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隆万盛世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 分类:军事 | 字数:0

1255迫不及待

书名:隆万盛世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1

殷正茂字养实,号石汀,南直隶徽州府歙,据传为宋南渡秉常公十五世孙。

殷正茂嘉靖二十六年进士,与张居正同榜,授行人,历官兵科给事中,迁江西按察使。

嘉靖三十三年,殷正茂以兵科给事中身份弹劾罢免南京刑部侍郎沈应龙。

当时,京营多虚冒之事,提督平江伯陈圭与严嵩家连姻,时人对其不敢过问。

殷正茂巡视京营,弹劾了陈圭诸多不法之事,严嵩父子及诸勋贵皆衔之。

明世宗事斋醮,殷正茂率同官劝谏,忤怒了皇帝,将被处以廷杖,阙下会赦得免。

这也是他从京官被外放的原由,毕竟触怒皇帝,不被惩罚已经很是不错。

不过殷正茂也因为任内公正无私,多次指出官府中的不法行为,并报奏朝廷,使许多官府中不法之人胆寒,公正办理案件,使许多受冤之人得到清白。

可以说,此时的殷正茂当为朝廷上一股清流,但也因此得罪人不少。

至于坊间谣传其贪财之事,魏广德不置可否,毕竟他没有和殷正茂有过接触,而俞大猷也从未向他提到过殷正茂贪财之事。

不过殷正茂有军事才干也是不争的事实,隆庆四年,征诸路汉土官兵十四万人,代替李迁镇压古田僮族韦银豹、黄朝猛之乱,分兵七道进,连破数十巢。

黄朝猛死,韦银豹被手下人出卖,最终被捕,殷正茂以功进兵部右侍郎。

隆庆五年至万历三年以南京兵部尚书兼任两广总督,次年进南京户部尚书。

南京户部,掌管江南钱粮,位置在江南六部中算是实权,甚至超过掌管江南官帽子的南京吏部。

张居正为殷正茂作保,魏广德对户部也无甚兴趣,毕竟魏广德一直不清楚张居正即将进行的改革具体会怎么行事。

到目前为止,张居正改革也只进行了一项,那就是考成法的推行。

而一条鞭法早就已经试行,只差最后一步,也就是推行天下。

但是因为发现朝廷田赋存在问题,张居正又生起了清丈田亩的主意,自然推出一条鞭法的时间就再次被延后。

魏广德脑海中不断回忆殷正茂的过往,判断是否按照张居正的打算认可此事。

张居正在一旁也是闭嘴不言,不过看魏广德良久不说话,终于他还是忍不住开口说道:“坊间传闻养实贪财,此次进京,善贷不妨近距离看看是否属实。

若真有不法之事,善贷大可起都察院弹劾治罪。

但是,某不得不说一句,贪财者多善经济,户部,就缺这样的人才。”

或许旁人不懂张居正这话的意思,但是魏广德看向张居正时,却从他眼中看出一抹戏谑之色。

张居正事才提及都察院,其实魏广德就猜出,他和陈瓒之间那些事儿,已经被张居正觉察。

想想也是,张居正可不是一般人,对于权力看的极重。

都察院权力太大,即便是内阁首辅也是一大掣肘,他自然不会轻易放弃这个衙门。

或许,那个劳堪奉调进京出任都察院副都御使开始,张居正就已经觉察到魏广德和他那个同年之间有了一丝默契。

只是陈瓒做事很是慎重,大部分时候都是一板一眼,不会徇私枉法,所以张居正到现在对陈瓒还算信任。

张四维在都察院里有一帮御史帮忙,张居正也觉察到了,所以才会放任魏广德把劳堪从福建调入都察院。

说起来,从张居正的角度来看,似乎这又是一个平衡。

平衡魏广德和张四维对都察院的影响,他则居中调停。

想到这里,魏广德心里微微一动。

看来,张居正对张四维也不是对外展现的那种放心,实际上张居正也在处处小心应付着张四维。

不过想想也是,都走到这一步,那个人对周围同僚不是在小心应付,就好像他对张居正、张四维都是处处提防一样。

至于他那些好友,如谭纶、朱衡等人,魏广德倒是不提防,那也是因为他们都资格入阁,反而有求于他这个入阁之人。

不能被替代,魏广德对他们来说自然除了结交就再无其他。

什么取而代之,不存在的,大明的内阁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进的。

还是那句话,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只能说,丘吉尔是真的把政客、商人间的把戏看的很透。

魏广德现在还能说什么,张居正把话都说的这么明白了。

点点头,魏广德笑道:“既然叔大兄把问题看得如此透彻,善贷自然不便反对。

王尚书掌吏部,调殷大人接掌户部就是了。

善贷之前所举荐吏部侍郎人选,不知叔大兄如何看待?”

