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黄巢挽天倾

作者:平生假寐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四十六章 海商林家

书名:黄巢挽天倾 作者:平生假寐 字数:4.4千字 更新时间:04-19 21:15

九月初二,州府官衙。

煎茶的雾气早已消散,茶汤也已转冷。

黄举天的手指,无意识地敲打在茶案上。

而正厅依然无人来传唤。

‘王弘业当真不顾卢钧的死活么?’

昨日。

黄举天在接到黄成果报讯的第一时间,便赶到了州府,请求王弘业出兵救援。

王弘业对此极为惊讶。

他身为琼州刺史,尚未收到任何关于雷州遭袭的消息;

而一个县丞,又是如何得知此事的?

黄举天解释道,这是澄迈衙役在日常巡逻时,抓到了几名形迹可疑的疍民;

经过拷问,得知了他们举事的计划,故而来报。

起初,王弘业果断拒绝,表示此事发生在雷州,琼州无权干预。

黄举天便劝说道:

“疍民虽于雷州生乱,然其渔村根基却在崖州。若祸乱蔓延,琼州岂能独善其身?”

王弘业略有犹豫,但仍对消息的真实性半信半疑。

他让黄举天在州府等候,待雷州官方确认节度使的安危后,再行商议。

这一等,便等到了现在。

黄举天不耐烦地推开茶盏,走到厅外的草地上,朝内院望去。

但见花圃前摆着座水钟,全称“受水型漏刻”。

其原理,是将水以恒定流量从漏壶注入受水壶,使受水壶中的水位逐渐上升;

浮在水面上的漏箭随之升高,通过箭上的刻度指示时间。

由于采用了多壶结构和恒定水流,其计时精度,比传统的泄水型漏刻更高。

黄举天不便进入内院;

过去几个时辰,只能站在侧厅外,眺望水钟上的刻度。

“申时初?”

信使差不多快到了。

黄举天记得,从湛江到海口的直线距离,约为一百公里。

虽然海上航行的实际距离会更远;

但古代帆船的平均速度,约为每小时五到十公里。

即便再慢,二十个小时也该有消息传来。

黄举天大步走回侧厅,将凉透的茶水一饮而尽;

心里确实有些焦急。

全因在他的创业大计中,卢钧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身上有两个极为重要的优点——

“仁善”与“中庸”。

仁善,意味着黄举天发展民生的许多举措,都能在卢钧处得到共鸣与支持。

就像初抵广州时,黄举天与卢钧虽是首次见面,后者却相信他有治瘴的能力,并在程序上鼎力配合。

君子中庸,则意味着卢钧行事中正适度,恰到好处,对下属的掌控欲不强,给予足够的自由。

简而言之,卢钧是个好官,是五姓七望中少见的真正有德行者,绝非王弘业之流可比。

只有卢钧这样的人物长久主政岭南,黄举天才能在官僚体系的庇护下,茁壮成长,充实势力。

他甚至准备好了一套强有力的说辞,打算当面劝导卢钧放弃升迁,继续留在广州。

倘若卢钧此番当真发生意外——

下一个岭南节度使,未必会对他青睐有加。

想到这里,黄举天的目光再次投向水钟。

申时末。

王弘业麾下的年轻幕僚姗姗来迟,请黄举天到内院议事。

“不在正厅?”黄举天挑眉问道。

“明公说了,有些话不方便在外谈。”年轻幕僚低声解释。

黄举天心中冷笑,倒要看看王弘业又在卖什么药。

于是跟在幕僚身后,绕过那座水钟左转。

经过州府后门时,有辆马车恰好停下。

一名仆妇,扶着一位穿着素雅的少妇走下车来,后面跟着春秀与文崽。

黄举天与春秀对视一眼,随即转移目光,继续前行。

从马车前经过时,他有些担心文崽露出破绽,如喊出“黄县丞”之类的称呼。

然而,文崽却像个初次见识大场面的懵懂稚子一般,在院子里左顾右盼,全程没有将视线聚焦到黄举天身上。

‘很好。’

黄举天心中暗赞。

他果然没看错,这对母子都是可靠的人才。

琼州官衙并不大。

离开后门,没走几步便到了王弘业的住所外。

只见王弘业正坐在一棵树下抚琴,长须随风轻扬,神情悠然自得。

身边除年老的幕僚与四名护卫外,还站着个中年人,正一脸恭维地说着什么,满是讨好之意。

王弘业抬了抬下巴,对身旁的年老幕僚示意。

顿时,年老幕僚走到那中年人面前,掀开衣袍下摆,两腿分开站立。

中年人见状,脸上闪过一丝犹豫。

但很快便跪了下来,缓缓爬行,从年老幕僚的胯下钻了过去。

完成这一举动后,中年人竟还笑着在王弘业跟前磕了个头,仿佛这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年轻幕僚低声解释道:

