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文豪1983

作者:小时光恋曲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八十七章 在全国,他们眼里的余切(一)

书名:文豪1983 作者:小时光恋曲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2:52

这篇文章道:全国同胞们,同志们,朋友们!港、澳、台三千万同胞们!海内外心系祖国的同胞们!

老山战役已经成为我国自卫反击战进入相持阶段以来,最为迅速,最为重大的一场胜利,在您看到这一篇文章的同时,边防部队正在向八里河东山、者阴山挺进!我们即将迎来新的凯旋!

这一场战役所取得的战略优势,足以将敌军牢牢防御在国门之外,不能也不敢再向我国的南大门靠近一步!

在战斗最为激烈的211高地,战士们登上主峰,完全胜利后山呼万岁!此时,不知道有谁说出“我们在一起”的口号,他们手拉着手,数次重复了这一句话。

这正是青年作家余切于去年夏天创作的一部《未婚妻的信》,该反映战士们面临绝境团结一心,力克来犯之敌的故事,作者向全国人民呼吁,请我们来关心前线的将士们!

更传奇的是,他本人竟也亲上211高地北坡,击毙了前来作反动宣传的敌人!据同行的战地摄影师回忆说,余切精准命中胆小鼠辈,昂首阔步走回到指挥部中,参加了之后的作战宣誓大会……

可谓是英雄胆壮英雄气,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我们必将胜利,我们一定胜利,因为我们有这样作家,我们有这样的军队,我们有这样的人民,我们永远在一起!

————

这一篇报道,如同旋风一般传遍了整个大江南北,读起来令人心跳加速,后背发汗。

有位领导看了报道后,立刻要求召开文艺界座谈会,他请来了朱牧之。

“你了解这个余切吗?”

“我正在了解……余切是燕大的高材生,写了不少。”

“燕大,你不也是燕大的吗?”

朱牧之笑道:“所以我正在通过他的老师和同学打听他,我认为这才是可靠消息。”

“朱老弟,我已经查了他的身份,几代忠良,毫无疑问是经得起考验的家庭,现在却做了乡村教师,他本来最有伤痕可写……但是,从上午到现在,我跳着看了他好多篇,发现他和别人写的是不一样的!”

“哪里不一样了?”

“他没有那种死气沉沉,伤春悲秋的感觉,我并不懂文学,很多人都比我懂一些,去年有人在讲话中说‘主体论’,‘文学异化’——使我感到很莫名其妙,在我看来,他们的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却急不可耐的谈起了让人难懂的东西!我才知道年轻人并不是这样的……”

朱牧之道:“余切是个少年天才,他的老师和同学反映,他在许多方面都有才能……”

“真是健儿,真是英雄!”

朱牧之附和:“是啊!”

这位领导呢,很少有失态的时候,并不轻易表达自己意见。去年他发觉有人谈些“莫名其妙”的东西时,也并没有立刻发作,而是在接下来才找机会进行反驳。

但他现在已经表达态度了:“我们的文化事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作家呢?我认为从来不是选拔出来的,不是靠自吹自擂拉帮结派,而是从人民中走出来的——你看到211高地战士们手拉着手了吗?”

“——我们在一起,我们在一起!”他说起来犹有激动,仿佛听到了当时的呐喊声,“我们所需要的,正是这样的作家,是人民选择了他。”

“我个人希望,他能得到更大的发展。”

朱牧之当然也这么希望了:“年轻人正是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自然没有那些死气沉沉。”

——————

蓉城,马识途刚刚伺候完他所栽下的一株菩提,然后坐在书房里,面对着午后宽大的阳光开始写信。他写信给燕大的钱忠书。

马识途家住在蓉城西北的一个老破小,连电梯都没有,很多人第一次来马识途的家里会大吃一惊,过于简朴了。

但马识途对书桌面积比较在乎,对窗台的取光比较在乎,对他“弟子”的遭遇比较在乎——虽然余切还不知道这一点。

去年,马识途在蓉城常住后,决心为自己找一些老了之后的乐趣,他不知道自己这个老家伙还能活多久,找来找去,他选择了养育一株菩提树。

菩提在传统文化中,有觉悟和智慧的意思,菩提子有生生不息,新的开始的含义。

马识途这个人性格乐观豁达,他觉得菩提树挺能表达他的志向。哪怕他死了,他的东西传下来了。

马识途的女儿马万梅从老家回来问:“爸爸,朋友给你送来了万县的橘子,你要不要吃呢?”

“我在写信,你莫慌给我吃。”

“写给哪个的信哟?”

“我一个老朋友的,他之前向我问,我是不是确实有个徒弟,我看他明显是喜欢别个,想要跟我抢哟……那当然是不可能的,不能让。”

“爸爸,菩提树你养的怎么样子了?我来帮你不?”

6=9+

“你不要来,它正在自己长,有水有阳光就行了。”

马识途思考后,提笔写道:“默存老兄,我原先在西南联大读书,你教书,我和你们‘苏省帮’关系最好,聊的最多。”

“38年的时候,全国部分地区沦陷,园口黄河大堤被掘开,黄泛区房倒屋塌、饥民遍野……我是在那时加入了组织,但我还不晓得要做些什么?也不晓得,要面临些什么?”

“41年,由于叛徒告密,我的老婆死了,我的第一个女儿失踪了,二十年后才找到……组织让我考西南联大去潜伏,我真的靠自己本事考进去了,我以为西南联大的人应该要为国家奔走相告,不要做亡国奴,但却有部分人对我看不惯……”

“他们说,你为什么要去反驳别人?你和闻一多先生成了忘年交,你们整天到处搞演讲,你们是在闹事,标新立异……文学系的,就该好好读书写,别去搞东搞西的……我想,是啊,我这么惨了,已经不年轻了,我怎么还不长记性?”

“万一我暴露了怎么办?万一我被打击报复怎么办?”

“但我管不了我自己。我看到了钱穆先生写的《国史大纲》……知道他以为我们这个国家要完了,民族要完了,大家都来当亡国奴才写的这个,他希望我们以后的孩子们,当了日本人的奴隶后,还能看这些‘国史大纲’,知道我们原先是多么辉煌!”

“后来日本人的飞机来轰炸了,师生们都吃不起饭,大家终于同仇敌忾,共度时艰。但幸运的是,我比一般的人觉悟的要更早。”

“你说你很喜欢余切,问我是否收过这个弟子……我并未和闻一多先生拜过师,他没有徒弟,我没有师傅,我们亦师亦友,和余切也是这样,你不要来拆散我们之间的关系。”

“如果余切不嫌弃我这个老乡文学水平不高,我也不是不能去假装一下……余切和我很像,我确实很欣赏他。有天他被几个人来逼问,为难,我想到了我在西南联大的时候,我们何其的相像呢?”

“闻一多先生照顾了我;如今轮到了我来做闻一多。”

此时,马识途已经接近写完这一封信。他想了想,跑去菩提树底下摘了几个菩提树的果实,想要用这个菩提树和果实之间的关系提醒钱忠书——他对余切不是一般的关系。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