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黄巢挽天倾

作者:平生假寐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五章 抽丝剥茧(求月票、求推荐票)

书名:黄巢挽天倾 作者:平生假寐 字数:2.0千字 更新时间:04-19 21:15

是夜。

万籁俱寂,唯有窗外的虫鸣声时断时续。

黄举天唤来成亮,语气沉稳且不容置疑:

“你在客房门口守着,切莫让外人进来打扰。”

成亮迷迷糊糊地应了一声,拖着有些困倦的身躯,规规矩矩地在门外坐下。

屋内,黄举天展开一张方形宣纸,在右侧绘制出一个形似鱼头的方框,于框中写下心里最大的疑问。

再沿主骨的方向,或斜向上、或斜向下,画出若干条大骨,代表导致这一结果的因素类别。

最后在大骨下方添画小骨,将每个因素类别下的可能项逐个罗列。

这是黄举天前世养成的习惯。

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上,每当遇到棘手的难题,他都会绘制一副鱼骨图,尝试在抽丝剥茧中寻找解决方案。

从鱼头到鱼尾,这条时间轴共计五十五年。

以“黄举天/黄巢公元八二零年出生”作鱼尾,鱼头上方用醒目的红色大字写着:

“黄巢八四一年为何登科?”

下方则以小字批注:

“原身名落孙山,心怀愤懑,终至八七五年起兵反唐。”

黄举天微眯着眼,将自己所能记得的,这五十五年间晚唐的风云变幻、历史事迹,以拼音写在纸上。

倘若觉得哪两处可能存在关联,便在两端画上连线。

待整幅鱼骨图填满字母,黄举天开始了筛选工作。

剔除掉不相关年份,以及那些连线稀少、关联度低的区域后,他圈出了三个关键词。

首先便是“牛李党争”。

这是一场绵延近四十载,贯穿中、晚唐的政治斗争。

它起于唐宪宗,直至唐宣宗时期才落下帷幕。

牛党以牛僧孺、李宗闵为核心,成员大多是通过科举入仕的庶族官僚;

李党则以李德裕为首,多为门阀世族出身。

两党在官员选拔、藩镇处置等诸多朝政大事上,分歧显著。

牛党看重科举,认为这是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

李党则更倚重门第,强调家族出身才是硬道理。

在对待藩镇的态度上,牛党采取姑息政策,力求稳定局面;

李党则坚决主张强硬平藩,以加强中央集权。

党争初期,牛党占据优势,朝堂上多是他们的声音。

到了唐武宗时期——也就是当今皇帝——局势发生了逆转,随着李德裕被召回中央,李党再次得势。

“难不成是牛党之人将我点为进士?”

黄举天稍作思索,便觉得这想法站不住脚。

“像我这样出身庶族的考生,本届没有一百也有五十……此次来长安赴考,我也未走任何牛党官员的门路。”

更何况,除了策论,他上交的答卷几乎一片空白。

牛党之人再怎么与李德裕针锋相对,也不至于选中一个鸭蛋吧?

第二个关键词,是“武宗抑宦”。

自唐玄宗起,宦官便开始干涉朝政。

到了德宗时期,宦官更是掌控了中央禁军神策军,权力膨胀到能左右皇帝废立乃至生死的地步。

是的,有兵权的太监就是这么任性。

不仅唐宪宗、敬宗惨遭宦官毒手,穆宗、文宗,乃至当今武宗,皆由宦官拥立上位。

在这样的局势下,唐武宗李炎登基后,果断出手打压宦官势力。

重点针对的便是权宦仇士良。

史载,会昌元年,即今年年内,李炎将亲临左神策军阅兵。

李德裕借此机会起草诏令,削减神策军粮饷,以此限制仇士良。

仇士良得知后,对李德裕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后快。

武宗对李德裕深信不疑,当即向左右神策军宣谕,表明赦书皆出自自己之意,并非宰相所为。

此后,仇士良处境日益不妙,会昌三年只得称病还乡。

武宗削其官爵,罚没其家财,终使其横死乡野。

而此时正值会昌元年初,仇士良依旧权势煊赫。

因此,尽管黄举天抵达长安后,并未与任何宦官产生关联,他仍将这一朝堂背景视为关键要素,列为重点思考对象。

“最后一个关键词,是你,邱慕阳。”

今日傍晚,黄举天清楚看见,邱慕阳的大名亦出现在榜单之上。

此刻,他在屋内来回踱步,眉头紧锁,脑海中不断复盘整件事的来龙去脉。

得出的推论是:

“若当日上交的是一份毫无内容的白卷,那么黄巢的命运,绝不会出现如此惊人的反转!”

从一个本该落榜的商贾士子,一跃成为今科进士。

思来想去,最有可能的变数,便是那篇实为举报信的策论。

“会不会是牛党中的关键人物,打算借我这封陈情信,开启整顿科举吏治的序幕?

“又或者是邱慕阳背后势力的政敌,准备拿我当工具人,对邱慕阳一方实施打压?”

这个疑问在他脑海中不停地盘旋。

好在,相较于之前毫无头绪的混沌,眼下,他至少寻见了破局的方向。

想到三日后便是殿试,黄举天的眼神愈发坚定:

“让举报者与被举报者同台亮相?

“也对,幕后推手若要采取行动,还有什么时机,能比在武宗面前更合适?

“无论出手的是谁,此人既能将我送上黄榜,必定在朝中位高权重。”

黑夜如磐,寒露浓重。

烛火燃尽灯油,“噗”地一声,隐没在浓稠夜色里。

黄举天屈腿坐在窗前,隐于黑暗中,唯有眸光偶尔闪烁。

他的长臂随意搭在案上,修长指节叩击桌面,回荡的声响仿佛远方传来的战鼓,每分每秒砸在心头。

待到鸡鸣三声,天边泛起鱼肚白。

成亮从睡梦中悠悠转醒,下意识地伸了个大大的懒腰,嘴里嘟囔着什么,抬手敲门道:

“阿郎,您起了吗?”

推开门,屋内弥漫着明显的烟火气。

成亮一眼就瞧见黄举天蹲在火盆前,焚烧写满字迹的纸张。

跳跃的火苗映红了阿郎的脸庞,让他本就坚毅的神色更添几分深沉。

成亮对这些密密麻麻的西域字符早已熟悉,没有丝毫惊讶地走上前,蹲下身子帮着整理待烧的纸张。

就在他拿起最后一张纸时,几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映入眼前。

一笔一划,均由简化过的中原汉字写就。

“知命不惧。”

“一往无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