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虎贲郎

作者:中更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303章 拜为军师

书名:虎贲郎 作者:中更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2

颍川,自吕布抵达后各方勒兵不动。

吕布驻屯许县东北方向二十里处,背依洧水,面朝许县。

从东北方向堵死了荀彧撤离的路线,许县之南的许田邸阁粮仓早已被李通占据。

许县西边的颍阴则一直控制在张绣、南阳兵手中,而朝廷公卿顿兵颍阴城下,进退两难。

他们没有足够的兵力进攻颍阴,想乘机搞事情的南阳兵也反应过来,他们其实与张绣不是一路人。

可周边粮食就控制在张绣、荀彧、李通手中,南阳兵两万余人,随着存粮将尽,也不得不看张绣的脸色。

至于公卿,他们连张绣、南阳兵都搞不定,又怎么能说服荀彧?

抓着许县与城中储粮、守兵,是荀彧、汝颖士人唯一的谈判本钱。

既然公卿此前承诺的事情缺乏执行的力量,那荀彧只能等,等真正能决事的赵基、吕布抵达后再谈。

就连吕布抵达后,荀彧也只是输运粮食,表达基本的友善态度。

吕布也很有耐心,一方面拜谒天子沟通信息,同时也在等赵基抵达。

如何收拾公卿,吕布不缺这个胆魄,身边乡党勇士敢跟着他刺杀董卓,再杀几个公卿也不算什么。

吕布只要敢杀,他下面不缺敢执行的人。

可他把握不住其中的分寸,也不想让天子生气。

反正赵基肯定会动手,他又何必站出来做恶人?

至于天子,驻屯颍阴之北的乡社里,静观事态变化。

他是个很有耐心的皇帝,当年东迁之初,仅仅一道桥就拖延了一个多月时间。

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天子扛住了李傕的施压,最终还是突破郭汜所部的阻拦。

而如今各方势力汇聚,安全、温饱有保障的情况下,天子更是吃的好,喝的好。

天子安稳如故,焦虑只能是公卿。

可他们再焦虑,又有什么用?

现在就连董承也不跟他们搅和了,指挥不动任何一支军队,只能静静等着。

就在这种奇异的气氛中,赵基有序拔营;期间曹洪、夏侯渊提兵北上与赵基擦肩而过时,双方都保持了极大的克制。

赵基过颖水时,与勒兵北上的陈宫相遇,彼此保持安全距离后,也一前一后抵达。

陈宫所部在颖水东岸,贴近许田邸阁扎营;赵基则直接来到颍阴城。

他的到来,让颍阴城下扎营的南阳兵主动撤离,撤到了颍阴城西。

各方十余万军队就这样汇聚颍川,陈相骆俊也汇合两万余陈国兵,跟在赵基身后。

这种时候,赵基反而不急了,抵达后谢绝各方使者。

多驻留一日,多吃一天颍川人的米,就降低一份太原的储粮消耗。

赵基这样扎营三日,等全军抵达并完成休整后,才与骆俊乘车来到颍阴南门外。

各方谈判之前,一定要先确定各方立场关系。

张绣不敢轻易出城,他要在城内提防各种可能出现的变数,城内还有五千余俘虏,他必须亲自盯着。

张绣现身南门之上,赵岐乘车而出。

南门外帷幕之中,冷风吹刮。

赵基、骆俊一起迎赵岐入帷幕,待赵岐落座,赵基拱手:“若非台卿公中流击楫力挽狂澜,天子则为曹贼所掳。于我实有大恩,请受赵某一拜。”

骆俊也跟着赵基一起长拜,赵岐坦然受礼,等两人落座后,赵岐才开口:“老夫也不清楚荀文若谋算,只是不喜朝中公卿反复无状。”

他观察赵基、骆俊神态,就问:“侍中已与陈王结盟?”

“是,新平之誓全军皆知,我自会践行。”

赵基说着去看骆俊,骆俊也拱手:“外臣入朝,是为大王辞谢大将军重位。”

大将军这个职务对陈王来说毫无意义,只会惹朝廷猜忌,也会让吕布惦记。

赵岐听了呵呵做笑:“陈王倒是豁达,实在是可惜。”

赵基、骆俊也知道他可惜的是什么,如果天子暴毙,那陈王就是三兴汉室极好的明君。

赵岐随即就问赵基:“侍中闭营三日,所为何事?”

“我在等桓典谢罪,不曾想此公颜面甚厚,竟如此不知悔改。”

赵基露出笑容:“蛊惑并挟持天子南下,延误军机,原本可一战歼灭曹贼。如今战事拖延,又不知会枉死多少军民。这样的罪孽,形同内通贼臣,岂能轻易揭过?”

赵岐不觉得意外,追问:“还有呢?”

“此事同谋者众多,稍后天子当面,我还要详细审问,免得冤枉好人。”

赵基转而就问:“张将军是何态度?”

赵岐反问:“侍中欲如何安置雍凉之众?”

“乱世之中人心浮动,我等不过随波逐流,又有几人能自主?”

赵基敛容长叹:“诛除贼首后,当休养生息,间隙时用兵诛讨北地诸胡。朝廷若能安定中原,社稷若是可以兴复还百姓太平,我自当为国家北面柱石。若中原纷争,我自提虎贲入卫天子,诛讨不臣。”

见赵基没有迫害三辅、陇上之意,赵岐也只能相信。

不相信赵基,他也会相信赵彦,总不能去相信吕布。

真让吕布去讨伐雍凉,到时候雍凉那边想投降的人,也不敢投降,只能咬牙反抗,将宝贵的人口元气消耗在无意义的地域对抗。

赵岐思维缓慢,回应也慢:“侍中能受陈王信赖,想来也能取信张将军。稍后侍中调派三千兵,张将军若无异议,可入城协防,接管仓储。”

“嗯,张将军若肯信我,我自不会背弃他。”

赵基应下,询问:“我听闻南阳之士有废立皇后之意?”

