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虎贲郎

作者:中更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272章 令人心寒

书名:虎贲郎 作者:中更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2

公卿决议完毕,当夜就有几波使者向东而去,也有向南边宛口张绣报讯的。

次日天空阴沉,秋雨将至。

四更过后,营地内炊烟弥漫,赵基巡视营地。

三名斥候簇拥两名使骑直入辕门,见赵基巡营,遂驱马到这座小营区前,齐齐下马。

两名使骑也是艰难下马,都是留在朝中的河东虎贲。

赵基走出小营,认出其中一人:“宋杲?”

“是卑职。”

宋杲左脸颊有一道粉色疤痕,瘢痕很浅,拱着手:“侍中,朝廷将往颍川而去!卑职听闻张绣已自宛口,也就叶县、昆阳提兵向北,与汝南豪帅李通合兵并进,足有两万之众!”

跟随宋杲而来的虎贲郎也紧接着说:“朝廷昨日迁荀攸荀公达为左中郎将,卑职等河东旧人已被荀攸革出左郎署。”

赵基笑问:“还有什么?”

宋杲回答:“汝颖之众欲背离曹操,欲迎奉天子于许县。卑职听闻许下军屯,今岁入百万石米麦。我等离开时,朝中百官无不振奋。”

赵基点着头:“你们先用餐、休息,这不算什么大事。”

说着赵基去看一名卫士,卫士出列展臂邀请,宋杲二人向赵基拱手,赵基也拱手还礼。

这时候一名军吏阔步而来,递上一封有泥封的木牍:“侍中,张将军信使所呈。”

赵基伸手接过,拇指搓碎烤干的泥印,拉开绳结,就见信中也是类似的内容。

张杨在信中表达了愤怒情绪,有一种被朝廷出卖的羞怒。

紧巴巴跑过去吃颍川人的米,这跟投降有什么区别?

“笔墨。”

赵基开口,很快张瓒就将一支蘸了墨的毛笔递来,赵基就在两片木牍空白处书写回信。

赵基感觉这是针对朝廷的一场诱杀,就这帮乌合之众跑到颍川去,敲不到粮食,极有可能被荀彧一口吃了。

不打掉、重创曹操,荀彧这伙人敢轻易投降?

再说了,太原人、上党人就是前车之鉴,自己已经明明白白告诉了荀彧,投降没有好下场!

荀彧那么聪明的人,怎么可能不清楚!

朝廷,根本保不住荀彧,也保不住汝颖大姓!

不是自己要动手,是吕布要动手,那位陈王也很讨厌汝颖士人这些老邻居。

所以野战击败、驱逐曹操后,下一步就要深耕汝颖地区。

今年粮食这么紧迫,吕布不想动手,就要解散军队。

对吕布来说,这不是什么令他为难的选择题。

自己这里真的吃不下汝颖,很适合交给吕布去吃。

想要建立新秩序,汝颖士人这样的顽固群体必须摧毁。

奈何这帮旧日公卿过于短视,借吕布的手把汝颖地区打扫干净,吕布也没多少可靠人手治理郡县。

县一级的行政权,还不是落在朝廷百官手里?

简直无法想象,这些家伙怎么就被迷住了眼?

或许也可以这么理解,这帮老头子什么都明白,只是故意装傻,做蠢事。

所以,这是一场急不可耐的媾和!

“传令淳于琼、韩猛、张郃三将,命他们率军与我汇合。告诉他们,曹操在颍川张网以待,此去绝无好事。”

“遣使吕蒙侯,告诉他,秋水暴涨之际,务必提防曹操决堤、水攻。”

“传告各营,拔营向南!”

赵基不断下令,身边张瓒捉笔书写,而拔营信息最先传递,身边卫士拿了信物,立刻就去领马匹,出营传令。

朝廷即将失控,赵基得要做点什么。

现在从酸枣直扑许县,距离与朝廷那里差不多,赵基有信心先一步抵达。

可这样的话,要从夏侯惇防区穿过,极有可能被荀彧挡住,遭遇夏侯惇、曹操的联手伏击。

荀彧把天子、朝廷引到颍川去,自能给曹操争取更多的时间。

否则天子抵达陈留,夏侯惇这里就会瓦解,碎成一地。

夏侯惇经营陈留,也是有储粮的。得到部分夏侯惇的储粮,足以解决最少一个月的粮食问题。

实在是没想到,曹操这里将朝廷引走了。

越是思索,种种恼恨情绪缠绕心头,赵基都快气炸了。

这件事情怎么形容呢,就好像五六个贼人破开房东的门,你已经控制住了贼人头目,只是让房东喊人、报官。

结果贼人丢出一个馒头,恰好房东有些饿了,就扑上去啃馒头,根本不理你的安危。

这种时候,决不能着急去挽救、阻拦,就该抓着曹操往死里打!

