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文豪1983

作者:小时光恋曲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六十七章 马尔克斯的回信

书名:文豪1983 作者:小时光恋曲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1-07 02:52

“亲爱的中国朋友,我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原谅我未能及时的回信给你。”

“黄玫瑰”这个意象,得以水落石出的时候,余切的预言是否要成真,也即将揭开谜底。

他不久后借助京城人民出版社的电话,再次打到另一边大洋的哥伦比亚,而这一次,马尔克斯本人知道了一切。

据说马尔克斯未成名之前,经常苦苦等待自己的稿子是否能通过。

当他写完《百年孤独》之后,他所有的钱只够寄一半的稿子,于是他把一半的稿子寄过去了——慌乱中,寄送的是下半部分,令他懊恼不已。

出版社最终给了极佳的回复,恳请他尽快把上半部分寄过去……但这些种种,使得马尔克斯愿意让别人来给他寄信,他自己则渐渐不再寄信。

所以,马尔克斯的回复,是以传真的形式到了余切手里。

“事实上,这段时间我在写一本,我把它命名为《霍乱时期的爱情》,我有预感,它会成为不错的作品。”

“你提到的广场大屠杀事件,我一直在找寻真相,3000人当然是夸张的手法,但我童年的记忆里,我曾经亲眼看着那辆离开庄园的火车,我相信那里面本应该有3000具尸体,但最终有些被扔进海了。”

“许多人不知道,我在写之前,是一个新闻调查记者,我致力于把新闻写实和写作技巧相结合,所以并不觉得自己的作品是‘魔幻’,我向来是一个现实主义作家,我每次遇见人都这样讲。”

“在当新闻调查记者的时候,我发现人们总愿意相信更为具体的事情,比如,我说大象在天上飞,大家当然不会相信,但如果有425只大象在天上飞——可能有人会相信你了。”

“我现在的心,已经完全被广场大屠杀事件所占据,好消息是前年,我这个国家的军阀政府已经倒台,我们选出了第一届民选政府,总统贝坦库尔同样当过一名作家和经济学家,他的父亲靠种香蕉给他抚养长大,我会和他联系,看看能否找到更真实的历史档案。”

“再一次的感谢你,我生于1927,因为广场大屠杀事件发生在1928,自此我从来都告诉别人,我是1928年出生的——请你帮我保守秘密,不要告诉其他人。”

“也感谢诸位翻译者们,我所在的国度是一个小地方,感谢另一个世界的人们并没有忘记我们。”

——————

读完马尔克斯的回复。

让余切觉得奇怪的是,马尔克斯没有提出版权的要求。

因为在后来,他自己来中国访问——当时陪同的人是钱忠书——他因为到处是盗版书而大发雷霆。钱忠书十分尴尬,不停的道歉。

但是,当余切看到去年中国的人均gdp是两三百美元,而马尔克斯所在的哥伦比亚是一千三百多美元时,一切就变得合理起来。

估计在马尔克斯心中,这会儿中国实在赤贫得让他提不出什么想法,又或者是他还没来得及立刻提出。

现在的时间是2月末。距离第二届拉美文学研究圆满落幕,已经有了半个月。

尽管正式刊印版本还没出来,《百年孤独》一些章节通过手抄的方式流出,这部为代表的创作手法开始产生巨大效应,是这一时期的主要话题。

由于拉美文学研究学术会闹出的阵仗,在极短的时间里面,任何一个文学爱好者都在谈《百年孤独》,事实上,历史上于今年年末杭城举办的会议中,作家们回忆自己讨论了“寻根文学”、“先锋文学”等诸多话题,然后,他们还为了马尔克斯这个人大谈特谈。除了拉美文学,改革文学同样十分流行。他们的阵地在《当代》杂志,改革文学的一大批代表作品,均发表于《当代》。

寻根文学,先锋文学,意识流文学等正在崛起。

今年年初,就在余切为了写《大撒把》而冥思苦想的时候,乔公去到了南方城市,发表一系列讲话,这是他第一次南行,在文学界造成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此前,每年文学界都有不同程度的风波,每年都要倒霉一些人,去年作协面临换届,争执了一年多都没有下文,因为不同的人物上任代表不同的文学风向。

今年,这些争执伴随着乔公南行所释放出的信号,渐渐的消失了,这就是1984年,已经开始真正进入到春天。

刘芯武因撰写《警惕幻想文学》而掀起的舆论,没有能延续更长的时间,因为这篇文章的正主自己先倒下了。人们认为,他写的怎么样先不要提,他首先是不具备文学批判水平的。

那么,新现实文学呢?

刘振云的《塔埔》作为短篇,发表在了《十月》的新年首刊上,没有能获得更大的影响,评论家把这当做余切《高考1977》的精神续作。

反倒是查海生的《亚洲铜》,似乎要诞生出来了,骆一禾最近的时间都在磨这一篇作品。

当查海生终于写完这首诗的时候,骆一禾把这首诗带来余切的面前,让余切读完。

【亚洲铜亚洲铜

爱怀疑和飞翔的是鸟淹没一切的是海水

你的主人却是青草住在自己细小的腰上

守住野的手掌和秘密】

他问余切:“你觉得怎么样?”

这是查海生的成名作啊,那肯定是好极了。

余切说:“这首诗写的好,‘亚洲铜’既是贫穷祖国形象的精妙比喻,形象上容易让人想到北方贫瘠广袤的黄土地,同时还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形象命名与概括。”

“我们中国在古代,不就是铜的国家吗?”

于是骆一禾让余切给查海生写一个赏析,写到《十月》刊当中。“你现在已经是很有名气的作家了,也是一个研究者,其实读者们也希望看到你的赏析。”

“读者为啥会喜欢看到我的赏析呢?”

“因为你战出了名声啊,大家当然信你的说法。‘余矢’——”骆一禾用出了余切使用的那个马甲,以后你要评论谁的时候,就继续用这个。

回复的一部分,采用自马尔克斯和巴黎记者的采访。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