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作者:不敢轻言语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一百九十一章 战国大时代

书名: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作者:不敢轻言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7:22

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韩侂胄决心起兵北伐,收复河山。大诗人辛弃疾、陆游对这次北伐十分支持,然而最后的结果却让人大失所望。

公元1206年,韩侂胄发动开禧北伐,兵分三路,全线溃败,四川、无锡造反,局势对韩侂胄越来越不利。

不久史弥远和杨皇后就勾结禁军,在上朝的路上劫持韩侂胄将他杀死。杨皇后一哭二闹,竟让宁宗不再追究先斩后奏,擅杀大臣之事,反而让史弥远接替了韩侂胄的位置。南宋第三位权相就这样登场了。

第三位:史弥远史弥远的来头也不小,他是南宋名相史浩的儿子,靠着与杨皇后之兄搞好关系而得到宁宗夫妻的信任。

史弥远掌权以后就将韩侂胄的手机送给金国,与金国重新达成合议。通过平反庆元党人来笼络人心,然而史弥远的野心比韩侂胄更盛。

史弥远掌权之后,把重要官职的任免攥在手中,朝野上下都靠巴结史弥远来谋得一份好差事。宁宗的养子赵昀对此愤愤不平,指着地图说,我以后要把史弥远流放到琼州去。

史弥远听说此事后就从宗室中找来赵昀当备胎,暗中策划政变。不久宁宗突然病重,史弥远舒服,杨皇后矫诏立赵昀为帝,是为宋理宗。十月继续专权善政,公元1233年,史弥远去世,享年69岁。追封魏王,谥忠献。

第四位:贾似道贾似道民间又称蟋蟀宰相。贾似道也是靠裙带关系上位,他是宋理宗贾贵妃的弟弟,凭借姐姐的关系一路平步青云。

1259年,贾似道在鄂州之战中立下大功,封公拜相,风光无限。然而贾似道主政之后推行打算法、公田法,本意是想改革内政,但是对于濒临破产的南宋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打算法是对军队进行审计,然而贾似道却借机排除异己,驱逐一大批能征善战的将领。逼反了刘整,为南宋灭亡添了一把火,而公田法更是搞得天怒人怨。

公田法的本意是收买地主豪强的土地,然后将土地租给贫苦的农民。然而由于通货膨胀严重,朝廷拿来购买土地的纸币几乎等同于废纸,再加上大地主隐瞒田产,小地主无地可卖,佃户又被贪官污吏盘剥,使得本就风雨飘摇的南宋朝廷危机更加严重。

贾似道这么一通胡搞下来已经丧尽人心。公元1275年,贾似道被杀,终年63岁,次年元军攻入临安,南宋灭亡。

【一口气看懂战国时代#历史#战国#名将皇帝】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上演了无数场经典的战役。140多个国家,1000多场战争,各路诸侯争着抢着当大哥。

与张仪、苏秦的纵横捭阖,也有孙膑、白起的相互征伐,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在这时期已经领先世界数百年。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口气看懂战国时代。

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中国进入战国时期。魏国开国君主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首先实行变法。

他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使魏国经济迅速得到发展,又任用吴起进行军事改革,打造出了战国时期一支高度职业化的军事力量——魏武卒。

公元前389年,秦国起兵50万讨伐魏国,西河郡却被吴起率领的5万魏武卒击败,魏国自此称霸中原。

公元前386年,大权在握的齐国国相田和将齐康公放逐于海上后自立为国君,随后又仿效三家分晋,使周天子将其封为齐侯,齐国史称田氏代齐。齐康公死后,田氏取代姜太公至此绝祀。

不久魏文侯去世,魏国这两件事改变了历史的走向:一是继位的儿子魏武侯将功高盖主的吴起逼走,二是孙子魏惠王任用庞涓为将。

吴起无极出走魏国后投奔到了楚国,楚悼王对他加以重用,在楚国也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7年时间楚国国力暴增,但吴起的变法招致了楚国贵族的怨恨。

