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作者:不敢轻言语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二百一十三章 周公吐哺

书名: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作者:不敢轻言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7:22

与微子启和箕子不同,王叔比干主打一个硬刚,他劝诫纣王不听,他就不走。这样的行为也惹怒了纣王,使他说出了千古名言:“无闻圣人心有七窍,心有诸乎?”

随后纣王就挖出了比干的心来一验真伪。因此没过多久,商朝的国家级谋士集团就少了三位顶梁柱——微子启、比干、箕子。

在老队友或疯或死或出逃的时候,商纣王又拉来了一批新队友,只不过新队友并不局限于贵族,凡是有才华的,无论是贵族、平民还是奴隶,都能给他打一波辅助,在他手下混口饭吃。

他任用的将领飞廉、恶来都是一当百的殷商最强战斗力。其中飞廉以善跑着称,恶来更是能和虎豹搏斗的勇士。有了这些名将,纣王扫平四方可以说是如虎添翼。

仅仅有人还不够,想要当商朝说一不二的老大,纣王还需要把权力从贵族手中收回来。在当时,权力与祭祀是分不开的,要想收回权力,只能将祭祀把握在自己手里。

于是纣王又开始改革祭祀,试图缩小祭祀范围,将权力收回到自己手中。没想到他这一改革直接让贵族们离心离德,不想跟着商朝混了。

这又给商朝日益没落的江山添了一把火。不过,促使商朝走向灭亡的可不止这些,还有商纣王的穷兵黩武。

虽然接手江山时商朝国力越发没落,但作为一名君主,梦想还是该有的,征服周边蛮族是商纣王的梦想。

不过商纣王将矛头对准的不是周国,而是一方。据记载,纣王十四年征伐东夷,不但打得东夷一跪地投降,而且还玩起了抢地盘的游戏,直接把商朝的版图扩大到江淮地区。

但他举全国之力远征的行为却害得商朝防守薄弱。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兵攻来的时候,商朝主力部队已经来不及返回支援,仓促之间纣王只能调奴隶应战,也是因此,商朝大军轻松地被周军击败。

战败亡国似乎是商纣王背负骂名的主要原因,他的罪名也被战胜者周武王请了史官广为传播。但有趣的一点是,后世有关商纣王的罪行却在逐年增加。

《尚书》中纣王只有6条罪行,可到了战国时期,他的罪行增加了20项,西汉增加21项,东晋增加11项。关于这点,您怎么看?

【一口气看懂周公旦的一生#历史#商周#周公】

说起周朝的明星偶像,就不得不提起周公姬旦。他是孔子心目中的楷模,儒家的圣人,还是帮兄长打天下的金牌好弟弟,就连王位摆在面前,他都不为所动。

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口气看懂周公是如何一步步成为周朝顶流的。

约公元前1056年,周武王登基,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然而升职当国君的他,不但要处理国内政务,还要和商朝斗智斗勇。

高强度的国君生活使得周武王越发倚重周公这个弟弟兼机要秘书。毕竟既能包揽政务,又能出谋划策,还忠心耿耿的下属,谁不爱呢?

而周公除了要当“机要秘书”,还要客串“树洞”。武王想要拉拢诸侯一起“打boss”,却不知道如何开口的时候,往往会找周公倒苦水。

而周公不仅能听他倒苦水,还能在听完问题之后为他出谋划策。所谓“顺德谋士”就是周公提出的拉拢诸侯的方法。

他暗示周武王要借助天命,同时教导诸侯,勤于政事,以积攒实力。这样才能打好伐纣的基础。武王按照这项操作指南治国,国力果然蒸蒸日上。

公元前1046年,在周公的辅助下,武王伐纣成功。第二天他就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告纣王的罪状。而这场发布会上,周公手持大钺站在武王的身侧。

