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黄巢挽天倾

作者:平生假寐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四十三章 海上儿郎

书名:黄巢挽天倾 作者:平生假寐 字数:4.2千字 更新时间:04-19 21:15

‘坏事了。’

黄举天心下一沉。

他先前以梁家明同村族人投奔为由,将多位义子安插在身边当衙役;

连日来事务繁杂,忘了与疍民们提前通气。

谁曾想今晚意外撞见,险些露出破绽。

所幸,并非是李景让与梁家明单独相遇,黄举天自己也在场;

加之李景让问的是“与那数十衙役一般”,未提及前缀“梁家明同村”。

故而梁家明一时惊愕,张口结舌,不知如何作答。

黄举天见状,赶在李景让追问前,悄悄收紧手中缰绳,对梁家明笑道:

“多日不见,怎的到琼山县来了?”

李景让瞥见学生手上的小动作,神色略变:

‘他们五人虽是疍民,常受世人轻视,却极为自尊……老夫直言投奔,岂非伤了他们的颜面?’

这老人心中自责,一面翻身下马,一面听梁家明答道:

“村里缺盐,特来采买。二位上官怎么也……”

“说来话长。”

黄举天简短答道,视线扫过梁家明族弟几人。

他伸手示意众人进客栈:

“晚膳可用?本官请客,不妨一起。”

“不、不用了。”

梁家明身后一个年轻人躲闪着目光道:

“我们跟哥刚吃过了。”

“对,刚吃过了。”

梁家明连忙附和,其他三个年轻人亦是点头如捣蒜。

黄举天心中疑窦顿生,却不动声色道:

“你们从海上来此,想必还没有住处——”

“多谢黄县丞美意,只是我们得赶紧带着盐回渔村,这就告辞了。“

一旁的李景让蹙眉道:

“天色已晚,走夜路恐不安全。”

梁家明赶忙摆手:

“不妨事,不妨事。村里等着用盐,耽搁不得。”

话说到这个份上,黄举天也不好再留:

“既如此,那便改日再叙。”

“一定,一定。”

梁家明说着,朝身后几人使了个眼色,匆匆告辞离去。

待他们走远,黄举天转身对李景让道:

“先生,今夜不如就在此入住?”

李景让捋须点头,二人步入客栈。

伙计忙不迭地迎上来,殷勤地引着两位官人往雅间去。

黄举天却摆手道:

“在外间用膳即可。”

落座后,黄举天状似随意地问道:

“方才出去的那几位客人,可曾用过什么菜?照着他们的点。”

店家闻言,面露难色:

“回官人的话,那几位客人一下午只点了壶椰子汁,在楼上候了半晌。

“若不是盐工闹事,店里今日冷清,小的早就……”

黄举天闻言一愣,随即摆了摆手,语气淡然:

“罢了,上几个招牌菜便是。”

梁家明等人明明未曾用膳,为何谎称已吃?

这种“另有隐情”的感觉,他已在王弘业那里领教过,今晚实在不愿再经历一次。

“先生,我刚看街对面有个卖胡饼的还没收摊。”

“嗯,给老夫也带张。”

黄举天应下后,走出客栈大门。

待脱离了李景让的视线范围,便迅速拐入路口的阴影处,吹起口哨。

那哨音时断时续,长短有序,正是以前世的摩尔斯电码,改写而成。

没过多久,几个尚未走远的义子听到信号,纷纷以短促的口哨回应,兴奋地朝黄举天方向奔来。

“义父!”

“阿爷!”

“爸爸!”

“爹!”

少年们的声音此起彼伏,带着掩饰不住的亲昵。

黄举天本想直奔主题,可这几个少年今日才抵达琼州,年纪尚小,正是依赖义父的时候,说什么也要先与他拥抱一番。

黄举天笑着推开他们,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

“好了好了,回去再抱——”

他收敛笑意,正色吩咐道:

“黄成果,黄成熟,黄成仙……你们去找到那五个人,然后跟上,他们还没走远。”

黄举天简洁明了地,描述了梁家明等人的特征,接着说道:

“若他们出城去了海边,你们便返回;

“若他们去了别的地方,你们就跟到极限安全距离为止。”

“是!”