“黄县丞莫怪。

“此举乃是明公借‘胯下之辱’改造而来,名曰‘胯下之荣’,专用于接纳投效麾下的庶族平民。

“其中寓意深远,绝非羞辱。”

他顿了顿,继续解释道:

“明公常言,昔日韩信受‘胯下之辱’,忍一时之屈,终成一代名将。

“此仪式正是取‘忍辱负重’‘与有荣焉’之意,寓意投效者需放下过往身份,以谦卑之心重新开始。

“凡通过此仪式者,皆被视为心志坚定之人,日后必得明公重用。”

黄举天心中冷笑更甚,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是淡淡道:

“原来如此,倒是有趣。”

实则暗想:

‘王弘业狂妄自大,以如此方式羞辱位卑者,还敢美其名曰,寓意美好?”

‘待春秀掌握关键情报后……即便不能杀他,也定要在他离任前,彻底消除这等败类带来的隐患!’

年轻幕僚见黄举天神色平静,迟迟没有表示,便不再多言,引他朝王弘业走去。

“明公,黄县丞到了。”

王弘业琴声未停,头也不抬地说道:

“嗯,举天不妨……”

黄举天却直接拱手打断:

“敢问刺史,雷州可有消息传来?”

琴声一顿,王弘业似对黄举天的打断颇为不满:

“……不妨落座,待本官弹完此曲。”

黄举天却不为所动,语气坚定:

“此事关系重大,下官实在不得不急着问清。”

琴声戛然而止。

王弘业高抬双手,露出腕间佛珠,缓缓起身走到黄举天跟前,笑:

“澄迈确有能吏。

“如黄县丞所言,疍民攻打了雷州,还掳走了卢使君与一众儋州、崖州县官。”

黄举天对这个结果并不意外,立即追问:

“广州方面可曾出兵解救?”

王弘业拍了拍衣冠上的灰尘,语气淡然:

“节度副使未到任,如今由行军司马主事。

“其人已指派民兵府兵,寻找使君下落,并通告附近各州经略使与刺史,要求配合。”

他顿了顿,瞥了黄举天一眼,继续说道:

“而琼州不在其列。

“所以,此事与我等无关,黄县丞莫要再过问了。”

黄举天微微颔首,语气平静:

“下官明白了。”

心中却已盘算开来:

‘王弘业已经决定置身事外……看来只能另寻他法了。’

黄举天随即告辞离去。

等他走远,王弘业负手而立,冷哼一声:

“不识抬举!”

年老的幕僚上前劝道:

“明公,熬鹰尚需时日,此人心高气傲,不必着急。”

王弘业冷笑一声:

“枉我如此看重——”

王弘业手掌重重拍在石桌上,震得骨骼生疼:

“——可看他方才那副模样,明明数日前已对我投诚,却只关心卢钧那厮的安危,连一句问候都未曾给我。”

他倒吸一口暑气,怒火更盛:

“难道太原王氏比不得范阳卢氏?怎敢这般骑驴找马?”

年轻幕僚见状,谨慎上前,低声道:

“明公莫急。

“依属下多日观察,黄巢此人可谓知恩图报——从他对恩师李景让的态度便不难看出。

“因此,明公与其以威严施压,不如给他更实在的利益。

“好比卢使君,之前不是写亲笔信支持治瘴么?

“他如今如何担心卢使君,日后也会如何感念明公。”

王弘业眉头微皱:

“你的意思是?”

年轻幕僚答道:

“黄巢身为今科文试状元,武勇亦非凡。

“不妨给他放权,让他如之前那般,暂领崖州兵事……”

王弘业揉着发痛的掌心,尚未开口,年老的幕僚便当即驳斥:

“不可!

“明公乃是琼州刺史兼琼州都督,按我朝制,统兵权代理必须优先选择州级僚属,如司马、长史。

“先前给他一个小小的县丞,已是不合规矩;

“若再放权,只怕此人会恃宠而骄!”

王弘业点点头:

“老成之言。”

转而看向温庭昔,语气严厉:

“庭昔,如此莽撞的建议,日后不要再提了。可别受你那放荡的兄长影响。”

听王弘业提及温庭筠,温庭昔不禁把头埋得更低:

“谢明公教导,属下定当三省吾身。”

王弘业挥了挥手,示意温庭昔与那前来投诚的中年人退下;

随后,转头对年老的幕僚问道:

“大师还有多久抵达琼州?”

