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货币战争

作者:宋鸿兵 | 分类:其他 | 字数:0

1.1 马克投怀送抱,英镑喜出望外

书名:货币战争 作者:宋鸿兵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11:07

1923年12月31日晚10点,满腹心事的沙赫特从柏林赶到了伦敦。雾气朦胧的寒冷冬夜,并不能驱散英国人庆祝新年的热情。大街小巷的酒吧里人声鼎沸,觥筹交错间,已全然将5年前那场空前惨烈的战争尽抛脑后,人们在尽情地享受着和平的美好时光。

此时沙赫特的心情却异常沉重,他的祖国德国正在贫困、饥饿和愤怒中挣扎。一战失败的巨大阴影,割让110领土的奇耻大辱,英法125亿美元相当于德国战前一年的gdp巨额战争赔款的勒索,法国最近出兵强占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粗暴行为,特别是今年横扫德国的超级通货膨胀,彻底洗劫了德国中产阶级的财富。眼睁睁地看着德国马克的价值被抛进人间炼狱,德国人欲哭无泪,沙赫特扼腕长叹。沙赫特深知此行对德国马克命运的意义重大,他是来向英国人借钱的。

仅仅在一个半月前的11月12日,沙赫特才被紧急任命为德国货币委员会主席,享受内阁部长待遇,对德国的货币问题拥有最后的否决权,地位堪称德国的经济沙皇。临危受命的沙赫特,立刻投入了拯救德国马克的工作中。

此时的德国马克,已经从一年前的1美元兑9000马克,狂贬到1美元兑13万亿马克马克的信用已经彻底崩溃,无法挽救了。沙赫特和德国政府只能另想他法。由于德国黄金短缺,他们发明了一种以德国土地和土地上的全部资产为抵押的新马克,被称为“地租马克”,试图重新赢得人们对纸币的信赖。这样一来,德国将同时流通两种马克,新马克成功的关键是寻找恰当的时机,锁定新老马克兑换的比率,然后迅速完成老马克退出流通的工作。

当地租马克面世时,已成惊弓之鸟的德国人对两种同时流通的马克都没有信心,人们仍在疯狂抛弃马克换取美元。至11月14日,黑市汇价马克跌到1美元兑13万亿马克,官员们催促沙赫特赶紧锁定地租马克与老马克的兑换率,沙赫特不为所动。11月15日,马克跌到了1美元:25万亿马克,官员们已经急得快上房了,沙赫特仍然不露声色。11月20日,当老马克跌到1美元:42万亿马克时,沙赫特立刻下令,锁定地租马克兑换老马克的比率为1:1万亿。沙赫特经过精心计算,认定当人们的恐慌情绪充分释放后,将最终回到这一平衡点。果然,新老马克由于市场惯性仍然继续下跌,到11月26日,甚至跌到了1美元兑11万亿马克。但就像拉伸过头的橡皮筋,市场奇迹般地出现了马克反弹。到12月10日,美元兑马克终于稳定在1美元:42万亿马克的平衡点上。事实证明了沙赫特的判断是准确的,而且时机拿捏得相当到位。市场开始惊呼,沙赫特是经济奇人同时,德国政府用尽全力,终于在1924年1月实现了预算平衡。

地租马克终于站稳了脚跟,在1美元:42万亿地租马克一线扎住了阵脚。

但是,沙赫特心里明白,地租马克仅是权宜之计。他认为,以土地为抵押发行的货币,是纯粹的信心游戏。谁会真的相信巴伐利亚的农场或鲁尔的厂房,与他们手持的地租马克有任何实际联系呢在他的心目中,货币的抵押品必须具备三个核心要素:高度的流动性、方便的可交换性和完全的国际公认性,而同时符合上述条件的货币抵押品就只有黄金

但德国恰恰缺乏黄金。战前德国拥有价值10亿美元的黄金,支撑着价值15亿美元的帝国马克,在美、英、德、法四大经济强国中,马克的黄金支持度还相当不错。但战后5年来的战争赔款和超级通货膨胀,使德国的黄金储备下降到仅剩15亿美元,已经无力支撑庞大的德国经济身躯。

沙赫特的解决之道就是借黄金或借有足够黄金储备的外国货币,这些外汇能够在需要时自由兑换成黄金,只有黄金和外汇才能最终稳定德国马克的币值。问题是,向谁借呢

当然美国的黄金最多,在四大强国60亿美元的黄金储备总额中,美国已坐拥45亿美元1但美国此时在欧洲是出了名的吝啬鬼,被法国人和英国人痛斥为“夏洛克大叔”。英法盟国工业被战争严重损毁,伤亡数百万士兵和平民,结果英国欠了美国50亿美元的债务,法国欠了40亿美元,本来英法满心希望已经大发战争横财的美国会念兄弟之情,慷慨地减免盟国债务,可是“山姆大叔”不冷不热地甩出一句:“美国不是盟友,而仅仅是一个合作者,欧洲盟国的战争借债是商业借贷。” 2生意就是生意,一分钱的欠债也不能少美国的无情把英国气得半死,逼得法国公开打劫。连对同盟国都如此抠门,沙赫特觉得以战败国的身份去向美国人借钱,严重不靠谱。

