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作者:不敢轻言语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一百九十六章 秦国的兴衰

书名: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作者:不敢轻言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7:22

明朝又疏于海防,因而让倭寇越来越猖獗。在费了大力气扫平倭患之后,1567年在嘉靖皇帝去世后的4年继位的隆庆皇帝下旨解除海禁,允许民间与海外贸易,史称隆庆开关。

隆庆开关对明朝意义极为重大,大量白银涌入华夏,促进了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1571年的俺答封贡以非军事手段结束了与漠北200多年的敌对状态,解决了明朝南北两线的军事危机。1590年播州杨应龙叛乱,1592年宁夏拜之乱,抗倭援朝战争。

虽然明朝都取得了胜利,但是明朝自身的统治危机却逐渐暴露了出来。灭亡的丧钟即将敲响。1619年萨尔浒之战,明军在辽东全军覆没,再也无力遏制后金的崛起。

在经过连年灾荒之后,陕西的农民率先拉出齐大旗揭竿而起,战火烧遍整个北方,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横空出世,对明朝的统治给予了沉重打击。

明朝因农民起义而建立,最终也因农民起义而灭亡。1644年李自成攻入BJ,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江北四镇在南京拥立弘光皇帝即位。然而南明小朝廷只想偏安一隅,国安自保,仅一年就宣告覆灭。南明各势力相互内斗,自相攻伐,在流亡中覆灭。

1661年,郑成功横渡湾台海峡,4年从荷兰东印度公司收复湾台全境。不久传来永历皇帝被吴三桂勒死的消息,郑成功悲愤交加,弃世而亡,其家族依然奉明朝为正统。

1683年,郑成功之孙郑克塽投降清朝,明郑灭亡。

【一口气看懂四大发明历史小知识】

四大发明到底有多先进?又是如何诞生的?这些领先世界几百年的黑科技对世界历史又有什么影响呢?

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口气看懂四大发明。四大发明最初是由洲欧学者提出,对于洲亚、洲欧乃至全世界的历史都影响深远。

四大发明中,纸张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在公元前二世纪左右,就已经出现了可以写字的麻纸。

但是由于技术有限,无法代替当时主流的书写材料简牍。到了公元105年,宦官蔡伦总结了前人的经验,用树皮、渔网、破布等材料改进造纸术,使纸张成为一种相对廉价、轻薄的书写材料。

汉和帝大喜,将蔡伦封为龙亭侯,这种纸张被称为“蔡侯纸”。经过后世的不断改进,纸逐渐取代了简牍,成为平民百姓也能用得起的书写材料。

从繁重的竹简到昂贵的缣帛,纸张的普及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普及和文字的进步。

在公元7世纪左右,造纸术传到波斯,随后又传入拉阿伯世界。在公元10世纪左右,经及埃传入西西里半岛,沿地中海沿岸传入欧洲各国,促进了洲欧的文艺复兴。

但是仅仅只有纸张还是不够的。在公元三世纪,桓玄废除竹简以后,中国完全进入了纸张时代,但那时候的书籍依然被高门大族所垄断,通过抄写等方式在贵族子弟中流传。

文化上的隔离,造成了魏晋时期朝廷高官被门阀所垄断。而打破这一垄断的就是印刷术的发明。

印刷术出现于唐朝,在公元9世纪中期已经颇具规模,除了长安、洛阳之外,在长江流域也出现了不少印刷工坊,印刷种类有历书、字书、佛经等。

关于印刷术的起源大致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随着印章拓印和印染技术的相继出现以及纸张的普及,为雕版印刷创造了条件。

而真正促成雕版印刷大规模推广的则是佛教的兴盛,因为需要将经书分发给信众,因而采取了雕版拓印的方式印刷经书。

雕版印刷在唐朝传入鲜朝、本日,后来传到埃及、斯波。到了宋朝时,毕昇在雕版印刷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极大地提高了印刷效率。

