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作者:不敢轻言语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二百零一章 无冕女皇们

书名: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作者:不敢轻言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7:22

【一口气看懂南明的灭亡#历史#南明】

明朝为何守不住半壁江山?在崇祯皇帝死后,南明政权接连而起,无数忠臣义士为了明朝延续而呕心沥血。但最终仍然逃不过灭亡的命运。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南明的灭亡。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BJ,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眉山自缢,史称甲申之变。作为大一统政权的明朝历史宣告结束。

但对忠于明朝的遗臣而言,这还不代表着明朝的彻底灭亡。当时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已经占领了黄河流域以及长江部分流域,在北方与关外的清朝对峙,而富裕的江南地区没有遭受战火冲击。

南京作为明朝的留都,依然保留了一套完整的政治体系。

崇祯皇帝自杀的消息传到南京后,留守南京的文武大臣面临着群龙无首的局面。崇祯皇帝有三个儿子,但都下落不明,因此只能从旁支宗室中挑选。

福王朱由崧是明神宗第三子,福王朱常洵的后人,是当时血缘最近的宗室成员。在明末动乱中,他和鲁王朱常芳等宗室逃到淮安。

按照明朝宗法制度,他还算是个合适的人选。但朱由崧的父亲老福王朱常洵曾与太子朱常洛争夺皇位,东林党站在太子这边,强烈反对福王登基。

没想到风水轮流转,现在福王朱由崧将要登上皇位,一些东林党人担心福王登基后会清算他们,强烈反对立福王,想拥立血缘稍远的鲁王朱常芳。

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也不太看好福王,原因是福王资质平庸,贪图享乐。最后在江北四镇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的拥立下,福王登基,改年号为弘光。

但史可法也因此失去了皇帝信任,为这位弘光朝廷的福王埋下伏笔。

正如史可法所设想的那样,弘光皇帝并无人君之才,南明朝臣只想着勾心斗角,对眼前严峻的局势毫无危机感。

与此同时,北京城已经再次易主,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李自成在山海关大战中失败,向西撤去。多尔衮挥师入关,南明最大的敌人从李自成变成了多尔衮。

然而南明朝廷当时主流的看法却是应该联合清军消灭李自成,视李自成为敌,视清廷为友。但是清廷正面只想趁胜追击,一统天下。

公元1645年,多铎在陕西大败李自成后,即挥师南下,剑指南京。大敌当前,南明朝廷却发生内讧,左良玉在湖广起兵讨伐首府马士英,马士英把军队调到西边对付左良玉,为清军进军扫清了障碍。不久扬州城破,史可法遇害。

一个月后,清军兵临南京城下,勋贵大臣开城投降,弘光皇帝被俘处死。弘光政权灭亡,马士英又拥立鲁王朱常芳为监国,但鲁王也很快投降了。

虽然明朝宗室成员众多,但有君之才的更是寥寥无几。没有一个能服众的皇帝领导,难民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南明各自势力内讧不止,各自为政。

陆王投降后,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黄道周等人的拥立下登基为帝,定年号隆武。与此同时,鲁王朱以海也在浙东监国。

朱聿键和朱以海都是远支宗室,谁也不服谁。隆武皇帝朱聿键是南明诸帝中最有抱负的一位皇帝,立志恢复河山,中兴大明。

然而隆武虽然名为皇帝,但群臣非常有限,被郑芝龙、郑鸿奎兄弟挟制,有心杀敌,无力回天。

公元1646年,鲁监国政权覆灭,朱以海流亡海上不久,郑芝龙背叛了隆武帝,暗中撤军,致使福建门户大开,隆武政权灭亡,朱聿键被清军俘虏,绝食而死。

郑芝龙之子郑成功率余部南下抗清,隆武帝之地,朱聿键在广州登基,定年后为绍武。

与此同时,明神宗之孙桂王朱由榔也在广东肇庆登基,一年后永历南明又一次出现了两个政权并立的情况,绍武政权出兵攻击永历政权,打得不可开交

。还没等双方分出个最终胜负,清军就攻击了广州,绍武政权灭亡。至此,永历成为南明唯一的正统皇帝,各地抗清力量都愿奉永历皇帝为正统。

然而永历皇帝也是平庸之人,并无人君之才。公元1647年,湖南被清军攻占,永历逃往广西。李自成和张献忠残部与南明合作,共同抵抗清军,但是一些南明官员却仍然视他们为流贼,处处排挤。

