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货币战争

作者:宋鸿兵 | 分类:其他 | 字数:0

4.11 谁在操纵利率?

书名:货币战争 作者:宋鸿兵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11:07

有关ibor被操纵的流言在金融圈里并不稀奇,稀奇的是操纵者居然被抓住了无法抵赖的证据。

最早披露ibor操纵问题的是华尔街日报,在2008年4月和5月的几篇报道里,作者质疑了某些银行故意低估它们的借款成本,结果引发了一场壁垒分明的舆论战。英国银行家协会坚信ibor是可信赖的市场指标,即便是在金融危机中也是如此;国际清算银行bis声称,“现有数据并不支持那种银行操纵利率并从中获利的假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f发现,“尽管有些市场参与者和金融媒体怀疑美元ibor定价过程的诚信,但事实表明美元的ibor定价,仍然是一个值得信赖的银行拆借无抵押资金的准确尺度”。

一场官方对官方、媒体对媒体、学术界对学术界的利率操纵论战由此拉开了序幕。

学术界的参战,让利率操纵问题被置于更为严谨,也更为强烈的聚光灯下灼烤。研究表明,银行拥有庞大的与ibor挂钩的资产组合,操纵利率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巨额利润。例如,2009年花旗的利率掉期合约的名义价值高达142万亿美元,美国银行497万亿美元,摩根大通493万亿美元。如此巨额的利率掉期合约,只要风险敞口稍微放大一点,就能在ibor操纵中获得巨额利润。花旗银行在2009年第一季度报告中承认,如果利率水平每季度下滑025个百分点,净利息收入将创造936亿美元的惊人利润;如果降低1个百分点,利润将高达19亿美元。

降息怎么会让银行创造如此惊人的收益呢不要忘记美国成千上万的州、郡县、城市的地方政府、学校、医院、图书馆、自来水公司、交通管理局与银行签订的利率掉期合约,利息下降将迫使他们向银行支付巨额的利率保险金。

其实,官方对ibor被操纵也是心知肚明,这并不是什么秘密。2008年年底,英格兰银行的行长马文金rvynkg在向英国国会描述ibor时曾明言:“它ibor在许多方面是银行拒绝彼此拆借的利率,而不是任何人愿意实际借贷的利率。”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对ibor操纵的问题也是采取了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2008年巴克莱银行的雇员向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提交的文件中提到,“我们知道我们没有提供诚实的ibor报价,但是我们却正在做,因为如果我们不干,我们反而会招来不必要的关注。”时任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盖特纳,在200个备忘录,提醒马文金关注ibor操纵的问题,但盖特纳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去迫使英格兰银行进行实质性调查。在盖特纳发出备忘录几个月之后,一名巴克莱银行的雇员告诉纽约联邦储备银行,ibor仍然是“绝对的垃圾”。

华尔街日报对ibor操纵案穷追不舍,2011年3月和2012年2月又放出风来说,美国的金融监管部门和美国司法部开始进行ibor操纵的刑事犯罪调查。

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ibor操纵是发生在伦敦,美国的司法管辖权仅限于美国国内,那美国司法部凭什么能够调查和起诉英国的涉案人员呢因为ibor利率也是美国的按揭抵押贷款、信用卡、学生贷款等金融产品的定价基准,操纵ibor利率违反了美国的国内法律,因此美国司法部有权进行国际调查和取证。

同样的道理对其他国家也适用,例如国内媒体曾报道,云南昆明市曾有人状告美国的qe政策使美元贬值,损害了他的美元存款的价值,因此将美联储告上了中国的法庭。这项指控显然超出了中国的司法管辖权;但是,如果原告律师能够找到美元贬值的确损害了原告的合法利益,而且明显违反了中国的法律的证据,那么这样的指控也能使中国的司法部门有权进行国际调查。中国显然缺乏国际经验,而中国的经济早已与世界紧密相连,当国外的行为侵害中国国内利益的时候,中国也应该行动起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至少应该从美国对ibor的国际调查中激发出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

