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作者:不敢轻言语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二百零六章 爱旅游的皇帝们

书名: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作者:不敢轻言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7:22

随后汉军休整之后再度出击,他们在霍去病的率领下深入匈奴腹地2000多里,出其不意地向匈奴浑邪王、休屠王发起进攻。

这一战汉军以伤亡3000人的代价歼灭敌人3万多人,还缴获战利品匈奴王5位。

公元前119年,霍去病再度率兵玩起了匈奴消消乐,他歼灭匈奴7万多人,一路打到了狼居胥山,还在此处举行了祭天大典。

在汉武帝、卫青、霍去病三个大魔头的强强联手之下,此战过后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如果说匈奴是汉代宿敌,那突厥就是唐代的心腹大患。但在天可汗李世民看来,突厥不过是个不起眼的小国,闹得厉害了,顺手灭掉就是了。

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提前送太子李建成去地府过清闲日子,自己顶替老爹坐上皇位。

但这一次皇位更迭却让DTZ看到了趁火打劫的机会,DTZ吉利可汗率20万大军直逼长安,驻军渭河北岸。

同时还不知天高地厚地让自己手下大将执失思力去威胁李世民。

李世民也不是被吓大的,他先是扣留了执失思力,随后亲自率六员大将来到渭河南岸与DTZ展开骂战,将DTZ背信弃义、攻打唐朝的黑历史全都抖了出来。

同时唐将尉迟敬德趁突厥不备,在泾阳之战中大获全胜,突厥名将阿史那乌莫在此战中差点被俘。突厥既不占理也不占上风,于是只好退兵。

然而突厥的退兵并没有让李世民放松警惕。他废除臣子不得带武器上殿的规定,每天在显德殿训练士兵。

同时奉行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一政策与DTZ吉利可汗的政敌突利可汗结盟。

此时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公元629年,李世民终于等到了久违的东风,DTZ竟然主动出兵袭扰河西。得知消息后,李世民果断派出六路大军向DTZ进发。

公元630年,唐朝名将李靖率3000兵马孤军深入,吉利可汗闻讯远逃。可他没想到李靖带来的不止能征善战的将士,还有舌灿莲花的间谍。

在间谍的操作之下,DTZ大将康苏密归降,吉利可汗只能一退再退。没想到他这一退就退进了李靖的埋伏之中,吉利可汗在李靖大军的打击下惨败,只能向唐朝请降。

随后李靖与徐世积两军会合商议之后,他们决定与其让吉利可汗投降,继续养虎为患,不如直接拔掉他的爪牙。于是李靖开始放大招,他让苏定方率200唐军乘雾突袭。

此时的吉利可汗见唐朝的使者前来以为唐军放弃,没想到他刚一回神唐军就到了离DTZ军帐极有7里的地方。在浓雾的遮掩下,吉利可汗不知唐军人数,只能仓皇出逃,李靖则看准时机率军追击。

一战就俘获了突厥10万多人,不久后匆忙出逃,身边仅剩数十人的吉利可汗竟然迎头撞上了唐将李道宗的军队,随即被唐军擒获,可谓是出逃逃了个寂寞。

而DTZ的土地也随着他的战败被唐朝纳入版图,至此DTZ灭亡。

【盘点历史上那些爱旅游的皇帝#历史#小知识#皇帝】

不爱上朝爱旅游,历史上总有一些皇帝不愿意待在皇宫里,只想跑出去看看自己统治的大好河山,有时候甚至还会死在路上,留下无数奇闻异事和一段段未解之谜。

那么历史上都有哪些皇帝爱巡游呢?他们到底是为了国事还是为了享乐呢?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历史上那些爱旅游的皇帝。

第一位就是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分天下为36郡,车同轨,书同文,收天下兵器铸金人十二。

自认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于是称始皇帝。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至义山刻石记功。齐鲁儒生商议封禅泰山,泰山是五岳之首,而封禅泰山是帝王的最高荣誉。

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当时的儒生早已不知道具体的流程仪式,因而为了如何封禅争吵不休,秦始皇索性把他们全都赶走,自己搞了个封禅大典,在泰山上刻石立功。