永历小朝廷内部忙于争权夺利,党争不休。曾是张献忠部下的孙可望愿意归顺南明政权,但是要求永历封他为齐王。

永历虽然不情不愿地给他封了王,但是对孙可望十分猜忌,而孙可望也打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主意。曾是张献忠义子的李定国对南明十分忠心,军纪严明,深得民心,接连打退了清军进攻。

两局明王收复了湖南、广西,孙可望对此非常记恨,不仅克扣李定国部下的饷银,还要带兵去攻打李定国,李定国功亏一篑。而永历帝也被孙可望挟持软禁,向李定国求援。

公元1654年,张明振和郑成功进军长江,清朝东南沿海告急,李定国联系郑成功进攻广东新会。然而郑成功未及时响应李定国在新会被清军重创,死伤惨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等李定国撤退到南宁时,部下仅剩6000人,孙可望趁机攻打李定国,李定国决定拥立永历帝,护送至云南,还打退了孙可望进攻云南的军队。

孙可望投降清军,永历政权的处境更加艰难。公元1650年,吴三桂攻入云南,永历帝流亡至缅甸,次年,缅甸将永历帝身边的侍卫尽数杀死。

在清军进攻缅甸之后,又将永历皇帝交给吴三桂。1662年,永历被吴三桂勒死,李定国闻讯后暴病而死。

与此同时,郑成功决定前往台湾为南明寻找最后一块根据地,当时台湾南部被荷兰东印度公司占领。

郑成功登陆台湾后驱逐了荷兰殖民者,将幸存的明朝宗室接到台湾。不久,传来永历皇帝遇害的消息,郑成功心力交瘁,悲愤而亡。

郑氏家族在台湾仍然使用永历年号,然而内讧不断,使局势更加动荡不安。公元1683年,施琅进军台湾,郑成功之孙郑克塽投降,南明最后一支势力也彻底灭亡。

【盘点一下,垂帘听政的无冕女皇#历史#小知识#武则天】

她们是中国历史上的无冕女皇,垂帘听政,临朝称制,有的能废立皇帝主政改革,有的能攻城略地,让敌国闻风丧胆。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盘点一下历史上那些垂帘听政的女皇。

第一位:大秦宣太后芈八子

第一位就是大秦宣太后芈八子,她是历史上第一位称太后的女人,秦昭襄王之母。本是楚国女子,后来被送入秦宫,号芈八子,深受惠文王宠爱,先后生有三子。

其所生长子即是秦昭襄王嬴稷。芈八子的弟弟魏冉也因此得到惠文王的重用。公元前307年,秦惠文王的长子秦武王嬴荡因举鼎而死。

由于诸子争位,其中以公子壮的声势最为浩大,当时正在燕国的质子嬴稷在母亲和舅舅的帮助下回国登基。公子壮联合宗室公主在惠文后的支持下反对嬴稷登基,被魏冉诛灭。

据说惠文后也在这场政变中被杀。由于嬴稷年幼,所以由母亲宣太后主政,舅舅魏冉辅政。三年后秦昭襄王亲政,但是宣太后对朝政大事依然有一定的影响力。

宣太后任用弟弟魏冉,儿子公子市、公子悝主政,合称四贵,优于义渠王私通生下两子。公元前272年,宣太后引诱义渠王入秦,在甘泉宫将其杀死,秦国趁机攻灭义渠国,设立陇西、北地、上郡三郡。

次年,魏国人范睢被秦昭襄王拜为客卿,范睢提醒秦王应该驱逐四贵,昭襄王深以为然。公元前266年,昭襄王废宣太后,将四贵驱逐出咸阳。

不久,宣太后病重,想让情夫魏丑夫为自己殉葬,大臣雍瑞劝说道,如果您让魏丑夫殉葬,那死了以后如何去见先王呢?于是宣太后就放弃了让情夫殉葬的想法。公元前265年,宣太后去世。

第二位是北魏文明冯太后,出身于北燕皇族,其祖父冯弘是北燕末代皇帝。在冯太后出生时,北燕早已灭亡。

冯太后和家人颠沛流离,最后被送进北魏皇宫,由姑母冯昭仪抚养长大。12岁那年,冯太后被北魏文成帝拓跋濬选入后宫,封为贵人。公元456年,冯贵仁被文成帝立为皇后。

北魏有子贵母死的传统,太子出生,生母就要被处死。在冯氏被立为皇后的第二个月,贵人李氏生下了文成帝的长子拓跋宏,李贵人被赐死,拓跋宏交给冯皇后抚养。

公元465年,文成帝去世,太子拓跋弘继位,是为献文帝。此时的冯太后也仅有24岁,孤儿寡母如何能应付这诡异决战的政治斗争?

