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虎贲郎

作者:中更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192章 镇之以静

书名:虎贲郎 作者:中更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2

中都五县稍稍平定,又是一轮强征。

各家部曲陆续汇聚大营,五个县聚集来八千人。

这一批人的素质远比第一批五千人要好,但成份不良,没有经过仔细甄别,状态不稳定。

连杀带抓丁壮,五个县秩序大好。

有贾诩在一边盯着,赵基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

静静等候各县检地、编户、抄家各项工作进度,他恨不得自己亲自去办,实在是分身乏术,更缺乏足够充沛的行政人手。

绝大多数事情必须依赖各县现役的县吏,但也不能过于放纵、姑息。

每天赵基都要抓几个典型予以重判,就连虎步军、河内兵踩线的吏士,也会被他处决。

稍稍踩线本就是一种试探,若不进行回击,下一回可就不是底层吏士踩线这么简单。

赵基驻屯中都不动,等候河东援兵。

以他现在的体量,可以镇压五县任何一路的叛乱。

四月二十七,辛酉日。

来自晋阳的船队抵达中都大营,一车车的头颅送入大营。

每颗头颅上都绑着小布片,上面书写身份信息。

足足七百余颗首级,年龄无上限,最低也是十二岁。

徐晃在晋阳已经杀红眼了,赵基这里处决的最低年龄是十六岁。

徐晃经历过河东、关中、东迁一系列战争,根本没有仔细筛选的心思,稍稍有男性特征的就立刻处死。

其他孩童也一并抓捕,现在晋阳王氏即便有遗漏的男丁,要么是游学、访亲于外,再要么就是男童扮作女童躲过了筛查。

同时徐晃还送来厚厚的名册,不仅是晋阳王氏的族谱,还有近世三代人的姻亲记录。

“公明忠直,我北面无忧矣。”

赵基感慨着,与他一起处理各种公文、急信的贾诩不言语,只是揉了揉酸困的腰背。

这段时间里,他们两个主要精力都在公文处理上。

贾诩休息不好,缺乏运动,久坐之下腰肌劳损。

见贾诩神情,赵基转手就将徐晃的公文递过去:“先生看看,我这里也不能再拖了。”

贾诩接过后阅读,眯眼:“再等两日,侍中要沉住气。河东各家如断头之蛇,死而不僵。侍中守之以静,纷争自定。”

客居郡北的塞外四郡移民也受张杨号召,已经起兵响应徐晃,在徐晃调度下占据各县,封堵各处塞障、关卡,并重建县府。

这些移民本就有自我管理的队伍,从中选拔人手,组建县府不难。

令狐氏、郭氏已经被困,徐晃整编王氏仆僮、部曲后,就会出兵扫荡。

所以赵基看来,现在必须与徐晃比拼速度,如果徐晃率先完成郡北的统合,对自己多少有些不利。

不是怕徐晃造反,而是周围还有张杨、郡北客军、匈奴人、雁门兵这四股势力,还有个作壁上观的朝廷。

万一这几个公卿忍不住手痒,企图下场摘取胜利果实,那就不好对付了。

可贾诩不认为公卿还有胆子跳出来摘桃,河东人不服,没了河东人压制,太原人、匈奴人联合起来,能将公卿生吞了。

此刻统筹一郡各方面多条战线、政务线以及可怜的情报线,赵基就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不是缺乏自信,而是下面人执行效果远不如自己预期。

也不是下面人首鼠两端,实在是个人素质、手段不行,也缺乏足够的阅历。

行政,需要抽丝剥茧,更需要快刀斩乱麻。

这种时候,赵基更是不敢轻易离开大营。

他就是压舱石,哪怕贾诩都无法取代他的独特作用。

可徐晃在郡北进展迅猛……其实徐晃也没有那么迅猛,此刻也是报喜不报忧。

起码单独一个晋阳城,就能束缚住徐晃,让徐晃短期内不敢轻易离开。

这不是找可靠军吏守城就能解决的问题,晋阳城大,留守的军队不能少。

可整编了太多宗贼,留着他们在城中军营里进行训练,还能慢慢转化。

若是带出去,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哗变。

赵基相信徐晃的能力,相信徐晃公文中奏报的信息;可贾诩不这么看,认为徐晃现在如赵基这样也被困在一隅,难以动作。

不是真动弹不了,而是行动的代价、风险太高,除非战术意义非凡,否则不动就是最好的动作。

如果徐晃更聪明一些的话,会调度外围力量,封死令狐氏与郭氏,等待赵基腾出手来处理。

这样的好处有很多,能避免令狐氏、郭氏部曲殊死反抗,减少郡北各部的强攻折损。

但贾诩控制不了徐晃,只能当面劝赵基稳住,继续等候。

每过一日,中都五县的掌控力都会提升;参与行动的虎步军、河内兵也需要时间恢复。

新旧两批征募来的军队更需要时间来磨,枯燥的闭营训练,最少十天的服从训练,才能建立基本的管理权威。

反正关中那边李傕郭汜联军进攻苏氏坞堡失利,他们自己崩盘,已无法对河东造成实际威胁。

就连段煨,也开始主动送信,向安邑派遣人质。

只是段煨也有人质在李傕那里,今年拿谷物换回人质后,段煨才能恢复自由。

单于呼厨泉也扣留在大营内,右贤王去卑、左贤王刘豹也陆续派人来请战。

太原人就如贾诩说的那样,带毒的蛇头已经被赵基砍下,正疯狂扭动肥壮的身躯,看着凶猛、难以控制。

可只要赵基这里静静等着,这条无头的肥蛇就会安静下来,然后带着盟友分餐即可。

匈奴右部、左部王庭派人来请战,也不是他们预见了太原人的衰亡。

这只是匈奴人这么多年世世代代养成的习惯,只是想尽义务的同时来凑热闹,有好处捞一把,局势危险的话,这些人自然会主动规避。

因此,贾诩看来赵基留在这里不动,那就是自信的表现,手脚四肢自然会处理周围的麻烦。

等处理的差不多,没有隐患时,再集合兵力,一拳打爆叛乱的郡兵即可。

反正急着迁回雒阳的是天子、公卿,赵基又不去,他贾诩也不可能去,这有什么好着急的?

至于袁绍派兵走井陉道杀过来……天子朝廷可在太原,袁绍不敢贸然出兵。

出兵少了不济事,徒惹舆论攻讦;出兵多了,就这两年的旱情,袁绍的大军在井陉道吃什么?

黑山军一股股的脱离张燕,参与到河北、中原的纷争,不是这些人喜欢战斗。

而是山里生活更苦,恶劣条件下减员剧烈。

与其自我饿死、病死,还不如出山去拼杀,说不好还能杀出一条活路。

各方都被粮食扼住了咽喉,袁绍早已将治下能吃的大姓、豪强吃了一茬,再吃的话,会引发新一轮信任危机。

因此外部形势稳定,又拿着太原地区的主动权,赵基凭什么主动出兵,下场参与战斗?

打赢了无非加速那么一段时间,可若打输或相持呢?

贾诩洞若观火,他的提议下,赵基稳坐大营不动,静候各方面进程有序推进。

哪怕次日雁门郡守申屠备遣使来报,说是大陵县豪强商氏举兵两千叛乱。

赵基也是不动,只是以朝廷的名义让申屠备率兵入驻大陵县城。

不论郡兵与商氏部曲合流,还是不合流,他们都无法扭转大势。

除非他们联军之后,向晋阳出发。

围了晋阳,将被割裂包围的令狐氏、郭氏解救出来,彼此合流形成万余规模的集群,这样才有战略相持、反攻的希望。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