“此前声势不小,得闻侍中、吕侯汴水大捷后,便偃旗息鼓,再无此类主张。”

赵岐又问:“南阳、荆州之事,侍中如何看?”

“我无意参与中原纠纷,更别说是遥远的南阳、荆州。”

赵基看一眼骆俊,又说:“不过南阳有三辅十余万户难民寄人篱下,受人奴役。我定三辅后,当免三年徭役赋税,以休养百姓。南阳这里,也需下严令,督促各家释放奴役的三辅士民,使之返回原籍,兴复家业。”

赵岐立刻点头,他搞这么一系列事情,背刺的何止是公卿?

被赵岐坑的最厉害的是南阳人,错失了极好的机会。

图的,不就是将三辅士民救回去?

南阳大姓一边奴役三辅灾民,一边还围着赵岐,企图让赵岐当他们的代言人……赵基实在是无法想象南阳大姓的思路。

其实这种想法也不算荒唐,大姓是一种人,这些大姓眼中,赵岐才是他们的自己人。

可忽略了赵岐的人生经历,作为党锢最惨的家族之一,赵岐跟现存的大姓完全是两条线上的人。

若不是张绣兵力不足,如果张绣足够善战,赵基怀疑赵岐敢怂恿张绣肃清南阳大姓。

毕竟南阳大姓奴役的不仅是三辅灾民,这些大姓仆僮不见得跟自家主人是一条心。

也就是担心战争不顺利,会枉死更多的人,赵岐才放弃了武装血洗的想法。

只是将南阳人拖在这里,让他们算计成空。

赵岐想了想,就问:“在侍中看来,谁合适担任南阳郡守?”

至于荆州牧刘表,谁敢提议征刘表入朝,谁就是刘表的敌人。

就刘表现在的状态,也无法征入朝中,反而会刺激刘表破罐子破摔,一条路走到黑。

刘表若是称王、称帝,只要扛过最初的动乱,那就能彻底割据荆楚。

只是刘表可能岁数有些大,缺乏自信,荆州大姓也缺信心,所以没有跟着刘表在这条路上狂奔。

但刘表与刘焉一样,刘焉造天子车驾,却被益州大姓纵火焚烧,迫使刘焉迁移治所到成都,暂停了称帝的计划。

刘表也是一样的,郊祭天地,如似天子行举。

结果立刻就遭受荆州本土士人、客居士人的集体声讨,迫使刘表暂停了更进一步的试探。

如果提议征刘表入朝,等于逼迫刘表立刻称王、称帝。

身处庙堂之上,自然要避免这种称王、称帝的事情发生;只要还都维持在同一个朝廷之下,那很多事情都是可以慢慢操作的。

真给逼反了,那就必须火速平叛。

若放任,等于鼓励其他人称帝,到时候各地都是皇帝、藩王,朝廷权威大丧,反而就没了价值、意义。

怎么处理南阳问题,才是新朝首要大事。

派个强势的人去,等于逼迫刘表加快造反。

赵基早有预案,就说:“我有两个人选,第一是原沛国相陈珪。由他出任南阳,可安荆州之心;其次是李通,此人部曲万家,留在汝颖之间,若与蒙侯联合,非社稷之福。”

赵岐闻言,想了想,就说:“析分南阳,以陈珪领南阳,分出来的新郡交给李通。”

李通的门第不高,麾下部曲以乡党为骨干,盘踞汝南西南时,李通就是强势的地头蛇,能轻易动员万余部曲作战。

如果让李通带着部曲迁徙,那很多人眷恋故土会放弃李通,李通能缩水到三五千家。

就李通这种野路子,面对郡守高位,不一定能忍得住。

再说了,在中原与吕布、袁术做邻居,对李通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

见赵基点头,赵基是真的不在乎南阳。

赵岐又说:“刘表顾虑南阳大姓兼并三辅灾民后做大,朝廷可与刘表一起下令,督促各家释放三辅男女。那张将军如何安置?”

“弘农有段煨,我想请张将军暂任左冯翊,再迁京兆尹,未来做个使匈奴中郎将,远离州郡纷争。”

让张绣去三辅滚一圈,然后去守边,自然能避开许多政治危险。

这段时间相处下来,赵岐也想给张绣找个好路子。

略沉吟,赵岐就问:“侍中几时能讨破李傕郭汜?”

“明年,我摘下李傕郭汜的头颅做成酒器,请台卿公鉴赏。”

赵基做出承诺,那可是曾经权倾天下的两个男人。

骆俊听着侧目不已,赵岐立刻表态:“既如此,老夫愿随侍中北上。”

倒不是怕赵基肃清三辅大姓,三辅大姓都已元气大伤,不值得赵基动手,除了苏氏。

“台卿公若是有意,我愿效仿张将军,拜台卿公为军师。”

赵基郑重拱手,赵岐快九十岁的人了,带着赵岐征讨关中,容易取信三辅残留的士人、军吏,瓦解李傕郭汜的外围势力。

他现在的体量,容得下这些苟延残喘的关中士人。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