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作者:不敢轻言语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二百零三章 诸子百家们

书名: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作者:不敢轻言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7:22

燕文侯听了苏秦的一通分析,直呼高明,他资助苏秦开启了七国自驾游,还拜托苏秦联合赵国师和颂给以维护英国的稳定。

苏秦也不负众望,很快就联合燕、赵、韩、魏、齐、楚六国,成功组成了合纵联盟,他自己也因功被六国国君拜为国相,开启了挂六国相印的高光时刻。

随后苏秦将合纵盟约快递到秦王案头,吓得秦国15年不敢出函谷关。苏秦的风尾不仅促成合作,他还凭一己之力为英国夺回10座城池。

公元前333年,燕易王继位,齐宣王趁乱夺取了燕国10座城市。燕易王进死令苏秦出使齐国,将被夺走的城池再赎回来。

苏秦来到齐国后,在拜见齐宣王时,先行祝贺之礼,再行哀悼之礼。齐宣王被苏秦前后矛盾的神操作搞得一头雾水,苏秦则趁机解释燕国与秦国是姻亲,燕国的皇后正是秦国公主,

齐国现在夺取了燕国10座城市,看似只得罪了英国,实际上也引得秦国不快。

有强秦虎视眈眈,齐国即将大难临头啊。苏秦的一波操作,成功将齐宣王忽悠瘸了,他连忙讨教脱困之法。

苏秦趁机提出将夺取的城市还给燕国,就这样,一个人一张嘴,一趟旅行过后,这10个城市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英国的手里。

不仅如此,公元前324年,为了英国的利益,苏秦还摇身一变成了最强间谍,卧底齐国削弱齐国国力,为燕国再上一层双保险。然而就是这次齐国之行断送了苏秦的性命,在齐国苏秦遭到刺杀。

