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作者:不敢轻言语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二百二十一章 历史上的奇和尚

书名: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作者:不敢轻言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7:22

此时的中原大地又一次陷入四分五裂之中。各路军阀割据一方,唐朝领土及关中、河东等地。

自公元618年开始,唐军以关中为中心扫灭群雄,先后平定了薛举、李轨、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武装势力,统一中国。

在唐初统一战争中出力最多的就是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但是按照传统宗法制度,立了长子李建成为太子。

没想到李建成对李世民十分嫉恨,而李世民对兄长也非常不满,兄弟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逼迫李渊禅让,登基为帝,是为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初期,天灾频发,百姓生活困苦,经常遭受DTZ袭扰。李世民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躬行节俭,轻徭薄赋,休养生息。

他重用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名臣,知人善任,从谏如流,先后五次颁布求贤诏令,并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不问出身,唯才是举。唐朝涌现出一大批治国人才。

在勤修内政的同时,唐朝在对外战争也获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公元630年,唐朝灭DTZ,活捉颉利可汗,四夷酋长齐聚长安,尊奉李世民为天可汗。

唐朝设置了顺、右、化、长四州都督府安置突厥降民。公元634年,吐谷浑归附唐朝,公元640年,唐朝灭高昌国,设立安西都护府,唐朝影响力到达中亚。

西域各国纷纷前往长安朝贡。公元646年,薛延陀韩国投降唐朝,同年唐朝在漠北设立安北都护府,在漠南设立单于都护府。

李世民死后,唐高宗李治在父亲留下的遗产上接续贞观之治,发展经济,提倡文教,完善科举制,颇有贞观遗风,后世称之为永徽之治。

李治在位期间先后攻灭西突厥、百济、高句丽,使唐朝版图臻于极盛。然而李治患有风疾,时常头晕目眩,不得不依靠皇后武媚娘打理政务。

久而久之,唐朝的权力中心从皇帝李治手上转移到皇后武媚娘手中。

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驾崩,由李治与武则天所生的第三子李显继位,史称唐中宗。李显性格懦弱,对妻子韦后言听计从,皇位还没坐热乎就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

李显的弟弟李旦继位,更加不敢反抗母后,朝政大权完全落在武后手中。武后临朝称制,追尊武氏先祖,提拔武氏子弟。各地接二连三的出现祥瑞,俨然是为改朝换代造势。

公元684年,徐敬业起兵造反,发出着名的《讨武檄》。武后发出挑战:“试看今日之狱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武后派出30万大军平叛,徐敬业兵败身死。武后借机清理了一大批反对的文武大臣。不久越王李贞谋反,武后借机清洗了李唐宗室贵族,为自己登基扫清了最后障碍。

公元690年,67岁的武后正式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因其嗜好奢侈,所以被后世称之为武则天。

为了坐稳皇位拉拢人心,武则天打压关陇贵族,提拔庶族寒门,并且广开科举,提拔寒门士子。

同时武则天也重用酷吏,鼓励告密,清洗潜在的反对势力,在局势稳定后又将这些酷吏悉数处死。

然而武则天依然还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该立武家人为嗣,还是李家人为嗣?当时武周朝名义上的继承人是武则天的小儿子李旦。

武承嗣、武三思等人百般鼓动武则天废掉李旦。这时狄仁杰提醒武则天,自古只听说儿子祭祀父母的,没有侄子祭祀姑姑的。

不久爆发了营州之乱,武氏子弟被派去平叛,没想到却一败涂地。武则天见武家人不成器,所幸接回了李显,将他立为太子。

到了晚年,武则天沉迷奢侈享乐,偏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拥立李显复位,次年,一代女皇武则天离世。

李显没有吸取第一次当皇帝时的教训,对韦后百依百顺,言听计从,听从女儿安乐公主之言,排挤弟弟李旦和妹妹太平公主。

不久李显离奇死亡,韦后想要效仿武则天立傀儡皇帝垂帘听政,没想到太平公主和李旦之子李隆基联手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安乐公主,拥立李旦二度登基。

