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虎贲郎

作者:中更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178章 擒王之计

书名:虎贲郎 作者:中更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2

四月二十二日,天有大南风,船队自绛邑渡津起航。

旗舰装饰五色旗幡,满帆而进。

天子站在雀室之上,观看后方百余艘扬帆运船,抬手扶着护栏。

借助大南风,三千虎步军乘船而行。

徐晃所领河东骑士营也乘船赶路,算上陆路行进的千余义从骑士,这次赵基出兵六千。

绛邑城墙上,皇后伏寿观望大军北上,

强风吹刮,仿佛有一股力量想要将她推下城墙。

她抬手扶着女墙垛口,见船队次第扬帆,鱼贯而行。

忍不住长舒一口气,以后到底去不去雒都,就要等巡视太原完毕才能知晓。

两三个月的时间,足以证明她们的清白。

上游平阳津,贾逵在渡津处等候。

从匈奴各部赎回来的男女、孩童正向平阳五县迁徙而来,理论上来讲他们是赵基赎回来的部曲。

掌握实用技术的丁壮对匈奴各部来说是重要的财富,并不会直接释放。

贾逵要做的就是重新分配这些人口,让他们去耕种五县最好的田地;统计人口信息,将被扣留的那部分技术人口挖回来。

如同白地一样的平阳五县,不存在任何的施政阻力。

此刻,望着下游推来的庞大船队,贾逵已经察觉赵基想要干什么。

可他无力阻止,也不想阻止。

这是最快解决河东、太原纠纷的手段,太原人不服河东人很久了。

一支小型舰队抵靠在平阳津,赵基下船,对贾诩拱手:“文和先生,还请登船。”

“好。”

贾诩应下,与来送别的贾逵告别,赵基搀扶着登船。

贾诩身体硬朗,只是比较享受赵基搀扶的过程,随后就是其他五位公卿。

本来想留着他们在平阳修复尧帝陵庙,但太原这里想要布置一张大网,还需要这些人出面,尽可能将那些老家伙钓出来。

五位公卿这段时间在尧帝陵身体力行,此刻气色极好,走路都不带喘气的。

更不需要赵基搀扶,踩着木板快速登船。

赵基则与贾逵告别,站的很近,赵基详细嘱咐:“梁道兄,吕梁山各处匈奴多已归顺,右贤王已占据蒲子城,六月时会祭天重立右部王庭于此。所以又要劳烦梁道兄,遣人恢复蒲子、北屈二处县邑。我们不去经营,几十年后,这里就成了匈奴人的祖宗故土了。”

赵基在十五日时已仓促完成冠礼,取字元嗣,并受封平阳侯,食邑七千户。

而平阳县也就更改成了平阳侯国,贾逵目前已脱离虎贲体系,官拜平阳国相;裴秀也完成冠礼,取字文丽,领平阳国中尉。

他们两个脱离虎贲体系,但服饰手臂处依旧刺绣两杠四星图案。

贾逵负责平阳周边五县的百姓安置,被赵基赎买回来的人口,依旧是私人奴仆、部曲之类;而马玩、程银、成宜三将迁入平阳的五千户部众,新的身份是平阳国人。

平阳国再小,内部也要公私分明。

裴秀则负责平阳五县的军屯,以及匈奴各部的安置工作。

除了他们两个,赵基找不到第三个可以替补的人。

随着去卑在蒲子城成功驱逐屠各匈奴,贾逵、裴秀管理范围扩大为七个县。

实际上绛邑县令赵绪已经升任河东郡守,绛邑这里军政事务随着天子离开后,也会归入贾逵、裴秀管理范围内。

而汾水下游的皮氏县,也很快会被他们纳入,一并进行管理。

河东传统意义上的北部各县,绝大多数会纳入贾逵、裴秀的管理。

前汉之际,汾水北岸还有两个县,蒲子那边靠近黄河渡津处也有一座繁华县邑。

后汉诸胡侵扰,东羌入侵,人口持续下降,这三个县就裁掉了。

贾逵听着赵基的安排,就问:“近来常听人说朝廷要立平阳郡?”见贾逵神情严肃,赵基否认:“这只是流言,我不会同意此事。”

郡北人好不容易能崛起、压着安邑人,哪能轻易被赶出河东?