车骑大将军乙浑暗中策划造反,冯太后知道消息后立即派军队镇压,以乙浑一党一灭三族,并宣布临朝称制垂帘听政。

公元467年,因献文帝的长子拓跋宏出生,冯太后下旨归政,但是10年后仅有14岁的拓跋宏亲政就打压冯太后的宠臣,对于冯太后最宠爱的情人李弈更是非常不满,以谋反的罪名将李弈兄弟处死。

冯太后忍无可忍,逼迫献文帝传位给5岁的太子,但是5岁的孩子显然是不可能亲政的。冯太后和献文帝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母子为了权力明争暗斗,公元476年献文帝被冯太后囚禁不久就死于囚禁之中,冯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再度临朝称制。

下令建立均田制、三长制改革官员俸禄,大兴伦教,尊崇儒家经学。对孙子孝文帝拓跋宏更是悉心培养。公元490年,冯太后去世,享年四十九岁,是为文明太皇太后。

第三位是承天太后萧绰,字燕燕,出生于公元953年,17岁时入宫为贵妃,不久就立为皇后,辽景宗耶律贤体弱多病,将政务交给皇后打理。

公元982年,耶律贤在打猎途中病死,遗诏由萧绰所生的嫡长子耶律隆绪即位,军国大事听萧绰处置。当时耶律隆绪仅有12岁,而萧绰也不过30岁。

为了稳定大局,萧绰任用耶律斜轸为北院枢密使管理宗室事务,重用南院枢密使韩德让夺取宗室亲王的兵权,并将他们的亲属召入宫中为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清除了政权交接之时可能发生政变的隐患,消除临朝称制。宋太宗赵光义听说辽国孤儿寡母就下令发动东西北伐,出兵三路,萧绰派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出征东路和西路,自己则带着皇帝亲自坐镇辽国南京,宋军惨败。

对了,转为攻城略地,萧太后成了杨家将故事里的大反派。公元1005年,萧太后亲征,一路打到黄河边上,但是这时大将萧挞凛战死,辽军士气大挫,于是萧绰答应与宋朝议和,两国约为兄弟之国。

宋国每年支付30万岁币,双方罢兵休战,史称澶渊之盟。公元1009年,萧绰还政于儿子耶律隆绪,不久,萧绰病死,终年57岁。

第四位是章献明肃皇后刘娥,狸猫换太子中的大反派。

刘娥自幼父母双亡,嫁给了银匠龚美,后来夫妇二人一起来到开封讨生活,当时还是皇子的宋真宗赵恒对刘娥一见钟情,于是不顾刘娥有夫之妇将她接进王府。

宋太宗赵光义听说后大怒,令赵恒把刘娥赶出去,但是赵恒舍不得刘娥,就将刘娥安置在属下的家中,时不时与刘娥私会。

公元997年,宋太宗赵光义病死,宋真宗赵恒继位,刘娥被接进宫中,但是没有名分。直到公元1004年,刘娥才晋封为美人,接着又晋封为修仪和德妃。

刘娥的前夫龚美也改名为刘美,成为刘娥的兄长。三年后郭皇后去世,赵恒想立刘娥为后,但是遭到宰相们的反对。

于是赵恒宣称刘娥宫里的宫女李氏生下的儿子是刘娥所生,刘娥如愿以偿地登上后位。这个孩子就是宋仁宗赵祯。真宗晚年体弱多病,不能理事,日常政务都是由皇后刘娥主持。

公元1022年真宗去世,依照尊皇后为皇太后,兴国大事全取皇太后处置,刘娥临朝称制垂帘听政,从此将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刘娥上位后首先就叫停了天枢运动,驱逐了宰相丁谓,还下令发行了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宋仁宗长大后,刘娥依然不肯归政。

有人为了讨好刘娥并劝刘娥效仿武则天,刘娥却说我不做这种对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然而刘娥并非是完全不想当皇帝,公元1033年,刘娥身穿皇帝冠冕去太庙祭祀。不久刘娥病死,谥号章献明肃皇后。

喜欢诸朝陪我刷短视频请大家收藏:(cwzww)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