随着楚悼王去世,吴起也被楚国贵族杀死,变法随即宣告结束。楚国虽然因此失去了称霸中原的机会,但却也奠定了其强国的地位。

庞涓和孙膑原本同时拜在鬼谷子门下的师兄弟,后来庞涓当上了魏国将军,出于对孙膑的嫉妒,便捏造罪名将他砍掉双足。

后来孙膑逃亡到了齐国,受到了齐国大将田忌的赏识,将他收为门客。公元前354年,魏国进攻赵国,被孙膑的围魏救赵轻松化解,并大败魏军。

不久,魏国又攻韩国,孙膑故技重施,再次率军袭击魏都大梁。魏军在回去的路上与马陵道中了孙膑的埋伏,10万精锐全军覆没,庞涓自刎谢罪。魏国从此失去霸主地位。

公元前359年,公孙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实施变法,他发布徙木立信令,用了19年的时间使秦国成为了继魏国之后的又一个超级强国。

因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秦孝公将商地封给公孙鞅,因此后世也称他为商鞅。

马陵道之战后卫国一蹶不振,秦楚国不断进攻魏国。于是魏惠王任用曾在秦国为相的张仪主持国政,打算实施联合秦韩而攻齐楚的计划,史称连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张仪的连横实际上却是打算使魏国首先臣服秦国,而让其他诸侯国效法。

魏惠王当然不肯,于是便将张仪赶回秦国,又启用张仪的政敌公孙衍。公孙衍上位之后,马上开始联合东方的楚、齐、赵、韩、燕以及西方的义渠七国合纵攻伐秦国,并推举楚怀王为纵长,史称合纵。但由于列国各怀异心,联军惨败,合纵旋即失败。

公元前313年,秦国打算进攻齐国,但忧虑齐楚两国已经缔结了合纵联盟,于是便派张仪前往楚国游说楚怀王,以秦国愿献出商於一带600里的土地的谎言离间了齐国和楚国的盟约,但事后却将600里改为6里,楚怀王大怒,于是发兵攻秦,结果楚军在丹阳大败。

随后张仪又说服赵、燕和秦连横,径吞楚方城地区,楚怀王公布屈原忠告受骗,被扣留,最后死于秦国,楚国从此江河日下。

公元前293年,秦国为打开东进中原的通道,又派大将白起率秦军向伊阙进攻,这一战韩魏联军24万人全军覆没,韩两国的精锐损失殆尽,再无力抵御秦国东进。

但此时原本羸弱不堪的赵国又开始崛起,新即位的赵武灵王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胡服骑射改革。

为了适应骑战的需求,他将中原地区宽袖长袍的服装改为短衣紧袖的胡服,改传统的车兵为骑兵,改车战为运动战,使赵国的军事实力大为增强,又成为了秦国向东发展的新障碍。

秦昭王为了打击赵国,派人到齐国与齐闵王相约,同时其为西帝,其为东帝,准备联合五国共伐赵国。但秦国的如意算盘却被燕国宰相苏秦识破。

他先是劝说齐闵王放弃称帝的想法,应当发兵以削弱其的力量。又游说燕、韩、魏、赵等五国。最终苏秦一人配六国相印,合纵攻秦,秦国大败,被迫割地给魏、赵以求和。此后赵国的名将赵奢、廉颇,名相蔺相如纷纷登场,秦国10多年未能再踏进赵国一步。

就在秦国和中原各国打得不可开交之际,远在北方的燕国悄然崛起。由于地处最北端,深受北方林胡、东胡等游牧民族威胁,又和齐国接壤,多年来一直饱受齐国欺负。

直到燕昭王即位,为了复兴燕国,他开始励精图治,广招天下贤士。他命人在沂水之滨修筑了一座高台,并在放置千两黄金作为赠送给前来投奔贤士的见面礼,这座高台便是着名的黄金台。

结果就是各国贤士们争着奔赴燕国,燕国很快集中了一大批各方面的人才,其中最出名的是魏国人乐毅,他被燕昭王拜为亚卿,开始对燕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乐毅改革使燕国逐渐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

