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货币战争

作者:宋鸿兵 | 分类:其他 | 字数:0

6.9 贪婪与盗梦

书名:货币战争 作者:宋鸿兵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11:07

从历史上看,美国的财富分裂曾在1927年达到了第一个顶峰,10的富人集团席卷了国民收入的50,紧接着发生的就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大萧条。1929年危机爆发的原理与2008年并没有本质的不同。货币的过度宽松,刺激了资产价格猛涨,社会财富随之出现了大洗牌,富人们获益最大,穷人们则被缘边化。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陷入长达4年的战火硝烟之中,而美国则变成了欧洲最大的军火供应商。战争的残酷与激烈远超欧洲人的预想,金钱的消耗达到了令各国财政破产的程度。英、法、俄等16个协约国被迫向美国大举负债以维持战争,结果,美国赊账搞生产,工业产能一飞冲天。战后,德国的天价赔款压垮了经济,俄国革命赖掉了欠债,法国拿不到德国赔款就拒绝偿还美国和英国,而英国收不回法、俄的欠款就还不了美国。年,军事上胜利的协约国,却变成了财政上失败的“次级贷款人”。

放贷的欠钱的纠缠不清,债务困境、赔款争议久拖不决,欧洲经济难以复苏,美国出口无法扩大,局面僵持到1922年,英国人想出了一个“货币宽松”的法子来,以英镑和美元的纸币为各国央行的货币储备,以外汇替代黄金进行货币创造,这就是金汇兑本位制的由来。美元、英镑与黄金等同,信用创造的基础大为扩张,货币泛滥,特别是美元泛滥,催生出一个“喧嚣的20年代”。

占总人口90的美国中下阶级,在资产膨胀的20世纪20年代却没有分享到繁荣的红利,他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从1917年的60,下降到1927年的50,而10的富人占有了国民收入的比例从1917年的40,上升到1927年的5011。美国巨大的工业生产能力遭遇到“内需不振”的严重困扰,而不得不依赖面向欧洲市场的“出口导向”。

美国不仅向欧洲推销过剩的工业品,而且大量提供廉价的美元信贷,鼓励欧洲人购买美国货,以便继续扩张美国国内的生产能力。另一方面,美国却用高关税保护国内工业资本家的利益,阻挡欧洲产品的竞争,结果导致欧洲的美元负债越来越高,而却无法获得足够的美元来偿还债务的本息。同时,廉价美元在欧洲不是促进了经济复兴,而是压制了工业生产,刺激了资产泡沫。20世纪20年代德国获得的美元贷款,被大量用于地产项目,如到处兴建游泳池、电影院、体育馆,甚至是歌剧院,原因很简单,资产升值更快,赚钱更容易。

最终,廉价美元四处泛滥,美国与欧洲的资产泡沫齐飞,美元负债已高到无法偿还。1925个百分点,利率剧烈反转,债务违约一触即发,股市繁荣苟延残喘,1929年金融危机的爆发绝非偶然。

20世纪30年代初,美元债务违约了,英国的金本位崩溃了,欧洲市场塌方了。美国严重过剩的工业生产能力,既没有外需拉动,又缺乏内需支撑,只能发生大规模的内爆。成千上万的资本家破产了,数千家银行倒闭了,1300万人失业了。

一个让90的人口丧失消费力的经济体,最终也将自我崩溃。贪婪导致财富分裂,财富分裂最终也将葬送贪婪

美国在应对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时,也是从货币宽松入手。从1929年11月到1930年6月,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进行了第一轮qe,将利率从6陡降到25,向银行体系注入了5亿美元来挽救倒闭风潮,股票市场在1930年上半年强劲反弹了50。

1932年2月,美联储游说国会,允许美国国债作为货币储备,第一次将国债与美元进行了彻底捆绑。在历史上,美国国会对美联储的货币大权深怀戒惧,担心有朝一日美联储可能将国债货币化,对财政赤字提供融资,用货币权力进行寻租,腐蚀和绑架政府,颠覆美元的价值。因此美国法律对美元发行有严格的规定,100美元纸币背后,必须有40美元的黄金抵押,剩下的60美元的抵押资产主要是短期商业票据。在法律上,国债被禁止作为美元的抵押资产,因此在1932年之前,国债在美元发行中的地位甚至比不上商业票据。

美联储利用危机倒逼国会放权,国债货币化的大门洞开,美联储终于能够合法地进行大规模吃进国债的公开市场操作,将美元与国债进行死锁。从此,美联储以及它代表的金融资本势力,利用货币权力进行政治权力的寻租,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1932年,美联储启动了qe2,狂买10亿美元的国债,向银行体系大举注入流动性,相对于7亿美元的gdp总量而言,规模相当于当今2700亿美元的qe规模,在20世纪30年代堪称是史无前例的大手笔,美国股市应声暴涨了101。

1933年罗斯福总统上台,随即开始了qe3,将美元的法定黄金含量,从2067美元对应1盎司黄金,大幅贬值到35美元,相当于一夜之间将基础货币扩大了近70,与伯南克的qe3将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实现“倍增”的规模相近。

货币宽松没能挽救美国经济,凯恩斯的赤字政策同样不能挽救经济。1937年,美国再度陷入严重衰退。1933年罗斯福上台时,美国失业人口1300万,到1941年美国参加“二战”时,失业人口仍高达1000万。30年代历经8年而无法解决就业的困境,与当今危机后5年就业难以复苏何其相似。

