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货币战争

作者:宋鸿兵 | 分类:其他 | 字数:0

2.6 乘人之危,美国豪夺英国资产

书名:货币战争 作者:宋鸿兵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11:07

1933年伦敦经济会议不欢而散之后,英美两国分道扬镳,英国将重点放到经营自己的那片广袤的英镑区,而美国则继续“孤立”在自己的经济困境中。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终于打破了世界脆弱和沉闷的平衡。战争使各个国家立刻热血沸腾起来。德国纳粹在欧洲摧枯拉朽般地胜利,让美国看到了东山再起的绝好机会。

美国人从不认为德、意、日轴心国的这些街头小混混真能成大事,美国一国的gdp总额就比三国之和还高50。战争毕竟打的是钱粮。轴心国都是后起的工业国,缺乏海外殖民地所提供的军事基地和原材料补充,世界大战最后拼的是资源消耗。仅英、法、苏、中这几个大国,就足以耗尽轴心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储备,而英帝国的庞大海外资源,将源源不断地提供战争补给,战争拖下去将对盟国越来越有利,最终美国参战则必然形成压倒性的优势。

美国就如同一个精明的商人,拨打着实力对比的算盘,计算着何时参加战争对美国最为有利。美国人并不真正担心德国最终会胜利,或者苏联会扩张,恰恰相反,美国更忌惮战后大英帝国的实力。所以,美国希望在战争中尽可能地削弱英国的实力,这样战后的世界将是美国一家独大。

大英帝国面对德国的两次挑战,应付起来越来越困难。正如英国没有料到法国在战争中如此不经打,美国同样也很吃惊英国的衰弱远比美国估计的要严重得多。英国是工业国中较早走出衰退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英镑区的庞大市场。到年,英国居然拥有高达40亿美元的黄金和美元储备了,比30年代初高出了4倍但战争爆发仅仅一年时间,到1940年9月,英国的黄金和外汇储备就急剧下滑到10亿美元。到了11月,丘吉尔不得不私下告诉罗斯福,“英国现金流断裂的时间已经不远了”。罗斯福虽然暗暗吃惊战争消耗的速度,却也不会轻信英国的说法,毕竟英帝国的家底子还厚实得很。罗斯福一面宣称“美国是民主国家的巨大军火库”,一面暗示买军火还是要掏钱的。

面对丘吉尔的哭穷,罗斯福不急不慢地建议,要说服国会,英国人的确耗尽了一切资源,美国必须马上伸手相助,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英国情况真的紧急,倒是有个快捷的法子,那就是将英国人持有的美国主要工业公司的股份卖掉。

银行家们对此心领神会,英国在海外还有数百亿美元的“闲置资产”,此时正是英国用钱的时候,迫使英国跳楼大甩卖,银行家们将会赚得盆满钵满。

1941年3月,就在国会讨论租界法案的关键时刻,罗斯福通知英国,必须立刻将一些最重要的企业股份卖给美国人。在英国被迫出售的企业中,首当其冲的就是“美国人造纤维公司”aripany,这是英国科特奥兹urtauds纺织帝国在美国的超级赚钱机器,该公司在美国拥有万名雇员,7家工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人造丝企业。美国人只给英国政府72小时的时间宣布企业出售的消息。当英国政府代表怀着沉痛的心情,向科特奥兹宣布这一决定时,这位老牌英国绅士只问了一句:“这个决定是基于国家利益,而不管对我和我的公司会造成什么样的痛苦吗”当听到肯定的答复后,老绅士瘫倒在座椅上。他只有36个小时召开董事会,宣布企业出售的计划。这可以算是世界公司并购史上最短的记录了。这笔生意自然由摩根公司出面打理,摩根给了英国人5400万美元,转手就在市场上卖了6200万美元。战后,丘吉尔在其回忆录中声称,这家公司仅有形资产价值就超过了亿美元,“科特奥兹,这家伟大的英国公司在美国的资产,应美国政府的要求,被廉价出售了,然后在资本市场又被高价卖出,英国并没有从中受益”。当摩根公司看到这段描述,大惊失色,连忙通过各种关系疏通,希望丘吉尔不要这样严厉的苛责10。令丘吉尔郁闷的是,这仅仅是英国资产被美国讹诈的冰山一角。