当时有个叫徐市的方士上书称海上有三座仙山,上面有仙人居住。于是秦始皇就派徐市带着几千童男童女前去寻找,然而徐市一去不回,了无音信,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未解之谜。

次年秦始皇再次东巡,途经博浪沙时遇刺,凶手逃之夭夭,这个凶手就是韩国贵族,日后的汉初三杰之一张良。不久又出现天降陨石,有人在上面刻了七个大字:“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大怒,将周遭百姓全部诛杀。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最后一次出巡,在丞相李斯的建议下带上了少子胡亥,途经沙丘时,秦始皇去世,终年50岁。李斯和赵高矫诏立胡亥为皇帝,三年后秦朝灭亡。

第二位是隋炀帝杨广。公元581年,隋朝灭南陈统一中国,结束了300多年的分裂时代。10年后,23岁的晋王杨广随军第一次来到南朝,被江南的繁华景象吸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相传南陈后主陈叔宝的宠妃张丽华美艳动人,杨广想将她收入房中,却被张丽华严词拒绝,杨广恼羞成怒,就以红颜祸水为由将她斩首。

一代美人香消玉殒。隋文帝派杨广坐镇江都,也就是今天的扬州,从此杨广就与江都城结下了不解之缘。杨广登基后下令开凿运河,沟通南北,后世称之为京杭大运河,又称为隋唐大运河。

大运河的开通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不仅加强了南北沟通和交流,维系中央政权的统一,在运河两岸也兴起了多座商业重镇。在隋朝时,这些运河城市以江都最为繁华。

杨广在位时三次巡游扬州,每次都会带上一大群人,宗室贵族、文武百官,再加上随行的宫女、太监,人数高达一二十万。船队浩浩荡荡,足足有200余里长。杨广所乘坐的龙舟有四重,高40-50尺,长200尺,都用金玉装饰,俨然是一座移动的宫殿。

除此之外,杨广还两巡塞北,三至涿郡,每次出游都是在沿途各地建造离宫,集游玩享乐。虽然这些出游也有政治考虑,但是更多的还是为了满足杨广的穷奢极欲。

在三征高句丽失败后,百姓们再也无法忍受杨广的穷奢极欲,纷纷起义造反,战火迅速点燃全国。

杨广却离开了洛阳,再次南巡到扬州,而且想在江南长久待下去。公元618年,宇文化及发动江都之变,刺杀杨广,不久,隋朝灭亡。

第三位就是明朝朱厚照,明朝最会玩的皇帝。这位仁兄在历史上可是出了名的不务正业,不住皇宫,住豹房,不上朝,爱打仗,想像老祖宗永乐大帝那样横扫漠北。

可是大臣们却担心皇帝会像他太爷爷朱祁镇那样被蒙古人俘虏。在宫里怎么玩都可以,万一出去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办?

但是朱厚照还是带着人偷偷跑出关外,可是关的却不敢给皇帝开门。任凭陛下如何软硬兼施,没用,直到大臣们赶来才把朱厚照领了回去。

几个月后,朱厚照再次跑出关区,这一次他成功了,还和达延汗的小王子打了一仗。回到BJ后他给自己论功行赏,自封威武大将军,镇国公,俸禄5000担,还让六部给他建造官邸,发放俸禄。

没过几天,朱厚照又跑出关去巡游,把皇帝当成了兼职,沉溺于威武大将军的角色不可自拔。有一次朱厚照在山西遇到了一位歌女,对她一见钟情,让她做威武大将军的夫人。

这位歌女就是刘良女,朱厚照身边的人都尊称她为刘娘娘,而传说中的李凤姐就是以刘良女为原型。公元1519年,朱厚照收到消息称宁王朱宸濠在江西造反。

朱厚照兴致勃勃准备御驾亲征,但是又收到消息,叛乱已经被王阳明剿灭。朱厚照故意隐瞒了第二个消息,以御驾亲征为由要去南巡,但是朱厚照怎么也没想到这会是一场死亡之旅。

朱厚照南巡,闹得沿途州县鸡飞狗跳,朱厚照身边的宠臣狐假虎威,横行霸道,惹得民愤无数。

由于叛乱已经被平定,为了让皇帝过把瘾,朱厚照身边的宠臣竟让王阳明把宁王再放出来,再让他作乱一回。

王阳明哭笑不得,把宁王交给太监张永,激流勇退了。公元1520年,朱厚照在南京接受献俘,他先把宁王从牢笼里放出来,又让人把宁王抓住,算作自己平乱,心满意足地回BJ了。

