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作者:不敢轻言语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二百二十二章 一口气南北宋

书名: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作者:不敢轻言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7:22

【这时一个历史上文官的天堂,武将的地狱的朝代#北宋#历史#小知识】

这是文官的天堂,武官的地狱。重文轻武造就了璀璨的文化,繁荣的经济,也让军事成为这个王朝永远的痛苦。

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两宋风云》之北宋。

公元960年,后周显德七年,北方镇定二州报告称契丹入侵。当时仅有8岁的小皇帝柴宗训连忙派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领兵出征。

在行至陈桥驿时,将士们将黄袍披在了赵匡胤身上,赵匡胤带兵杀回开封。后周太后无奈下诏禅让,赵匡胤登基改国号为大宋。

从这一刻开始,长达320年的赵宋王朝诞生了。

在宋朝出生之前,中国正处于一个大分裂时期,也就是五代十国时期。在50年的时间里先后出现了56位皇帝,明君率很低,非正常死亡率很高。

“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是当时最响亮的口号。对于出身职业军人的赵匡胤而言,如何不让新诞生的宋朝成为第六代是当时最紧迫的问题。

当时除了宋之外,还存在着北汉、吴越、南唐、南汉、后蜀等诸多割据政权,此外还有契丹人建立的辽国虎踞北方。

赵匡胤依照先南后北、先弱后强的策略,对北方实力强大的辽国采取防御战略,然后依次扫灭南平、后蜀、南汉、南唐,统一了中国大部。

同时赵匡胤吸取了前代藩镇割据的教训,夺功臣武将的兵权,精兵钱粮,加强中央集权,以免再次出现藩镇林立、武将夺权的情况。

然而赵匡胤并没有完成他的统一大业,离奇死亡后,宋太宗赵光义即位。赵光义在兄长赵匡胤奠定的基础上消灭残余割据势力,命令吴越钱俶纳土归降,出兵攻灭五代十国的最后一国北汉。

然而在消灭北汉之后,赵光义决定乘胜攻打幽州,想就此从辽国手中夺回幽云十六州。没想到在高梁河之战中,宋军大败,作为皇帝的赵光义乘驴车狼狈逃走,赵光义第一次北伐失败。

公元986年,赵光义发动第二次北伐,30万大军兵分三路进军幽云十六州。但最后依然是死伤惨重,无功而返。

宋朝对辽国也转攻为守,在辽国承天太后萧绰的进逼下步步紧退。与此同时,西北的李继迁也在日益崛起,宋朝重文轻武的格局逐渐成型。

宋真宗赵恒继位后大力倡导文教,亲自题写劝学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然而,死读书不会改变日益糜烂的北边局势。

公元1005年,辽国承天太后萧绰率领辽国大军一路打到了黄河边上,宋真宗大惊失色,想连夜跑路。最后还是被宰相寇准驾着去了前线。

辽军远道而来,粮草不济,又被宋军击杀大将,士气受损,而宋真宗也急于退兵。最后双方达成了合议,宋国向辽国支付30万岁币,以兄弟之国相称,是为澶渊之盟。

宋真宗至德一晚大搞天枢运动,封禅泰山,广建公馆,粉饰太平。还给自己家找了一个神仙祖宗赵玄朗。在劳民伤财的同时也使社会矛盾日益加深。

到了宋真宗晚年,皇后刘娥从后宫走向前朝,利用金相定位斗岛寇准,为自己临朝听政扫清障碍。因太子赵祯年幼,宋真宗遗诏命军国大事前听取太后处置。

刘娥成为宋朝第一位临朝称制的皇太后,实在刘娥有吕武之才,吕武之恶。执政以后就贬斥寇准,教廷天枢,兴修水利,创设建院,还发行了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