为了支持民主和自由的战争,美国要求英国人廉价出售资产的消息在美国不胫而走,一大批美国投机商激动得彻夜难眠,其中就包括神奇的哈默博士。哈默本是哥伦比亚医学院的学生,由于犹太人天生的商业机敏,他在读书期间就开始倒卖药品,在学生期间就成了百万富翁。后来他只身前往十月革命后不久的苏联,在那里结识了伟大导师列宁,从此在红色苏联做起了贸易。在发了大财之后,又在苏联廉价收购了许多沙俄时代的艺术品倒腾回美国,又再次发了横财。这回听到英国资产将跳楼大甩卖的消息,他很快就琢磨出一个连摩根公司这样的国际大投行都不敢想的大生意。这就是倒卖英国在西半球的军事基地

哈默算了笔账,1925年英国欠美国的战争债务是50亿美元,到1940年还欠着35亿美元没还。美国被欠债折腾怕了,于是在1934年通过约翰逊法案,规定凡是没有还清一战债务的国家,休想再从美国拿到一分钱。其实,美国对英国一直最为苛刻,连意大利这样的轴心国,都得到美国减免一半债务的慷慨,德国甚至还得到了大笔美元投资,法国也被大幅减免了债务,只有对英国是格外的吝啬,美国对英国的忌惮之深,由此可见一斑。正是约翰逊法案和中立法案使得美国冠冕堂皇地不能直接援助二战中的英国。也正因如此,才有了哈默大展拳脚的空间。哈默认为,英国不可能拿得出35亿美元先支付美国欠债,但是战争正在烧钱。因此,英国只有盘活资产来抵美债。

他想到的就是英国以其殖民地领土来抵偿债务。当然,美国对殖民地向来不感兴趣,因为统治是需要成本的,与其像英国那样铺那么大的摊子,不如卖产品给这些地方,反正都是为了赚钱。哈默商人的品味正好符合美国的商业天性。经过仔细分析,哈默列出了美国可能感兴趣的地区,如洪都拉斯、福克兰群岛、圭亚那、纽芬兰海岸的一些岛屿等。美国对直接统治没兴趣,但对于租用这些地区,建立军事基地却不能不感兴趣。战争迫在眉睫,战后美国同样需要全球的军事基地,因为那时美国必然取代英国现在的地位,没有海外军事基地就无法维护全球秩序。

哈默飞快地在脑海里打着算盘,首先给英国与意大利同等的待遇,这样就把英国的债务减少一半,再将若干岛屿以99年租约,按每个单价2500万美元计价,英国的债就还清了,多余的钱还可以用来购买美国武器,如即将退役的50艘驱逐舰。后来哈默称这个计划为“驱逐舰换军事基地”11。

有了计划就立刻行动起来。哈默到处找关系,推销他的方案,每天累得筋疲力尽,却兴奋得神魂颠倒。终于,他的建议“通过租赁或其他方式”取得英国的岛屿领土,被国会列入议案。不过,这个议案被搁置了,原因是国会不愿意得罪国内反战的民意。哈默并不气馁,这么大的生意哪有这样简单。为了找到支持美国援助盟国的民意“证据”,他雇人将最近一段时间各大报刊的编辑部评论收集起来,结果发现92的编辑部评论是赞成援助盟国的。这就是民意证据

哈默带着他的报刊剪辑,通过关系见到了罗斯福,毕竟他为罗斯福竞选还捐过钱的。罗斯福一边饶有兴趣地翻着报刊剪辑,一边听着哈默的“驱逐舰换军事基地”对美国未来将起到何等关键作用的高论。罗斯福看到了哈默方案的价值,那就是美国未来的全球霸权计划。罗斯福明白,一个真正的霸权国家,手中仅有胡萝卜是不够的,还要有大棒。后来,罗斯福有一句名言:“说话要和气,但手里要拎着大棒。”

哈默的计划成功了英国收到了50艘美国驱逐舰,这对于英国坚持1941年的海战起到了重要作用12。不过,哈默在回忆录中绝口不提他这笔天大的生意到底获得了多大的收益。美国倒爷们能倒腾国家领土和战争机器,实在是令中国的牟其中们汗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