公元前283年,燕昭王派大将秦开率军征讨东胡。秦开的大军自西向东由归水流域向密云地区的潮白水流域推进,一路斩关夺隘,马踏平川,一直将东胡驱赶到今西辽河上游。

随后秦开便在此地动员居民大修长城,建成了长达2000多公里的燕国北长城。燕国的国土面积也一跃成为仅次于秦、楚的第三大国。

公元前286年,处于四战之地的宋国发生内乱。齐闵王趁机举兵灭宋,企图向中原扩张。此举虽然让齐国国力达到了顶峰,却也加剧了其同秦、赵的矛盾,对韩、魏、楚也形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导致区域各国矛盾异常尖锐。燕昭王趁机派人四处活动,终于和各国达成攻齐联盟,燕、赵、秦、魏、楚五国联军以乐毅为主帅,与济西大败齐军。随后率领燕军一路长驱直入,连下齐国72城,直到攻下齐国都城临淄,并收齐都宫庙宗室掠夺的珍宝聚才尽归燕国,史称乐毅伐齐。齐国从此一蹶不振。

而此时的秦国自秦孝公时,商鞅变法,中经秦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四代君主100余年的努力下,已经发展成为当时天下第一的强国。

公元前279年,杀神白起率秦军沿汉江东下直奔楚都郢城,揭开了秦国统一战争的序幕。秦军长驱直入,迅速攻取汉水沿岸各个重镇,直抵楚国别都鄢城。

楚国在鄢城集结重兵,企图阻止秦军南下。白起久攻不下,便在鄢城以西百里处筑堤蓄水,修筑长渠直达鄢城,引汉水灌城,淹死城中居民数十万。

第二年,白起率军攻破楚都郢城,已经被秦军吓破胆的楚顷襄王被迫迁都于陈。此战秦国获得了楚国大量国土,目睹了国家一步步走向败亡的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自尽,楚国也因丧失大片疆土和人口而走向衰落,自此齐衰,天下已成秦楚相争之势。

公元前271年,秦昭王将客卿范雎的远交近攻定为国策,开始派人与齐楚通好,然后把进攻的目标对准了赵国和魏国等邻近的国家。

两年之后,秦昭襄王欲发兵攻赵,但当时白起患病,于是便派与白起作战特点一脉相承的大将胡阳领兵。

胡阳率秦军自西向东横穿韩国上党郡,直接插到距赵国都城邯郸不到300里的阏与。但胡阳却只是围住阏与,并没有马上攻城,而是分兵进攻距邯郸不到百里的武安。这招深得白起的真传,意图并不是攻城略地,而是歼灭对方有生力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措手不及的赵惠文王急召大将廉颇、乐乘,询问是否可救。两人均认为阏与距邯郸太远,且道路崎岖险阻,难以救援。

唯独大将赵奢认为“道远险狭,将勇者胜”,于是赵奢率军急行军赶到阏与,按兵不动28天,促其骄傲轻敌,而后出其不意,突然发动攻击。

赵奢先占领战略要地北山,以逸待劳,等秦军来攻,结果仓促应战的秦军大败。主将胡阳被斩首,秦军不败的神话被打破,赵奢因此一战成名,成为东方六国八名将之一。这便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典故。

8年之后,秦军卷土重来,长平之战爆发。赵将廉颇被秦将王龁击败之后便开始修筑堡垒,坚壁清野,与秦军对峙。

赵孝成王认为廉颇士气低落,不出战,秦国丞相范雎趁机派人到赵国散布传言,说廉颇很容易对付,秦国最害怕的是大将赵奢的儿子赵括。赵孝成王信以为真,便派赵括去接替廉颇为主将。秦国得知消息后也悄悄地将主将换成白起。

白起针对赵括年轻气盛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继而分割包围、切断赵军粮道的策略,致使大量赵军士兵或饿死、或因突围不成而死亡,士兵们甚至开始相互残杀为食。赵括也在突围时被秦军射死,失去主将且伤亡惨重的赵军无力再战,只能向白起投降。

结果白起下令将所有赵国降军全部活埋,只留下年纪尚小的240名士兵放回赵国。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赵国元气大伤,再无力与秦军对抗。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至此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

喜欢诸朝陪我刷短视频请大家收藏:(cwzww)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