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作者:不敢轻言语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二百零九章 四大才子

书名: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作者:不敢轻言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7:22

【一口气看懂江南四大才子的一生#历史#小知识】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让江南四大才子广为人知。那么历史上真的有江南四大才子吗?他们有没有帮助唐伯虎去点秋香?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江南四大才子。

江南四大才子的定义江南四大才子的历史原型是明朝中期生活于吴中地区的4位着名才子,合称吴中四才子。他们是唐寅、祝允明、文徵明和徐祯卿。

唐寅,字伯虎,又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出生于公元1470年。唐寅的父亲是一个开酒馆的商人,家境还算殷实。

唐寅自幼聪慧,在诗文绘画上都有很高的天分,是远近闻名的神童。长大后的唐寅,家中藏书无数,16岁时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苏州府学。

他迎娶江南名士徐廷瑞之女为妻,与吴中名士祝允明、文徵明皆为好友,拜名家沈周为师学画,春风得意,前途大好。当时的文人墨客都以与唐伯虎结交、得到唐伯虎真迹为荣。

然而好景不长,在唐伯虎二十五岁那年,他的父母和妻子都在这一年相继离世,唐伯虎骤然遭此打击,悲痛欲绝,每日借酒消愁。再也不复昔日的锐气。

大概在这个时期,唐伯虎与徐祯卿结识,江南四大才子就这样成为了至交好友。祝枝山实在不忍看到唐伯虎就这样消沉下去,鼓励唐伯虎去考科举。

于是唐伯虎闭门不出,埋头苦读。公元1498年,唐伯虎在应天府乡试中高中解元,江南的官员名士纷纷向唐伯虎祝贺。

乡试主考官梁楚在回朝后把唐伯虎的考卷交给同僚程敏政品评,没想到正是这个举动间接地害了唐伯虎的后半生。

程敏正是第二年会试的主考官,他见唐伯虎有如此大才,日后必定是前途不可限量,于是他便提前拉拢唐伯虎。

没想到在次年的会试中,有人举报程敏政泄题给唐伯虎。一下子闹得满城风云,明孝宗下旨撤场,唐伯虎也被抓进了天牢,最后没查出结果,程敏政被勒令退休,唐伯虎的成绩作废,并被剥夺了终身参加科举的资格。

唐伯虎前途尽毁,整日以酒色自娱,以卖字画为生,想以此度过余生。宁王朱权听说了唐伯虎的大名,重金邀请唐伯虎入府。

唐伯虎以为自己的人生出现了转机,没想到却是一个巨大的陷阱。宁王朱权图谋不轨,暗中策划造反,唐伯虎害怕自己会被牵连,于是不惜装疯骗过了宁王,从虎口脱险。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唐伯虎也彻底放弃了做官的想法,以桃花坞为居,闭门修行,靠好友接济为生。公元1523年,唐伯虎病逝,享年54岁。

第二位,祝允明,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号枝指生,出生于公元1460年,是吴中四才子中最年长的一位。

相比唐伯虎,祝允明的出身可以算得上显赫,其祖父祝颢官至山西布政司右参议,而祝允明的外祖父徐有贞是明英宗夺门之变的功臣,参与害死于谦。

不过在祝允明出生时,徐有贞早已逝世。相比唐伯虎的风流倜傥、才高八斗,祝允明长相奇异,自嘲丑陋。

除了诗文之外,祝允明在书法上造诣极高,尤其是草书,引领明代文坛,被后人称之为明朝草书第一人。

虽然祝允明是和唐伯虎齐名的大才子,但是他并没有好友唐伯虎那样的考试天分。祝允明19岁考中秀才,考了5次乡试才考中举人,而会试更是考了7次也考不中,最后还是以举人身份当官,当了一个知县。

由于勤政廉洁,政绩斐然。公元1522年,62岁的祝允明升任应天府通判。在当了近一年的通判后,祝允明自请退休回乡。

在听说唐伯虎去世后,祝允明十分哀伤,为好友撰写了墓志铭。公元1527年,祝允明去世,享年68岁。

第三位,文徵明,字徵明,后更字徵仲,号停云,别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出生于公元1470年。