然而宋仁宗赵祯并非是刘娥亲生,而是由刘娥宫里的李姓宫女所生。刘娥死后,赵祯才得知自己的身世,因而在后世演绎出了狸猫换太子的故事。

宋仁宗赵祯以宽厚闻名,对大臣非常宽容,北宋的文官政治在仁宗时期达到巅峰,出现了很多名臣,比如吕夷简、韩琦、文彦博、范仲淹、包拯、狄青等等。

唐宋八大家中有6位都是在仁宗时期登上历史舞台,社会富庶,经济繁荣。

然而边防压力却日益加大。公元1038年,李元昊正式成立西夏王朝,与宋辽分庭抗礼。宋军在与西夏的战争中损失惨重,而西夏国内物资匮乏,也无力与宋军长久对抗

,最终双方达成合议。西夏对北宋称臣,北宋每年支付岁币、绢10万匹、银5万两、茶2万斤,史称庆历合议。

然而庆历合议的效果并没有澶渊之盟那么长久,双方仍然时不时发生冲突,宋军依然需要在西北耗费大量兵马钱粮。宋朝的积贫积弱、冗官、冗兵、冗费的问题日益严重。

公元1043年,范仲淹上书陈实事,主张严明官吏升降,限制官僚乱进,完善科举取士,选地方长官,重视农桑,简姚义修武备,厉行法治,以解决宋朝的冗官、冗兵、冗费问题。

富国强兵,使北宋焕发出新的活力。然而,范仲淹主张的新政触及官僚地主集团的利益,在铺天盖地的反对声浪中被宋仁宗叫停,庆历新政失败,北宋失去了一个革新的机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北宋的士大夫认为宋朝没有汉唐的外戚干政、宦官专权,更没有皇室内讧,兄弟严强,皇帝真正做到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但理想只是理想,自真宗以来,北宋就有议论相角的传统。皇帝同时任用不同政见的大臣,让他们相互牵制,防止皇帝被文官架空。

这样虽然保证了皇帝的权威,却让中央政令无法实行。但凡有人想改变现状,都要先应付铺天盖地的反对声音。有时候就连皇帝也亲自下场和文官吵架。

宋仁宗死后,宋英宗赵曙继位,与大臣们争论生父的名分,争论了一年多,英宗获胜,即病死,此事不了了之。

此时的宋朝财政亏空已经十分严重,新继位的宋神宗赵顼对任谁当爷爷毫无兴趣,他迫切希望自己做出一番大事,改变宋朝积贫积弱的现状。

但是他需要找到一个志同道合之人一起变法改革,这个人就是王安石,一场史上最具争议的变法开始了。

王安石在地方为官数年,体察民情,关心百姓,对宋朝存在的社会弊病有一定的了解。

在变法初期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他的新政依然引起了保守派的反对,他们攻击王安石不守祖宗之法。王安石一怒之下说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千古名言。