“自然很好。”

张居正一笑,虽然捋捋自己的大胡子说道。

两人相视一笑,自然今天的事儿算是定下来了。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芦布的问话声。

“我家大人是否还在首辅大人值房里。”

“两位大人在谈事儿,请稍后片刻。”

对话的,自然就是两边值房的书吏。

“我这里有兵部紧急奏报,需要马上交到大人们手里。”

芦布的声音再次从外面传进来,魏广德看了眼张居正,见他微微点头,这才对着门外喊道:“芦布,进来吧。”

“是,老爷。”

门外说话的正是芦布,就看他手里拿着一篇公文快速进门,走到两人面前后先是冲张居正躬身行礼,随即才把手里公文递给魏广德。

魏广德接过来看了眼,随即脸上浮现出大喜之色。

“善贷,是什么事儿?”

见此,张居正马上就开口问道。

“叔大兄,西南大捷,李成梁已经抓到了反贼莽应龙和他儿子莽应里,缅甸三十万大军已经不复存在。”

魏广德已经看完手中战报,随即就递给一边的张居正。

“那可太好了,这样缅甸事就可以开始布置了。”

张居正伸手接过公文快速浏览,很快脸上就浮现出笑容。

“善贷,此事你我,还得叫上子维,得尽快把好消息禀报宫里。”

张居正当即说道。

“陛下此事还在文华殿讲经。”

魏广德偏头一想就说道。

“今日谁在负责为陛下讲经?”

虽然小皇帝朱翊钧的课程都是张居正安排的,甚至包括讲经的老师,可一时半会他也想不起今日安排的是谁。

“好像是王希烈。”

魏广德笑道。

“给他说一声,今日的课就暂时到此为止,请陛下去慈庆宫。

李太后那里也得看看,她是在慈宁宫还是慈庆宫,也请她去慈庆宫吧。”

张居正马上就说道。

“你去通知內侍,给文华殿和慈宁宫那边传个话。”

魏广德当即对芦布吩咐道。

内阁有內侍,向宫里传递消息,就是让这些內侍去跑。

毕竟是后宫,内阁里的官员进出也是不方便。

“是,老爷。”

芦布接令,马上拱拱手就退出值房,往外跑去。

“来人。”

张居正这边的书吏这时候也快步进来,行礼后,就听到张居正吩咐他马上去请张四维到这里来。

其实先前里面的对话,外面也听得清楚,知道是什么事儿。

书吏马上出门,往张四维值房小跑过去。

不多时,张四维就过来了。

从书吏口中知道缅甸大捷,西南战事基本算是结束了,他们要马上入宫报捷,张四维那里会耽搁这样的大事儿。

“来,子维,你也看看兵部刚送来的消息。”

张四维进来,张居正就把手里战报递了过去,让他也看看。

虽然第一份战报很是简单,但也是惯例。

战事结束后,第一时间奏捷。

之后几天,陆陆续续会有详细战报送达。

毕竟打了一场打仗,光是打扫战场就是一个很耽误时间的大事儿。

战事紧急,前方是冒着危险在拼命,其实后方也是在提心吊胆,时刻关注着战事进展。

所以就此有了这个规矩,那就是仗打完,不论胜败先把结果报到京城。

后续战报,打扫战场以后,了解清楚详情再连续上奏,先安后方的心。

“好好好。”

张四维看完战报,连喊三个“好”字。

这是他入阁后朝廷的第一件大事儿,虽然此战看似和他无关,但其实内阁中人都会得到好处。

“和卿那里就算了,他还在府里养病,就我们三个去慈庆宫报捷吧。”