文徵明小时候不会说话,很多人都认为他是白痴,但是文徵明的父亲文林却相信儿子只是大器晚成。直到文徵明11岁时,他才学会开口说话,学习诗文书画,并且开始崭露头角。

长大后的文徵明一边当起居郎,一边学习书法绘画,与好友祝枝山、唐伯虎一起提倡古文词。他师从名家沈周,在绘画上造诣非常高深,与唐伯虎、沈周、仇英合称为“明四家”。

文徵明生性正直,不好女色。,有一次唐伯虎找歌给他敬酒。竟把文志明吓得跳船逃走。文征明一生考了9次乡试,都没有考中科举。

最终于1523年受李冲思举荐入朝为官,受翰林院代招不久,文征明也申请退休回家,但是一直没有得到批准。内阁大学士张聪和杨一清想拉拢文徵明。

文征明不愿攀附权贵,被二人排挤。公元1526年,文征明退休回乡。从此醉心于书画之中,不问世事。公元1559年,文征明去世,享年九十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4位就是徐真卿,他是吴中四才子中最年轻的一位,出生于公元1479年,比唐伯虎和文徵明小9岁,比祝志山则小了18岁。

相比于其他三位,徐真卿在后世的名气没有那么大,但是徐峥卿在明朝文坛的地位可是举足轻重,被称为吴中诗冠。

与李梦阳等名家合称为明代文坛的前妻子徐真卿在考试上也是一波3折。多次落地,在27岁时一举考中了进士,但却因冒充没有进入翰林院。

6年后徐祯卿在京城病逝,年仅33岁,是吴中四才子去世最早的一位。

——“全是才子却靠不中,这说明什么?”

——“现在他们的画可都值老些钱了。”

——“才子们都挺坎坷的啊,唐伯虎是真可惜了。”

【商朝末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历史#小知识#商朝】

一个历时554年,打遍周边无敌手的王朝为何会亡于一旦?商朝灭亡到底该纣王背锅还是早有征兆?纣王灭商是靠实力还是看运气?

商朝,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究竟是如何走向灭亡的?真如《封神演义》中所说是纣王调戏女娲,触怒神明,继而亡国吗?今天咱们就一起看看商朝末年。

其实公元前1600年左右,夏王朝在末代君王夏桀的胡作非为之下逐渐走向衰落,而作为夏朝的对照组,商王朝开始崛起,而且还蒸蒸日上,终于在夏朝宣告破产后,商王朝走上了上市之路。

商朝经历了商汤、盘庚、武丁等几位有为之君,国力强盛。但自武丁之后,商朝的明君暴君率跌到了谷底,其后的君主大多不过是个守成之君,商王朝也开始逐渐走下坡路了。

仅仅是守成之君也就罢了,关键是这几位君主都点满了打仗技能,一个比一个爱打仗。

商朝第26位国君祖庚继位初期,就有不长眼的方国撞到了他的手里,这个方国就是鬼方。商王武丁在位时期就曾出兵重创鬼方,奈何这个方国记吃不记打,消沉了一段时间,回了血之后又将矛头对准了商朝。

祖庚决定重兵出击,好好教训鬼方,学做人。他下令商朝军队暂避敌军锋芒,随后伺机而动,终于给了鬼方一记重击。

只可惜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祖庚死后,商康祖继位,鬼方又卷土重来。

虽然这次商与鬼方之间的战争依旧以商朝的获胜而告终,但鬼方却小强附体,怎么都打不死。而且这样的反复拉锯又让商朝掉了一波血。

除了单于战士,商康祖还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赌心无救。由于商朝没有防沉迷系统,商康祖越发沉迷赌博,以至于巫教势力迅速膨胀,逐渐危及皇权。