法国就更别提了。天真的法国人一直认为会从德国人身上狠狠敲上一笔,最初法国总理联合英国人狮子大开口,要求德国战争赔款至少1000亿美元,相当于德国8年gdp的总和后来自己也觉得不大合适,但咬定550亿美元是一口价还是美国人出来打圆场,劝英法将赔偿降到了125亿。其实,以德国当时的经济现状,要偿还这一天文数字的赔款,根本就不现实。由于法国人认定德国这次的巨额赔款指日可待,所以一旦收回1被德国夺走的洛林和阿尔萨斯两省后,就立即投入40亿美元的重建经费,致使政府财政赤字高居不下。法国反复威逼德国立刻拿钱,德国却迟迟交不出来,法国人盛怒之下,居然武装打劫,出兵占领了德国鲁尔工业区。这时去向法国人开口借钱,沙赫特感到可能立刻就会被法国人乱棍打出来。

唯一的希望就是英国人了。而且,沙赫特深知,他能开出一个让英国无法拒绝的条件,他把英国人那点儿小心思算是琢磨透了。他此次英国之行,志在必得

当沙赫特走出伦敦利物浦大街车站时,一个高高的个子、胡须花白、眼光犀利的英国绅士正在寒冷的夜风中伫立着。他来到沙赫特的跟前,伸出手来自我介绍。沙赫特大吃一惊,原来他就是名震世界的英格兰银行行长蒙塔古诺曼ontagu noran。沙赫特对于诺曼亲自来迎接,感到有些受宠若惊。

诺曼虽远在英国,却一直关注着德国的超级通胀情况。1923年在德国所发生的货币恶性贬值,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严重和最剧烈的一次纸币崩溃,对于所有将通货膨胀视为第一大恶魔的中央银行家来说,德国马克的经历令人瞠目结舌。从未有过管理中央银行经验的沙赫特,居然在两周多的时间里,一举制伏了令所有人绝望和胆寒的超级通货膨胀,不能不令诺曼刮目相看。

第二天是元旦,新年中的伦敦城空空荡荡,诺曼领着沙赫特参观了英格兰银行,然后来到诺曼的办公室。简单地客套之后,沙赫特直奔主题,他提出希望英格兰银行为德国中央银行提供价值2500万美元的英镑贷款。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大数,沙赫特准备用这笔钱做种子,再将德国海外银行的2500万美元补充进来,以5000万美元作为核心资本,他就有把握在伦敦金融市场融到2亿美元的贷款,从而奠定德国新马克的牢固基石。这显然是一步以小博大的高招,关键是第一笔2500万美元的资金必须到位,后面的棋才能走得活。

诺曼静静地听完了沙赫特的请求,略显吃惊,然后就是沉默不语。诺曼心想,想借钱凭什么一个破产的国家,背负着125亿美元的巨额战争赔偿,而沙赫特仅仅上任才一个半月,还不是正儿八经的央行行长,居然上来就狮子大开口。

的确,德国政府内部对傲慢无礼的沙赫特争议颇大,现任德国央行行长黑文斯坦rudof von havenste就对沙赫特非常不满。1922年5月,战胜国通过立法将德国斯坦拒绝辞职,沙赫特根本接不了央行行长的班。正是因为德国政府动不了黑文斯坦,只得因人设事,搞出个内阁部长级的“货币委员会”,实际上就是另立山头,结果德国同时出现了两个中央银行,分别发行各自的马克,堪称世界奇观。当然,沙赫特干脆利落地制伏了超级通胀,能力和声望已无可替代。黑文斯坦在应对超级通胀中的拙劣表现也已举世皆知,在政府和民众的巨大压力下,恐怕他自己也不好意思继续赖在央行行长的位置上了。

正当诺曼思前想后,不知该如何措辞拒绝时,沙赫特似乎看透了诺曼的心思。停顿了片刻,沙赫特抛出了他苦思冥想的一张王牌,一个诺曼无法拒绝的诱惑。沙赫特以德国政府货币决策者的名义声明,德国中央银行准备用英镑做货币储备资产非但如此,而且发放的贷款也用英镑计价

沙赫特的这一手,直接命中靶心诺曼毫不犹豫地爽快答应借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