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隆万盛世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 分类:军事 | 字数:0

1247内廷态度

书名:隆万盛世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字数:4.2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0:11

明军不断击退缅军,忽然前方突变。

一群穿着缅甸华服的人出现在前方,或许他们没有意识到,因为还有零散缅军正从他们身边穿过,向后逃窜。

“那些应该是缅甸权贵了。”

戚继美指着那些人说道。

李成梁一直在观察前线战况,自然也看出来了。

这群人似乎还没有意识到危险,亦或者被明军的打法惊呆了,兵不血刃就把缅军击败。

他们既震惊于明军的打法,也惊骇自家的兵士气的低落。

只要明军炮弹打过来,不管打没打到自己的位置,就呼啦啦的往后跑,完全就是一副溃败的模样。

李成梁还真的猜对了,此时的莽应里惊骇大过震惊,他没想到曾经在东南亚横行的缅军,在遭遇到明军攻势或如此不堪一击。

虽然,他也多次被李如松部击败,但也没有溃逃成这个样子。

“打不过了,没法打了。”

“特么都没办法近战就败了。”

“士气全没了,这仗没法打下去。”

“降了吧。”

这次,缅甸的官员和土司也看出来了,他们已经打不下去了。

他们引以为傲的军队现在看到明军如同老鼠见到猫似的,掉头就跑,这还怎么打?

这个时代的猫,可是真抓老鼠的,不是后世那些宠物猫。

意见达成了统一,没人在计较是不是还可以再打打,或者想什么以打促谈,根本就没这个机会。

不过,李成梁才不会给他们举白旗的机会,直接对着戚继美下令道:“用佛朗机炮给我对着那里轰,打掉他们,缅甸的兔崽子们就该跪地投降了。”

明知道李成梁的居心,戚继美也不会多说什么,反正军功到手。

当下,他拨马就往前面跑,这个事儿还是他亲手布置最好。

很快,十来门佛朗机炮炮手抬着炮往前突。

因为此时明军前沿和这伙人的距离稍远,没有进入射程。

炮手突击,戚继美还不放心,马上指挥旁边人从周围炮队里拿走了不少装填好的子药筒。

佛朗机炮快速发射的时候,其实六个子药筒是来不及装填完的。

只能保持一定速度,子药筒的装填才能满足发射需要,形成持续火力。

当然,这样发射速度其实也是降低的。

明军炮手这次突前了几十步,没等后面的鸟铳手整队就直接冲上来,让莽应里等缅甸官员和土司感觉到不妙。

对方奔跑的方向,貌似就是冲着他们来的。

就在他们忽然意识到自己的位置靠前,有点危险想要转身后退的时候,明军炮手已经就位。

直接快速架炮,炮腹里塞进只要他,直接就点火。

“砰砰砰砰砰砰.”

炮声从稀疏快速变得密集起来,炮手快速更换子药筒,再朝着人群发射出去,然后再更换子药筒,完全不去管什么战果。

骤然发动的炮击,火热的炮弹迅速在人群里横冲直撞,惨叫声几乎在炮声响起那一刻就没有再停下来过。

莽应里被吓傻了,他只跑出几步,忽然感觉脸上被什么东西一糊,有种温热感。

扭头看了眼,身边的亲王左边手臂处已经被炮弹打断,血糊了一片。

这样的伤,必死无疑。

而此时,那人才有了反应,右手的武器被人叼,抚在伤口处发出一阵惨嚎。

“啊,救我,疼死我了”

莽应里怕了,只是扭头的一刻,又看到有人腹部被打出一个血洞,人直接扑倒在地,然后似乎还没有死,想要继续往前爬。

没有呼嚎声,因为他张嘴,口中就鲜血直冒。

几乎是本能的,莽应里没有继续跑,而是直接扑倒在地,双手护住头。

而他旁边的亲兵,此刻就好像没有看到他一样,继续往前跑。

这时候,别管曾经在东吁王朝里担任什么样的高官要职,在生与死的面前,似乎什么都不是。

“继续前进。”