几个义子齐声应下,虽有些不舍,但还是迅速切换到了“任务模式”,身影便融入了夜色之中。

黄举天望着他们离去的方向,心中庆幸——

得亏海南地处偏远,宵禁的执行并不严格,而琼山县又是人口相对较多的县城,否则他们这番行动早就引起注意了。

从这一点上,他便看出王弘业的治理水平,着实堪忧。

昨日才发生过盐工聚众冲击县城的事件,按理说,即便平时再松弛,这两日也该稍微戒严一些。

又或者——

昨日盐工作乱,的确未对城内造成影响,以至于王弘业认为事后再无戒严的必要?

毕竟,一群底层百姓,既没有形成明确的组织,也提不出具体诉求;

就这样聚众闹事,终究只是一盘散沙,官府很容易便镇压了。

随后,黄举天转身走向对面的摊贩,买了几张胡饼。

他一边咀嚼着胡饼,一边返回客栈,准备从李景让那处,打听州府处理盐工事件的方案。

‘海南本就地贫民少,万不能让王弘业加害太多盐工。’

这些人,保不准将来都是他的兵……

-

与黄举天告别后,梁家明兄弟五人并未出城——

即便宵禁再松懈,城门也必须按时关闭。

他们在城墙边,找到一棵粗大的龙血树,席地而坐,气氛凝重。

年纪最小的梁小七,抱着膝盖蹲在树后,借月色瞥见地上有块东西;

捡起来发现是个吃过的槟榔,便开心地塞进嘴里咀嚼起来。

梁家明并未注意到梁小七的小动作,只低声道:

“李县令知道了,就等于黄县丞也知道了。”

梁二条挠了挠头,试探性地问:

“会不会是咱们想多了?”

梁家明瞥了他一眼,语气笃定:

“不可能。你没听见李县令问的那句话吗?”

梁三斤记忆力极好,立刻复述道:

“‘尔等莫不是与那数十衙役一般,前来投奔的?’”

他挠了挠头,疑惑地问:

“所以,西村港的那帮人成功投奔了李县令——这不是好事吗?”

梁家明看了他一眼,既佩服他的记性,又无奈他的迟钝,叹道:

“蠢货!李县令说的是‘前来投奔’,可没说是投奔谁!”

梁三斤依旧一脸茫然,梁多鱼忍不住骂道:

“你这脑子怎么还不开窍!

“西村港那帮人,之前说的是去投靠陈家!

“想起来了吗?投靠陈家!

“当他们的家仆,做内应,和咱们里应外合,抢完陈家再抢临高!

“还约好了今天在琼山碰面,商量月底的行动。”

他说着,站起身狠狠啐了一口:

“结果咱们等了一天,连个人影都没见着,反倒是李县令和黄县丞来了。这说明什么?”

梁三斤挠头:

“说明黄县丞来琼山县办事,正好撞上咱们?”

梁多鱼气得一巴掌拍在他脑门上:

“说明西村港那帮人已经被抓了!他们把咱们的计划全招了,所以两位上官才会出现在这儿!”

梁二条摸了摸头,疑惑道:

“那也不对啊,李县令为什么不直接带兵,把咱们抓起来?”

梁多鱼叹了口气,蹲下身子,声音有些低沉:

“因为他们是好官,对咱们好。”

他说完,眼眶有些发红,好在夜色遮掩了他的神情。

梁家明点了点头,语气沉重:

“黄县丞今晚来,就是为了提醒咱们,琼州举事的计划已经暴露,劝咱们放弃打算,早点离开。”

梁三斤又问:

“那李县令说的‘衙役前来投奔’是什么意思?”

梁多鱼不耐烦地解释:

“废话!难不成当着客栈人的面,说咱们是疍民吗?

“大人物谈重要事情,都是用暗语的,懂不懂?”

梁三斤依旧不解:

“那要是黄县丞真是来劝咱们走的,为什么还问咱们,要不要留下跟他一起吃饭?”

梁多鱼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

梁家明却语气笃定地说道:

“你们刚才没注意,李县令跟咱们打过招呼后,刚想继续说,就被黄县丞用力攥住了缰绳。

“李县令的脸色立马变了。”

梁多鱼不耐烦地追问:

“所以呢?”

梁家明低声道:

“所以,黄县丞是在用动作告诉咱们,闲话少说,赶紧走!”

梁二条与梁三斤沉默了。

今日傍晚,他们就听到了陈家满门覆灭的消息。

当时还不太相信。

在他们的认知中,像陈家这样盘踞一方的庞然大物,怎么可能说没就没了?

