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虎贲郎

作者:中更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218章 真反贼也

书名:虎贲郎 作者:中更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2

赵基对高柔并没有什么兴趣,对高干也是。

简单见一面后,赵基就去找裴秀蹭饭。

裴秀吃住都在工地上,傍晚歇工时,炊烟弥漫。

赵基来时裴秀正核算开支,见他工作专注,赵基也不好打搅。

裴秀并不是一个熟练的计吏,但这段时间也掌握了乘除法规律、技巧。

核算之际,裴秀必须保持专注,才能进行心算。

算筹、算珠这些计数工具也就适合初学者,或者方便资深者计算大数据。

日常账目计算的话,这些计算工具反而显得累赘,不方便。

泰山人宗室刘洪已经改进出了原始算盘,这更像是一个灵活的计数工具,是算筹、算珠的合并。

原始算盘偏向于计数,虽然也有一套算法;可赵基不清楚,他连小学时学习过的算盘口诀都忘了。

此刻也只能静静等裴秀计算,否则一打搅,又得从头计算。

不过赵基准备将算盘弄出来,哪怕作为一个计数工具,也能增加计算效率。

用的时间长了,自然能推敲出一套简练的口诀、算法。

裴秀也心急,硬是保持专注强撑着一口气计算完毕,如释重负模样。

赵基见他完事儿,就坐在裴秀对面,伸手拿账簿竹简审视:“还得再招一些计吏,多养几个人,交叉审计,你也轻松一些。人手多了,好好锻炼,以后也不缺人用。”

“好,我去信平阳,请梁道出面招募计吏。”

裴秀应下,太原也有计算人才,但这些人要么被杀,要么集体下狱从事重体力工作。

就算用这些人,也要等一段时间。

而平阳那里,还有一批从事体力工作的宗贼,从中选一批计吏不难。

戴罪上班以减刑期,想来这些计吏应该会珍惜这些机会。

裴秀拿起蒲扇给自己扇风,看着敞开衣襟,就差光膀子的赵基:“你也是国家重臣,一县君侯,怎么如此轻佻不重威仪?”

“如果我衣冠齐整,上天能给我降下一道冷气,你让我穿皮衣都行。”

赵基扭头看屋外,外面阳光强烈:“还是这些新筑的屋舍好,比城里旧屋凉爽。”

这段时间军队训练都避开了午间酷暑,都是早晚集训,午间睡大觉;或者出营到汾水边上冲凉,解暑。

工地也不例外,午间都是要休息的。

赵基说着,将高干的手书递给裴秀,这是一道帛书。

裴秀双手接住放在桌案上,又擦干双手汗迹,才铺开阅读。

高干曾游历太原、河东,裴秀与高干也有一面之缘,高干给他的印象极好,是一个文武双全、出身高贵、相貌堂堂,待人温和的儒雅君子。

硬要说缺点,那就是高干身高七尺,在河东人眼里就显得有些低矮。

高干在信中表达了对赵基的敬意,这种敬意充斥全篇,满满的都是敬意。

除了敬意、夸赞之外,再没别的了。

裴秀放下帛书,沉思:“他想停战?”

“我更觉得这是骄敌之计,不存在什么好意。”

赵基伸手拿过裴秀的蒲扇,自己扇了起来:“朝廷那里想玩弄招,用骠骑将军骗袁绍退一步,袁绍不会上当。我对车骑将军什么的也不在乎,总之上党之归属,不能听公卿安排。”

自己可以不要上党,但不能让公卿斡旋成功。

既然已经给旧日公卿贴上了无能的标签,如果这些人证明了确实有才能、手段,岂不是否定了安邑兵谏的正义性、必要性?

身处一个大集体内,相互拖后腿是难以避免的事情。

总不能都让别人来拖自己的后腿,自己也要努力、主动去拖别人的后腿。

这没什么不好意思的,相互拖后腿,才会获得对方的尊重。

否则一个个的把你当傻子欺负,欺负了一次之后,就迫不及待的想要欺负你第二次。

裴秀闻言沉思,赵基继续摇扇子。

反正比上限,自己不能输;就是比下限,也不能输。

裴秀将帛书迭好,询问:“张燕这里如何回复的?”

“就等暑气退去。”

赵基将蒲扇还给裴秀,继续说:“吕布这边与刘备相互委质立信,刘备与袁术相持不动,吕布出兵后,徐淮荆豫之间必生大变。吕布大概在等我动手,我不知道袁绍、曹操现在在等什么。”