贾逵这才释然,另立一个平阳郡,虽然能多孝廉名额,却会直接分裂河东士人,引发内耗、争执。

见贾逵不反对兼管蒲子、北屈这些麻烦事,赵基就嘱咐说:“宗贼猖獗,梁道兄不可独行,左右卫士不可疏忽懈怠。”

“君侯宽……”

贾逵要说的话被赵基拦住,赵基纠正:“梁道兄早晚也能封侯,与我同殿为臣,如今与七哥不过是帮我处理琐碎庶务,不可自轻,称我元嗣即可。”

“不可,名不正则言不顺。今受领平阳国相一职,就该奉赵侯为君。”

贾逵正色:“只望天下早定,封侯非我本意。”

见他说的冠冕堂皇,赵基左右看一眼侯国的属吏,多是受伤残疾的虎贲充任,就说:“封侯非我意,但愿风波平。”

“不曾想元嗣还会做诗赋。”

贾逵露出笑容,汉赋已经很少有人深入钻研了,近世开始流行五言诗律。

贾逵不觉得赵基临时所做是什么好诗赋,就展臂指着北上的船队询问:“就此情景,元嗣可能赋诗一首?”

赵基扭头,看着满帆而进的一列列运船,皱眉思索,回忆儿歌三百首,当即沉吟模样:“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周围残疾虎贲也都能听明白,贾逵点着头算是彻底明白赵基此行的真正目的,又问:“可还有?”

“暂时没有了,等我回来再续。”

赵基拱手:“梁道兄,诸位,珍重。”

贾逵拱手长拜:“君侯珍重。”

一众残疾虎贲拱手长拜:“君侯珍重。”

赵基也对着贾逵两侧的虎贲拱手,后退两步,转身快步而行。

顺着木板快速进入船舱一侧的小门,随着他入舱,舱内军士将木板抽回,封闭舱门。

船帆缓缓升起,尾舵水手摇橹,运船缓缓加速,驶离码头。

甲板之上,杨琦听到赵基所做的两句短诗,恍然大悟。

对身边几个老头感慨:“用兵之精髓,不过如此。我此前就说过,平阳侯乃生而知之者。兵法一道,俗世之中鲜有能及者。”

杨彪也是缓缓点头,很是认可自己堂兄的言论。

相对知兵的赵温、周忠也点头,张喜也只能点头应和,俱是感慨不已。

贾诩也听到了,也是颇感惊奇。

会做五言短诗不算什么奇异才能,难得是赵基临场而作,将对付匈奴人、鲜卑人的秘密就这样宣扬出来。

诸胡给世人的印象就是军队动员很快,实际上并不快,远不如汉家边军常备。

如果边军常备足够精锐,有良将统率,不做任何战前动员或准备,直扑各处王庭,诸胡王庭那点人口根本挡不住!

这是诸胡生产、生活方式所决定的缺点,不是靠警惕就能防得住的。

这首短诗,看着是对匈奴左部而作,实际上目标群体是太原宗贼。

干完这一票,贾诩也就能高枕无忧了。

本来不想参与进去,就怕赵基年轻阅历不够,若是失手,就麻烦了。

不得已,贾诩只能亲自介入,力求圆满。

也就是李傕、郭汜等人没出息,否则贾诩早就策动匈奴、诸羌,将太原王氏斩草除根了。

何至于现在这样,要配合赵基,大范围诛绝太原豪强。

这样一次处理一个郡、一个地区的豪强,乱世以来,就一次机会。

下次天子出巡,各地豪强会把天子、朝廷当贼防着,再无得手的机会。

哪怕换个人护卫天子出巡,也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