为抓到凶手,他建议齐王将自己燕国间谍的罪名公布于世,同时放出消息,镇上行自制齐王。齐王一起照做,凶手果然自投罗网。

如果说庞涓、孙膑师兄弟是为了功名利禄自相残杀,那苏秦、张仪师兄弟就是为了彼此的前程殚精竭虑。张仪尚未打拼出成绩的时候,苏秦也曾邀请他来与自己共事。

不过张仪见到苏秦后,苏秦却对他不理不睬,还故意轻慢。张仪见势,迅速收拾包袱跑路,投奔了足以力压六国的强秦。

没想到他刚被秦惠文王拜为客卿,就得到消息,苏秦之所以故意激怒他,是为让他有更好的发展。自己来秦如此顺利,都是因苏秦的暗中相助。得知此事后,张仪对苏秦心生感激。

公元前322年,在秦惠文王的谋划下,张仪前往魏国担任国相,他此行的目的就是说服魏国向秦国称臣。没想到到达魏国后,他说服魏王的计划却一再碰壁。

直到公元前318年,韩、赵、魏、燕、齐五国联合匈奴攻打秦国,结果被秦军击败,8万多人在此战中被秦军斩杀,六国因此震惊。

次年,张仪再次劝说魏王退出合纵,向秦国称臣,终于达成策反魏国的成就。随后张仪又回到了秦国,继续出任国相。

公元前313年,秦国需要攻打齐国,为防止齐国的盟友楚国出兵援救,秦惠文王决定送张仪去楚国。张仪到达楚国后为楚怀王画了一张大饼。

他告诉楚怀王,如果楚国能与齐国解除盟约,他愿意让秦王将商于地区600里封地割让给楚国。楚怀王听后大喜过望,毫不迟疑地答应了张仪的条件。

等他按照约定与齐国断交之后,张仪却改口说当初答应送给楚国的是6里土地,而不是600里,楚怀王只能吃了个哑巴亏。

公元前311年,对张仪怀恨在心的楚怀王提出要用黔中地区来向秦国交换张仪。秦惠文王犹豫不决,张仪却主动提出前往楚国。

到达楚国后,张仪让楚国大夫靳尚向楚怀王的宠妃郑袖进言,告诉郑袖,秦惠文王想用6个县的土地以及美女贿赂楚怀王,让楚怀王释放张仪。

楚怀王看重土地,一定会宠爱秦国来的美女,到时候郑袖就会失宠。郑袖信以为真,为了避免失宠,她说服楚怀王释放了张仪。

张仪重获自由后非但没离开楚国,反而劝说楚王与秦国交好,随后他又接连游说韩王、齐王、赵王、燕王,让他们也背弃合纵之盟投奔秦国,共同施行连横政策。

然而张仪刚刚游说完成返回秦国的路上,他却突闻噩耗,齐惠文王离世,齐武王登基。齐武王听说齐武王与张仪之间并不亲厚,就纷纷背弃了与张仪的约定。世界发动地名,谁也别跟我扯。嗯

张仪回到秦国后也不断被秦国大臣们诋毁。公元前310年,在秦国备受忌惮的张仪决定向秦武王申请去魏国出差,并对秦武王说,齐王憎恨他张仪,他去了哪里,齐王就会派兵攻打哪里。

如今他去魏国,齐王一定攻打魏国,而秦武王就可以趁机拿下韩国。秦武王大喜过望,张仪也再次去往魏国。

来到魏国后,齐国果然想对魏国出兵,张仪又派人出使楚国,让楚国派出使者向齐王说明厉害。

楚国使者对齐王说,如果秦王攻打魏国,就正好落入张仪的圈套,让秦国有机会出函谷关攻打六国,这不是帮助张仪得到秦王的信任吗?齐王听后深觉有理,于是撤军,张仪也平安逃过一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口气盘点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历史#孔子#墨子】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人才辈出,为中华文化留下了无数遗产。那么你知道诸子百家都有哪些代表人物吗?为何儒家思想可以传承至今?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诸子百家。

首先就是管仲,他不仅是春秋时期的齐国名相,也是春秋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被称为法家先驱。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上人。

其父管庄是齐国的大夫,但家道中落,少年时的管仲生活贫寒,与好友鲍叔牙游历各地。后来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管仲辅佐公子纠。

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是齐襄公的弟弟。齐襄公与亲妹文姜私通,管仲预感到齐国将会内乱,于是带着公子纠去鲁国避难,好友鲍叔牙则带着公子小白去莒国避难。

后来齐襄公死,公子小白与公子纠回国争位,管仲刺杀公子小白,小白倒地装死,躲过追杀,星夜兼程,赶在公子纠之前回到齐国继位,是为齐桓公。

鲍叔牙劝齐桓公重用管仲,齐桓公不计前嫌,拜管仲为相。管仲对内整顿军事,发展经济,他认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只有吃饱穿暖,生活富足才能谈礼仪道德。

对外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其天子以罚不敬。在管仲的辅佐下,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后世将管仲作为华夏第一相,其言行事迹、政治思想记载于《管子》一书之中。

第二位是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生卒年不详,出生于春秋末期的陈国。本名李耳,字聃。公元前551年,老子为周天子管理藏书。怎么了?

后因权贵排挤,出走鲁国。在鲁国时,一位年轻人向老子问礼,这位年轻人叫孔丘,也就是孔子。两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的人生轨迹交汇于此。

不久老子又一次回到周王室当图书馆管理员,孔子又一次去周王畿向老子求学。在离开老子后,孔子对弟子感叹:“我今天看见老子就像看见龙一样。”

后来老子见周氏日渐衰落,索性离开故土出函谷关云游。当时函谷关的关令尹喜十分尊敬老子,听说老子要出关云游,于是老子留下一本书,《道德经》后离去,不知所踪。

其所留下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是老子道家思想的体现,后世将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第三位是孔子,子姓,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出生于鲁国。其先祖是殷商后裔宋国的贵族,后来到了孔子的父亲叔梁纥这一带时,为了躲避战乱,逃至今天的东山曲阜定居。