眼下,经过梁家明与梁多鱼有理有据的分析,他们也开始相信:

正是李县令与黄县丞带兵剿灭了陈家,并且俘虏了混进去当家仆的西村港疍民,从他们口中得知了疍民的作乱计划。

两位上官顾念昔日,与他们兄弟五人共扛飓风的情义,不愿株连无辜,这才前来劝阻他们改邪归正;

只是碍于大唐官职的身份所限,无法将话挑明。

“哥,那现在怎么办?”

梁二条摸了摸头,痛苦地说道:

“阿爷他们都已经把鱼叉融了,打成刀,现在要是不造反了……我们下个月拿什么捕鱼啊?”

“不是还有渔网吗?”

梁小七的声音从树后传来。

梁家明本不想理会,可听弟弟的声调着实奇怪,便起身一看——

竟看见梁小七两腿跪着,屁股高高撅起,正用舌头舔地上的泥!

“小七!你这是在作甚!”梁家明厉声喝道。

梁小七眯着眼睛,抬头咧嘴笑道:

“哥,我在喝酒啊。”

梁多鱼捡起一根龙血树枝条,把梁小七拉到边上,狠狠一顿抽,不准他哭喊。

梁二条与梁三斤则用手抓取泥土,放到鼻子下闻了闻,惊讶道:

“哥,这块地真有酒味!”

梁家明面露不解,低头思索了好一会儿。

忽然,一只草鸮从龙血树上飞出。

梁家明下意识抬头。

他看到,城楼上似乎有一截管道露出,旁边还有熄灭的花灯;

黑暗的布料垂落,随风轻轻摇曳。

梁家明顿时恍然。

“呵呵!”

梁家明攥着酒泥笑出声来,拳头重重砸在树干上:

“我们日晒雨淋,活得人不人鬼不鬼……这些狗官拿白花花的粮食酿酒……喝不完的,就这么顺着管子往墙下洒!”

这泥巴里浸的哪里是酒?

分明是祖祖辈辈累死在波涛里的冤魂……

是东村港、西村港、平安港、定风港的娃娃们,从小光着脚丫,面朝大海哭哑的声!

“睡觉。”

梁家明低声命令道:

“天亮就回村子。”

四个弟弟默默照做。

他们以地为席,不约而同地避开了龙血树。

-

崖州北部,天刚破晓。

渔村紧挨着大海,船屋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

木板被烈日晒得干裂,缝隙中冒着热气。

浓重的鱼腥味令普通百姓几欲作呕,却让梁家明感到熟悉的心安。

男人们木然地摆弄着破旧的渔具,女人们蹲在船尾忙碌;

几个面黄肌瘦的孩子赤着脚跑过,身上满是蚊虫叮咬的痕迹。

一位老疍民蜷缩在船头,头顶撑着全村唯一的麻线蚊帐;

身前摆着面俚僚人常用的独木鼓,鼓身由整段树干挖空制成,两端蒙着兽皮。

老疍民有一下没一下地敲打着鼓,发出沉闷的声响,像是在欢迎晚辈归来。

“阿爷——”

“阿翁——”

梁家明兄弟五人走近,老疍民温厚地笑了笑:

“回来了。”

梁家明坐下,四个弟弟站在他身后。

附近船上的男男女女也纷纷直起身,朝老疍民这边望来。

海风将梁家明的声音,送至每个人耳边。

待听完梁家明对于此行的讲述。

老疍民从补丁摞补丁的衣袋里,取出切成小块的槟榔果,用蒌叶裹了,放进口中慢慢咀嚼。

“我明白了……”

老疍民含混地说道:

“李县令,黄县丞,是好官。”

他将鼓动的腮帮子换到另外半边,吐出零星的叶沫,溅到梁家明脸上:

“所以,你是想让我放弃打算,安安稳稳在船上等死,是吗?”

梁家明神色不变,抬手擦去脸上的叶沫,直直地盯着老疍民:

“无论他们做不做官,都是这世道上难得的好人。

“若是因为起事害了他们,我宁肯捕鱼一辈子。”

老疍民失望地闭上了眼睛。

谁知,梁家明接着说道:

“所以,我们最好换个地方。”

老疍民一愣,嘴里的槟榔也停住了:

“又换?

“换到哪里?

“你该不会是想去打琼山县,抓刺史吧?”

“王弘业算什么东西。”

梁家明冷笑一声:

“我们是海上儿郎,要抓,就抓大鱼。”

“谁是大鱼?”

“岭南节度使,卢钧。”

梁家明语气坚定:

“他很快就会离开广州,南下琼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