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虎贲郎

作者:中更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58章 柳后不惠

书名:虎贲郎 作者:中更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2

侯氏冶炼场,这里只有一座冶炼炉。

贾逵押运三车铜器抵达,虽然现在融了铸造的铜马蹄一时间用不上,可他相信赵基能讨平白波诸将。

即便讨伐失败,他留着这些铜器也没意义。

持家清贫,不贪不占,这才是贾氏的门风。

既然赵基舍得拿铜去做马掌,他又有什么好惋惜的?

只要投入到驱逐匈奴一事上,就是用黄金来打造马掌,贾逵也不会在乎。

冶炼场外围,贾逵还没有靠近,就听到木棚下铁匠锻打铁器叮叮当当的噪音,只觉得耳朵有些疼。

柳孚也出来迎他,旁边也有简陋的庭院。

贾逵进入后才发现庭院外面看着简陋,内部用的都是好木料。

几个女婢就在庭院内的凉棚下纺织素绢,她们的技艺很好,织机与丝料也好。

素白的蚕丝就跟她们的手掌、小臂一样白嫩,明显是侯氏兄弟培养的优秀女织工。

贾逵不由多看了几眼自己的妻兄,好在是自己的妻兄,自己不是对方的妻兄。

柳孚仿佛没有察觉,很有先祖柳下惠的风采。

三个女婢似乎平日里本就有较高的地位,专心于纺织,也不起身迎奉、伺候。

柳孚引着贾逵进入屋舍,就问:“梁道运来这么多铜器,是何缘故?”

对于这个妹夫,私下没外人的时候,柳孚也不会端着架子。

故而柳孚神情狭促,明显误会了。

贾逵反问:“兄长以为呢?”

“莫不是铜器粗笨,不易输运?想要融了,便于藏匿?”

柳孚做着合理分析,直接问:“库中黄金还能剩下多少?”

“大约三成,赵阿季提议进献七成黄金给朝廷,另有两千匹绢。”

贾逵感到有些心累,继续说:“这些铜器也要融了,用来铸造马掌。”

柳孚无语,盯着贾逵:“你同意了?”

贾逵知道他在问进献金帛的事情,点头:“或许这是赵公授意的事情,虽然会得罪卫固。但赵阿季开出条件,他想请赵公出面,征我做尚书郎。”

这可是尚书郎,贾家三十年里没出仕了。

起家为尚书郎,以后贾逵不横死,前程是稳妥的。

柳孚也是心生羡慕:“受赵公所举,以尚书郎起家……朝廷又是危难之际,梁道也立有功勋,想来不难。可这样如同要置卫氏于死地,乡人难免诽议、诟病。”

“所以我拒绝了。”

贾逵转而就说:“我应募虎贲的初衷就是驱逐匈奴,赵阿季也盟誓助我。此刻正是用武之际,哪能入朝为官?”

“梁道糊涂啊,匈奴随时都可以发兵驱逐,这入仕的机会可是难得。”

柳孚急的站了起来,又说:“讨平白波贼,朝廷重用我等本就在情理之中。惩戒卫氏也不算意外,何必为虚言而坏长远大事?”

见他着急,贾逵一笑:“因此我向赵阿季举荐了兄长,只要兄长同意,赵阿季就会在赵公这里推举兄长。”

“我?”

柳孚本要落座,闻言半撅着屁股僵在那里,还是缓缓落座:“我怎么能当尚书郎?论功勋不如梁道,也不如裴秀,门第也不如。又是县吏,若是举孝廉还有些机会。”

“那兄长是接受,还是不接受?”

贾逵追问,不见柳孚拒绝,就知道这事情稳了:“既然兄长不反对,此事就这样定下了。铜器融造马掌一事乃赵阿季看重之事,兄长这里多多费心。大约讨平白波贼他率虎贲归来时,朝廷敕书、使者也会抵达。”

“既然赵公看得上愚兄,愚兄就应下了。”

柳孚敛容,并说:“赵公满门忠烈,能做赵公的门生,也是我的幸事啊!”

