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文豪1983

作者:小时光恋曲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九十章 《赞美余切》

书名:文豪1983 作者:小时光恋曲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2:52

王濛高兴道:“今年以来,余切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青年作家,也是大众最喜欢的青年作家!不论是上级还是其他观众,都很想要看到余切的身影。”

刘芯武问:“余切不是在蓉城吗?为什么不让他来参加,却要我们来参加?”

“因为余切赶不过来了,但大家不愿意错过他。”王濛直言道,“你看过这一次的节目单吗?男高音姜大为唱《问我们在想什么》,中央民族歌舞团管弦乐队来伴奏……会上的主持人有旁白……”

“旁白什么?”

王濛眉飞色舞:“旁白说,我们在想什么?我们在想前线的战士们,想那最可爱的人。我们在想什么?我们在想英雄胆气的青年,想他们的不懈奋斗。我们在想什么?我们在想全国的各族同胞,我们团结在一起。”

“这和余切有什么关系?”

“因为这个英雄胆气的青年,说的就是余切。”王濛说的那样高兴,就好像几年前他守在刘芯武身边说,“我写过《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就是预想到,你就是我们文坛新来的‘年轻人’,你富有生机,又对人性格外的进行关注。”

而现在,他再次对人给出这样高的评价,但那个人不再是刘芯武。并且,他希望刘芯武来为下一个人赞美。

刘芯武还想表示出自己的见解:“王主编,你看过最近的大新闻吗?”

“什么新闻?余切击毙了敌人?”

“不是,是漂亮国的总统来我们这里访问,真是有许多故事啊……既不能损失了我们的得体,也不能怠慢了客人……”

“总统?那个演员嘛,他原先差点中枪哩——天啊,我才发现和余切是一模一样的。”王濛惊讶道,脸上有止不住的欣喜,仿佛这个巧合对他来讲是天大的惊喜。

但为什么又是余切?

为什么总是余切。

刘芯武的心中,有股燃烧着的愤懑,但说出来的却是文质彬彬:“其实我想写一篇批评稿,就是有关于他《大撒把》那篇的,我认为那篇不够真实,因为他没有留过洋,也没见过几个外国人……我觉得……”

“——他不懂,谁才能懂?”王濛没有察觉到什么,“如果一个燕大的学生在外国人最多的地方也不懂?只有外交官才能懂了。”

“但这种,是不是有点扭曲事实,损害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我最讨厌上纲上线,就是,对它宽容一点,当时我对你是这样说的,现在我对其他人也这么说。”

王濛终于意识到了什么,但他不以为然,而是拍了拍刘芯武的肩膀:

“大家都知道,你是个温和的人,做过多年班主任,心胸要宽广——余切现在已经开始成为我们文坛的门面,是光彩的一面,是全新的力量……”

“但是我认为……”

王濛却根本没有搭理他,而是继续道:

“新现实,军旅文学,拉美文学……”王濛说起来如数家珍,满是自豪,“哦,出道时还写过知青!余切是一个天才无疑了,而且有他的远大理想,大家都能看得到,你要批评他,你怎么样来批评他?”

“我们应当保护性的批评他,鼓励性的批评他……但这样的批评是要由更具地位的人来做的,我想你是不行的。大家都知道,你的批评水平不高嘛……”

王濛开了个玩笑。“现在我来说,你来写,你要拿去修饰一番,到大会堂上讲——”

刘芯武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只是觉得自己的笔在不受控制的移动:

“我们之前所面临的困难是失去了信任,大家并不知道什么还是可信的,北岛写《我不相信》讲,‘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没有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刘芯武所写下的字迹变成了打印出来的文字稿: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似乎重新拾起了信任,79年刘芯武在《人民文学》发表《我爱每一片绿叶》,说每人的个性都是一片绿叶,新的创作者开始思考个人的重要性……”

文字稿放在了“青年联欢会”的讲台上,为此,演讲者排练了许多次:

“82年,李存宝写下《高山下的环》,他描述了一种不同于以往高大全的战士形象,甚至把更多的笔墨放在了战场之外,这样反传统的写法引来极大争议,但最终却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喜欢……”

在正式的演讲中,刘芯武正朗声诵读道:

“文艺理论家朱光浅教授写下《关于人性论、人道主义、人情味和共同美问题》,发表在《文艺研究》上,以春雷之势,指出人性就是‘人类自然本性’,它并非专门为文学创作所写出,但却启发了许多创作者,使得他们意识到,一个个具体的,日渐丰富化和高尚化的人性之美……”

刘芯武的眼睛离不开了,他的声音在发颤:

“我们呼唤来了新一轮的创作者,他们冲破了原有的文艺创作禁区,或者说,他们根本是成长在没有禁区的第一代人,所以能创作出真正先进的文学作品,这其中最为代表的就是……就是……”

“——”当着六千多人的面前,刘芯武出神了,他呆呆的看着下面的内容,这些溢美之辞,正是他自己所写下来的。

原来,他早就明白了,只是不肯承认。

6=9+

他的声音在喇叭背向的情况下,变得只有自己听到,十分安静,让他产生一种自己在自我对话的错觉,让他怀疑台下的六千多人有没有听到他的声音,因为台下也是那么安静。

刘芯武试探着道:“余切……是的,无论是他在《十月》所倡导的新现实,还是目前更为出名的那一篇军旅文学,或者对西方流行的拉美文学创作思潮的追溯,都表现出明显不同于前人的思考。”

“他不是‘破土而出’,‘横空出世’,而是有明显的发展脉络。”

“他所在的一代人,将突破既有的束缚和羁绊,大胆开拓创新,引领文学潮流……”

台下当然听到了,怎么让刘芯武察觉到的?因为现场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掌声,反过来盖住了音箱的声音,让刘芯武明白刚才说了很了不得的话!

那么多人在认可他的结论,人们脸上的神情激动,不论是歌舞团、管弦乐队、交响乐团这些燕京文艺界的精英,还是直接进行创作的文坛大腕们,他们为刘芯武的陈述之精彩而鼓掌,深深认可他的结论。

这是刘芯武今年以来读者反馈最好的一部作品,该作品简而言之可以叫《赞美余切》。

人们还在鼓掌,有的人站起来道:“你写的真好!真棒!”

“你为什么看的那么清楚?让我听的心潮澎湃!不愧也是个作家。”

这一刻,刘芯武感到自己的心中,有什么东西碎掉了。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