王安石信念坚定,宋神宗却犹豫不决,新法在民间推行时出现了大量问题。官吏借机欺压百姓,被反对派拿来攻击新法,逐渐让神宗失去了对王安石的信任,王安石无奈辞官。

然而在王安石走后,新法内部出现了分裂,副宰相吕惠卿为了讨好神宗,对新法层层加码,导致富国强兵的新法变成了压迫百姓的恶法,神宗又请回王安石。

然而对王安石提出的建议却是多不听从,王安石非常失望。不久王安石因儿子去世再度辞官归乡,神宗亲自领导变法。

趁着西夏发生内乱,出兵攻下,想检验一下新法的成果。公元1082年,宋军在永乐城全军覆没,神宗大受打击,悲愤而亡。

留下了仅有8岁的儿子赵煦,是为哲宗,太皇太后高滔垂帘听政,以母改子,启用司马光等旧党大臣,贬斥新党,废除新法。

将神宗时期占领的四寨还给西夏,在哲宗亲政以后,一切又翻了个来,贬斥旧党,重用新党,实行新法,对西夏重新用兵,迫使西夏求和臣服。

然而在新旧党争过程中,双方矛盾已经愈演愈烈,甚至有人提出要追废太皇太后高滔滔。最后在哲宗狄母向太后的阻止下才没有成功。

公元1100年,宋哲宗病死,年仅24岁。因为无子,在项太后的支持下,哲宗的弟弟端王赵佶登基,是为宋徽宗。

宋徽宗赵佶是历史上有名的艺术家皇帝,琴棋书画,吃喝玩乐样样精通,但是唯独不精通当皇帝。他重用蔡京、皇冠等奸臣,一心敛财享乐,把朝廷上下搅得乌烟瘴气。

北宋昔日的敌人辽国已经衰落,金国崛起,向北宋发出了夹击辽国的邀请。宋徽宗以为自己可以完成祖先们的遗愿,收复幽云十六州,没想到会把北宋推向死路。

公元1118年,宋金海上之盟约定共同灭辽,没想到北宋军队连辽国的残兵败将都打不过。最后还得花钱从金国手里赎回燕云六州,北宋的版图达到最大,然而灭亡也近在眼前。

金国已经看出宋朝看似强盛,实则不堪一击。公元1125年,金军南下攻宋。徽宗连忙下令把皇位让给太子赵桓,是为宋钦宗。

钦宗试图割地求和,然而金国已经不满足于此,不久金国攻破汴京,将城内劫掠一空,掳走徽钦二帝、宗室贵族、文武百官等3000余人北上,史称靖康之变,北宋就此灭亡。

【一口气看懂南宋风云#历史#南宋#小知识】

“晋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守着半壁江山苟且安逸,然而看似羸弱的南宋却能在风雨飘摇之中抵抗蒙古骑兵半个世纪,让上帝之鞭再次中断。

从公元1127年宋高宗建立南宋至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陆秀夫抱着末帝赵昺投海南,南宋一共有152年历史。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两宋风云》之南宋。

公元1127年,宋高宗赵构在河南商丘登基建立南宋,改元建炎。与170年前的陈桥兵变一样,南宋开国也是赶鸭子上架,而且南宋所面临的局势更加严峻。

金军对赵构穷追猛打,意在消灭赵宋的残余势力。新生的南宋政权疲于奔命,四处逃窜。然而在这样的紧迫环境下,作为皇帝的赵构还贪图享乐。

每到一处都搜刮百姓,见金军追来又慌忙逃走。有一次赵构正抱着美人沉浸在温柔乡,突然听说金军打了过来,竟吓得失去了生育能力。

赵构一边逃亡一边派使者与金国议和,试图再复刻一个澶渊之盟,让南宋能保留半壁江山,苟安求存。当时金国已经在北方扶持了傀儡政权,根本不把南宋放在眼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对于金国主战派贵族来说,宋军不堪一击,根本没有与金国谈的资格。然而岳飞、韩世忠等新生代将领横空出世,接连收复失地,挫败了金军的锐气。

金国内部的主和派占了上风,取消其政权与南宋签订第一次绍兴和议。

没过多久,金国又发生政变,金兀术撕毁和议,发兵南侵。赵构连忙让岳飞救场,岳飞一路打到了河南腹地,在朱仙镇大败金军,让金兀术发出了“汉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叹。

可是赵构却担心岳飞功高震主,连发12道金牌逼迫岳飞回朝,从此南宋再无收复故土的希望了。公元1141年,南宋与金朝达成绍兴和议,南宋对金朝纳贡称臣,

割让岳飞收复的唐州、邓州和商州等地。不久赵构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心安理得地标榜自己是中兴明君,再造大宋。

然而第二次绍兴和议只给南宋带来了20年的和平。公元1161年,金朝皇帝完颜亮率领60万大军分兵四路攻打南宋,并且放出豪言:“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虽然四路大军中有三路大军都被宋军击败,但是完颜亮亲自带队的东路大军却一路狂飙突进到长江边上。

当时仅是中书舍人的虞允文在采石矶大败金军,内部发生兵变,完颜亮被杀,金军撤退。赵构将皇位禅让给养子赵昚,是为宋孝宗,自己退位当了太上皇。

此时的赵构不过56岁,身体强健,退位以后依然时不时对着朝政指手画脚,让孝宗感到十分无奈。

宋孝宗立志收复山河,刚登基时就为岳飞平反,启用主战派领袖人物张浚,准备北伐。赵构十分不满,认为张浚徒有虚名,绝不可用,等我百岁以后你再讨论北伐这件事吧。

虽然孝宗最后还是任命张浚为相,但是北伐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在合议过程中,太上皇强行干预,让南宋放弃收复的失地,维持绍兴和议时的边界。

宋金两国从君臣之国改为叔侄之国,金国为叔国,宋国为侄国。

喜欢诸朝陪我刷短视频请大家收藏:(cwzww)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