斧钺在当时是权力的象征。周公能手持大钺,无疑说明了武王对他的器重和信任。此外,论功行赏分“蛋糕”的时候,他也收获颇丰。

武王将鲁国作为年终奖分给了他,周公摇身一变成为鲁国的开国之君。

然而还没等他去鲁国就任,意外就发生了。公元前1043年,周武王完成了人间任务,驾鹤西去,临死前他把自己的儿子、也是未来的国君托付给周公托管,这位新君就是周成王。

周成王当上国君为周朝“打工”的时候才十几岁,是标准的“童工”。为不让大权旁落,周公只好让儿子替自己去鲁国就藩,自己则辅佐小皇帝上朝。

然而他的这番苦心在其他兄弟眼中却是意图篡权。他的哥哥管叔还在这个节骨眼上“买水军”散布流言,说他想要篡夺王位。

一时间真假消息满天飞,内外大臣都摸不准周公的真实想法,这也让商纣王之子武庚抓住了机会。

原本为了彰显自己的仁德,周武王并没有将商朝王室赶尽杀绝,反而给了商纣王之子武庚一块封地,让他在诸侯王的位置上当一辈子吉祥物,同时还派了管叔、霍叔、蔡叔三位宗室来监管武庚。

可没想到武庚却给了周王朝一些“背刺”,他趁周公被全网黑的时候,暗中联合管叔、蔡叔、霍叔起兵造反,史称“三监之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此时情况危急,周公决定亲自上战场,为提高胜率,他还给自己请来两位外援——姜子牙和召公。

有了他们二人的坐镇,周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向谣言的制造者管叔。经过三年的鏖战,“三监之乱”终于被平定。

但周公想要的可不只是平叛那么简单,他既然出兵就不可能无功而返。

于是乎,楚国、虎方、鄂国等参与叛乱的国家几乎被周公率兵打了个遍,为了追击叛军,周朝的军队甚至追击到了黄海、渤海一带,周公与周朝的威名也自此名扬四方。

周公可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六边形战士”,除了领兵打仗,治理国家,他也很在行。治国必不可少的就是人才,而周公在求贤这方面堪称历代国君模板,“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就是周公的代名词。

据说周公沐浴的时候有贤才前来求见,他就中断沐浴,梳起头发来接见对方;他吃饭的时候也会因人才的求见而中断饮食,只为不让人才久等。

这样的求贤若渴使得他网罗了大批有识之士,周朝也因此蒸蒸日上。连曹操都成了周公的“小迷弟”,还评价他“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就是说如果像周公那样礼贤下士,天下人心自然会归顺。

不过大名鼎鼎的周公虽然得到了天下人的信任,但却依旧有人看他不顺眼。这位佞臣在周公退休还政之后向周成王进了谗言。

周公听闻此事心生畏惧,一度跑到了楚国避难,但成王却偶然间发现了周公的忠心。

据说周成王在翻阅文书时意外看到了自己重病的记录,而在成王病重之后,周公竟然剪了自己的指甲投进河里,还对河神说:“自己愿意替成王赴死。”

成王见此,大为震撼,当即就让人迎回周公。周公回去之后依旧为周朝鞠躬尽瘁。虽说他已经宣布退休不再摄政了,但为维护周朝的稳定,他还编写出了礼乐制度。

所谓礼乐制度,就是将人划分成不同的等级,让他们按等级使用不同类型的服饰、器皿和音乐,进而加强人们的等级观念。这一制度对维护周朝的统治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但礼乐制度还不是周公最重要的发明,他最重要的发明甚至影响了中国近3000年时间,这项影响深远的发明就是嫡长子继承制,简而言之就是王位的第一继承人必须是正妻所生的长子。

这项制度直到明朝还在施行,而女真人所建立的大清也很大程度上受此影响。周公这两项重大发明也成功圈粉无数,儒家学者孔子就是因此成了他的头号粉丝,一生都把周公当作人生楷模,

甚至在晚年他因为自己梦不到周公而伤感不已,发出“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的感叹。

不过对于周公而言,身后名也许无足轻重,真正令他感到安慰的应该是能葬在洛邑,生前辅佐成王,死后也不离开国君吧。

【苏妲己都无法魅惑的男人#历史#封神】

他是《封神演义》中作者最偏爱的凡人角色,忠孝仁义聚美多才,身份尊贵于一身。

他是周文王西昌的百子之首,也是苏妲己至死都无法魅惑的人物。他就是周文王的嫡长子伯邑考。

伯邑考是周文王西昌的嫡长子,纣王姬发的哥哥。据《史记》记载,文王13岁生伯邑考,15岁生武王。

他是文王和太姒所生儿子中最孝顺的一个,但因没有姬发的德众才高,从而失去了继承人的身份。被送到商朝为质子后,因老实忠诚,所以比较受纣王的信任,成为了纣王的专职马车司机。