元朝时活字印刷经西域传入波斯、及埃和欧洲。15世纪时,约翰·古腾堡发明了铅活字印刷术,印刷了《圣经》等书,打破了知识被教会垄断的局面,使欧洲的学术中心由教会转移到大学,有力地推动了欧洲走向近代化的进程。

第三个发明就是指南针,古称司南。早在战国时期,中国的劳动人民就利用天然磁石的特性辨别方向。

到了北宋时又出现了人工磁化的磁针,后来人们将磁针固定在有刻度的罗盘里,于是指南针就诞生了。到了南宋时,来中国做生意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入欧洲,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第四大发明也是对历史直接影响最大的发明就是火药。火药的诞生与炼丹术分不开关系。炼丹师们在长期炼丹过程中发现了火药的特性。

孙思邈记载,用硫磺、硝石和木炭组合在一起具有爆炸性,有时来自于炼丹过程中,因而又被当作药材使用。到了唐末五代时,战乱频繁,火药被应用于战争之中。

到了北宋时,爆炸威力比较大的火器也出现了。公元1132年,南宋的陈规发明了火枪,原名突火枪,又改进为火铳。

火药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战争的方式和兵器的形态,从冷兵器开始慢慢过渡到热兵器时代。

伴随着12世纪蒙古西征的步伐,火药传入欧洲,其威力远胜于旧有的冷兵器,彻底改变了中世纪的战争模式。此外,由于火药的大规模应用使得大规模开采矿产成为可能,促进了近代工业的产生。

【一口气看懂秦国的崛起和衰落历史秦国秦始皇】

他原本是周天子的养马专业户,被中原各国视为蛮夷,却分六世之余烈,横扫六国,一统天下。那么大秦帝国是如何崛起的?

又为何在短短的时间内非常击碎?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口气看懂大秦帝国的西北远征。

从公元前905年秦非子获封秦地开始,到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婴投降刘邦为止,秦国共经历了38位君主,约698年历史。

秦国的第一任君主秦非子是西周犬丘人,他是上古部族首领颛顼的后裔,商朝重臣恶来的5世孙。

因其祖先无意辅佐大禹治水,又帮助舜帝驯服鸟兽有功,被赐与银杏无意的后裔赵富因平乱有功,被赐封在赵城,造父便以封地为氏,称赵氏,即为嬴姓赵氏。

周孝王时期,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分封在秦地,秦非子便以封地为氏,号称秦嬴,成为了秦国的始封君。

秦人死后世代为周王室养马并在戍边。不过此时的秦国还仅仅只是一个封地不足50里的周朝附庸。

公元前842年,周厉王因残暴无道,招致诸侯和百姓反叛,被迫逃亡到彘地,西戎趁机入侵西周,秦国的第四任国君秦仲虽全力抵抗,但仍不敌。

周宣王登上王位之后,便任用秦仲为大夫再次讨伐西戎。公元前822年,秦仲在和西戎的交战中阵亡,其子秦庄公即位。

秦庄公为了替父亲报仇,并向周宣王请兵讨伐西戎,于是周宣王便拨给了他7000兵马,秦庄公也不负众望,一战大败西戎。因功被封为西垂大夫。

公元前778年,秦庄公病重,本想传位于长子世父,可世父因祖父大仇未报,坚持领兵杀荣王,于是便将国君之位传给弟弟秦襄公。

秦襄公即位后将都城从秦邑迁到汧邑,以便今后和西戎作战。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因宠爱褒姒而废除太子宜臼,又大搞烽火戏诸侯活动,闹得诸侯离心,被依旧的姥爷申侯联合西戎军杀死在骊山脚下。