李成梁看到那群人已经跑远了,当即下令道。

明军军阵再次前移,开始向着炮队靠近。

至于打死在那边的人,戚继美也没有带人急着赶过去,而是指挥着明军军阵大踏步向前。

军阵,还是要维持的。

否则狗急跳墙,要是缅军逼急了发疯反冲锋,不成军阵很容易就会陷入短兵相接中。

这种打法挺好,不费一兵一卒。

打到现在,他们已经算是彻底击溃了缅军,而自身伤亡不过十余人。

都不是被缅军打伤的,而是鸟铳手的鸟铳炸膛。

那些人看着那样子,还是挺凄惨的,有的伤了手,有的伤到脸,也不知道能不能活下去。

相对这么多鸟铳,只炸膛十余支,也算是很幸运了。

毕竟是在战场上,鸟铳手情绪紧张,多倒进去一点火药,也是不可避免的。

或者,是鸟铳质量问题。

此时明军的火器质量还算好,还没有达到万历中后期,因为皇帝惰政不理事务,直接把大权丢给那些大臣。

然后就是朝廷官员们联合起来上下其手瓜分银子,导致武器的质量飞速下滑。

李成梁常年在辽东,也对工部制造的火器质量有所了解,所有火器运到西南,他都派出身边的亲兵进行检查,所以大多质量也还不错。

不过鸟铳炸膛这个事儿,他此时也注意到了。

想到戚继光的鸟铳手,大多会在战前称重包装火药,也就是定量的纸壳弹,可以让炸膛率再次降低。

当然,其实辽东明军现在使用的还算不上纸壳弹,只不过是把明军原来药壶计量改成纸包。

不得不承认,戚继光是明军将领中少有的几个擅长使用火器的将官。

而马芳和李成梁,更善于使用骑兵突袭战术。

不过现在,李成梁也打算静下心来好好研究下,看怎么提高火器手的作战效率。

倒地上的莽应里没有受伤,只能说他运气此刻很好。

不过,即便是炮声已经停止,他也不敢起身跑路。

此刻身边没有其他人,如果他爬起来逃跑,明军的火器怕是会直接朝他招呼过来。

想到明军给他提出的投降条件,与其什么负荆请罪,还不如直接让明军在战场上抓住好些。

最起码,周围没有了其他人,不至于那么丢脸。

莽应里选择摆烂,不跑了,因为他不想死。

不知道过了多久,当他听到脚步声后,抬头,就看见一排明军士兵走到他的面前,他们身上红色的鸳鸯战袄显得那么刺眼。

“这里有个活的,看样子还是个大官儿。”

莽应里是懂汉话的,他能听懂那些明国人说的是什么。

他,被明军俘虏了。

很快,他双臂就被人架起,然后被他们很粗暴的往后拖去。

在他身旁,没有一个缅甸人,入眼的只有列队整齐的明军士卒,正在继续向前走去。

“这衣服是缅甸贵族穿的?”

不知道被拖到那里,他看到眼前有十多匹马,最前面是几个穿着明军高级铠甲的将官。

是的,他身上穿的是缅甸的王服,只有王室才可以穿戴的。

只不过到现在,除了看得出他穿的衣服和其他缅甸人不同外,其实已经污秽不堪,失去了原来的模样。

“你是谁?我知道你听得懂汉话。”

刚才发问的明军将官继续问话道。

莽应里抬头看了眼,对方是个中年将领,一身鱼鳞甲,双臂还有虎头护肩。

铁质头盔被擦得净明瓦亮,一束红缨定在头上随风飘动,双耳有凤翅,显然这是明军中高级将领所用。

莽应里丧气的垂头,嘴里说道:“我是缅甸王国王子,莽应里。”

东吁王朝是外界对莽瑞体所建王朝的称呼,在他们国内都是以缅甸王国自称。

之所以被叫做东吁王朝,因为他们的王城在东吁城。

“缅甸王子,莽应里,哦,莽应龙的儿子,呵呵,也就这个样子儿。”

李成梁知道了对方的身份,也就没有兴趣。

其实,听说前面报告抓到一个缅甸大官,他也只是好奇,抓到了谁。

至于其他的,他都放在眼里。

败军之将而已。

又不是莽应龙,毕竟那人已经被李如松他们抓住了。

等莽应里被人拽走后,李成梁才对戚继美笑道:“没想到这两爷子命这么好,这样的炮火轰击他居然完好无损活下来了。”

