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黄巢挽天倾

作者:平生假寐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一章 清流黄巢

书名:黄巢挽天倾 作者:平生假寐 字数:2.0千字 更新时间:04-19 21:15

“姓甚名谁?”

“在下黄巢,字举天,乃曹州冤句人士。”

“可有推荐信或身份证明携来?”

“此乃家师所书推荐信,另有地方官府所出身份证明,烦请审阅。”

户部集阅官接过信函,却未即刻拆阅,而是端起茶盏,悠然注视面前这名身姿修长、面容白净的青年。

见黄巢双眸澄澈无邪,微笑回视于己,集阅官不由心生厌烦,清咳两声,偏头指向旁侧登记之队列。

恰逢一梁姓考生自腰间解下钱袋,以宽袖遮掩,言辞恳切:

“执事终日操劳,委实辛苦。小生略备菲仪,望执事不吝笑纳。”

“哎呀,此乃本职之事,怎可收受财物?”

“执事高风亮节,小生由衷钦佩。然此非贿赂之行,仅为对执事辛苦之微忱,望执事切勿推却,亦使小生内心稍安……”

集阅官旋即转过头来,瞥见黄巢依旧笑意盈盈,一副毫不上道的模样。

他虽满心不悦,却也不敢公然违抗职责,只得拆开信件,着手办理科举登记事宜。

待黄巢转身离去,集阅官才用鼻孔发出冷哼:

“寒门贱子,身无分文竟还妄图跻身官场?真是岂有此理。”

不曾想那黄巢居然停下脚步,摆出副正义凛然的面孔,竟当着屋内屋外近百号人的面,朗声呵斥:

“此言差矣!科举本为选拔贤才之道,旨在打破门第之见,让有志之士得以施展抱负。

“身为科举考官,本应秉持公正,慧眼识珠,却为何以出身论英雄,视贫寒之士如草芥?

“此等偏见,岂不正是科场黑暗、弊端丛生的写照?”

痛斥完毕,黄巢昂首阔步,衣袂随风而动,潇洒离去。

独留那集阅官于原地,面红耳赤,脖颈青筋暴突,恰似一只被激怒的斗鸡。

周遭一众考生,面面相觑之余,不禁对黄巢的来历暗自揣测;

心中亦存几分敬佩之意,只是不敢表露太过。

“无状狂徒,也配佯装清流?只要本官在尚书省当值一日,你便休想题名!”

晚唐科举,试卷并不糊名,考官可清晰览阅考生姓名、籍贯等详情。

集阅官如此肆意威胁,绝非虚张声势那般简单。

周围考生闻听此言,皆不由自主地将目光投向那身形瘦削,却笔挺如松的黄举天,多有怜悯之色。

苦读数载春秋,所求者无非科举高中,一朝成名;

似黄举天这般逞一时意气,直言不讳地针砭时弊,恐会断送大好前程。

念及自身,对黄举天那份直抒胸臆的敬佩之情,不觉间便减淡了几分。

处于风波中心的黄举天,却仿若事不关己,神色淡然,步伐愈发从容。

谁让他在后世看过剧本呢?

正所谓——

“打进长安可比考进来容易!”

黄举天,本是省医科大学生化药学专业研究生。

在一次实验操作过程中,不幸遭遇意外丧生,由此触发了穿越关键词。

历经漫长的胎中之谜,五岁的黄举天接受了新身份——

黄巢。

唐末农民军的领袖,大齐政权的创立者。

响应王仙芝起义,高举“均平”口号,一度攻入长安。

将五姓七望的世家血脉近乎屠戮殆尽,以一种极为激烈的方式,打击了门阀势力。

后虽兵败身亡,但其留下的“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却传颂千古,为人所记。

黄巢之所以反唐,并非他一开始便心怀天下万民,秉持大同或均贫富之类的崇高理念。

追根溯源,乃是科举落榜所致。

据传,他曾先后三次投身科举考场。

前两次报考的是进士科,却因当时考场黑暗腐败,种种不公因素致使他名落孙山。

遭受如此打击后,他消沉了好些年。

第三次,他决定改考武举,心中仍存一丝侥幸,不愿相信文、武科举皆是一般黑暗。

黄巢武艺高强,在武举比试中力挫各路豪杰,一路过关斩将顺利闯入决赛。

然而,唐朝的武举考试要求极为严苛,不仅考验武艺高低,还要求考生具备“躯干雄伟、可以为将帅者”的外在形象条件。

最终,竟以颜值不够出众为由将他淘汰出局。

也正因这一典故,成年后的黄举天常对着镜子端详自己;

却觉得这副皮囊堪称大唐男模,哪有半分丑状?

但在唐代,男子以壮硕魁梧为美,甚至为了凸显这种美感,会特意穿着硬挺面料的半臂服饰,将腰带系于将军肚之下。

所以,黄巢的“相貌不佳”,表面上是不符合唐时的武将审美标准;

背后应与文考那般,武举也存在相同的黑幕。

如今是公元八四一年,而王仙芝起义是在八七五年。

黄举天虽说还有数十载光阴可供谋划,逐步施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蓝图。

但颇为急切的他,早在娃娃时期就想过开启种田大业。

奈何家中老父坚决不允。

祖辈靠贩卖私盐发家,历经艰辛,直至黄巢父亲这一代才成功将家族形象洗白,成为一方地主豪绅。

家族众人满心期望皆寄托于黄巢身上,盼他能科举入仕,获取官职,使家族得以继续向上攀升。

故而,只要黄巢在青春年少之时,稍有涉足读书习武之外杂事的迹象,他爹以及一帮家族叔伯便会轮番制止。

黄举天改变计划,暂且顺从长辈们的意愿,参与两届科举考试。

而后再佯装出一副深受科举失利打击、满心伤痛的模样。

如此,才能令整个家族彻底断了科举入仕的念想,乖乖备反……

走出贡院后。

与自家书童成亮会合的黄举天,只觉肩膀都松快了许多。

“痛斥那老东西一顿,挣个刚正的名声,报名费不算白花。”

权当是来长安游历观光,尽情饱览这千年之后无法复现的盛景。

待考试之日,呈上一张空白考卷,便可启程归乡。

黄举天的想法是好的。

可惜租住的客栈在礼泉坊,自有科举以来,便是“士”家必争之地。

才过坊门,便听见一道撕心裂肺的高呼:

“大夫!快、快救救我的儿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