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虎贲郎

作者:中更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215章 深感耻辱

书名:虎贲郎 作者:中更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2

赵基粗暴干预之下,对各方势力来说相当于开了全图。

不是他多么聪慧,而是很多不传之秘、许多顶级谋士安身立命的手段,在赵基眼中实属寻常货色。

如曹操招聘郭嘉时的考核,郭嘉回答是欲与袁绍抗衡,必须先解决吕布。

这就是郭嘉直接成为戏志才替补的关键,曹操麾下文武也有持这样意见的人,但很多人态度、看法并不坚决。

哪怕自身反复思索确认是正确的观点,也会被权威所影响,进而动摇、屈服。

吕布这里,陈宫自然能意识到这一点,可他不认为曹操能快速消灭他们。

至于袁术一方,还时刻想着占据徐州,反攻曹操。

在袁绍曹操看来,袁术已经不够格了。

曹操屡次大破袁术,追着袁术屁股打,所以看不上袁术。

袁绍就更简单了,他连公孙瓒都按在地上打,相对于曹操,袁绍更有极大的骑兵优势,所以看不上曹操,也看不上袁术。

至于吕布、刘备,此刻的袁绍也不是非常重视,彼此已不是一个体量了。

与这些老牌军阀相比,赵基在袁绍眼中更是渣渣一样的存在。

因此,袁绍拒绝了朝廷方面的安排。

如果朝廷强行要给他一个骠骑将军,他也勉强可以接受。

至于反手表奏赵基去当车骑将军,则是妄想;还有让高干主动退出上党,放弃并州刺史一职,更是不可能!

袁绍的使者袁叙再次来到中都大营,与杨彪会面,转述了袁绍的态度。

并说:“赵元嗣名托衣冠,实不过健卒锐士而已,与吕布之流何异?”

袁叙对杨彪这位姑父也说不出狠话,用相对温和的语气又说:“赵元嗣拥兵自重,不敬朝廷尤甚。今右将军若是忍让,必助长其凶顽。”

袁叙说着低下头,不敢与杨彪对视。

他也清楚朝廷想要干什么,拿走上党壮大朝廷影响力的同时,还想通过控制河北向赵基展示影响力,以压制赵基。

袁绍这里不配合,袁叙又有什么办法?

汝南袁氏,仅仅是太傅袁隗这一脉,就有兄弟十二人,杨彪所娶的就是袁隗的姐妹。

这还没算汝南袁氏主要的两个大分支,袁京长子一脉基本上不跟幼子袁汤一脉走动,袁汤嫡子四人,庶子八人,构成了庞大的袁氏嫡流。

还有袁京侄儿袁盱一脉,袁盱之子就是袁遗,袁绍派山阳郡守袁遗去抢扬州,袁遗被堂弟袁术、表弟何夔驱逐,为乱兵所杀,这一支算是完蛋。

而袁京长子一脉目前以袁忠兄弟为主,宁肯跑到交州避乱,也不搅合袁氏大宗的内战。

二袁相争,核心主力就是袁京少子袁汤的十二个儿子及后代,再加上袁汤的女婿、孙子辈的姻亲家族,基本上遍布列郡,无不是郡望之家。

袁氏以及姻亲,再加上门生故吏,姻亲的门生故吏,门生故吏的门生故吏,这自然就席卷关东了。

袁叙只是袁氏内战中的一份子,这么大的家族分裂对攻,他也身不由己。

至于赵基,别说袁绍,就连他也看不上。

琅琊赵氏就一个赵昱还像点衣冠士人,赵彦混了那么多年只是以边鄙小郡守征入朝中拜为议郎,无名于天下,算什么?

赵基更是以虎贲入仕,说是虎贲,不过是兵痞罢了。

这种档次,也配与袁绍同列为国家重号将军?

就内心来说,袁绍自然喜欢骠骑将军这个官位,毕竟目前袁术是左将军,与他右将军齐平。

这就让袁绍不喜欢目前的右将军,但如果当骠骑将军需要他去承认赵基,那很抱歉,袁绍宁肯继续担任右将军。

宁愿与袁术同列为四方将军,也不愿更进一步与赵基同班。

再憎恶袁术,彼此也是一类人;而赵基,在袁绍眼中,就是个披了人皮的牛马。

如果接受骠骑将军,再表奏赵基当车骑将军,岂不是相当于自甘轻贱,与牛马同列、为伍?