真正使美国经济彻底摆脱困境的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由于战争的力量,使上千万美国劳动力转向战争机器,从根本上解决了失业问题。

战争永远是一种强制性的财富重新分配的机制,它迫使政府进行大规模的转移支付,将富人集团的收入向参加战争的穷人子弟进行平移。无论是战时军人的工资,还是战后复员军人上大学的学费和军人医疗福利,都为90的穷人子弟提供了财富补贴,以及更加平等的发展机会。

1917年,10的富人集团占有国民收入的40,1927年50,

2012年超过50来源:pikettyandsaez

从40年代初开始,10的富人集团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大幅下降,从1927年的50,跌到了1942年的35,在1942年到19,美国90的中下阶级分享到了大约67的国民收入,而10富人的收入被压制在33左右。这正是美国战后经济繁荣和稳定的40年黄金岁月

不过,富人集团并不满意这样的财富分配格局,特别是01的超级富豪们的怨气越来越大,1975年他们只拿到了26的国民收入,而在1927年他们曾独享10的惊人份额。富人们怨声载道,而超级富豪们更是怒不可遏。

20世纪70年代,以洛克菲勒家族为核心的统治集团,决定彻底改变社会财富分配的规则,准备从根本上颠覆大萧条以来逐步建立的福利国家制度,废除国家对富人财富扩张的种种限制,让财富分配的天平重新向他们倾斜。

1973年,约翰洛克菲勒出版了第二次美国革命thesendarin一书,吹响了财富分配大革命的进军号角。洛克菲勒明确指出,必须对政府进行激烈的改革,削减政府权力,“将政府的职能和责任,尽最大可能地转到私人部门手中”。在书中,他刻意选择了一些经济案例,凸显政府对金融、商业的管理毫无必要,对社会福利的支持是浪费钱财,只有不受任何限制地追逐利润,以及与之相配套的金融体系,才是美国发展的动力源泉。

洛克菲勒“第二次革命”的一声炮响,点燃了富人们压抑已久的重新瓜分社会财富的欲望烈焰,在美国掀起了新自由主义的狂澜。富人们指引方向,文人们猛烈炮轰,思想界、学术界、新闻界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批判政府运动,低效、无能、浪费、赤字、通胀的帽子铺天盖地,10的富人集团巧借90的穷人阶级对20世纪70年代高通胀的不满,借力打力,准备砸碎政府对金融和跨国公司的监管枷锁。

说白了,政府对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对公共福利的支持,妨碍了富人自由攫取财富的权力,他们要的是一片弱肉强食的原始森林,在这样的世界里,政府不能约束富人对穷人的财富压榨,但有义务防止穷人们起来反抗。

1976年,富人集团的“第二次革命”开始实施,在洛克菲勒资助下的精英组织“三边委员会”,选中了毫不起眼的佐治亚州州长卡特作为总统的候选人,26名“三边委员会”的骨干被安插在卡特身边,这些人中的大部分,卡特连面都没见过。金融管制正是在卡特任内开始放松,后来的里根总统更是将去管制和私有化作为执政重心,老布什继承里根的衣钵再接再厉,克林顿的金融现代化法案一脚定乾坤,彻底将政府管制踢出了金融业的核心地带。后来的小布什则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放言要把政府关进笼子,而奥巴马同样没有辜负富人集团的厚望,贫富分化创下美国立国以来的历史最高纪录

制度性贪婪开始突破一切限制,他们将政府从经济各个领域中全面击退了,公营部门私有化,金融监管自由化,跨国公司垄断化,银行规模巨型化,各行各业“去管制”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富人革了谁的命呢显然是政府和穷人的命。从年开始到2008年的40年间,富人占国民收入的份额逐步攀升,并再度达到1927年的水平,10的富人席卷了国民收入的50,而01的超级富豪又一次独享了104的惊人份额与此同时,国家财政赤字越来越大,国债规模直线飙升,地方政府濒临破产,而90的穷人实际收入却倒退到1970年。

200的超级富人再度独占了104的

国民收入,与1927年相当

历史竟是惊人的相似,当10的富人占有国民收入的50之时,财富分裂的临界点一旦突破,一场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同等规模的经济危机再次降临就业复苏同样举步维艰,货币宽松同样效果极差,而2013年的贫富分化程度甚至比2007年更高,富人们拿走的国民收入份额不减反增

奥巴马竞选时对贫富不公的猛烈抨击,曾经打动了无数美国选民之心,他反击贫富分化的决心是如此坚定和果敢,誓言是如此洪亮和清晰,闻者无不为之动容,“贫富分化同样扭曲了我们的民主,它给极少数富人通过代价高昂的游说和无限制的政治献金,提供了超乎寻常的话语权,它把我们的民主制度卖给了出价最高的竞价者,它让绝大多数美国人怀疑华盛顿的政治机器被富人操纵来对付穷人,我们选举出来的政治人物并没有代表美国人民的利益”。12

这是怎样的一种制度台上说的都是真话,而且是掏心掏肺的实话,干出来的事情竟是如此背道而驰所谓口惠而实不至,奥巴马真是树立了鲜活的榜样。

古人说,听其言,观其行。善哉斯言

一个政府,无论它贴上什么样的制度标签,采取何种改革措施,最终,贫富分化是逐渐好转,还是日益恶化,这是判断其性质的终极标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