然而在回BJ时朱厚照突然落水,从此一病不起,半年后朱厚照病死了,享年31岁。

第四位就是清高宗弘历,也就是乾隆皇帝。乾隆登基时有康熙、雍正两朝奠定的基础,国力进入鼎盛时代,经济繁荣,府库充实。

江南作为赋税重地是清朝的经济命脉,因此得到了康熙、乾隆两代皇帝的重点关注。

康熙六下江南为的就是笼络江南官绅视察水利工程,乾隆也想效仿祖父康熙六下江南考察民情,此外还想一览江南的繁华风光。

自公元1751年至公元1784年,乾隆6次南巡江南。此外还有多次东巡和西巡游览天下名胜,留下了各种奇闻异事。传说乾隆是海宁陈氏之子,因此借着南巡的名义回乡探亲。

虽然是野史记载,但是乾隆在南巡时多次停留在海宁陈氏家中倒也是事实。

其实海宁陈氏是江南着名的名门望族之一,号称一门三阁老,六部五尚书。乾隆为了笼络江南官绅,自然也不会漏了海宁陈氏。

在戏曲演绎中,乾隆下江南艳遇无数,但是在历史上乾隆在出巡时没遇见艳遇,倒是没了两位皇后。乾隆的前两任皇后,一位在东巡途中离世,一位在南巡时与乾隆决裂,其中原因众说纷纭。

有的说因为皇后那拉氏反对乾隆朝歌妓,又说是因为皇后反对皇帝封令贵妃为皇贵妃,因而愤然剪发决裂,乾隆自此之后不再立皇后了。

虽然乾隆出巡初衷是为了政治目的,而不仅仅是为了个人享乐,但是每次出巡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掏空了国库,沿途官员为了在皇帝面前露面,极尽免费之能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虽然乾隆一再告诫当地官员不要骚扰百姓,但是各级官员都对此视若无睹,造成了严重的铺张浪费。乾隆晚年感叹道:“朕六下江南,接劳民伤财以外,没有半点用处。”

【建文帝到底去哪了?#历史#小知识】

建文帝到底去哪里了?公元1402年的那场大火让建文帝朱允炆从此失去了踪迹,成为明史上的悬案。

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和结局,就连他的存在也被朱棣刻意抹除。那么朱棣有没有派人去找建文帝?建文帝最有可能藏身于哪里呢?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建文帝的下落之谜。

建文帝朱允炆出生于公元1377年,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之子。公元1392年,懿文太子朱标病死,

朱元璋立年仅16岁的朱允炆为皇太孙,并次年发动蓝玉案,大肆诛杀功臣,为皇太孙能够顺利登基铺平道路。然而功臣问题解决了,藩王问题又成为朱允炆的心腹大患。

众所周知,朱元璋出身贫寒,其父母、兄弟姐妹在他登基前都已离世。

因而朱元璋对亲情非常看重,对自己的儿子们也非常溺爱,将他们都册封为藩王,分封各地,目的是拱卫皇室。但是对于年轻的皇太孙朱允炆来说,这些飞扬跋扈的叔叔却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登基。在登基的第一年,朱允炆便开始削藩,周、齐、湘、代等王相继被废,其中湘王自焚而死,给诸王心理上造成很大的震动。

公元1399年7月,朱元璋第四子也是实力最强的藩王朱棣以清君侧、靖内难之名起兵造反,并于三年后的公元1402年兵临南京城下。

谷王朱橞打开金川门迎接燕王入城,随后皇宫就突然燃起了熊熊大火,等到火势扑灭时,建文帝已经消失了踪迹。

喜欢诸朝陪我刷短视频请大家收藏:(cwzww)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