贾逵不搭腔,柳孚感慨一番后,就问:“金帛之事,可否暂缓?”

“我已将献表、金帛装车,让赵阿季带去了。”

贾逵语气也高亢起来:“讨贼时,虽然依赖吏士效命。可若有了这些金帛,赵公也能策反部分贼兵,易于破敌。至于卫氏存续,与你我何干?”

将河东冠姓卫氏拉下来,他们才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柳孚闻言也不再强求什么,只是说:“赵阿季骁猛刚毅,梁道也要谨慎行事。”

“谢兄长关爱,赵阿季已有安排,今后他在前督兵破敌,我为他管理后方杂事。”

“嗯,这样我也就放心了。”

柳孚是真的怕贾逵去前线参战,万一兵败,赵基那么勇猛,自然能杀出一条血路。

贾逵就不好说了,柳孚可不想自己妹妹当寡妇。

只是想到自己即将出仕担任尚书郎,柳孚坐在那里忍不住对着空气痴痴发笑。

似乎已经看到消息传到族里,族老、父兄长辈们的惊叹、欣慰神情。

起家尚书郎,这几乎是最顶级的出仕起点。

当然了,还有些奇葩起家就是郡守,这种人是不能比拟的。

贾逵见柳孚坐在那里时不时的翘起嘴角,索性不再言语,起身离去。

侯氏重要的产业就三份,一个是囤积财物、粮食的庄园;另外两个就是冶炼场与牧场,至于农庄之类的,反倒好管理,派两三个虎贲郎,督率十几个辅兵就能完整接管。

所以庄园那里很重要,抓着粮食,才能稳定军心,稳定各处的人心。

青黄不接之际,庄园里的粮食能救所有人的命。

贾逵不敢疏忽,出去后见卸车完毕,立刻就带着空车返回。

只有待在庄园里,他才安心。

侯氏走私马匹带来的收益太丰厚了,虎贲主力出征之际,若疏于防备,自然会刺激附近的好邻居。

贾逵走了后,柳孚才脑袋晕乎乎走出庭院,只觉得远近光景分外明媚、光鲜。

就连冶铁炉飘来的气味,都是那么的提神,令人畅怀。

现在谁敢抢他的尚书郎,他就敢剁了对方。

别说卫固,就是卫固老爹来了,他也敢砍!

就柳氏的门第来说,还不如贾逵。

贾逵虽然父亲早亡,可有个遭受党锢,党锢前就有清名的祖父。

而党锢之际,柳家依旧在出仕。

阉党势力被肃清后的当下,考评士人的一个标准就是党锢之际父祖、近支亲属的出仕情况。

能出仕却拒绝出仕的,自然是上上之选。

就清正一项,贾逵遥遥领先,是柳孚无法比拟的优势。

虽说两个月前清正的贾逵来柳家走亲,夜里与他同塌而眠讨论国家社稷大事,走的时候不小心把他好裤子穿走……但这不影响贾逵的清正门风。

返回庄园的路上,贾逵看着山道草丛里出没的蝗虫,心情很快就变的沉抑。

大概再过几天时间,就能看到灌木、草丛生长被压制。

以他的见闻和认知,再有一个月,就会出现密密麻麻的小蝗虫,将视线内一切能吃的植被吃光,然后向其他有草木的地方迁徙。

随着蝗虫渐渐长大,啃食草木的能力也会暴涨。

之后就是走到哪里,吃到哪里。

到时候匈奴人的兽群也会缺草,四月下旬开始,匈奴人的机动力就会严重下降。

不管是渡过汾水来抄掠,还是部落迁徙……兽群饿肚子又没草吃的情况下,匈奴想跑都跑不动。

四月下旬,极好的战机就会出现。

现在只希望河东武库里能有一些惊喜,让虎贲获取完整的汉军武装,从器械上取得一些优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