反正不可能等死,也不可能作壁上观、被动防守。

自借助朝廷的名义,策封吕布为豫州牧开始,天下形势走向就开始脱离赵基熟知的‘主线’,自己洞悉全局的情报优势正快速坍塌。

所以来找裴秀,想看看裴秀的看法,以开阔自己的认知、见解。

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要小瞧其他人。

贾诩可能站在大气层,对事物变化的把握正确率高达七八成;那么站在第三层或第四层的人,也可能会得出与贾诩类似的判断。

错误、不全的信息,偶尔也能得出正确的判断。

多问问别人的见解,自己来拿主意即可。

裴秀也是认真思考,他的脑袋基本上与赵基是绑在一起的。

片刻后,裴秀就说:“河北之难处,我也有所听闻。自鞠义死后,河北暂无大将,只能借三郡乌桓之力制衡公孙瓒。期间袁绍矫诏欲拉拢蹋顿,而乌桓各部大人不满蹋顿擅权。得悉袁绍矫诏之事,乌桓内部将生变故。”

这是裴秀的观点,认为袁绍在等乌桓内部矛盾平息。

去年鞠义、刘和与公孙瓒决战失利,公孙瓒立刻就雄起了;而袁绍这里又不得不用粗糙手段处死鞠义、刘和,使得冀州内部军心动摇,也让幽州汉豪强疏远袁绍。

尤其是刘和之死,降低了公孙瓒在幽州人内部的仇恨,反而让鲜于辅、田豫等此前积极要为刘虞复仇的边郡豪杰转变立场,开始对抗袁绍。

内部失去了挑大梁的鞠义,外部公孙瓒势力恢复,这是个很危险的时刻。

偏偏三郡乌桓这里,蹋顿想要将临时首领变成终身首领,只能寻求外部力量支持。

蹋顿从北出击,打了公孙瓒一个措手不及,才将公孙瓒昂扬复起之势压了下去。

否则等公孙瓒与幽州汉胡豪强消解仇恨,重新联合后,那就轮到袁绍难受了。

袁绍看不上曹操的关键因素就在于他有成建制的骑军,而曹操没有。

如果袁绍与势力恢复的公孙瓒做对比,那袁绍的那点骑兵,根本不济事。

野战中,公孙瓒恢复势力后,将拥有绝对的优势……这个优势是多方面的,战略层次上,公孙瓒能决定打不打,在哪里打。

决战时,骑兵优势的公孙瓒可以打的更凶猛,就算败仗后,也能收拢大部分兵力;若是取胜,以骑兵的追歼,就是酣畅淋漓的大胜、围歼。

听了裴秀的观点,赵基陷入思索。

在取得代郡后,鲜于辅、田豫、阎柔等人已经上表、入贡,若是通过朝廷下诏,那么公孙瓒、幽州豪强就能摒弃前仇,联合起来,再次成为袁绍的噩梦。

可自己凭什么帮公孙瓒消解恶名?

这么长时间了,公孙瓒的使者也不来问候、拜见自己,实在是有些不够尊敬自己。

面子是相互给的,自己真不在乎公孙瓒是否能联合幽州豪强。

而是主动派使者去赦免公孙瓒,会让公孙瓒、边郡豪强看轻自己。

毕竟公孙瓒扣留朝廷使者,矫诏任命四州官吏,更杀死刘虞……洗白的难度有点大。

公孙瓒身上的污点不会轻易消退,自己去洗,会转移、分摊到自己身上。

裴秀见赵基沉思不语,又说:“公孙瓒绝非束手待毙之人,我听说鲜于辅等人与他仇恨颇深。若是封锁道路,不许公孙瓒使者通行,那么公孙瓒使者绕道而来,难免会耽误一些时间。”

“希望如此,他的使者肯来,我就拉他一把。”

赵基语气平静,朝廷的使用权很快就要到期了,真等张杨护送朝廷去了雒都;期间吕布又打穿豫州占据汝颖二郡,那么朝廷自然会用另一种态度来看自己。

不免有些担心,南边强化吕布,北边再强化公孙瓒后,加上自己,会直接打崩袁绍、曹操,迫使他们结为更为亲密的盟友。

诸刘联盟达成后,朝廷影响力大涨……岂不是相当于另一个成熟版本的曹操出现?

没办法,虽然现在曹操很强,让吕布、张杨不敢轻易再出兵交战;袁绍也很强,压的公孙瓒难以喘息。

可形势强弱变化是很迅烈的,袁绍、曹操都没能稳固,天下不过乱了八年,他们能稳固到哪里去?

一战失利,满盘皆输。

自己也不例外,也就朝廷可以不停的输,只要赢一把,那就彻底翻身做主人了。

算起来,自己与袁绍、曹操才是真正的深层次盟友。

思索间,卫士端来饭餐,赵基也不再思索这些。

只能看公孙瓒这里的使者,使者肯来,说话好听一点,就给袁绍一个大惊喜。

世道乱成这样,再乱一些又如何?

自己需要时间,朝廷恢复权威又如何?

雒都距离河东又不远,大不了挥兵上雒,清君侧,诛奸邪。

因此,真正的敌人是朝廷,还不是袁绍这些人。

赵基端着餐盘,感觉有朝一日群雄会再次联军,来与自己打一场酣畅淋漓的决战。

裴秀好像察觉到什么,只是看一眼赵基,也不多说什么,就大口吃饭。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