商康祖死后,他的儿子祖甲继位。有了老爹这个反面教材,祖甲对巫教的好感早已清零,他长成了一个典型的无神论者。

据说祖甲曾做了一个人偶,还给人偶取名为天神,每天和天神玩起了赌博游戏,一旦自己赢了就对天神反复侮辱。

此外他还发明了一种游戏叫做射天,就是用箭射装满血的袋子。祖甲这样的行为在巫师们看来可以说是妥妥的不敬神明,而后世《封神演义》中商纣王不敬神明调戏女娲的桥段很可能就是由祖甲侮辱神明演化而来。可怜的纣王不过是替祖先背了黑锅罢了。

而商朝与周交恶要从商武乙的儿子文丁说起。文丁曾将自己的地盘殷都封给周国的国君季历,随后就将其杀害,商周之间的梁子也就此结下了。

等到纣王的父亲帝乙在位的时候,商朝已经趋于没落。但江淮地区的夷族反而强大了起来,他们向商朝发起挑战,这次商朝虽然赢回一局,但王朝的国力也大受损伤。

随后皇二代纣王登上王位。纣王智力足以拒谏言,武力值更是爆表。他不但能徒手与野兽搏斗,更能凭一己之力抱住倒塌的柱子支起房梁。

然而对于王叔比干来说,纣王应该是他带过的最差的一届皇帝。一方面纣王立志要当商朝首富,不但横征暴敛,还搜集珍贵的马匹野兽供自己消遣。

另一方面,纣王还是个标准的月光族,修建露台、塑造酒池肉林,极尽花钱之能事。征服有苏氏部落得到苏妲己之后,纣王更是多了一条沉迷女色的罪状。

在纣王的胡作非为之下,殷商王朝的血条所剩无几。

对此,纣王决定把改革的号角吹起来。据商代史记载,他先是改革祭祀习俗,不再过度祭神,以此让掌管祭祀的贵族势力得以削弱。

这可能逐渐演变为纣王不敬神明。此外,纣王还提拔了一批非世家大族的官员,如飞廉、费仲、左强都是其中一员。

然而这批官员虽然为纣王马首是瞻,但却都是政治小白,他们政治经验不足和世家大族的离心离德都为商朝的灭亡添了一把火。

而在军事方面,纣王更是继承了他老爹的穷兵黩武,大举出征东夷,最终东夷是征服了,但也给了周朝可乘之机。

其实早在出征东夷之前,商纣王就对周有所防备,他把爷爷玩过的手段又玩了一遍,只不过这次商纣王找的借口并不是给姬昌升官,而是搞军事演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果不其然,接到演习通知的姬昌很快就自己跑到了商朝的地盘,随后被商纣王抓起来关在羑里。然而纣王最终还是没能抵挡住赎金的诱惑,在收到金钱美女之后还是把人质姬昌放回了周国。

他的放虎归山给了周国反抗的机会。在姬昌的筹备之下,周国引得各方诸侯来朝,几代商王都没剿灭的方国鬼方也成了周国的盟友。

然而久经磨难的周文王没等亲自报仇,讨伐商朝的那一天就一命呜呼了。伐纣的接力棒递到了他儿子周武王的手中。

眼看着商朝越来越重,王叔比干只能极力劝诫,没想到他的劝诫非但没能让纣王浪子回头,反而致使自己被剖腹而死。

比干死了,商纣王依旧沉迷享乐。出征东夷,为此他还派出了商朝最为精锐的主力大军。此时不出手,尚待何时?

周武王当机立断,发兵伐纣。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一触即发。听说纣王率兵来犯,商纣王齐王阻止反击,但由于主力部队出征在外,他只好让奴隶俘虏冲上战场。

然而他们怎会是周军的对手?果不其然,70万商朝大军竟被4.5万周军击败,商纣王也在战败后自焚而死,商朝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说白了,其实就是纣王想要大刀阔斧的搞改革,然后触碰了旧贵族的利益,然后大家就都反了,其中姬昌他们成功了。”

——“酒肉池林是不是也有待考证啊,这没啥根据的啊。”

——“还真不好说,不过确实没啥直接证据。”

——“荒淫无道的纣王没几个儿子,贤明的周王一百多个孩子,想象就离谱。”

——“商朝的事情,大多是后世史书记录的,很多都是不准确的,看看就行了。”

喜欢诸朝陪我刷短视频请大家收藏:(cwzww)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