然而李旦刚登基,太平公主就和太子李隆基反目成仇。李旦把皇位禅让给李隆基,公元713年,李隆基诛杀太平公主,一系列宫廷政变到这里终于暂时告一段落。

经过贞观、永徽、武周三朝积累,到了唐玄宗李隆基在位的开元年间,唐朝已经走入盛世,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繁荣的国家之一。

唐朝的首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有60多个国家的商人使节与唐朝进行经济文化来往。

然而在盛唐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一系列危机。自北朝以来实行的府兵制和经过数百年发展已经趋于崩溃,腐兵、废伍、兵心涣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边将拥兵自重,而李隆基却沉迷于享乐之中,懈怠了政事。平卢节度使安禄山靠着讨好李隆基和杨贵妃平步青云,兼任了范阳、河东节度使。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起兵造反,由于唐朝长平日久,沿途州县见叛兵袭来,毫无抵抗之力。不过数月,洛阳、长安就双双失陷,李隆基仓皇出逃。

曾经强盛的大唐就这样化为了泡影。安史之乱历时7年,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唐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华北,宦官势力日益膨胀,吐蕃、回鹘崛起对唐朝边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但是唐朝中央政权依然还在,勉强维持着统治,在风雨飘摇中继续了100多年国祚。

那么唐朝为何能有这样的生命力呢?除了唐天子威信尚存,各方势力都需要在名义上尊奉天子之外,更根本的原因就是除了北方藩镇割据之外,唐朝中央政权依然能从江南附属地区征收赋税,

保证了维持统治的经济基础。到了黄巢之乱席卷全国才给大唐敲响丧钟。公元878年,黄巢起义爆发,给大唐敲响了灭亡的丧钟。

黄巢军流动作战,足迹遍及南北,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基础。最终于公元881年攻入长安,唐僖宗仓皇出逃,皇朝禁军杀李唐宗室贵族世家。

虽然黄巢最终败亡,但是李唐王朝也从此名存实亡了。各地军阀割据一方,互相攻伐混战,唐天子形同傀儡。公元907年,朱全忠逼迫唐哀帝退位,唐朝灭亡。

【历史上不走寻常路的和尚#历史#小知识#和尚】

在华夏历史上,和尚是一个人才辈出的职业。他们可以让皇帝放弃皇位去出家,还能与公主传出绯闻,甚至还有和尚当上了皇帝。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盘点一下历史上不走寻常路的和尚。

首先就是梁武帝萧衍,他是整个南北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有文化的皇帝之一。萧衍与三个儿子萧统、萧纲、萧绎合称四萧,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除了文化水平很高以外,萧衍还极度信佛。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动荡战乱不止,但在萧衍的治理下,南朝却成了几十年的太平盛世。