纣王执政初期为了加强对外服的笼络和控制,任命姬昌为西伯侯,位列三公,但姬昌却趁纣王东征东夷之时在西方不断扩张。

姬昌和纣王不同,他对内以仁德治国,对外则广罗天下贤才。一时间西岐竟成了人人向往的乐土,诸侯纷纷前往归附,百姓也称赞其为圣人。

纣王眼看姬昌在自己眼皮底下做大做强,为了遏制其继续发展,便将姬昌逮捕囚禁于羑里。

囚禁期间,姬昌也没闲着,他在狱中将伏羲的八卦推演出了六十四卦384爻,最终竟搞出了一部《周易》。

这更让他的圣名四海皆知。纣王大怒,下令处死伯邑考,并将其烹杀做成肉羹送给姬昌吃。纣王此举虽名为测试姬昌,但实则却是诛心之计。

不是都说姬昌是能掐会算的圣人吗?如果他算出这是自己儿子的肉而不吃,就说明他真的秉承天道,那么别指望他能再回西岐了。

但如果姬昌吃掉肉羹,那便证明他并不能窥见天命,姬昌不过是为了苟活,可以牺牲一切的人,并不值得人们的尊重和追随。那样即便放他回去也不会再对自己构成威胁。

纣王的做法虽然让姬昌进退两难,但最后还是选择吃下肉羹,纣王也因此彻底放松了对他的警惕,并得意地说:“谁说西伯侯是圣人,吃了自己儿子做成的肉羹尚且不自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于是便将姬昌放了回去。西岐与商本就是世仇,姬昌的父亲季历就是被前任商王帝乙的祖父文丁所杀。纣王不会想到正是他这次的放虎归山,让西岐与殷商之间从德行之争演变成了军事之争。

而在明代作家许仲琳的神魔《封神演义》中,伯邑考则变成了一抹让人难忘的白月光。他不仅是温润如玉的翩翩公子,而且还是实打实的西岐接班人。

在演绎中,姬昌再去朝歌之前便已占卜出自己会有七年之灾。他在临出发前就已经从容安排好了一切,并告诉伯邑考无论如何都不要来朝歌找自己,待七年期满,他自然便可突兀归来。

但七年时间一到,姬昌和姬发却争着去救父亲,父亲不在,生命即是复命。

作为弟弟,姬发当然争不过大哥,于是伯邑考便带着准备进献给纣王的西岐三宝——七香车、醒酒毡和白色猿猴踏上了前往朝歌的路。

不得不说,许仲琳是偏爱伯邑考的。伯邑考作为文王姬昌的百子之首,还是面如冠玉,容颜绝美。其儒雅沉稳于一身,是西岐第一美男,风姿都雅,目秀眉清,唇红齿白,面如冠玉。

风情袅袅,动人至极。如此完美的公子哥竟然还是个诗情画意,情义绝伦的大才子。

这和已经年近60的纣王简直形成了鲜明对比,纵使是见多识广的九尾妖狐,也忍不住对他动了凡心,多次假借学琴投怀送抱,挑逗伯邑考。

但自幼受父亲忠孝仁义熏陶出来的伯邑考当然不肯就范,恼羞成怒的妲己,本着得不到便毁掉的原则,变着法的开始诬陷伯邑考。

架不住爱妃的枕边风,纣王最终将伯邑考处死,并按照妲己的要求将其做成肉丸让姬昌服下。

姬昌回到西岐后难忍丧子之痛,忍不住呕吐了起来,结果吐出的肉竟全都变成了一只一只活蹦乱跳的兔子跑了。

文王兔子的故事,不仅让兔子有了名字,其传说至今还在羑里一带流传,据说那里的百姓一直都保留着不打兔子的习惯。

伯邑考是西岐伐纣之意的低牺牲者,也是《封神演义》中品德接近于圣人的角色。西岐灭商之战选择以杀死这样一个圣人为开端,也预示了《封神榜》之争的惨烈结局。

《封神演义》第99回姜子牙归国封神,元始天尊念伯邑考忠孝之心,将他封为中天北极紫薇大帝,权位仅次于星宿之首。

喜欢诸朝陪我刷短视频请大家收藏:(cwzww)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