叔梁纥与颜征在为妾生下孔子,因颜征在曾于尼山祈祷,所以将儿子起名为丘。孔子出生后不久,父亲去世,孔子和母亲被赶出家门,过着清贫的生活。

孔子自幼就知书好礼,长大后的孔子身材高大,辗转于鲁、齐、宋、卫等国求职,最终只有鲁国善待于他。于是他又返回鲁国,此时的孔子已经颇有名气,开始收徒讲学。

后来鲁国发生内乱,孔子再次离开鲁国前往齐国,得到了齐景公的赏识,但是却遭到同僚的嫉恨,无奈之下只好又一次返回鲁国。

当时的鲁国是由卿大夫掌权,孔子建议季氏家臣阳虎通过控制祭祀把持鲁国朝政感到十分不安,退隐修诗书礼乐,教授弟子。

阳虎倒台后,鲁定公任用孔子来制衡三桓卿族的权势,于是孔子采取堕三都的措施,拆毁三桓家族的城堡。

没想到半路杀出了齐国军队,原来齐国见鲁定公任用孔子,日后必定会成就霸业,于是陈兵再次。

周游列国的道路,各国君主对孔子的名声早有耳闻,纷纷向他问政,但是都不愿重用孔子。后来鲁国的三桓卿大夫季康子重新迎回孔子,在鲁国整理文献和讲学。公元前479年,孔子病逝,终年73岁。

第四位是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本名墨翟,出生于宋国,其先祖是殷商王室后裔。但是到了墨子这一代时已经与平民无异。

少年时的墨子做过牧童,学过木工,青年时的墨子周游四方,拜入儒家门下。然而墨子对儒家的理念并不是完全认同,于是墨子自立一派称墨家。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理念,主张和平不支持不义之战。

墨子不仅是一位理论家,更是一位实干家、科学家,对几何、物理、光学都颇有研究。其着作《墨子》中记载了各种兵器和建筑的制造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第五位是鬼谷子,纵横家的创始人,鬼谷子的一生极为神秘,不知他姓甚名谁,何年生人,只知他隐居于云梦山鬼谷,所以自称鬼谷先生。

鬼谷子门下有苏秦、张仪等风云人物,其纵横思想成为战国时期各国外交军事的指导思想,所谓纵横即合纵连横。合纵是指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对付强国,连横就是联合强国攻打弱国。

这是战国时期因秦国强盛而产生的思想,东方六国不能单独抗秦,于是公孙衍、苏秦等游说六国联合抗秦,称为合纵;而张仪则劝说各国帮助秦国进攻其他弱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纵一横成为战国后期各国纷争的主旋律。随着秦始皇一统天下,纵横学派也就失去了用武之地。

【战国七雄以外的战国时期国家#历史#小知识】

传说周朝有800诸侯国,那为何到战国时代最后仅剩秦、齐、楚、燕、韩、赵、魏七国?在战国时代,除了这七国以外,还有哪些小国幸存呢?

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战国七雄以外的战国世界。

首先是春秋小霸郑国。郑国一代国君姬友是周厉王之子,被其兄周宣王分封到如今的陕西华县。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陷镐京,姬友与周幽王一同遇害,其子郑武公掘突护送周天子东迁,并且将郑国的都城也搬到了新郑。以此卫东周,郑武公的夫人武姜生太子寤生和少子段。段时顺产,因而对寤生非常厌恶,对段非常溺爱。

公元前743年,寤生即位,是为郑庄公。在母亲的要求下,将弟弟段封于京城,称京城大叔。当时大臣祭仲出言反对,而郑庄公认为多行不义必自毙,姑且待之。

后来段果然和武将造反,郑庄公平定叛乱,为自己消除了心腹大患。段之子公孙滑跑到卫国,卫桓公趁机攻郑,两国从此结下了世仇。

后来段与夺权失败的卫国公子州吁成了难兄难弟。州吁篡位后联合宋、陈、蔡等国伐郑,割走了郑国的庄稼。

不久州吁死,郑国为了报仇与宋国、卫国、鲁国互相攻防,实力日益强大,甚至可以与周天子叫板。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联合魏、蔡等国伐郑,没想到被郑庄公大败,周桓王还被郑国将领射中肩膀,威严扫地。

喜欢诸朝陪我刷短视频请大家收藏:(cwzww)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