当时北魏内乱无力南下,南梁压力大减,皇帝萧衍乐得清闲,甚至出家当起了和尚。国不可一日无君,满朝大臣凑够一亿钱请萧衍还俗。

这样的闹剧先后进行了4次,萧衍乐此不疲。到了晚年,萧衍每日只吃一顿素菜,以示虔诚。其实萧衍这样的行为在南北朝并非孤立,南陈后主陈叔宝也曾出家过,群臣出钱赎回。

然而,沉迷于求神拜佛并不能得到庇佑。公元549年,萧衍在侯景之乱中被饿死于台城,终年86岁。

第二位就是辩机,他是大名鼎鼎的玄奘法师的弟子。容貌俊秀,英气逼人,在玄奘取经归来后,他协助玄奘翻译经书,编修《大唐西域记》。

玄奘弟子众多,辩机最为知名,但是生平记载却寥寥无几,其原因就在于辩机卷入了一场皇室内乱,还与唐太宗爱女高阳公主传出了绯闻。

相传高阳公主与辩机私通,唐太宗大怒,将辩机腰斩处死,高阳公主怀恨在心。后来在唐高宗年间与驸马房遗爱等人一起造反,失败后被刺死。

现代史学家对高阳公主是否与辩机私通一直争议不休。高阳公主的驸马房遗爱是房玄龄的次子,在房玄龄死后,其嫡长子房遗直继承父亲的封爵。

高阳公主不服,要唐太宗将封爵赐给房遗爱,唐太宗不许。后来御史偶然发现辩机藏有高阳公主的玉枕,认定二人有私情,事发后辩机被唐太宗处死。

这段历史扑朔迷离,只记载于《新唐书》,不见于《旧唐书》。而且两部史书存在自相矛盾之处,公主是否与和尚私通本是深闺密室之事,外人无从得知。

高阳公主是否认识辩机恐怕也要打个问号,但是经过史家口口相传,这样一位风神俊朗的高僧就这样和高阳公主绑定在一起了。

第三位就是在《倚天屠龙记》中有出场的彭莹玉,在历史上他是齐黄巾军的首领,本名彭毅,又称彭和尚,一出生就被送进寺院,10岁时正式出家。

但是彭莹玉没有安心当和尚,反而加入了白莲教,秘密进行反元活动,通过给周边百姓治病来传播弥勒下世、改换乾坤的教义,吸引了众多追随者。

1338年彭莹玉在袁州造反,推举大弟子周子旺为首领,聚众5000余人,最终在元军的镇压下失败,周子旺被杀,彭莹玉逃亡到淮西继续策划推翻元朝。

彭莹玉在淮西收了众多弟子,为下一次起义积蓄力量。1351年,刘福通和韩山童造反,拉开了元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彭莹玉推举徐寿辉为首领聚众造反,元军迅速崩溃,短短数月,徐寿辉就拖地千里建立了徐宋政权,自称皇帝,成为当时实力最强大的义军首领之一。

然而徐寿辉名为皇帝,实权却极为有限,彭莹玉认为徐寿辉有天子之相,所以才将他推出来做吉祥物。徐宋政权内部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元军站稳阵脚后就对徐宋政权进行反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1353年,彭莹玉在瑞州遭遇元军围攻,最终战死。7年后徐寿辉被陈友谅所杀,徐宋政权灭亡。

第四位就是道衍,本名姚广孝,有黑衣宰相之称,出生于元朝末年,12岁时出家。在元末明初,当和尚是个很有前途的职业,明太祖朱元璋,齐皇红巾军领袖彭莹玉都当过和尚。

姚广孝和他们都是出生于一个时代,但是他出道比较晚,在同行们搅弄风云之时,他还在跟道士席应真学习阴阳术、兵法、五行。

曾有相士给道衍相面说他将会成为刘秉忠那样的人,刘秉忠辅佐忽必烈建功立业,那么道衍也要辅佐谁呢?

公元1382年,马皇后病逝,诸王进京奔丧。朱元璋让儿子们挑选僧侣带回去为马皇后诵经祈福,道衍一眼就相中了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并对他说我“要送大王一顶白帽子”,

当时24岁的朱棣被吓了一跳,但又按耐不住好奇心,于是就将他带回北平,想看看这个老和尚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道衍虽是和尚,但是三教九流、军事兵法都无所不通,朱棣没有谋士都会找道衍问计。

朱元璋晚年藩王势力尾大不掉,在秦王、晋王相继去世后,燕王朱棣已经成为当时实力最强的藩王,这自然离不开道衍在幕后为燕王出谋划策。

朱元璋死后,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对燕王磨刀霍霍,意欲除之而后快。道衍一直鼓动燕王造反,在建文帝削藩之后,朱棣终于忍无可忍,暗中准备起事。

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靖内难的名号对建文帝发起挑战。作为军师,道衍一直为燕王出谋划策,燕王外出征战时,道衍留守北平,保证大后方的安全。

然而对于燕王来说,造反还是很困难的事。三年过去了,燕王和朝廷始终围绕着山东拉锯,这时道衍却点醒了燕王,南京守备空虚,燕军可以直扑南京,历史在这一刻发生了转折,建文帝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在灵璧之战中朝廷大军全军覆没,沿途各州纷纷归附投降。公元1402年,燕军兵临南京城下,建文帝消失于一片火海之中,朱棣登上了皇位。

道衍完成了毕生所愿,恢复本名姚广孝,拒绝了朱棣一切封赏,继续在幕后为朱棣出谋划策,被称之为黑衣宰相。公元1418年,姚广孝病逝,终年83岁。

喜欢诸朝陪我刷短视频请大家收藏:(cwzww)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