做出这种事情,能把袁术笑死。

宁肯吃亏,也不能让袁术以及那边的亲戚们笑话。

杨彪多少能理解袁绍的行为逻辑,可更觉得这是袁绍在向朝廷龇牙。

想了想,杨彪还是想促成这件事情。

毕竟朝廷返回雒都后,只要能调解、消解各种战争,打不起仗,各方群雄对军队的控制力就会下降。

当谈判能解决纠纷的时候,大家都回到座位上谈判,也就不再依赖军队了。

沉吟着,杨彪就试探性提议说:“赵元嗣若是遣使问候,进献贺礼,右将军这里可能忍耐一二?”

袁叙皱眉:“甚难,他当朝杀郭援,河北、中原痛恨此人者比比皆是。郭公则更是恨不得生食其肉,有郭公则在,右将军这里恐难宽恕此事。”

不是说郭援不能杀,当朝处死,等于给阳翟郭氏甩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以后颍川这里征辟士人,主官都会下意识对阳翟郭氏降低一个评价。

杨彪无奈,只能说:“此乃朝廷大事,容我劝说赵元嗣。仲述你也回去劝劝本初,今赵元嗣晋阳聚集步骑三万,日日操训,秣马厉兵。若不能安抚,待秋高气爽,此人势必出兵上党,与本初一战。”

“还请姑父手书一封,我也好转交本初兄。”

袁叙拱手相请,杨彪也只能起身去写信,这么重大的事情,不能靠口信,必须见文字。

杨彪这里还有很多知情的事情,却无法也不能给袁绍传递。

例如赵基、赵彦遥控各方,组成的讨伐袁曹联盟的包围网即将成型,南边吕布一旦动手,赵基这里肯定也会动手。

杨彪自有一套相对可靠的情报网络,赵基、贾诩已经开始接触、策反关陇贼将。

等这些人将人质送过来后,赵基后路稳定,肯定要揪着高干往死里打。

不是杨彪对高干缺乏信心,而是赵基连斩白波四将给他的震撼太大了。

就高干那点小身板,真经不住赵基的折腾。

接待了袁叙,杨彪就入大营去见杨琦。

就见杨琦、杨众静坐在营房,神情悲痛,杨彪心里一凉还以为赵基搞事情,就问:“兄长何故如此?”

“文先你自己看。”

杨琦将一份公文竹简递给杨彪,杨彪拿起来后顿时身形一晃:“怎么会如此?”

这是从兖州发来的公文,自北海乘公车入朝的郑玄半路了病故。

郑玄门人遍及青州,冀州、徐州、兖州也有很多,郑玄入朝的话,会直接增强朝廷对青州的掌控力。

这种增强是空前的,几乎可以达到天下未乱之前的那种状态!

杨彪神情失落,更为郑玄之死而感到伤感。

朝廷兴复之路如此艰难,他跌坐黄土地面:“郑康成一去,如广厦折断梁柱,苍生何其不幸!”

杨琦也是忍不住长叹一口气,说:“关东各州,状况恐非我等所见。或许真如赵元嗣所言,袁绍、曹操皆是乱臣贼子。”

杨彪抬头挽袖擦拭眼角:“大兄何出此言?”

“我怀疑康成兄死因不明。”

杨琦语气低沉:“谁不想让他入朝?”

杨众、杨彪都沉默,肯定不是赵彦,反而是赵彦积极推动郑玄入朝。

琅琊在徐州之北,与北海相连,郑玄入朝带来的一众门生,其中不乏琅琊人。

杨彪有一种窒息感,就取出袁绍的手书递给杨琦:“大兄,这是袁本初回应,他信中回复,说是与赵元嗣同班为臣,他深感耻辱。若是朝廷敕使前往邺城征拜,他自会谢绝。弟以为若是赵元嗣能私下去信攀交,或许还有一些转机。”

察觉杨彪还是有些天真,杨琦一笑,却无笑意:“你我何德,能说服赵元嗣雌伏于袁绍当面?赵元嗣正是锐气之年,袁绍不给他写信攀交,在这小儿眼中就已经很失礼了,文先你还想去劝?”

将随意瞥视的袁绍手书递给杨众:“袁绍既然刚强,那我等就拭目以待,看他二人相争于上党。”

这两个人打一场,对朝廷也有些好处。

如果赵基打赢了,就去找赵彦,给赵基那里送一个侧室。

赵家会答应的,他们不会拒绝杨家的友谊。

原本杨琦还是很有骨气的,可郑玄都死在入朝的路上,他也得小心谨慎。

与关东比起来,赵基对他们已经够和善的了。

甚至李傕郭汜的乱兵,交战杀红眼时也只是杀九卿,不曾杀他们。

世道如此的艰辛,多一个强势女婿、孙女婿,也就多一条退路。

想必族里、乡里,也是可以理解的。

与赵基相比,袁绍、曹操真敢杀他们杨家人。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