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文豪1983

作者:小时光恋曲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11章 只有他,只能他

书名:文豪1983 作者:小时光恋曲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2:52

综合考虑之下,觉得还是可以带上余切。

张守任和王世民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俩远赴沪市,几乎把能拉到的票全拉上了,然后找到了作协老大,巴老本人。

沪市武康路113号,不少文学青年心中的圣地,巴老整个人生中住的最久的地方。

他俩提前知会了自己的来访,然后推开那扇绿色铁皮大门,进入这幢独门独院、环境优雅的园住宅。

“巴老,我们是来拉票的。”

只见到,巴老正坐在椅子上,朝他们微笑。

张守任的心顿时就怦怦直跳:因为巴老患了帕金森,今年又跌断了一条腿,长期卧床在家,很少迎客,出去也是被女儿推着轮椅过去。

从轮椅到椅子这么简单的动作,却表达了巴老对他们来访的看重。而他们竟然是为了一件“不太得体”的事情来游说。

对不起,也许我来的不是时候?

张守任和王世民四眼相对,一把年纪的人了,一时间竟呆住了,只觉得天旋地转,脸上臊得发烫。

“怎么不说话?”巴老觉得他们来的正是时候。让女儿李小林给他俩拿水果吃。

“说吧,为谁拉票……”

张守任硬着头皮说,“为了余切去东京,巴老……如果有一个,只能有一个,那人就是他。”

王世民跟着说:“乔公78年去日本访问,当时坐在新干线上,说‘(这火车)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们文学的火车也开起来了,有了新的火车头。”

巴老笑着点头,示意他们继续讲。

张守任可能很少面临这么大的压力,他感觉自己的每一个字都讲出来很费劲儿。“从根本上,我不支持伤痕文的作者,代表我们年轻一代出国去访问……”

话没有说完,张守任闭嘴了,静静看巴老的反应。

而王世民则吓了一跳,因为巴老表达过对伤痕文的支持,他有许多老朋友陨落在了过去,他自己也并不容易。

张守任简直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巴老却安慰他们:“你们要讲东西,不要分成几次讲,我在这都听着,说不定我也赞成你!”

这下,张守任总算是心里好了一些。他直言道,“我们确实不该忘记伤口——但我们将要去日本,坐上了新干线,我不愿意再向人讲述那些老故事了,反之,我希望让日本人看到中国人的朝气蓬勃,这是我更大的私心!”

“中国人,是可以的,中国人,强起来了。”

张守任越说越激动,声音都颤抖起来。

“嗯,说下去。”巴老点点头。

王世民负责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为啥让余切去。在和南边邻居战争发生之前的三十多年,巴老作为慰问团的代表,跑到了朝鲜战争前沿阵地进行创作。

当时,巴老称呼每一个小战士为“同志”,而同志们称呼他为“老巴”。

王世民说:“我听说部队给您让出了宽敞的住所,但您拒绝了,大着胆子去到战壕那,冒着轰炸机的炮火,在罐头箱子上写战地日记和散文——这和余切拒绝回家,去更深处的猫耳洞何其像。”

这个马屁拍得到位。

他们两个原先是排练过了对话,现在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讲出来,居然觉得自己情真意切,一边讲一边想:是啊!这个余切真特么像!

如果余切不去,让谁去呢?

最接近余切地位的是刘芯武,但刘芯武为人敏感,脆弱,一般来说也和善,而他写的是那样的文章,如果日本记者来问他,他要如何讲述自己在创作什么东西?

苦难,混乱,贫穷……确实是有过的,但是够了,真的够了。

这余切长得帅,长得高,有才华,把他在那一摆——日本人就说,啊!中国的年轻人来了。

张守任已经在畅想那种场景:由余切推着轮椅上的巴老从飞机上下来,走上红毯。记者们咔咔拍照,在轮椅上的,代表过去的,站直了的那个,是将来。此时巴老却忽然大笑起来,好一阵子后,他说:“就算你们不来,我也赞成他有个名额。”

张守任和王世民都懵逼了:为啥呢?

巴老让这两人去看《大公报》上的采访。那上面讲的很清楚了,“只有新的来了之后,才知道旧的去了。”

这个采访就是说的余切。

原来巴老自己也倾向于带上余切。

——白费一场功夫!

张守任和王世民在巴老这吃了饭,乘火车回来,他们是高贵的卧铺,卧铺底下有茶盘子,开车后中途列车员挨个桌子给旅客倒开水。另外有报纸,杂志,小人书……免费看。

张守任之所以为余切的事情跑来跑去,不光是因为想余切上进。

还因为他知道余切要装修四合院,短期要搞一笔大钱来用。张守任是一个奶妈一样的编辑,他照顾得到作者的方方面面。

他说:“如果余切能写个日本文章拿去发,他装修四合院的钱就有着落了。”

王世民哈哈大笑:“余切能拿日本人的钱了,当然就有着落了。”

“——同志!”列车员来给这两位倒开水。

王世民趁机找列车员要书来看。

列车员说:“所有书都借出去了。”

“杂志呢?”

“杂志也没了。”

“报纸?”

“有一个。”报纸拿来,是《南方周末》的第一期。

这是份粤省搞的报纸,今年刚开始办,报纸上有主编的寄语:“有可以不说的真话,但绝不说假话。”

果然是这样,因为第一期就有个难绷的新闻:《陈忡美国来信》。

陈忡是大陆比较出名的女演员,出道就是演的谢晋的电影《小》,和刘晓青合作,堪称是难分伯仲,随后又是影片《苏醒》,她是女主角。她18岁就手捧百奖。

王世民指着报纸给张守任看:“陈忡是不是挂历上面的那个女的?”

“是她,没错。”张守任认出来了。

他俩都起了兴趣,一起来看这个“陈忡美国来信”。

然后就绷不住了,信上面陈忡说:“我在美国之后,当过餐厅的服务员,也在后厨刷过盘子,努力的跑龙套……我无比的思念远在家乡的祖国和亲人们……”

那你为啥要过去呢?

张守任抓耳挠腮,忽然道:“余切那个《大撒把》写的没错,就这么厉害的人物,去了美国还是刷盘子。那你说一般人去了,能成吗?”

“国内流行的那些留学生文学全是假的!骗人!要害了好多人!”

王世民也想到了去年和余切聊《大撒把》的那一天。这个时候,他再次肯定了自己来拉票是正确的。

“余切去日本,肯定有不一样的东西出来。只有他能,只有他去。”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