年老的幕僚掐指算了算,答道:

“回明公,最迟月中便可抵达。”

王弘业眉头微皱,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

“来得及吗?”

幕僚语气笃定:

“明公放心,定不会耽误您下月初的大事……”

王弘业听完,缓缓坐在石凳上;

望着头顶湛蓝的天空,他眉头紧锁,似在思索什么,又像在期待什么。

他伸手摸了摸,夹藏在衣袋里的一封信件。

一封写给圣上李炎的密信。

“吾之夙愿,能否得偿,便看此举了。”

话分两头。

出了州府后,黄举天立刻叫上同行的成亮与郑翊议事。

黄成果等三名义子,则在近旁的茶肆装作食客,负责望风,确保义父三人谈话安全。

“县丞,你该不会是想去救卢使君吧?”郑翊压低声音问道。

黄举天摇了摇头,语气平静:

“救谈不上,但使君曾有恩于我等,至少得先找到他的下落,再论下一步。”

实则,黄举天心中还存了另一份心思:

他早就看中了梁家明这帮疍民的潜力,认为他们日后有望成长为水师的中坚力量。

虽如今,他们劫走了卢钧;

但危机往往与机遇并存。

若能妥善化解此事,黄举天觉得,自己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郑翊面上露出为难的模样,却没有如黄举天预料中那般,说出“只凭澄迈几十个人根本做不到”之类的话。

成亮目光清澈,忙问:

“兄长,莫非你有主意?”

郑翊抓耳挠腮了好一会儿,又端起椰子汁饮了大半杯,才艰难开口道:

“林家制霸海峡……疍民船队北上,一定会有消息。”

黄举天稍加思考,觉得是这个道理:

“看来,本官得主动去跟林家打交道了。”

“属下劝县丞三思。”

郑翊十分犹豫地道:

“林招娣此女,很不正常,最好莫要招惹。”

黄举天眉头一挑,问道:

“此话怎讲?”

-

“——看了不就知道了?”

北部湾,合浦县。

一艘大船停泊在港口。

甲板中央站着一名女子。

她身量高挑,超过许多男子,短发仅至耳垂,手中握着一柄寒光凛冽的陌刀。

正是林招娣。

以她为中心的甲板两侧,绳网纵横交错,分成两片区域:

一边是只有一寸大小的袋子,几乎挂满了整片绳网;

另一边则是两尺大的袋子,稀稀落落地挂了十几个。

袋子随风轻轻晃动,发出细微的沙沙声,

而她的身后,站着林家二十二名水手,个个精壮彪悍;

面前则是近三十名,自称来自桂州山区的客人,皆作山贼打扮;

三名寨主手握横刀,目光肆无忌惮地在林招娣身上游移。

领头的山贼咧嘴一笑,语气轻佻:

“俺听说,合浦县最近来了个美女海盗,胸器吓人……所以啊,咱们特地过来见见世面。

“不知,是不是真的啊?”

山贼们顿时哄然大笑,疙瘩脸上满是戏谑与挑衅。

“大不大,看了不就知道了?”

林招娣说着,竟真抬手脱掉了上衣,如男人一般赤膊而立。

山贼们集体愣住,笑声戛然而止。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目光呆滞地看着她,一时间竟不知该作何反应。

林招娣却毫不在意,单手叉腰,另一只手将陌刀扛在肩上,目光扫过众人,嘴角弯起:

“怎么,不是想见世面吗?这就看呆了?”

三名寨主面面相觑,脸上很快就露出乘兴而来、满载而归的表情。

领头的山贼抱拳笑道:

“大娘子果然大方!欢迎日后来大瑶山做客,咱哥几个教大娘子耍花枪!哈哈哈哈哈——”

他说完,山贼们便转过身,陆续准备下船。

然而,脑后却传来木板碎裂的声响。

众山贼回头一看——

竟是林招娣单手将陌刀捅穿了甲板,刀身深深嵌入。

“来我林家的船上做客,从来没有空手的道理。”林招娣冷冷道。

领头的山贼面色一沉,手按在刀柄上,语气不善:

“大娘子想要什么样的礼物?”

“放心,我的要求不高。”

话音刚落,身后的林家水手们,便扔出五十多个麻袋。

小的一寸,大的两尺。

袋子散落在甲板上,轻飘飘的没有半点动静。

陌刀在掌中旋转半圈,被林招娣反手斜挎于身后。

众山贼只听她狰狞笑道:

“脑瓜子与软蛋……你们任选一样,装进去便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