从荥阳去许县,二百七八十里路,就朝廷的行军速度,要走七八天;自己这段时间步步为营向南移动,距离曹操只有一百六十里,也就三天路程。

汴水之中也囤积了许多芦苇筏子,可以协助运输辎重,去打曹操的话,其实不需要三日。

陈留襄邑,曹操前线储粮地。

曹操野战大营就在乡邑北边偏东三十里处,也位于汴水之南,与吕布相距不足二十里。

襄邑则在睢水边上,睢水下游就是陈王所部驻屯的宁陵。

曹操已从前线大营悄悄撤离返回襄邑,望着阴沉天色,一场滂沱秋雨随时可能到来。

秋雨之后,最后残存的暑气消散,那么双方的重装军队就可以投入战场了。

赵基、吕布都有重装部队,就连张杨也有,曹操也不会缺。

而现在午间依旧闷热,不适合重装部队行动。

重装部队需要凉爽的作战环境……马匹也要。

大营内聚集那么多军队,现在已经不是轻易能撤走的了。

随意撤兵,全军惊慌,不仅吕布敢追上来打,陈王的军队也会配合出击。

所以曹操只能通过甬道撤入襄邑,也只是暂时呆在这里,还要返回大营,巡查各军、处理军务,否则前线吏士看不到他,特别是青州兵各部,就会生乱。

此刻曹操翻阅司马防的帛书,长舒一口浊气:“甚好啊,陈留转危为安,多赖奉孝奇谋。”

“明公谬赞。”

郭嘉坐在侧首只是温和笑笑,这真不是他的主意,是荀彧那里的应对办法。

只是郭嘉预判了荀彧、荀攸与朝廷公卿的反应,目前形势依旧不容乐观。

暂时避免了天子抵达陈留,夏侯惇全军哗变、防线瓦解的风险。

此前曹操麾下还在争执是否迎奉天子,如今都看到了天子的威力,已经没人敢拒绝天子。

赵基这样山野无名之辈,就因短暂控制朝廷,立刻就壮大起来。

打的袁绍晕头转向。

己方若能控制朝廷,奉天子诏令征讨河北,想必也能一口气吞掉河北!

赵基没有一战吞掉河北的底蕴,可他们有啊!

曹操放下司马防的书信,又拿起同乡龙亢桓典的手书。

朝中公卿自有向着他说话的人,只是赵贼势大,暂时无法发声。

只要他在这里拖着,赵基、张杨的粮食很快就会枯竭。

拖到他们粮食降到警戒线,那主动权就会来到曹操的手中。

虽说因为臧洪的原因,陈留、东郡时刻都有豪强小心翼翼给赵基输运粮食,可这点粮食根本支撑不了多久!

除非,赵基能突破曹军防线,进入梁国、陈国附近,这样就能吃到陈王的米。

曹操这里不敢疏忽,依旧小心观望周围各方面的变化。

对他来说,两个危急已经渡过。

第一个危急是臧洪提议,邀请赵基一起出兵扫荡东平、济北、东阿等郡国,如果成功,青州兵势必大乱,会波及到曹操的前线大军。

第二个危急就是天子亲征陈留,导致夏侯惇瓦解,甚至陈留各军反戈。

而朝廷自荥阳转道向南的消息也很快送到许县,荀彧无法替朝廷公卿决断什么。

既然公卿选择了这条路,荀彧也就只能静静等候朝廷的抵达。

荀彧前脚获悉,后脚类似的消息就送到张绣军中。

张绣踌躇不定,专程请教赵岐。

“杨子奇等人决议南下颍川,必惹怒赵侍中。”

赵岐捧着帛书,枯瘦面容上前所未有的凝重:“虽说不至于水火不容,但以赵侍中往日行为,若公卿落入他手中,可就不仅仅是典厩、籍田了。”

“台卿公是说赵侍中要谋害列位公卿?”

张绣询问,赵岐扭头看张绣:“易地而处,若是将军,要杀的恐怕不仅仅是列位公卿。”

“不敢。”

张绣扪心自问,感觉自己不会像赵基那样猖獗、癫狂。

赵岐放下帛书,郑重询问:“敢问将军志向,是想匡扶朝廷,声张大义于天下?还是想扬名立世,垂名于竹帛之上?”

张绣沉默了,赵岐又说:“老朽年近九旬,时日无多。将军生性纯良,若逐鹿天下,必为人所算。”

张绣能找到什么像样的好谋主?

赵岐不认为张绣能找到那种事事能为张绣考虑的优秀谋主,这种谋主,有机会都会自己单干。

找不着这样的谋主智囊,那张绣再努力,也只是为别人盖房子。

“还请台卿公教我!”

张绣起身,后退两步,在赵岐面前郑重跪下,行叩首大礼。

“勿要为虚名所累,区区南阳郡守,如何能值得将军以性命相搏?”

赵岐语气沉缓:“我有一策,与李通合军,星夜奔袭许县,夺许县之粮,以应赵、吕、陈王,事后退往雍凉。若是如此,需要警惕李通谋害。”

离开纠纷极大的中原,去一个政治环境相对简单的地方过日子。

这个提议让张绣吃惊、诧异,抬头看赵岐:“台卿公为朝廷奔走数年,如今怎么生出退意?”

“赵侍中已为杨琦、伏完等人指出明路,他们却短视南下,辜负的何止是赵侍中、赵元明?”

赵岐低头看张绣:“彼辈容不下吕奉先、赵侍中,今后又怎么能容得下将军?”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