秦襄公发兵救周,拥立太子宜臼成为周平王。周平王为表谢意,将其山以西的土地赐予了秦襄公,并与他立下誓约,秦国如果能赶走西戎所得的土地就归秦国。

自此秦国不但获得了在关中地区自由发展的机会,也正式成为了周朝的诸侯国。

有了周天子的承诺,秦襄公为了开疆拓土,开始连连向周边的戎狄部落用兵,最终死在了讨伐西戎的路上。

到了秦文公时期,秦国将都城迁到了关中腹地,开始设立史官教化。秦文公将秦国国土延伸到了岐山,还收留了岐山一带没有迁走的周人。

这些周人教会了秦人耕种庄稼,使秦国得以从原始的游牧经济开始向当时最先进的农业经济转型。

经过几代君主的努力,秦国先后征服并吞并了诸多戎族,至此秦人结束了东周初年近百年的艰辛创业,占有关中平原大部分领土,实现了崛起,成为了西方的新兴强国。

公元前675年,秦宣公即位,此时和秦国同样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晋国自恃强大开始入侵秦国。

可秦国之前一直都是和西戎作战,军队要彪悍的多,虽然两国实力悬殊,最终秦国还是把晋国打败了。

自此后秦与晋的战争变成了家常便饭。到了秦穆公时期,秦国已经成为仅次于晋国、楚国、齐国的二等强国。

公元前655年,秦穆公迎娶晋献公的女儿与晋国缔结秦晋之好,在陪嫁的奴隶当中有一名虞国的俘虏逃到了楚国,又被秦穆公用5张黑羊皮给换了回来,这个人就是鼎鼎大名的五羖大夫百里奚。

秦穆公在他的辅佐之下,内修国政,外图霸业,开地千里,称霸西戎,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

公元前628年,秦穆公趁晋国丧之际派兵偷袭郑国,却被晋襄公率军在崤山设伏,结果2万多秦军全军覆没。

从此秦东进中原之路被晋国遏制,秦穆公不得不继续向西用兵。秦晋之好,从此转为世仇。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去世,太子继位是为秦康公。

康公屡次派兵攻打晋国,却难以得胜,再加上他甘于游乐,荒废国政,这是秦国从秦穆公时期的西戎霸主逐渐走向衰落。

秦康公去世后,儿子秦共公在位5年便去世了。其子秦桓公即位,当时的晋厉公想与秦国罢兵并结下了令狐之盟。可没想到秦桓公前脚结盟,后脚就联络楚国和狄人图谋伐晋。

秦桓公的背信行为引起诸侯不满,开始纷纷倒向晋国。公元前579年,晋厉公联合齐、宋、卫、鲁等八国伐秦,秦国大败。次年秦桓公郁郁而终,其子秦景公即位。

秦景公继续奉行父亲临晋的方针,但晋悼公即位之后,晋国又复霸中原,更是在鄢陵之战中击败了企图进军中原的楚国。

公元前546年,晋、楚、齐、秦、鲁、卫等14国联合签订了弭兵之盟。中原战场迎来了久违的沉寂,秦景公也开始着力改善与晋国的关系。

两国重温秦晋之好,秦景公去世后,秦晋两国一直都相安无事。直到公元前453年,强大的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

秦国仿佛再次看到了东进的希望,可惜一个晋国倒下了,强大的魏国又站起来了。

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在诸国当中率先变法,国力暴增的魏国反而开始侵吞河西之地,秦简公和儿子秦惠公多次攻魏都没能夺回。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亲率50万大军与魏国决战,结果被魏将吴起以5万魏武卒大败。直至吴起离开魏国之前,秦国再也没有能力争夺河西之地。

直到秦献公时期,秦军与魏军在石门再次交战,此役秦军斩敌首6万,再次赢得了六国的尊重。周天子为表祝贺,还赠予秦献公一套礼服,史称献公称伯。

两年后秦献公寿终正寝,其子嬴渠梁继位,是为秦孝公。

秦孝公继位后,任用商鞅为大良造,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变法。针对秦国地广人稀的特点,发布了外来移民可以免赋税三代的优惠政策,使得三晋地区的百姓蜂拥而至,为其开垦荒地。

自此秦国兵精粮足,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公元前343年,周天子册封秦孝公为方伯,正式承认秦国的霸主地位。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逝,其子嬴驷即位,是为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刚继位时,为了平息贵族对变法的不满,遂将商鞅灭族,却不废其法。同时,他任用大量的外国能臣治理国家,就连公孙衍、张仪、魏章等魏人都受到了重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