对先前那队缅甸贵族的炮击,李成梁可是看的清楚,几十个人,大部分被打死打伤,跑掉的也就十来人。

莽应里能够在这样的阵仗下毫发无伤活下来,只能说他的命是真够硬的。

“大帅,现在军中知道他活着的人不多,要不要”

戚继美也是会察言观色的,知道李成梁有弄死那些缅甸权贵的意思,所以说话自然投其所好。

“不用,抓就抓了,到时候和他爹一起打入囚车,连带其他缅甸的官员一起运到京城去。”

李成梁无所谓的说道。

不过仗差不多打完了,接下来就是后续安定缅甸了。

对于下面的事儿,无非两条。

一是统治缅甸,消灭一切反抗力量。

二就是向朝廷献俘,到底该派那些人回京城参与献俘大典,这个就值得费费脑筋。

李成梁有心让大儿子李如松去,让他多在朝廷里露露脸,这有利于他将来仕途发展。

李成梁知道他是不能去的,他还要坐镇缅甸,征讨不服。

当初安南时,如果张辅能够在安南多呆上几年,让明军彻底占领那里再班师回朝,或许安南现在还存在。

就是因为张辅带走了能征善战的精锐,才给了安南人可乘之机。

李成梁可是清楚,魏广德明言要他留在缅甸几年,怕是只有老了才能回京城去。

虽然用爵位吊着他,可他也趋之若鹜。

武将当到头,也就是想把李家变成勋贵这一个愿望了。

自己的未来已经可以一眼望到头,那接下来就是给儿子们铺路,为了让李家也能与国同休,他李成梁也是拼了。

“大帅,大帅,戚将军,缅军残部降了,他们已经丢弃了武器跪地请降。”

明军继续前进不多久,前面就有人来报。

“嗯,走,去看看。”

李成梁笑着对戚继美说道,带着亲兵催马向前。

大明京师工部后院,依旧是在黄河图周围,此时站满了人。

靠近黄河图的,只有工部的官员,他们依旧在不断演示着黄河泥沙淤堵的后果。

只不过和上次张居正、魏广德他们来时不同的是,此时这里不仅有内阁全体阁臣,还有其他五部和都察院左都御史,甚至冯保也代表宫里来到这里,要亲眼看看黄河该怎么治理。

此时场内气氛严肃,所有人都脸色不好看。

因为黄河即便经过多次冲刷,最后还是肉眼可见在几处形成了淤堵。

这个实验结果也证明了潘季驯所提出束水攻沙法的失败。

虽然已经演示过多次,但此时潘季驯的脸色依旧难看至极。

他用到了能想到的所有办法,希望能够改变结果,但是都失败了。

“不能再继续了,再继续,洪泽湖就该威胁到明祖陵的安危。”

终于,来到这里一直就没怎么说话的冯保开口。

“束水攻沙法只能延缓一时,却不能根本解决黄河水患,而且如此反复堆高大坝,淹没的土地太多。

最重要的是,泗州附近的祖陵,那是绝对不容有失的。

内阁的意见很中肯,如果能够用泗州一地换取黄河治理成果,换也就换了。

可付出了,最后还是不能解决黄河水患,这就得不偿失。

更何况,这还是以祖陵安危为代价的交换。”

冯保的话,基本上就是代表宫里的态度,潘季驯所提的办法作废。

潘季驯此刻面如死灰,双眼无神盯着黄河图上那几个泥沙的堆积点。

他知道,投入如此绝大的财力物力,如果还需要像现在这样,不断对河道进行清淤,怕是朝廷上其他人也不会答应。

因为清口附近高家堰大坝的工程量实在太大了,大到让大明工部都感到负担沉重。

可是,作为河道总督,他又必须想办法解决水患。

“叔大,善贷,宫里的意思,如果真按照你们的意思,是不是就可以解决水患?”

冯保公开了宫里态度后,又对着内阁几人问道。

“水患可以缓解,但无法根除,朝廷也只能持续投入钱物维持河道。

不过增加的投入,可以在各处水闸和钞关加收的银钱抵偿。

另外,漕粮改海,朝廷也会节省不少经费,一进一出预计会有所结余。”

说话的是魏广德,内阁已经把治水和河运分开向内廷做了陈述,并建议漕粮不再走河运,改由长江口直接海运北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