也说不定。

之前明军推进过程中,可没少砍掉缅军俘虏的人头震慑残余敌人。

如果缅王的象兵还在江这边,或许还可以抵抗明军骑兵的攻击。

可惜,缅王在士兵和战象面前,他更看重战象,所以早早就把它们运到河对岸。

也因此,明军骑兵对缅军的突击效果就出来了,弓箭手组成的箭雨虽然给明军制造了一些麻烦,但并没有阻止他们的进攻。

虽然明军一战消灭缅军十万人,可缅王莽应龙总归还是带着残余兵马逃进了潞江城,和明军隔江相望。

李成梁此时志得意满,骑着高头大马带着一众将官到了江边,看着对面狼狈的缅军,不由放声大笑。

“此战,虽然杀了缅王身边一半的兵马,可对面残余还不少。

据斥候回报,汉龙关还有十余万缅军,算起来他们还有二十万人。”

李成梁开口说道,他的话成功让所有人都停下了欢呼,而是静静听他说话。

“那些船只什么时候能到?”

李成梁对着沐昌祚问道。

“大帅,最迟今晚就会抵达。”

原本潞江河岸是有渡船上百条的,不过为了防止被缅军夺船,沐昌祚老早就派人把大部分渡船征收转移隐藏起来。

因为缅军要快速攻击,自然不会沿江走出很远寻找船只。

所以,从保山城出来以后,沐昌祚就派人前往潞江上游接船。

明军追击,必然需要大量渡船帮助的,这样才能快速过河。

要只有几条船,别说过河,连河对岸怕是都站不上去。

“打扫战场,让全军休息一日,明日船到了就开始过河。”

李成梁对此倒还算满意,晚上就能有船,明日就可以坐船过河,实现连续追击敌人。

“兴许莽应龙以为他们带走所有船只就能和我们划江而治,嘿嘿,想多了。”

李成梁打趣道。

“大帅,大帅。”

这时候,罗汝芳从身后骑马上来。

“那些葡萄牙人遗弃的大炮,只有五门能用,其他的都被他们炸坏了。

而之前我军丢失的那些佛朗机也没有找到,据审问得知,那些军械都被莽应龙第一批运过了河。”

罗汝芳虽然是文臣,但这时候也是监军,所以也是随军出行。

只不过,他不管打仗,主要是负责后勤方面的工作。

桑托斯丢弃大炮,自然不是直接扔那里,而是塞了火药点燃,准备直接炸掉。

可惜,其他几门炮都炸了,可有五门炮引火线出了问题,并没有引爆,落到明军手里。

“一些炮而已,莽应龙都逃不掉,何况是那些炮。”

李成梁满不在乎说道。

单单几门炮,威力有限,得集中大量火炮才有用,这是李成梁现在体会到的火器的使用方法。

回头,还得把经验传授给几个儿子。(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