按说这样的好事儿,吕调阳也是该来的,内阁阁臣一起入宫奏捷。

只不过吕调阳的情况,喊不喊他其实都一样。

张四维把战报交还张居正手里,张居正对魏广德说道:“那我们这就走吧。”

“叔大兄先请。”

魏广德微微侧身,让张居正走前面,随后他才跟上,张四维则微微落后魏广德半个身位。

三人出了内阁,远远的看见皇帝仪仗的尾巴。

显然消息已经传到文华殿,王希烈也只能暂停上课,请陛下先行还宫。

等魏广德等人走过文华殿大门的时候,刚好王希烈出来,见到内阁阁臣齐聚,王希烈急忙躬身行礼。

“子中,今日事起仓促,来不及先知会你。”

张居正也是拱手还礼,同时不忘解释一句。

“三位阁老这是往后宫去?”

消息传过来了,但并没有说明原由,只说有大事儿请陛下去慈庆宫。

王希烈的课,朱翊钧可不怎么喜欢,所以得了消息马上就屁颠颠跑了。

此时,宫外或许消息已经在衙门里流传开来,但是皇城里的人可未必知道,王希烈还在上课,自然就更无从得知。

“今日兵部奏捷,右军府左都督李成梁率部围歼缅军主力,生擒缅王莽应龙及其子莽应里,所以我们要去宫里禀报此事。”

张居正晃晃手里战报,笑着对王希烈说道。

“天佑大明,之前听说反贼集结军马三十万犯境,吾还有些担心,由此捷报,当可安心了。”

王希烈脸上也马上浮现喜色。

虽然大明官员看不起周边藩国,特别是缅甸这种藩国都算不上的宣慰司。

但毕竟人家集结三十万人大军,小小缅甸能出动这么多兵马,着实震动朝廷上下。

兵事,本就诡秘,不是兵多就一定赢。

而且,大明在西南的兵马,其实并不占优势。

大明和缅甸存在巨大差距,那其实也是因为大明可以不断抽调兵马,可以和缅甸多打上几次。

但是像缅甸这种,一次性就调动三十万大军,纵观大明历史,百年里已经没有出现过了。

现在的大明,调动十万大军出动,就已经颇为费劲。

民间或许不了解,可朝廷重臣都是心知肚明的。

“我们就不耽搁了,宫里还等着消息。”

张居正笑道。

“阁老请。”

王希烈退到一边,躬身道。

张居正带着魏广德等三人很快就到了慈庆宫,此时李太后也从慈宁宫过来,已经进去了,小皇帝也在里面。

三人请见后,不多时就有小黄门出来通报,“娘娘让三位阁老进去。”

“有劳了。”

张居正感谢一句,带着魏广德等人快步进了慈庆宫。

宰相门前七品官,何况这里还是太后的地方,这些都是太后的人。

“臣等恭喜娘娘,陛下,西南大捷。”

很快,三人见到后宫的三位主子,当即也不耽搁,贺喜后直接把兵部捷报交了上去。

陈太后先看了捷报,随后递给旁边的李太后时还笑道:“刚说起西南之事,今日就送来捷报,看来还真是缴天之幸,天佑大明。”

李太后接过奏报看后,也是笑道:“如此看来,此事当成,这应该也是上天给我们的预示了。”

捷报传到小皇帝朱翊钧手里,不过他还没看,就听到母后李太后已经开口问道:“张首辅,魏次辅,西南既然已定,那朝廷是不是也该给出章程了。”

如果是早上冯保禀报时,因为缅甸战果未出,所以一切只能是计划,那这个时候就该进入具体实施阶段了。

李太后这个时候已经有些迫不及待。

李太后的话,在场大佬除了张四维,张居正和魏广德都知道是什么事儿。

“按章程,设省之事还得等缅甸彻底平定以后,不过臣等今日就让礼部准备仪注,绝不会耽误太多时间。”

张居正躬身答道。

“还要等彻底平定啊。”

对张居正的回答,李太后不免有些失望。

“妹妹,按朝廷章程来,不必急于一时。”

这时候,陈太后开口了,“魏次辅,缅甸事一直都是你在负责,李爱卿那里,你要督促他尽快彻底平定缅甸,朝廷不会少了封赏。”

“臣明白,臣这就让兵部行文,督促此事。”

魏广德当即前进半步答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