尽管中国的金融市场并未开放,但不少国内的投资人已经通过qdii合格境内投资者基金走向了世界,无论这些基金的资产配置如何,但几乎必然会涉及ibor利率,这些投资人实际上有权向进行ibor操纵的银行进行索赔。

随着ibor调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直接证据被发现了。苏格兰皇家银行的一名交易员承认,他们银行的高级职员经常要求本银行的ibor利率报价人员,提交对本银行有利的利率报价,而且也时常满足一些老关系户所提出的ibor利率的要求,这一切在内部早已司空见惯。更有爆炸力的证据是交易员之间的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和其他通信方式所提供的对话内容,操纵利率的行为终于大白于天下。

全世界已有至少10个国家的金融监管部门开始调查ibor利率操纵的问题,20家全球主要的大银行被点名调查。

ibor操纵案的最终结果很可能是少数交易员受到刑事诉讼,而大银行不过罚钱了事。难道大银行的高管们不知道交易员在玩弄利率吗难道他们没有参与其中吗这是无法想象的,但是却很难抓到这些人的证据。他们可不像那些愚蠢和鲁莽的交易员,会把操纵的字眼露骨地写在短信里,或记录在自己的日历上,他们更有法律意识,更懂得保护自己,也更不容易暴露。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交易员敢肆意操纵ibor,表明银行高层的默许态度;大银行敢为所欲为,因为美联储等央行每天都在公开地操纵利率。各国宽松的货币政策的目的,就是为了人为压制利率,既然当家的老大们都这么干,它们怎么好意思去约束手下的小弟呢整个事件的败露,都不是由各国央行自行清理门户所引发,而是政府的其他部门介入才获得了突破。

如果说谁是最大的利率操纵者,答案显然不是交易员,他们不过是替罪羊;也不是各大银行,它们最多算是同谋;导演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利率操纵的主谋,正是各国央行,而最大的同谋则是各国政府。

美国政府就是超低利率政策的一个重要获益者,巨额赤字迫切需要降低国债的融资成本。2000万亿美元,联邦政府为这些国债支付的平均成本为45,每年的国债利息费用为4510亿美元。2012年,美国国债总额已高达16万亿,联邦政府的国债利息支出却降为3600亿美元,国债的平均利率降到了23,而标志性的10年期国债的平均收益率仅为175,甚至比通胀还低。这就要感谢美联储的利率操纵了。

假如10年期国债收益率保持在2013年9月的275的水平,国债的平均利息将会达到36,总利息支出将超过6000亿美元,这大约相当于美国国防与军事的总预算。如果国债的平均利息成本回归2008年45的正常水平,国债利息支出将飞涨到7650亿美元,要知道2012年美国的总税收才245万亿,如果仅国债利息支出就占到税收总额的近13,那美国的债权人会怎么想这样的债务还有希望偿还吗即便美国可以印钞还债,人们对美元的“含金量”,还会剩下多少信心

毫无疑问,美国政府是超低利率的坚定支持者。

当然,积极拥护超低利率的不仅仅是美国政府,还有所有被高负债压得气喘吁吁的发达国家的共同利益所在。各国政府最初是金融危机的受害者,但随后执行的巨额赤字国策仅仅便宜了银行体系,而无功于实体经济的复苏,最后政府终于沦为银行体系的“人质”,深陷债务陷阱而无法自拔。

美国政府对降低赤字成本的迫切需求,美联储对资产再通胀的迷信,银行体系对巨额利润的强烈欲望,完美地形成了超低利率牢不可破的利益死锁。他们相互利用,联手行动,彼此照应。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利率操纵已上升为共同纲领,央行负责对利率走势进行“预期干预”和“政策压制”,银行负责“市场干预”和“交易压制”,美国政府则不断制造地缘政治的紧张、战争危机的烘托和恐怖袭击的渲染,目的只有一个:在一个极度“不安全”的世界里,美国国债是唯一的避风港。

ibor操纵不过是大背景下的小插曲,更低的ibor有利于降低国债融资成本,推高国债价格,也有利于资产再通胀的大局。只是玩得太露骨,到了“不查不足以平民愤”的地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