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货币战争

作者:宋鸿兵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六章 希特勒“新政”

书名:货币战争 作者:宋鸿兵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11:07

本章导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军事机器的强大早巳为世人所熟知,希勒特更是全世界人人喊打的恶魔。但是在学术圈之外,很少有人了解纳粹德国的货币制度和经济系统的运作情况,在20世纪30年代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中,德国受创最重,经济凋敝,失业空前,纳粹之所以能够通过民主选举合法上台,与德国经济危机有着密切关系。当时德国社会动荡,民心思变,纳粹准确地把握住了社会脉搏,主打挽救经济危机的“新政”牌而一举赢得大选。如果纳粹仅仅是靠口号和宣传,而没有治理经济危机的能力的话,那么他们很快就会像魏玛共和国一样失去民心并最终跨台。

1933年刚上台的希特勒面对的是一个经济上的烂摊子。从1929年到1932年,德国工业设备利用率下降到36,全部工业生产下降了40,对外贸易额下降60,物价下跌30,铁产量减少70,造船业产值下跌80,失业率高达30,经济危机加剧了社会阶级矛盾,三年间共爆发1000多次罢工。

应该说德国所遭受的经济危机冲击的严重程度,要远大于欧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纳粹上台伊始,就立刻投入到挽救经济的工作中,开始了所谓希特勒“新政”。在一系列强有力的经济措施之下德国经济迅速恢复并开始强劲增长,失业率直线下降,到193。3。从60万吨,钢产量由560万吨上升到2320万吨,而铝、镁和车床的产量竟高于美国。从1933年到1939年,德国重工业和军火工业增长2。1倍,消费资料生产增长了43,国民经济总值增长超过100,同时完成了全国高速公路网的建设,重整了重工业基础体系,还装备了一支现代化军队。

1933年开始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则只是暂时缓解了危机,美国经济进入长时间的所谓“特种萧条”时期,在所谓“新政”的大力刺激下,美国经济仍然复苏乏力。1937193941年美国参加“二战”后才彻底摆脱了大萧条。在整个“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平均失业率高达1941年才扳回到危机前1929年的水平。如果不是战争爆发,高达1000多万美国青年被征召入伍,失业问题恐怕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德国是受20纪30年代经济危机打击最严重的国家,却是第一个走出大萧条的国家,德国拯救经济的措施对于今天全球面临的经济危机,究竟有没有值得反思的意义呢

纳粹曾经犯下的种种战争罪行,历史已经给出了定论,因此不在本章探讨的范围之内。但是,纳粹德国的货币和经济政策却是一个鲜为人知的领域,我们将从这一视角去观察当时德国政治和货币之间的互动关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